- 相關推薦
《幾何原本》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可能你現(xiàn)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幾何原本》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幾何原本》讀后感 篇1
古希臘大數(shù)學家歐幾里德是和他的巨著——《幾何原本》一起名垂千古的。這本書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完整而且流傳最廣的數(shù)學著作,也是歐幾里德最有價值的一部著作。在《原本》里,歐幾里德系統(tǒng)地總結(jié)了古代勞動人民和學者們在實踐和思考中獲得的幾何知識,歐幾里德把人們公認的一些事實列成定義和公理,以形式邏輯的方法,用這些定義和公理來研究各種幾何圖形的性質(zhì),從而建立了一套從公理、定義出發(fā),論證命題得到定理得幾何學論證方法,形成了一個嚴密的邏輯體系——幾何學。而這本書,也就成了歐式幾何的奠基之作。
兩千多年來,《幾何原本》一直是學習幾何的主要教材。哥白尼、伽利略、笛卡爾、牛頓等許多偉大的學者都曾學習過《幾何原本》,從中吸取了豐富的營養(yǎng),從而作出了許多偉大的成就。
從歐幾里得發(fā)表《幾何原本》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了兩千多年,盡管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由于歐氏幾何具有鮮明的直觀性和有著嚴密的邏輯演繹方法相結(jié)合的特點,在長期的實踐中表明,它巳成為培養(yǎng)、提高青少年邏輯思維能力的好教材。歷史上不知有多少科學家從學習幾何中得到益處,從而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少年時代的牛頓在劍橋大學附近的夜店里買了一本《幾何原本》,開始他認為這本書的內(nèi)容沒有超出常識范圍,因而并沒有認真地去讀它,而對笛卡兒的“坐標幾何”很感興趣而專心攻讀。后來,牛頓于1664年4月在參加特列臺獎學金考試的時候遭到落選,當時的.考官巴羅博士對他說:“因為你的幾何基礎知識太貧乏,無論怎樣用功也是不行的。”
這席談話對牛頓的震動很大。于是,牛頓又重新把《幾何原本》從頭到尾地反復進行了深入鉆研,為以后的科學工作打下了堅實的數(shù)學基礎。
但是,在人類認識的長河中,無論怎樣高明的前輩和名家,都不可能把問題全部解決。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歐幾里得在《幾何原本》中提出幾何學的“根據(jù)”問題并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他的理論體系并不是完美無缺的。比如,對直線的定義實際上是用一個未知的定義來解釋另一個未知的定義,這樣的定義不可能在邏輯推理中起什么作用。又如,歐幾里得在邏輯推理中使用了“連續(xù)”的概念,但是在《幾何原本》中從未提到過這個概念。
《幾何原本》讀后感 篇2
讀《幾何原本》的作者數(shù)學家歐幾里得能夠代表整個古希臘人民,那么我可以說,古希臘是古代文化中最燦爛的一支——因為古希臘的數(shù)學中,所包含的不僅僅是數(shù)學,還有著難得的邏輯,更有著耐人尋味的哲學..
《幾何原本》這本數(shù)學著作,以幾個顯而易見、眾所周知的定義、公設和公理,互相搭橋,展開了一系列的命題:由簡單到復雜,相輔而成。其邏輯的嚴密,不能不令我們佩服。
就我目前拜訪的幾個命題來看,數(shù)學家歐幾里得證明關于線段“一樣長”的'題,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便是畫圓:因為,一個圓的所有半徑都相等。一般的數(shù)學思想,都是很復雜的,這邊剛講一點,就又跑到那邊去了;而《幾何原本》非常容易就被我接受,其原因大概就在于數(shù)學家歐幾里得反復運用一種思想、使讀者不斷接受的緣故吧。
不過,我要著重講的,是他的哲學。
書中有這樣幾個命題:如,“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將腰延長,與底邊形成的兩個補角亦相等”,再如,“如果在一個三角形里,有兩個角相等,那么也有兩條邊相等”,這些命題,我在讀時,內(nèi)心一直承受著幾何外的震撼。
我們七年級已經(jīng)學了幾何。想想那時做這類證明題,需要證明一個三角形中的兩個角相等的時候,我們總是會這么寫:“因為它是一個等腰三角形,所以兩底角相等”——我們總是習慣性的認為,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就是相等的;而看《幾何原本》,他思考的是“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為什么相等”。想想看吧,一個思想習以為常,一個思想在思考為什么,這難道還不夠說明現(xiàn)代人的問題嗎?
大多數(shù)現(xiàn)代人,好奇心似乎已經(jīng)泯滅了。這里所說的好奇心不單單是指那種對新奇的事物感興趣,同樣指對平常的事物感興趣。比如說,許多人會問“宇航員在空中為什么會飄起來”,但也許不會問“我們?yōu)槭裁茨軌蛘驹诘厣隙粫h起來”;許多人會問“吃什么東西能減肥”,但也許不會問“羊為什么吃草而不吃肉”。
我們對身邊的事物太習以為常了,以致不會對許多“平!钡氖挛锔信d趣,進而去琢磨透它。牛頓為什么會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有好奇心。
如果僅把《幾何原本》當做數(shù)學書看,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古希臘的數(shù)學滲透著哲學,學數(shù)學,就是學哲學。
哲學第一課:人要建立好奇心,不僅探索新奇的事物,更要探索身邊的平常事,這就是我讀《幾何原本》意外的收獲吧!
《幾何原本》讀后感 篇3
讀《幾何原本》的作者歐幾里得能夠代表整個古希臘人民,那么我可以說,古希臘是古代文化中最燦爛的一支——因為古希臘的數(shù)學中,所包含的不僅僅是數(shù)學,還有著難得的邏輯,更有著耐人尋味的哲學。
《幾何原本》這本數(shù)學著作,以幾個顯而易見、眾所周知的定義、公設和公理,互相搭橋,展開了一系列的命題:由簡單到復雜,相輔而成。其邏輯的嚴密,不能不令我們佩服。
就我目前拜訪的幾個命題來看,歐幾里得證明關于線段“一樣長”的題,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便是畫圓:因為,一個圓的所有半徑都相等。一般的數(shù)學思想,都是很復雜的,這邊剛講一點,就又跑到那邊去了;而《幾何原本》非常容易就被我接受,其原因大概就在于歐幾里得反復運用一種思想、使讀者不斷接受的緣故吧。
不過,我要著重講的,是他的哲學。
書中有這樣幾個命題:如,“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將腰延長,與底邊形成的兩個補角亦相等”,再如,“如果在一個三角形里,有兩個角相等,那么也有兩條邊相等”。這些命題,我在讀時,內(nèi)心一直承受著幾何外的震撼。
我們七年級已經(jīng)學了幾何。想想那時做這類證明題,需要證明一個三角形中的兩個角相等的時候,我們總是會這么寫:“因為它是一個等腰三角形,所以兩底角相等”——我們總是習慣性的`認為,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就是相等的;而看《幾何原本》,他思考的是“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為什么相等”。想想看吧,一個思想習以為常,一個思想在思考為什么,這難道還不夠說明現(xiàn)代人的問題嗎?
大多數(shù)現(xiàn)代人,好奇心似乎已經(jīng)泯滅了。這里所說的好奇心不單單是指那種對新奇的事物感興趣,同樣指對平常的事物感興趣。比如說,許多人會問“宇航員在空中為什么會飄起來”,但也許不會問“我們?yōu)槭裁茨軌蛘驹诘厣隙粫h起來”;許多人會問“吃什么東西能減肥”,但也許不會問“羊為什么吃草而不吃肉”。
我們對身邊的事物太習以為常了,以致不會對許多“平!钡氖挛锔信d趣,進而去琢磨透它。牛頓為什么會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有好奇心。
如果僅把《幾何原本》當做數(shù)學書看,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古希臘的數(shù)學滲透著哲學,學數(shù)學,就是學哲學。
哲學第一課:人要建立好奇心,不僅探索新奇的事物,更要探索身邊的平常事,這就是我讀《幾何原本》意外的收獲吧!
《幾何原本》讀后感 篇4
在文藝復興以后的歐洲,代數(shù)學由于受到阿拉伯的影響而迅速發(fā)展。另一方面,17世紀以后,數(shù)學分析的發(fā)展非常顯著。因此,幾何學也擺脫了和代數(shù)學相隔離的狀態(tài)。正如在其名著《幾何學》中所說的一樣,數(shù)與圖形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在空間設立坐標,而且以數(shù)與數(shù)之間關系來表示圖形;反過來,可把圖形表示成為數(shù)與數(shù)之間的關系。這樣,按照坐標把圖形改成數(shù)與數(shù)之間的關系問題而對之進行處理,這個方法稱為解析幾何。恩格斯在其《自然辯證法》中高度評價了笛卡兒的工作,他指出:“數(shù)學中的轉(zhuǎn)折點是笛卡兒的變數(shù),有了變數(shù),運動進入了數(shù)學,有了變數(shù),辯證法進入了數(shù)學,有了變數(shù),微分和積分也就成為必要的了,……”
事實上,笛卡兒的思想為17世紀數(shù)學分析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礎。到了18世紀,解析幾何由于L.歐拉等人的開拓得到迅速的發(fā)展,連希臘時代的阿波羅尼奧斯(約公元前262~約前190)等人探討過的圓錐曲線論,也重新被看成為二次曲線論而加以代數(shù)地整理。另外,18世紀中發(fā)展起來的數(shù)學分析反過來又被應用到幾何學中去,在該世紀末期,G.蒙日首創(chuàng)了數(shù)學分析對于幾何的應用,而成為微分幾何的先驅(qū)者。 如上所述,用解析幾何的方法可以討論許多幾何問題。但是不能說,這對于所有問題都是最適用的。同解析幾何方法相對立的,有綜合幾何或純粹幾何方法,它是不用坐標而直接考察圖形的方法,數(shù)學家歐幾里得幾何本來就是如此。射影幾何是在這思想方法指導下的產(chǎn)物。
早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盛行而且發(fā)展了造型美術,與它隨伴而來的有所謂透視圖法的研究,當時有過許多人包括達·芬奇在內(nèi)把這個透視圖法作為實用幾何進行了研究。從17世紀起,G.德扎格、B.帕斯卡把這個透視圖法加以推廣和發(fā)展,從而奠定了射影幾何。分別以他們命名的兩個定理,成了射影幾何的基礎。其一是德扎格定理:如果平面上兩個三角形的對應頂點的連線相會于一點,那么它們的對應邊的交點在一直線上;而且反過來也成立。其二是帕斯卡定理:如果一個六角形的頂點在同一圓錐曲線上,那么它的三對對邊的交點在同一直線上;而且反過來也成立。18世紀以后,J.-V.彭賽列、Z.N.M.嘉諾、J.施泰納等完成了這門幾何學。
《幾何原本》讀后感 篇5
古希臘大數(shù)學家歐幾里德是與他的巨著——《幾何原本》一起名垂千古的。這本書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完整而且流傳最廣的數(shù)學著作,也是歐幾里德最有價值的一部著作,在《原本》里,歐幾里德系統(tǒng)地總結(jié)了古代勞動人民和學者們在實踐和思考中獲得的幾何知識,歐幾里德把人們公認的一些事實列成定義和公理,以形式邏輯的方法,用這些定義和公理來研究各種幾何圖形的性質(zhì),從而建立了一套從公理、定義出發(fā),論證命題得到定理得幾何學論證方法,形成了一個嚴密的邏輯體系——幾何學。而這本書,也就成了歐式幾何的奠基之作。
兩千多年來,《幾何原本》一直是學習幾何的主要教材。哥白尼、伽利略、笛卡爾、牛頓等許多偉大的學者都曾學習過《幾何原本》,從中吸取了豐富的營養(yǎng),從而作出了許多偉大的成就。
從歐幾里得發(fā)表《幾何原本》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了兩千多年,盡管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由于歐氏幾何具有鮮明的直觀性和有著嚴密的邏輯演繹方法相結(jié)合的特點,在長期的實踐中表明,它巳成為培養(yǎng)、提高青少年邏輯思維能力的好教材。歷史上不知有多少科學家從學習幾何中得到益處,從而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少年時代的牛頓在劍橋大學附近的夜店里買了一本《幾何原本》。開始他認為這本書的內(nèi)容沒有超出常識范圍,因而并沒有認真地去讀它,而對笛卡兒的“坐標幾何”很感興趣而專心攻讀,后來,牛頓于1664年4月在參加特列臺獎學金考試的時候遭到落選,當時的考官巴羅博士對他說:“因為你的幾何基礎知識太貧乏,無論怎樣用功也是不行的!边@席談話對牛頓的震動很大,于是,牛頓又重新把《幾何原本》從頭到尾地反復進行了深入鉆研,為以后的科學工作打下了堅實的'數(shù)學基礎。
但是,在人類認識的長河中,無論怎樣高明的前輩和名家。都不可能把問題全部解決。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歐幾里得在《幾何原本》中提出幾何學的“根據(jù)”問題并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他的理論體系并不是完美無缺的。比如,對直線的定義實際上是用一個未知的定義來解釋另一個未知的定義,這樣的定義不可能在邏輯推理中起什么作用。又如,歐幾里得在邏輯推理中使用了“連續(xù)”的概念,但是在《幾何原本》中從未提到過這個概念。
【《幾何原本》讀后感】相關文章:
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的中譯及其意義12-08
《幾何原本》讀后感作文09-15
原本10-25
還原本色作文09-25
幾何10-25
原原本本的近義詞及意思09-24
讓藏品回歸它原本的價值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