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通用34篇)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技法指導類的書,分章節(jié)介紹閱讀層次和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下面是關于《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1
《如何閱讀一本書》我讀了兩遍,第一遍讀下來對書的內(nèi)容不是很了解,但感覺這是一本好書,值得我花時間去精讀、去消化,所以我潛下心來讀了第二遍。
畢業(yè)后一直沒有讀書的習慣,直到去年開始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復盤》等書籍,對我的影響非常大,我才發(fā)現(xiàn),其實我是熱愛閱讀的。但是對于如何讀書這件事,我卻沒有足夠的認識和相應的技巧,直到接觸到《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太棒了!通過讀這本書,才發(fā)現(xiàn)其實我的閱讀水平——可能我們大多數(shù)人——還停留在基礎閱讀階段,我們根本不知道如何去更好的閱讀,也沒有辦法通過閱讀汲取一本好書的營養(yǎng)。
這是一本指導我們?nèi)绾伍喿x的書,它把閱讀的終極目的定義為增進理解力和心智的成長,通過閱讀,可以增加我們對世界、對自己的了解,增加智慧。它把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分別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因為我現(xiàn)在處于的是基礎閱讀階段,所以我給自己定下來的目標是近期重點要學習如何做檢視閱讀和分析閱讀,希望通過對這兩階段的深入理解學習,能夠掌握如何閱讀一本書的相關技巧。
這本書也給了我很多全新的理念,比如:太多的資訊就如同太少的資訊一樣,都是一種對理解力的障礙。我們處在這個信息高度發(fā)達的時代,是我們的幸運,也是不幸;ヂ(lián)網(wǎng)使我們足不出戶就知道世界各地發(fā)生的事情,但是太多的訊息同樣阻礙了我們理解力的增長,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花了更多的時間在碎片化閱讀中,微信等平臺為碎片化閱讀提供了便利,使我們大多數(shù)人不愿意花時間在“大部頭”的書籍,也就無法享受閱讀帶給我們的快樂和智慧。還有一個理念是要達到閱讀的所有目的,就必須在閱讀不同書籍的時候,運用適當?shù)牟煌俣。不是所有的書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來閱讀,讀的太快或太慢都一無所獲。我讀書很慢,我一直很羨慕那些會速讀的人,夢想著也能像他們一樣幾天讀完一本書。這個理念告訴我,讀的太快或許也會一無所獲,所以要培養(yǎng)自己一種分辨的能力,哪些地方該快,哪些地方該慢,如何用一種合適的速度來閱讀。為了忘掉這些單一的.動作,一開始你必須先分別學會每一個單一的動作,結(jié)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近期我的任務是先學會速讀,再慢慢培養(yǎng)自己的分辨能力!鞍肫看住敝傅氖且粋讀的很廣泛,卻讀不精的人,與其值得贊美,不如值得同情。曾國藩要求自己,一本書沒有讀懂之前,不去讀第二本書。一個好讀者的理想境界是運用本書的規(guī)則,仔細的閱讀一本書,而不是浮面的閱讀大量的書。所以,讀書這件事也需要踏踏實實、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成長。
檢視閱讀通過書名頁、目錄頁、索引、介紹等粗讀步驟判斷該書是否值得仔細閱讀;通過摘要、重要篇章、隨機頁、最后頁等略讀步驟發(fā)現(xiàn)這本書值不值得做分析閱讀。粗淺閱讀的重要規(guī)則是頭一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時,要從頭到尾先讀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當你再讀第二遍時,你就已經(jīng)準備好要讀這本書了。這本書要求我們主動閱讀,在閱讀時要提出問題來,在閱讀的過程中,自己必須嘗試去回答的問題。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做筆記,這是讓一本書真正屬于你的方法,用你自己的話來說,是測驗你懂不懂一個句子主旨的最佳方法。
分析閱讀有三個階段共十五條規(guī)則,第一個階段要求我們將書進行分類,這樣對閱讀有非常大的幫助;用一個單一的句子來敘述整本書的內(nèi)容;梳理整本書的架構(gòu);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第二階段是詮釋一本書的內(nèi)容,要求我們抓住關鍵字,與作者達成共識;抓住關鍵句,理解文章的主旨;架構(gòu)一本書的基本論述;找出作者的解答。第三階段評論一本書,要求我們評論一本書之前一定要了解它;理性評論一本書;在說出評論之前,你要能證明自己區(qū)別得出真正的知識和個人觀點的不同;通過閱讀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知識錯誤、不合邏輯或者理由不完整等。測試自己是否真的讀懂了一本書的辦法是,問問自己,在你覺得自己了解了的某一點上,能不能舉出一個實例來?
如果你的閱讀目的是想變成一個更好的閱讀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書或文章都讀。如果你所讀的書都在你的能力范圍之內(nèi),你就沒法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你必須能操縱超越你能力的書,或像我們所說的,閱讀超越你頭腦的書。只有那樣的書能幫助你的思想增長。除非你能增長心智,否則你學不到東西。
讀一本好書,會給你很好的回饋,這種回饋分為兩種:第一,當你成功地閱讀了一本難讀的好書之后,你的閱讀技巧必然增進了。第二,長期來說這一點更重要,一本好書能教你了解這個世界以及你自己。你不止更懂得如何讀得更好,還更懂得生命,你變得更有智慧,對人類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體會和認識。這些就是《如何閱讀一本書》帶給我收獲,這是一本好書,值得我多次精讀。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2
讀了很多書,卻好奇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很慚愧,當要寫下這本書的讀書心得時,我卻只讀了這本書的目錄。從小到大讀了很多書,學生時代,有為學業(yè)讀的書;再后來,有為興趣而翻的書;再到婚后有了孩子,就有了為陪伴孩子一起學習而閱讀的書。紙質(zhì)書,電子書,時代在變,閱讀的方式也在變,但不變的是每過一段時間需要自己靜心下讀書的習慣。這種沉浸既是一種放松,也是一種學習。
然而,每當工作和生活狀態(tài),在“讀書”這件事兒上,還是有不少問題,于是先要自己檢討沒有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閱讀任務,也無不反映了不少年輕人的學習狀態(tài):
一是忙。工作占據(jù)了一個人的白天大多數(shù)時間,而回家的家務繁瑣又占據(jù)了早晚的時間,讀書便成了擠時間完成的艱巨“使命”。
二是浮。越是信息接收多、事務處理多,便越會影響自己的心境,心一浮,便靜不下心、沉不下心來讀書。
分析到了問題和原因,便想結(jié)合這樣一次讀書活動和對自己學習能力提升的任務,去克服困難,堅持一些好習慣,最終實現(xiàn)一些原本因為不能實現(xiàn)的目標,因為“讀書”,是永不褪色的`經(jīng)典“學習”之悟。
“如何閱讀一本書”,既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本成長讀本。它從閱讀的層次、分析閱讀、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及閱讀的最終目標,層層深入、教育引導,最終實現(xiàn)生命和心智的成長。本書的的標題和目錄讓我重新認識了“讀書”,及對讀書的態(tài)度。
在接下來的時間內(nèi),將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是提升主動意識。每天抽出30分鐘時間靜心讀書,將《如何閱讀一本書》在8月底前完成第一次通篇閱讀。也要翻閱8月書單推薦書籍,完成讀書任務。
二是學會知識轉(zhuǎn)化。讀書,便是學習的過程,不論專業(yè)論點還是案例呈現(xiàn),都源自生活各方面。學會把有用的知識點轉(zhuǎn)化成實際操作,改變一些陋習,改變一些以往不足的觀念和意識,以不一樣的視野和思考力去看待和處理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的問題。
三是樹立榜樣力量。家長的言行直接影響孩子的舉動。讀書既是自己學習,也是給孩子樹立良好學習習慣的好方法,讓我讀書,帶動家人特別是孩子的讀書和學習習慣,在家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讀書,很難,也不難。先從意識和習慣開始。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3
“閱讀的人”是指那些今天仍然習慣于從書寫文字中汲取大量資訊,以增進對世界了解的人,就和過去歷史上每一個深有教養(yǎng)、智慧的人別無二致。現(xiàn)在的人感覺閱讀這件事好像已經(jīng)不再像以往那樣必要的。但是在這中間還是有一個嚴肅的議題:到底這些新時代的傳播媒體是否真能增進我們對自己世界的了解。
蒙田說:初學者的無知在于未學,而學者的無知在于學后。在教育史上,人們總是將經(jīng)由指導的學習,與自己發(fā)現(xiàn)的學習區(qū)別出來。我很欣賞自己發(fā)現(xiàn)的'學習,因為這是沒有老師知道的方式,只有真正學習到的人才是主動的學習者。
在書中的——“老師的出席與缺席”提到:傾聽是從一位出現(xiàn)在你眼前的老師學習的——一位活生生的老師——而閱讀卻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師學習;钌睦蠋熆梢曰卮鹉銌栴},而問一本書,并且你追尋的是一種解釋,你就必須去理解它并且自己作了思考與分析之后自己回答這個問題。
正本書是圍繞閱讀的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我重點閱讀了“主題閱讀”,主題閱讀是指圍繞你原先所定的主題閱讀至少兩本書,而在你閱讀的過程中你會發(fā)現(xiàn)一種矛盾的現(xiàn)象,就是在你決定要讀什么書之前,你可能已經(jīng)讀了好幾百本相關書籍,等你都讀完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有一半的樹其實跟主題根本無關。所以換個角度來說,這個主題也是跟著閱讀走的,而不是事前就能定出來的。
有些書你閱讀一次,放回書架上邊不會再做分析閱讀,而當你又一次重讀時你會發(fā)現(xiàn)書中的內(nèi)容好像比你記憶中少了許多,書籍本身并沒有改變,改變的是你自己。這樣的重讀無疑是讓人失望的。但是也有另外一種書,你最初閱讀的時候,這本書的層次就遠超你,現(xiàn)在你重讀時仍然超過你,未來可能也一直超過你。因為這是一本真正的好書——我們可說是偉大的書——所以可以適應不同層次的需要。
在書本的最后,作者提出人類心智很奇怪的一點是我們的心智與身體之間的截然不同。我們的身體是有限制的,而心智卻沒有限制。這是人類最明顯的特質(zhì),也是萬物之靈與其他動物最主要不同之處。其他的動物似乎發(fā)展到某個層次之后,便不再有心智上的發(fā)展。但是人類獨有的特質(zhì)也潛藏著巨大的危險。心智會跟肌肉一樣,如果不常運用就會萎縮,來懲罰我們不經(jīng)常動腦。證據(jù)顯示這個可怕的懲罰也許會要了人的命。停止內(nèi)在的心智活動,死亡也跟著來了。
所以,為自己列舉一些書單,都是值得你花時間一讀的書。它不只是對我們的工作或事業(yè)有幫助,更能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和成長。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4
偶然的機會,遇到了這本書,一本“如何教人去閱讀”,又“通過怎樣的方式去閱讀”的書,書的名字是《如何閱讀一本書》,一本很有意思的讀物。
我自認是個愛好閱讀的人,但我又是個不會閱讀的人。讀書是一種學習和生活的方式,有書為伴自然是人生的一件幸事。而我閱讀卻是隨心所欲,讀一本書又是一目十行,這種閱讀方式雖然增進了一些對知識的理解,但在閱讀中還是沒有重點,沒有閱讀的層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我讀完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時候,我對閱讀方面有了一些認識,對怎樣去讀書有了一定的方向。
閱讀是一種活動,有的人對書情有獨鐘,喜愛閱讀,他們把讀書融入進了自己的生活當中,當作生活中的調(diào)味劑,甚至當作一種藝術來對待。我非常羨慕和佩服這樣愛好讀書的人。但怎樣有效的讀一本書,在閱讀中理解知識,獲取知識,尋找差距又是非常的重要。每一個人讀一本同樣的書,獲取的知識和內(nèi)容大概又不會相同,如果能夠發(fā)現(xiàn)與書近距接觸中學習的差異,便是一種進步。我一直認為,被動的閱讀不如不讀,所以讀書要帶有一定的主動性。增強一種活力,提高讀書的藝術和技巧,從中獲取知識,增進理解能力。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里面,講到了閱讀的層次,也就是所說的層層漸進吧。但閱讀的規(guī)則是努力越多,效果越好,對此我是深信不疑的。閱讀的層次向我們講述了關于閱讀中的技巧還有獲得書中知識的'方法,但我覺得,無論怎么樣閱讀,能夠做到開卷便是有益。常翻翻看看,哪怕是粗淺的閱讀,同樣能夠帶來認識、思索和提高。
讀書是一種學習,在我們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好讀書,讀好書”活動為每一個人提供了閱讀的平臺,閱覽室的圖書量和種類越來越豐富,能夠在閱讀中學習,在閱讀中審視自己,尋找那本屬于自己的書,需對自己嚴格要求,做一個自己要求的讀者。通過閱讀一本書,不論是什么樣的類別,只要能夠靜心去閱讀,判斷作者的主旨,是贊成還是反對,能在書中的字里行間與作者對話便是讀書的一種境界。書海無涯,唯有謙虛的學習,才能認識自己的差距,才能體會到閱讀的藝術。
但愿我們每一個人都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5
艾德勒在美國學界和出版界都是個傳奇性的人物。范多倫是1950年代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位博覽群書、才氣過人的出身書香門第的年輕教授。艾德勒在1940年出版了《如何閱讀一本書》第一版。在1970年艾德勒找到范多倫改編《如何閱讀一本書》。這也是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個版本。
讀得快、讀得多就是讀得好嗎?讀得慢、讀得仔細就是讀得好嗎?
這是這本書解答的第一個問題。那就是引用了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有些書只需淺嘗輒止,有些書該囫圇吞食,還有少數(shù)的書則當細嚼慢咽!辈还苁撬僮x還是仔細讀,讀者要有自己的選擇。作者認為可以仔細讀的書不過一千本。另外讀得多也不見得就是讀得好,讀得越多,卻沒收獲的'這種情況叫可憐。作者認為只有讀者從書中獲得了營養(yǎng)才算讀得好。
在這本書的作者看來閱讀分成四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基礎閱讀就相當于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檢視閱讀是速讀的能力,分析閱讀是指讀者能從書籍分類、書名知道作者想表達的是什么,并能從大概上了解到作者的寫作思路。
主題閱讀是指讀者能用帶著共性的話題感強的問題從一本書中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一個讀者要帶自己的主動性去選擇自己想讀的書。作者在這本書的最后提出不同類型的書的閱讀技巧。實用型、想象文學、故事、戲劇、詩、歷史書、科學、數(shù)學、哲學書、社會科學。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fā)就是讀得多就不一定是讀得好。有些書必須要精讀,即使讀不懂,也要找到自己能找到的切入點來堅持下去愉快閱讀。
我的好朋友也跟我說有想法就要寫下來,不然就是紙上談兵。我覺得他說得有道理,所以我就在這的最后一段給他致謝。謝謝你哦!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6
本書的最后兩個篇章主要是講述了不同讀物的閱讀方法以及如何做主題閱讀。在第三篇中,我目前只關注如何閱讀實用型書、歷史書、哲學書和數(shù)學書,這幾種類型的書籍對我來講,是有用的書。
在閱讀實用型的書,你要提出四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這本書是在談些什么?第二個問題是找出作者的共識、主旨與論述,了解他要你這么做的目的。第三個問題是,內(nèi)容真實嗎?第四個問題是,這本書與我何干?而以上這四個問題,是可以根據(jù)閱讀書籍種類的不同,根據(jù)規(guī)則進行修改。這樣就可以根據(jù)歷史書、數(shù)學書的特點,找到問題,來進行重點閱讀。
第四篇中,主要是描述主題閱讀。這個主題閱讀,以前經(jīng)常在那些寫作的大咖文中見到,總感覺很神奇的樣子。簡單來講,就是你個人需要解決某個問題,為了解決這一類問題,你購買了大量的相關書籍,然后把它們列為書單進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你所做的就是主題閱讀。你需要在短時間發(fā)現(xiàn)你看的這本書對于你研究的主題解決的問題到底重不重要。
主題閱讀的五個步驟:
一、找到相關章節(jié)。在主題閱讀中,你及你關心的主題才是基本的重點,而不是你閱讀的書。
二、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就是說要由你來建立起共識,帶引你的作者們與你達成共識,而不是你跟著他們走。
三、厘清問題。我們要建立主旨,從文中找到答案。
四、界定議題。
五、分析討論。
主題閱讀需要面面俱到,但自己并不預設立場。讀者需要不斷回頭參閱諸多作者的.原文,重新閱讀相關的章節(jié)。良好的閱讀基礎在于主動地閱讀,閱讀時越主動,就讀得越好。
如果你的閱讀目的是想變成一個更好的閱讀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書或文章都讀。不是所有的書籍都值得閱讀,你需要與讀那些可以與你一起成長的書籍。心智就跟肌肉一樣,如果不常用就會萎縮。好的閱讀,也就是主動地閱讀,能夠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和增長。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7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美國作家艾德勒于1940年寫的,距今已有八十一年,這本關于閱讀的書歷久彌新,堪稱經(jīng)典之作。
最近,我只閱讀了這本書的前兩章———《閱讀的活力與藝術》以及《閱讀的層次》,書中的金句在耳畔時;叵,細細品味,深有感觸。
閱讀,為什么而讀?愛看書,關注兒童閱讀的我,從書中找到了答案。
首先,做一個主動的閱讀者。書中寫到:《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一本為閱讀人,或是想要成為閱讀的人而寫的書。閱讀是一件主動的事,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這些話令我醍醐灌頂。如果我們的學生從學校老師讓我讀、家長讓我讀,轉(zhuǎn)變?yōu)槲乙x,閱讀的效果就會大大提高。書中提到:讀者對他自己,以及自己面前的書籍,要求的越多,獲得的就越多。結(jié)合我個人的閱讀經(jīng)歷,我深有同感。我喜歡讀書,不是為了提高專業(yè)技能,更不是為了炫耀,就是自己心中有疑惑,需要到書籍的海洋里尋求答案。一開始,可能什么也找不到,隨著時間的推移,看得多了,想得多了,領悟慢慢加深,心中的'疑惑自然茅塞頓開了。
其次,閱讀的目標:為獲得資訊而讀,以及為求得理解而讀。在自媒體發(fā)達的時代:手機微信、QQ等聊天工具無時不刻不入侵我們的生活,我自己也感覺工作離不開手機,生活離不開手機,有時想閱讀一些文章就隨手到微信訂閱號上刷幾篇,又快又省事。以上這些都是為了獲得資訊而讀。在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我們確實需要為獲得資訊而讀,然而要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就必須為求得理解而讀。
書中將“閱讀”這個詞,區(qū)分成兩種不同的意義。
我的閱讀很多時候都停留在為獲得資訊而讀的層次。我也從來沒有思考過自己的閱讀要為增強理解力而讀。讀了這本書,我有一種想見恨晚的感覺:要是我能早點讀到這本書,我的閱讀之路就不會走那么多彎路了。所以,我現(xiàn)在總是想去肯一些自己不怎么讀得懂的書,比如艾德勒的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就是我特別想深入研讀的書之一。想想之前自己帶領班級跟隨百千一起讀的兩本書,不禁覺得汗顏———我自己都還不懂得讀,就膽大妄為地帶領班級的孩子試水讀了兩本,收益可謂少之又少,只不過聊勝于無罷了。
我期待在后面的共讀和自己的閱讀之中,有更多的收獲。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8
各位同學大家好,在昨天的一章中我們了解了,開始讀一本書之前要做的第一步工作是問自己四個問題,并對這四個進行回答,讓我們建立起這一本書的初步判斷。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分析閱讀的第二步,對這本書用自己的語言做一個簡要的概述,以下是我關于《如何閱讀一本書》的簡要概述: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一本實用性的讀物,它告訴我們?nèi)绾问褂貌煌拈喿x層次去閱讀不同的書籍,它能夠幫助那些想要自主學習的人更好的利用“閱讀”這一手段去學習知識、增進技能、提高理解,讓我們的閱讀更有效率,更有收獲,更快樂。它對閱讀的`層次進行了分類,并每一層次都指明了實踐的方法,并列舉了大量的實例,在書籍的最后還列出了自己測試的方法,以供讀者去強化在本書中學到的閱讀技能。綜上所述,它是一本提高人閱讀能力的偉大書籍,值得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記憶、研究、思考、分析它,因為它將提升你的閱讀層次,進而帶你更好的通過閱讀這一手段來了解整個世界。
請各位同學一定要注意:無論任何一本書籍,無論這本書是否有作者或其他人對這本書做過簡要概述,你可以去借鑒但一定要用你的語言去對你所讀的書籍再做一次簡要概述。
相信我這將是你提升對這本書認識的關鍵步驟,也是日后對你閱讀效果的一項有效檢驗,因為別人會問你“你說你讀過xxx書,它的講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如果你做過對書籍的簡要概述,我相信你會很容易回答他們的問題!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9
收斂性的問題有一個正確的解;愈是理智地研究這類問題,答案的焦點將愈聚斂而清晰。發(fā)散性的問題沒有正確而唯一的解;有知識與智慧的人愈是研究這類問題,會發(fā)現(xiàn)并提出愈多相互沖突的答案。發(fā)現(xiàn)這樣的情形,問題不在于這些專家,而是問題本身的性質(zhì)。
收斂性的問題也就是不容易受不確定因素干擾的問題,問題的性質(zhì)比較單一、變量少、且可以通過邏輯表達出來并解決。比如我從哪里來(閔行來),要去哪里(要去徐匯);而發(fā)散性的問題是變化的、因個體差異答案也不一樣,甚至有些時候無法清晰表達解釋的問題。比如我從哪里來,要去哪里(尋找人生的意義)。
這段話解開了一直困擾我這些年的疑惑,為什么總是努力解決了問題之后,覺得新的問題又產(chǎn)生了(或是原來的問題以新的形式繼續(xù)存在),從而導致自己在問題上一直處于緊張、無力的狀態(tài)。我之前拼命想尋找一個收斂性的答案,而事實上并不存在,對于一個開放性的問題首先就是要接受答案的不確定性。
第一遍讀完這本書,在工作方面讓我意識到了,由于社會的發(fā)展所產(chǎn)生的組織適應問題的存在(我也明確知道這僅僅是個開始),另一方面解決了自己目前一些人生方面的疑惑(有點意外),諸如開放性的問題的確沒有明確的答案。而且書中也有指出不要一味地依賴系統(tǒng)思考,我覺得這也是一種開放性答案的.體現(xiàn),系統(tǒng)思維不是萬能的,在目前的時代背景下會是一種趨勢。
這本書存在的意義在400頁被指出——傳統(tǒng)的組織最初的設計,是為了滿足心理學家馬斯洛所言人類需求的前三個層次:食物、安全和歸屬感;這些在現(xiàn)在的工業(yè)社會大多已不成問題,因此使得目前組織難以真正要求員工忠誠和奉獻。除非組織開始致力于自尊和自己實現(xiàn)這類高層次的需求,否則目前管理方面的紛擾還會繼續(xù)下去。同時讓我驚嘆的是,這是一本20年前初版的書,而對于20年后看到這本書的我來說,內(nèi)容并沒有過氣甚至讀起來非常辛苦。而且東方智慧早就被西方所吸收了,著實讓人脊背一涼(因為我還是有點競爭意識的)。當然有前人鋪路,學習起來可能也會方便許多。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10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2004年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該書作者是[美] 莫提默·J. 艾德勒、查爾斯·范多倫。初識此書,已經(jīng)是六年前的事情了。記得當時我還在義城工作,是一位特別愛讀書的老同事張榮全老師推薦給我的。當時我對此書嗤之以鼻,認為“認識漢字不就會讀書了嗎?還需要這么厚的一本書來概述和引導嗎?”但是,當我真正捧起這本書開始閱讀的時候,我才知道,閱讀,原來是這么深刻的一件事。
由于該書主要論述指導如何通過閱讀增進理解力,所以,專業(yè)性的語言和論述比較多,以至于對當時那個自以為會讀書的我來說,是根本看不進去了,這才是一直擱淺了那么多年的真正原因。
六年過去了,我也已經(jīng)由當初那個“自以為是”者成長為“潛心讀書者”。作為一個愛讀書之人,這些年我也看了不少書,家里的書柜由1個變?yōu)?個,各種類型的書堆滿了書柜。對于我特別喜歡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學方面的書,我都是認真地逐字閱讀,并及時抄寫讀書筆記,對于娛樂性質(zhì)的小說,我選擇一目十行地讀,掌握故事梗概便可。當然,如果文筆特別好的,我也會放慢速度,領略文字之美。對于學術類的書,因其往往晦澀難懂,我經(jīng)常反復的研讀。同樣的方法也用在讀推理類作品上。各種方法不一一例舉。最初,我是抱著“陪孩子讀書”和“完成每月的讀書任務”的心態(tài)讀這些書的,但是在看過這本書后,我確實學到了很多知識,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值得學習和探究的空間還很大。
首先,我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我讀書一般不看第二遍,當然個別我非常喜愛的書除外。一本書我往往看過一遍便歸入開頭提到的“讀完的書”那一類,并不再會去翻閱。就像在這本書中說的一樣,這樣的`人“不值得羨慕,而應該同情”。因此,我在看書時不再給看過的書“判死刑”,而是時不時的拿出以前看過的書來回顧。堅持一段時間后,我發(fā)現(xiàn)不僅僅是個別好書值得一讀,即使是哪些自己曾經(jīng)因為枯燥無味的書,在第二遍讀的時候也能體會到它有趣的一面,真可謂收獲不小呀。
其次,書中所提及的閱讀的4個層次也讓我耳目一新,刷新了我的閱讀觀。這四個層次,分別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所謂基礎閱讀是關注每個詞句的含義。這點并不難理解。檢視閱讀則是通過限時地、有目的地快速閱讀找出書中談及的重點、主題的分類、基本組織框架。接著是分析閱讀,即帶著問題全盤閱讀、完整閱讀,該階段不計較時間的長短,目的在于盡量消化書中的系統(tǒng)性知識概念、論題等。最后是主題閱讀。主題閱讀又稱比較閱讀,意思是通過閱讀多本相關主題的書籍,最終從比較中提煉出自己的理解。
這四種層次對于我來說并不陌生,只是我沒想到它們是被歸為層次,而非方法;A閱讀幾乎每本書都在做著。而分析閱讀和檢視閱讀則多用在做閱讀理解時。主題閱讀則會用于寫讀后感或比較時。但作者的意思明顯不是這樣的。除了基礎閱讀,其他幾種我都是在課業(yè)需要或有目的的進行,并不是自發(fā)地以這些方式閱讀。
可以這么說,曾經(jīng),我的讀書方式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而選擇的,并非為了閱讀而閱讀。對于閱讀,我們應當懷著虔誠的心態(tài),去體味,去感受。在閱讀的過程中,重要的是主動閱讀,與作者對話,與書中的主人公對話。一本新書,就像一個陌生的朋友,需要我們用熱情、主動、接納的情懷,用適當?shù)姆绞椒椒私馑哌M她,真正地和她融為一體。我想,這,大概才是真正讀懂一本書最高的境界吧。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11
讀書,似乎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是也是一件復雜的事,該如何讀書,我在《如何閱讀一本書》里,找到了些許答案!
在這本書的一開始,作者就在強調(diào)這樣一個觀點:“閱讀是一件主動的事,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通過主動的閱讀,通過在閱讀中投入心思去不斷的思考,這樣的閱讀才會收效越大。閱讀的目標,是為了獲得資訊,以及為求得理解而讀。書中有這么一段,說真正的閱讀,是“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只憑著內(nèi)心的力量,玩味著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從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為止”。這是讀書最基本的目標,也是最終的目標。只有更清楚的理解,才可以讓自己獲得“全新的或更高層次的啟發(fā)”,收獲我們自己想要的。“閱讀就是學習”,不但用來指導自己的學習,還要用來進行自己發(fā)現(xiàn)。在閱讀的過程中,不但要讀懂作者想表達的意思,還要懂得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說。閱讀不是在聽作者唱獨角戲,我們更需要把它當作一種與作者的對話,通過對話,更多的挖掘作者的思路與思想,從而獲取一種閱讀之外的東西。
作者將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四個層次是依次漸進的,但又是建立在前一種層次的基礎上的。通過基礎閱讀,獲取一本書的內(nèi)容;通過檢視閱讀,獲取一本書的架構(gòu)和主題;通過分析閱讀,更深層次的咀嚼和消化一本書;通過主題閱讀,對同一主題的數(shù)本書進行整體的分析與研究。
檢視閱讀,是系統(tǒng)的進行略讀,粗淺的明白書中所表達的內(nèi)容。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注意閱讀的速度,不能一味求快,而應該依照讀物的性質(zhì)和復雜程度,用不同的速度來閱讀,盡可能的避免在閱讀中出現(xiàn)停留或倒退。通過檢視閱讀,我們需要從基本架構(gòu)上讀出作者的整體思路,但不要企圖了解作者每一句話或每一個字句的深層次含義。“粗淺的閱讀。是閱讀者想要了解全書內(nèi)容的第一個必要步驟”。
在閱讀的過程中,作為讀者我們要學會向提問,在這本書的第五章中,作者列距了一個閱讀者要提出的四個基本問題,無論我們讀什么書,這幾個問題都是有意義的。同樣在這一部分,作者也給了我們教了幾種閱讀時做筆記的方法,以及三種做筆記的形式,這些都可以用在我們?nèi)粘5拈喿x中。
分析閱讀,是閱讀的第三階段,也是閱讀單獨一本書的最高階段。在這個階段的閱讀中,首先要對我們所閱讀的書進行一個準確的定位和分類。只有明白了這本書的分類,才可以幫助我們較好的完成下面的閱讀。在這一階段中,我們不僅要滿足知道作者在講什么,還要能夠?qū)⒆髡咚磉_的內(nèi)容清楚的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我們要能夠?qū)φ緯M行拆解,擬出這本書的大綱,并能夠用自己的內(nèi)容對大綱進行適當?shù)某鋵。通過這一過程,我們就能夠很好的掌握作者的`思路,明白作者的條理。這個過程是艱難而復雜的,但通過這樣的過程,我們能夠更好的更透徹的理解這本書。在這一部分,作者講到了一本書的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互動關系,通過對這一關系的理解,可以幫助我們在成為一個“好讀者”的同時,也為我們能夠成為一名“好作者”打下一個基礎。
在分析閱讀的講解部分,作者總共列舉了他對于分析閱讀理解的十五條規(guī)則,這些規(guī)則在全書的第十一章有一個小的匯總,并對這十五條規(guī)則的聯(lián)系進行了講解。這十五條規(guī)則之間,循序漸進,不斷深入,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全書。但如何更好的把這十五條融入我們的常規(guī)閱讀中,這還需要我們慢慢的在后續(xù)的閱讀中去理解、去體會。
在第十二章輔助閱讀部分,作者總結(jié)了他對于幾種外在輔助閱讀的認識和理解。在他看來,我們的閱讀,應該盡可能的保證獨立閱讀,排除他人的評論對我們的理解造成影響。盡可能的少利用導讀和摘要,或者在完成獨立閱讀之后再進行對輔助材料的閱讀。
第三篇中,作者列舉了多種類型圖書的閱讀方法,包括對實用型圖書、想象文學、故事戲劇與詩、歷史書、科學與數(shù)學、哲學以及社會科學等的閱讀方法的總結(jié)和概括。通過作者清晰的描述,我們可以有的放矢的進行閱讀,以提高我們的閱讀質(zhì)量。
在全書的最后一章,作者談到了自己對閱讀的理解和認識。在他看來,我們需要不斷的閱讀,但不是任何書或文章都要讀,我們要讀那些能夠提升我們閱讀能力的書,“閱讀超越你頭腦的書”,通過這樣的閱讀,才能夠增進閱讀的技巧,從而提高自己。
用書中的一段話作結(jié):“一本好書能叫你了解這個世界以及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讀得更好,還更懂得生命。你變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識。你會成為一位智者,對人類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體認”。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12
不得不承認,選擇這本書的原因是迫于工作要求,但郝明義的譯序提起了我的好奇心。
讀書,它不就是拿一本書,然后翻開扉頁,或精讀或略讀,把書中所寫都看完而已嗎?難道讀書還有什么特別的規(guī)則?我雖不愛讀書,但是至少也看過幾本。簡單來說就是讀完的和未讀完的。既然喜歡讀書,當然要看看別人是怎樣讀書的,并尋求一個更科學的方法。
閱讀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謂精神食糧便是如此了。作者的許多觀點在我看來非常受用,當然,由于時代的局限性,這本書關于閱讀的看法也不一定盡善盡美。但是,以現(xiàn)在的觀點來看,書中提及的一些分類,觀點仍具科學性。同時,現(xiàn)代社會快速發(fā)展的電子產(chǎn)業(yè),將閱讀逐漸帶向電子書時代。但我認為書中的觀點不僅實用于閱讀紙質(zhì)書籍,對于電子書、網(wǎng)絡資訊的閱讀也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盡管很多時候我們閱讀也許是為了放松或打發(fā)時間,但我們也應當以嚴肅的心態(tài)去閱讀。一本好書是作者的人生歷練的凝聚,是作者的心血,是作者對世人的'告誡。我們應當懷著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閱讀。
記得有人說過,讀書是一個人的修行。翻開書本,修行便開始了。我們要做的不僅是要汲取新的知識,更要增加我們的感悟力,我們的理解力。真誠地閱讀一本好書,對于作者,對于我們自己,都是一種嘉獎。
讀完這本書,我才明白自己最初的想法有多么的不認真。體會領導教誨的苦心,世上沒有什么事是簡單的,隨隨便便的。你心中認為理所當然的事也未必沒有它的章法。如何閱讀一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書,也是一種哲學。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13
“好的閱讀,也就是主動的閱讀,不只是對閱讀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對我們的工作或事業(yè)有幫助,更能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與成長。”艾德勒.范多倫所著《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最后一句話激起了我的共鳴。
和很多同事一樣,我也在努力提高自己主動閱讀意識,以至于幾天不閱讀,會有腦中空空的感覺,或許這就是我們的心智失去了活力吧。
我曾經(jīng)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完成了一次快樂的寫作。那就是4000多字的“我的閱讀史”。我的閱讀始于6歲,主要看小人書、童話故事書,到如今工作2 載,囫圇吞棗地看過不少的文學書、哲學書、歷史書、科學書,卻從沒有認真思考過“如何閱讀一本書”這個命題。自己慣常的做法,多是率性閱讀,讀《曹雪芹傳》、《山楂樹之戀》、《你往何處去》、《兄弟》、《思維的樂趣》、《古爐》、《人生》,恨不得一口氣讀完。對于相對專業(yè)的教育、心理、哲學書,就會拿根鉛筆,描描畫畫,抄寫幾句自認為有感悟的話,甚至寫幾句偶感“想起了……”,有時還會畫個笑臉或哭臉。如果要尋找持續(xù)的強烈的讀書興趣點,至少在 0年內(nèi),我最鐘情的是兒童文學,尤其青睞童話和兒童小說,對這類充滿想象力和童趣的文字照單全收,這應該影響我當前兒童觀的最肥沃的土壤。
2008年前后,我曾被自卑的情緒困擾,聽身邊的老師、同學談到經(jīng)典的教育或哲學書籍和作者,如數(shù)家珍啊,而我如墜霧里云中。除了蘇霍姆林斯基、劉默耕、路培琦(后兩位是小學科學教育專家),我哪里讀過杜威、盧梭、洛克、杜魯姆、范梅南、蒙臺梭利,只有多買,多讀,完全是惡補狀態(tài),那一段時期,瀏覽的書是前些年的N倍。
當時也經(jīng)!皾撊搿苯逃龑W院的教室里,旁聽京內(nèi)外的校長論壇、研究生沙龍、教授授課,特別是聽肖川、朱旭東等教授們點評學校發(fā)展中的問題時,我真像是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邊聽邊記邊思考。喜歡看石中英先生的《教育哲學》和《知識轉(zhuǎn)型與教育改革》,不僅僅是書中的內(nèi)容,更是因為石中英先生的幾年小學教師經(jīng)歷,他的書序中認為那是一筆無價的財富,而我不正擁有這這份財富嗎?把讀書和現(xiàn)實適當?shù)慕Y(jié)合起來,我的自卑情緒開始緩解。不過,仍舊佩服那些接受過研究方法培訓的學生們,他們的研究態(tài)度極其嚴謹,我也養(yǎng)成了引用別人的話一定要注明出處的習慣。
對照這本暢銷的閱讀指南書,我最佩服兩點。
一個是作者提到的閱讀層次。尤其是對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的闡釋。曾經(jīng),我為了寫論文的文獻綜述,大量閱讀關于班主任專業(yè)成長的書、文章,后來縮小范圍,針對角色認同的文章和書。其間,確立過讀關于兒童觀的`書,樹立了一個觀點,“為人師,樹立科學的學生觀是教育觀的核心”。后來,讀管理類書籍,喜歡上了德魯克的摻雜著部分教育理論思想的實用書。比方說讀班級管理方面的書,既要看理論性的,也要看實用性的,像班華、王曉春、李鎮(zhèn)西、魏書生、鄭立平等老師的書,兩者兼而有之。更多的是親身體驗型的班主任書籍如《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翻看,偶有所感。
另一個是主動閱讀的基礎,要提出四個基本問題。分別是,“就整體來說,這本書談些什么?”說的是什么樣的主題,“細部上,這本書談些什么,怎么說的?”意思是要我們找出作者的主要觀點,。
“此書說的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說的是你要主動評價書中觀點,“此書和你的關系?”這就是讓你嘗試應用此書了,你會如何把書中觀點和自己觀點建立關聯(lián),你會如何試用書中的實用方法,你會如何把此書介紹給他人。
這四個問題,也是新華社鹿永建先生推介的讀書小組中必須思考的問題。如果用這樣的態(tài)度和方法讀書,相信沒有吃不透的書。
當然,也贊同書中一個觀點,“有許多書只能當作娛樂消遣或接收資訊用。事實上,你根本用不著對這些書做分析閱讀。掃描一下便夠了”,多選擇經(jīng)典去閱讀,多讀原著,而不是什么都照單全收,畢竟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
一起閱讀一本經(jīng)典,主講人會辛苦一些,也當之無愧地是最大的受益者。新一輪工作室的讀書活動在崔平川以《跟孔子學做老師》交流中開啟,8月8日晚上曹團團老師以個人獨特的風格演繹著對蘇霍姆林斯基的理解,接下來,鄭偉、王曉璇……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14
這本書是為那些想把讀書的主要目的當做是增進理解力的人而寫。
作者開篇指明讀者對象。如果讀書是為了消遣,那這本書不適合你;如果讀書是為了資訊,那這本書也不適合你。如果想在讀書之后,可以清楚知道:這本書是講什么?作者的寫作架構(gòu)是如何的?主張/主旨/訴求是什么?和我的關系是什么?那么,這本書可以幫你。
知道這是怎么回事,進而明白如果我們想做出什么,應該怎么利用他們。
這個時代,找到信息/資訊并不難,隨手百度/google,即使不是直接的答案,隨著相關的.搜索結(jié)果也或多或少可以找到相關的內(nèi)容。所以,我們不需要做個“百科全書”,而是要做好準備,隨時可以解決問題。怎么準備?目前我找到的答案就是不斷自己學習,或者叫“思考”。思考包括觀察、記憶、想象、分析以及審思。
如果你不靠自己,只想依賴別人為你作判斷,那你就是奴隸,不是自由的人。
閱讀的過程,不是單純接受的過程,而是一種思辨的積極的批判的過程。如作者所寫,書里回答了什么?是所有嗎?它是如何來論證的?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比爾蓋茨談到當讀到一本與他想法不一樣的書,是最難受的,最花時間的,因為他要去思考為什么會這樣。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15
讀完《如何閱讀一本書》,第一感覺就是一本閱讀指南,介紹怎樣閱讀的方法和技巧,閱讀所應具備的視野。一開始作者就強調(diào)了一個觀點:閱讀是一件主動的事,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通過主動的閱讀,你會投入心思去不斷思考,這樣才會有更大的收獲。
說實話,最初是好奇的心態(tài)來讀這本書的,但是看過這本書后,確實學到了很多東西。首先意識到了自己很多不足之處。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良師的對話。一本新書仿佛就是一個陌生人,他包含學識卻不愿吐露心聲,只有當你主動去打開一本書時,才開啟了你與良師的交流之門。
閱讀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謂精神食糧便是如此。這本書關于閱讀者的看法不一定盡善盡美,但是以現(xiàn)代的觀點來看,書中提及了一些分類,仍具有科學性,現(xiàn)代社會快速發(fā)展的電子產(chǎn)業(yè),將閱讀逐漸帶向電子書時代,認為書中的觀點不僅適用于閱讀紙質(zhì)書籍,對電子書、網(wǎng)絡閱讀也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盡管很多時間閱讀是為了放松或者打發(fā)時間,但我們還是應該以嚴肅的態(tài)度去面對閱讀。一本好書是作者的心血結(jié)晶,人生歷練,更是對世人的告誡,我們應當懷著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閱讀。讀書是一個人的修行,當你翻開書的那一刻修行便開始了。我們要做的不僅涉取新的知識,更要增加我們的感悟能力和理解力。真誠閱讀一本好書,對于作者對于自己都是一種嘉獎。
讀完這本書,才明白最初的想法有多么愚不可及,世上沒有什么事是簡單而隨便的,心中認為理所當然的事也未必有它的章法!度绾伍喿x一本書》它也是一種哲學。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16
這本書寫的其實挺深而全面的,講述了閱讀的目的,讀書四問,閱讀的層次,閱讀方法,讀與寫。讀書四問是我們讀一本書時應該一直存在腦海中的指導思想,可以讓讀者帶著這四問來讀懂書中的內(nèi)容。
我覺得在四問中,為什么讀這本書,這個問題是最核心的,然后才是讀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對你有沒有用。用最后的`應用,通過想找到應用的方法反過來指揮自己選擇書,解答為什么選擇這本書,能讓我們讀起書來更有目的性。但不可否認的是,比如說我,讀起書來盲目的時候更多一些。只是單純的想看看這本書講了什么,至于對我有沒有用,能為我?guī)硎裁催@些事上,肯定會有,但我可能提前并不能想到,這種探索過程,也不失為讀書的一種樂趣。至于讀書方法,我覺得因人而異,可以去學習不同的學習方法,然后不斷改善自己的讀書方法就好了。書中所講的閱讀的層次和讀與寫部分,我覺得是屬于一種閱讀的進階層次了,這需要是擁有了讀書愛好的人,在讀過了很多書后有了自己的想法才能實現(xiàn)的。我覺得我目前還達不到這種層次,讀了一本書,摘抄幾句,寫幾句感想,做個札記就是我當前的目標了。如果我能繼續(xù)的熱愛閱讀下去,讀到了下一個層次的時候,我會回來重新翻閱這本書,相信那時會有不同的感悟。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17
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感受是這是一本實用的書。它不僅向你傳授了閱讀的技巧,還把你以前對“閱讀”的'固有印象打破,讓你明白學習“閱讀”也是和學習一項運動一般,需要不斷練習,才能真正掌握。
沒看此書之前,我的閱讀技巧還僅僅停留在高中老師教的閱讀考試文章的技巧,純粹為了答題而生。雖然在此之前,我看過許多名著小說,但自己很少做筆記或者寫讀后感,所以很多讀過的書都忘了。
閱讀的目的有很多:學生時代,是為了考試而讀;而閑暇時看的言情小說,則是為了娛樂而讀,F(xiàn)在,拋開娛樂和考試,則是為了增強理解力而讀。不同于考試和娛樂,為了增強理解力而讀,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不僅需要勤做筆記、寫讀后感,還需要運用此書中的技巧來閱讀。
本書真的是一本滿滿干貨的書,書中運用許多例子和課后測試來讓你學會“閱讀”。但是本書只能是你提高閱讀技巧的一個開始,要想真正掌握閱讀,還需要不斷練習!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18
終于重新讀完了這本書。這是一本教授如何閱讀的書,她把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詮釋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
基礎閱讀作為一個成年人,基本沒有什么問題問題是,大多數(shù)成年人也多停留在基礎閱讀這個最低的層次上。
詮釋閱讀是稍微高一層次的閱讀方法,主要是利用閱讀書名、目錄和序言等快速了解一本書的大概內(nèi)容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展開敘述的?你對此有何評價?這本書對讀者本人有什么用?
分析閱讀是第三層次的閱讀,也是非常耗費心力的閱讀方式通過更深入的閱讀,進一步回答上一層次閱讀中的四個問題。針對不同類型的書籍也有不同的分析閱讀方法。我認為分析閱讀,最核心的是找出作者的關鍵字詞,進而找出作者的觀點和主旨,針對作者的觀點,讀者要認真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評判,同意或不同意,為什么?這樣才算是真正的吸收了一本書。需要說明的是,值得分析閱讀的書,世界上不超過一千本,值得反復閱讀的經(jīng)典書籍不超過100本,對此,我表示相信。
最后一個層次是主題閱讀,主題閱讀與分析閱讀最大的區(qū)別在關注點不同,分析閱讀的關注點在以作者的觀點為中心,主題閱讀的.關注點應該放在自己要研究的主題上,讓各種不同書的作者來參與自己主題的討論,然后自己綜合分析比較得出自己的觀點。
閱讀的方法也是一項技能,需要我們在平時的閱讀中不斷的練習,這樣才能熟能生巧,變成我們能夠運用自如的技能。
閱讀點亮生活,閱讀讓自己的心智獲得成長,這才是閱讀的真正目的!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19
以前也讀過一些書,但是效果不怎么好,甚至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些讀時給我震撼的好書在腦海中也所剩無幾了,不能不說是一大損失。所以我買了兩本教人如何閱讀的書,像小學生一樣開始從新學習閱讀。其中給我啟發(fā)最大的書就是這本美國的艾德勒和范多倫合著的《如何閱讀一本書》。
這是本上世紀四十年代初版的書,七十年代再版,至今也有近半個世紀了。乍一看像是本老學究寫的無聊的書,不過書中的論述確實有些繁瑣,甚至讓人有點讀不下去,但是認真讀完肯定有所收獲,這也是作者的觀點,去挑戰(zhàn)一些難讀的書,從而增進自己的理解力。
書中第一章講了閱讀分主動閱讀和被動閱讀。主動的閱讀需要帶著問題去閱讀,尋找書中的重點、脈絡,還要總結(jié)、批判。并不是輕松的閱讀,而且一般還需要多讀幾遍才能完成。但誠如作者所說,這樣的閱讀才能增進理解力,才能有所收獲和長進。顯而易見,這里所說的讀書絕不是為了娛樂和消遣。緊接著作者把閱讀分成了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并主要談了分析閱讀。當然,閱讀的層次由低到高,在閱讀中需要的主動性越來越高,在閱讀中把作者寫作的過程基本上給逆向還原啦。作者提到,要做一個自己要求的讀者,帶著問題去讀書,這也是這篇文章標題的來源。自己要求越高,讀書時的責任越大,需要付出的努力也越大,收獲到的也越多。
第一個層次是基礎閱讀,要求不高,是識字就可以進行的閱讀。第二個層次是檢視閱讀,也可以稱為略讀,大致像閱讀理解中的速讀,是快速得分項,需要技巧,書中也有所闡述。檢視閱讀可以用來檢查一本書值不值得深讀,或者用來快速獲得訊息,以便向人吹牛。第三個層次是分析閱讀,就像閱讀理解中的精讀,需要仔細閱讀和反復閱讀才能確定答案。這里不僅要得到清晰的'大綱,理清作者的闡述,還要做出評判。也即作者講的好的地方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不足等。第四個層次主題閱讀就像寫論文需要查閱文獻一樣。不僅包括了前三種層次的閱讀,還必須要自己能思考,分析,因為這需要讀的不是一本書而是幾本書或者一堆書。主題閱讀是為了解決特定的議題而通過讀書幫助分析和判斷的。當然作者也在書中就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的步驟進行了詳細的解說。除此之外,作者還就分析閱讀闡述了各類讀物的具體應用,比如詩歌、小說、哲學和實用類等讀物。
整本書中最讓我佩服作者的是他對于讀書生活的嚴肅認真態(tài)度。想到自己之前讀的一些好書讀完就扔,并沒有認真汲取書中的營養(yǎng),以至于白白浪費了那么些精神食糧,實在慚愧。其實不僅是讀書,對于一段感情、一份工作或者是一件事情亦是如此,不嚴肅對待生活的人亦難領會生活的真諦。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20
天爸從5月份開始讓我讀書,推薦了我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然后我磨磨蹭蹭到現(xiàn)在才看完了。
一開始讀這本書,我好吃力,然后看兩頁看不下去,但是后來反復讀了前幾頁,咦,好像看出了點什么,然后就耐心的思考了一下,嗯,看了好幾遍才看懂了目錄的結(jié)構(gòu)關系和大體含義。
那為啥要讀這本書呢,因為它想讓我知道閱讀可以是一件多少該主動的事,越主動,效果越好。當一個人主動去讀一本書,他在讀書的時候就會很用心,對于有啟發(fā)的地方還會拿筆畫出來,讀完之后還會思考書中的內(nèi)容,就像海綿吸水一樣真正吸收了書里的內(nèi)容。所以,單純?yōu)榱?quot;獲得資訊而閱讀",并不能真正提升我們的理解力,只有我們將讀書目標鎖定在"為增進理解而閱讀"時,去讀一些"燒腦"的書,理解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那閱讀中遇到問題咋辦,看不懂呢,反復看啊,還是不懂呢,那就要提出問題來——在閱讀的過程中,你自己必須嘗試去回答問題。只要是超越基礎閱讀的閱讀層次,閱讀的.藝術就是要以適當?shù)捻樞蛱岢鲞m當?shù)膯栴}。所以如果書讀的少,連自己想問的問題都表達不出來。
當學會了如何閱讀一本書,那看到一本好書對你的回饋也最多。
首先,成功地閱讀了一本難讀的好書之后,閱讀技巧必然增進了。其次,一本好書能教你了解這個世界以及你自己。閱讀完了之后,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讀得更好,還更懂得生命。會變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識。會成為一名智者,對人類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體認。
當自己在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下,憑著內(nèi)心的力量,玩味著書中的文字,書中的概念漸漸由模糊變得清晰時,就像是一只破繭而出的蝴蝶,又像是一粒破土而出的種子,那種生命力突然迸發(fā)的感覺,讓人有無比的喜悅感--這種喜悅感,唯有在用心讀書時才能獲得。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21
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是在報紙上香港大學推薦的書單中,畢業(yè)后的那個暑假,閑來無事,就在網(wǎng)上下載了其中幾本書的電子版來讀,其中之一就是《如何閱讀一本書》。初讀此書,感覺講得非常好,至于好在哪里,也說不大清楚,只是書里面涉及到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以往從來都是被忽視的閱讀指導原則,讓我如獲至寶,并在以后的閱讀中有意識地去這樣做,如拿到一本書,先瀏覽書名,前言,目錄,后記,粗略的從整體把握本書的構(gòu)架,知道講了什么,然后再進行具體的分析閱讀。
第二次拿到本書,是在雙11網(wǎng)上購書的快遞里。因為好書是值得收藏和反復閱讀的,所以有不少書都是我之前在網(wǎng)上閱讀或借閱之后,再次買來讀的。為了提高自己的閱讀效率,對于本書的閱讀又提上了日程,并且此次閱讀我也做了筆記,但這一筆記不成體系,比較零碎,只是涉及到相關感興趣的語句記錄了下來。所以閱讀了幾章后覺得還是沒有掌握本書,讀后收獲的還是第一次閱讀的體驗,再加上比較忙沒讀完,此書便被再次擱置。(而通過這些年閱讀經(jīng)驗的積累,我發(fā)現(xiàn)兩個問題:
1、很多書讀第一遍的時候,印象是最深的,以后每次再讀,當時會感覺形成了對本書的更細致的認識,可沒過多久,便又忘得一干二凈,體驗仍舊是最初的,讓人很困擾。
2、對于一本需要認真閱讀思考的書,一個是用時非常長,再一個就是一定要有規(guī)律的持續(xù)不斷的閱讀,如每天一章,否則一旦擱置,便前功盡棄,再拿起時,對前面的理解也忘的差不多了,很難再形成前后知識的整體的把握,所以就得重新從頭來過。)
第三次拿到新書閱讀,便是學校的同讀一本書活動指定下發(fā)的閱讀書目。這樣一來既有外在的壓力,又有了自己想要重新閱讀的內(nèi)在動力。于是認真閱讀每一個部分,結(jié)合自身的閱讀體驗來做好理解與批注,并且在閱讀過程中一邊閱讀一邊運用書中介紹的方法。如注意每一句話的'意思,分析整個段落的主旨,從而概括整篇文章的主旨,并進行知識點的歸納與概括。進而形成對整個章節(jié)知識點的把握,在分析閱讀完本章后,列出本章的知識框架。這一過程讓我覺得本書成為了我自己,我獲得了比初讀本書時更多且更加透徹的體驗。除此之外,也因分析思考獲得了一些具體技巧,如在讀一本水平高于自己的書時,不要邊查字典邊閱讀,這樣不利于提升自己的理解力;是否抓住主旨的檢驗辦法是能不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這一點對于分析歷史試題尤為重要;逗留與倒退的不良習慣極大地降低了閱讀速度等等。
正如翻譯者所言讀完這本書的兩種強烈的感覺,先是羞恥,開始懷疑自己第一遍讀時是否確定把書讀完,如果讀完的話,為什么后邊的那么多細節(jié)沒一點印象呢,雖然早早就讀過本書,但并未讓本書真正為自己所用。其次是何其有幸,就如同書名《如何閱讀一本書》所言,這本書幫我就讀書這件事情的思索和困惑,作了許多印證和總結(jié)。如在講歷史習題過程中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的理解力非常差,常常抓不住主旨,選擇與材料主旨無關的選項,是因為中學生閱讀水平到達基礎閱讀階段后便停滯不前,理解力跟不上,而這一能力并不是背會歷史就能提升的。問題的關鍵在于國內(nèi)沒有相關課程來進行基礎閱讀之上的閱讀層次的訓練,而本書為我們提供了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也讓我們看到了提升孩子成績的希望。感謝本書的存在,讓我的閱讀更加有效。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22
現(xiàn)代社會日新月異,人類迎來了大爆炸的信息時代,書籍對人們的作用似乎不大了。新聞資訊充斥耳邊,報紙是我們了解世界的窗戶,我們可以很快知道這個世界發(fā)生的事情,但僅僅是知道而已,因為這只是資訊,是個消息,我們只是在搜集消息罷了,而評論是別人的看法,看了之后我們最多只是知道了一些事,就像吃速食快餐罷了,沒有營養(yǎng)且有害。久而長之,我們的大腦會受到影響。但閱讀長久以來就是相當令人困擾的問題沒有時間,興趣阻礙著人們閱讀的心。但作為學生已經(jīng)滿足了各種條件,學了十幾年我們就會閱讀了嗎?老師則并未培訓我們相關技巧與方法!度绾伍喿x一本書》則告訴我們不是。
本書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為基礎閱讀與檢視閱讀。
檢視閱讀告訴讀者通過前言與目錄索引,了解作者的目的,寫書如同談話。任何一個作者和讀者交流總需要一個觀點,而書則是他如何闡釋解讀他的'觀點,無論書看似如何費讀難懂,作者都不會為難讀者,而是誘導讀者去發(fā)現(xiàn)懂得理解他所表達的意思。
閱讀的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這是一個追求品質(zhì)的過程。閱讀也像打獵,我們捕獲的獵物不能僅僅棄之不顧,需要處理。矛盾是推動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動力,作者要表達的觀點與思想,都源于他對一些問題與現(xiàn)象的看法與思考,要看懂一本書就必然要找出這些矛盾,這是問題的關鍵。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讀物繁雜五花八門類型眾多。比如面對現(xiàn)象文學時。沒有現(xiàn)象就沒有人類的今天,這是一種思想與創(chuàng)造力,F(xiàn)象文學的作者首先應該具有廣博的胸襟,有了這思維創(chuàng)造才會沒有局限,才能超脫現(xiàn)有的桎梏,擺脫現(xiàn)有的時空觀。作為一個普通讀者,面對這種想象文學,我們應該按照作者的規(guī)則去融入他的世界中,故事戲劇小說皆是如此。
時代向前發(fā)展,多媒體的出現(xiàn)提供了不同的閱讀方式而書籍閱讀的技巧和意義卻是難以被取代的活學活用不拘于條條框框。
要做主動地讀者就像棒球比賽中的捕手,盡可能接住頭球手投來的任何球,捕捉作者傳遞的信息,讓讀書成為一種有意義的智力活動,與作者進行心靈交流。
智慧需要積累知識,而累積知識最重要的是透過閱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我們讀書學習始終是為社會實踐服務的,從實踐中來到實踐去。時間寶貴,我們不可能看盡所有的書,因此,在有限的時間盡可能吸收更多的知識,就要將這本書的精華融會貫通,就要像庖丁般目無全牛而知牛,終達神技實踐出真知。不斷改進,摸索適合自己的技巧,以我為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進而提高效率,提高自己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23
退伍后我踏上了工作崗位,一晃十幾年過去了,什么都好像改變了,又似乎什么都沒有變。讀書這個東西對我來說就好像是一個家住遠方的戰(zhàn)友,雖然偶爾能想起但卻又不常聯(lián)系。從以前熱鬧喧嘩到現(xiàn)在漸行漸遠,什么時候、什么原因我們之間產(chǎn)生那么遠溝壑?說實話我自己真的不知道。偶然之間碰到一位良師在給我上課的時候談及如何閱讀以及閱讀的益處我才感覺到真的好像很久沒有捧起一本書,在閱讀中獲取知識和靈感更是無從談起。
良師在上課之中推薦了一本《如何閱讀一本書》,這個可真是我需要的,既然要拾起那就從頭開始,從如何閱讀開始。我這個人讀書習慣和我打乒乓的習慣一樣,快、急、躁。一本字典厚的《三國演義》我竟是能5天從桃園結(jié)義看到了三國歸晉,里面的內(nèi)容細節(jié)的理解就不言而喻了。但這次既然誠心誠意的靜下心要去看《如何閱讀一本書》我也是頗費功夫,甚至帶著一點儀式感的'打開快遞并叮囑兒子一起看,并不準其將書帶進廁所,一是怕捧書久坐對身體不好,但主要是嫌棄那污穢之氣染壞了這書香之風。
其實在提筆寫讀書感悟的時候這本書我還是沒有全部看完,我也不準備為寫感悟去加班加點、或者一目十行的去看完它,因為這于我的初衷不符。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認為,小學、初中9年的學習生涯,應該把絕大多數(shù)的閱讀本領學會了。讀完這本書,我才知道,中國的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習僅僅能達到閱讀的第一層次,那就是基礎閱讀。作者認為,閱讀可分四個層次,分別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而基礎閱讀又分四個階段,分別是閱讀準備階段、會學習讀一些簡單讀物階段、快速建立字匯能力階段、精練與增進前面技巧階段;叵胱约旱拈喿x,似乎一直在閱讀的第一層次基礎閱讀上徘徊,用作者的話來說,還沒真正進入閱讀的層次,所以總覺得自己沒什么提高。我是這樣的感覺,我想一定也會有很多的人與我有同感,看來閱讀是無止境的,真的得好好修煉,才能進入閱讀的更高層次,也才能真正體會到閱讀帶來的進步。
我是覺得當然世上很多書是不必也不配用這種方法去讀的。只有那些值得一而再再而三重讀的經(jīng)典,若不如此這般,按作者的說法就屬于暴殄天物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fā)就是讀得多就不一定是讀得好。有些書必須要精讀,即使讀不懂,也要找到自己能找到的切入點來堅持下去愉快閱讀。有了這點啟示,我心中泛起一個念頭“閱讀!我王慧偉又回來了”!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24
盡管在讀書的時候愿意為一本書寫下讀后感的想法是如此強烈,但是我還是在提筆前猶猶豫豫,特別是讀了《如何閱讀一本書》之后。
在這本書之前,我試圖為《論自由》寫下讀后感,但是因為書的序有太多太多需要一讀再讀的東西,序里引用的原文的很多句子,總是被我品讀多次,內(nèi)心給予最真誠的贊美和認可。在我讀到《如何閱讀一本書》時,之前閱讀的場景一再出現(xiàn),我知道我同意作者,但是仍舊不能夠用自己的話說出來,甚至用簡單的話概括出來,看來閱讀還是停留在“愚蠢地同意“的層面。
如果這次我仍舊像以前一樣,認為一本書好,就照本宣科地把妙言警句摘抄下來,攢湊成一篇讀后感,這樣的效果如同我沒有讀過《如何閱讀一本書》一樣。事實上,我之前的讀后感多是這樣的形式。
我還記得當初把這本書加入書架的所想:讀書嘛,誰不會?況且我自認為喜歡讀書,勤于讀書。待到我在作者的帶領下,一步一步由淺入深理解作者的意圖時,還是深深被作者所應用的嚴謹?shù)慕Y(jié)構(gòu),寬容而富于理解的語言,對作者和讀者的邊界界定,對責任措辭的把握而折服。
當然啦,作者在教會讀者讀書同時,是嚴格把自己作為作者的身份扮演好。在書中,他們(是兩個人合著的書)一再強調(diào)讀“一本好書“時采取的正確的閱讀方式。結(jié)構(gòu)嚴謹自不必說,作者介紹了四種閱讀層次,后一種是前一種的囊括和進階。更可貴的是,為了前后呼應,在每個章節(jié)結(jié)束,作者列出了本章所講的概括結(jié)構(gòu),以便讀者在大信息量的情況下抓住核心,同時是自己身體力行閱讀層次的最佳實踐。
使用“閱讀層次“而非”閱讀技巧“,是在我讀完之后由衷佩服作者的地方。”技巧“一詞多多少少帶有急功近利的意思,作者把閱讀作為一種主動的有活力的活動,要有所目標和期望,這樣的理念在書中多次強調(diào):活動,需要活力,才可以閱讀下去。提醒讀者閱讀的主動性,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探索能力越強,收獲越多。
閱讀的四個層次分別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盡管分析閱讀是在1970年再版時加入的,我認為這部分是本書寫得最好,最優(yōu)秀的部分。基礎閱讀停留在小學階段的閱讀要求;檢視閱讀要求在短時間快速閱讀,抓住文章重點,以便決定是否要進一步閱讀下去;主題閱讀則是高級階段,通常適用于準備就一個專題進行深入研究,往往需要在多本著作之間互相參考,得出自己研究成果和寫出自己著作。
分析閱讀要求讀者全身心投入閱讀,我想,這樣的'閱讀方法是閱讀《國富論》或是《資本論》所需要的思想準備和方法,是追求理解力的優(yōu)質(zhì)閱讀。閱讀行為要圍繞一系列的積極行動:比如了解書的主題,列出書的綱要,詮釋書的內(nèi)容,與作者達成共識,抓住作者的主旨,找出作者論述,確定作者解決和遺留的問題。單單是上述這個列表清單,就足以讓讀者肅然起敬,而對每一步的深入解析,是要動用積極思考才能得以完成的。
除了類似筆記性質(zhì)的總結(jié)規(guī)則以獲取書本傳達的知識外,因為是優(yōu)質(zhì)閱讀,在讀完書與作者的交互成為必不可少,作者把它描述為讀者的一個應盡義務。只有獲得了讀者的評價,作者的任務才可以說是成功完成。書中兩個章節(jié)“公正地評價一本書“和”贊同或反對作者“組織與作者交互所遵循的規(guī)則。在誠實提到”沒有一本書會好到無懈可擊“時,一方面強調(diào)讀者需要把作者觀點化為自己觀點,避免成為思想的奴隸,另一方面則給出在提出評價時所遵循的規(guī)則:”懂了“是要實事求是做出評價的基礎,避免了毫無理解便同意的愚蠢以及不理解便反對的無禮。盡管作者鼓勵讀者大膽地評論作者,做出積極回饋,但是除了基本的禮貌問題外,作者特別強調(diào)了”遵守思維禮節(jié)“的重要性,比如”在你不同意作者的觀點時,要理性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不要無理地辯駁或爭論“,極力避免為辯論而辯論的傾向,反倒把從評價中學到知識的初衷忘得一干二凈。
在結(jié)束閱讀層次講解后,列舉了閱讀不同題材書籍的辦法,盡管我們不需要像趙括一樣完全照搬本書給的建議,但是遵循一定的方法仍舊會讓我們的理解力有所提高。書后的書單也是值得感興趣的讀者使用本書介紹的閱讀方法加以實踐的。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25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美國作家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合著的一本教授閱讀方法的書籍,被許多讀者奉為閱讀圣經(jīng)。
本書的開篇指出了任何一種閱讀都是一種活動,因此必須要有一些主動的活力。很多人在閱讀的時候,常常沒讀多久就開始出現(xiàn)雙眼停滯、頭腦昏睡的狀況,這種精神不濟的狀態(tài)根本無法將閱讀進行下去。作者認為,人們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是因為閱讀缺乏主動性。
完全被動的閱讀只會越讀越疲憊,越讀越乏味,直至放棄閱讀。所以,預備開始閱讀的人首先要認識到的是:閱讀是一件主動的事情,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
既然閱讀是一種活動,那么也必有活動的目的。閱讀的目的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為獲得資訊而讀,第二種是為求得理解而讀。
閱讀與自身知識水平相當?shù)臅,那么閱讀的目的就只是為了獲得這本書所載錄的信息而已。閱讀高于自身知識水平的書,并試圖讀懂讀透它,向自己現(xiàn)有的理解力發(fā)起挑戰(zhàn),則是閱讀的另一種目的——提升理解力。
這本書所針對的'讀者就是那些想把讀書的主要目的當作是增進理解能力的人而寫。在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的情況下,只憑著內(nèi)心的力量,玩味著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從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為止。以一己之力來提升自己,從粗淺的了解推進到深入的理解,認知自己破繭而出。
好的閱讀者應該具備敏銳的觀察力、靈敏可靠的記憶、想象的空間,以及訓練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然而并不是所有閱讀的人都擁有這些閱讀能力,但好在這些能力和技巧是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而獲得的,答案和秘訣就藏在這本閱讀圣經(jīng)里。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26
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收獲當是作者苦口婆心所教導傳授的一些閱讀技巧。原來閱讀就像任何一門技藝(比如滑雪)一樣是有很多技巧、方法和經(jīng)驗可以總結(jié),可以傳授的。雖然接受過多年的體育教育和體育心理教育,然而我的閱讀習慣真正是雜亂無章,就像一個從各家各偷學了些武藝行走在江湖的人,如無大師指點,終難成為大俠。
這本書從閱讀的層次、如何開始接觸一本書、如何分析閱讀一本書、如何就某一主題展開閱讀、閱讀不同類型的書一些特別的技巧和注意事項等都有一些梳理和指導,讓我很多閱讀過程無意識和潛意識的行為變成了有意識的`行為。
而在這些無意識、潛意識和有意識之中,我的腦海中回蕩著鏗鏘有力的聲音:“做一個主動的閱讀者”。自詡是一個喜愛閱讀的人,似乎也讀了不少書,然而懶人如我,真正主動的時候真的很少,無論是書的選擇,還是閱讀過程中與作者的交流,還是閱讀過后對自己的交代,經(jīng)常讀了,散了,忘了。
作者說“閱讀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的規(guī)則應該以達成某種深沉的經(jīng)驗為目標”。如今閱讀時間如此稀少寶貴,無論閱讀各種作品,都應該不虛此讀。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27
最常用的論證方法當屬歸納推理,它是從個別事例歸納出一個共同的、一般結(jié)結(jié)論,即由“個別”推“一般”。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用單獨的例子來歸納出一般的結(jié)論。如,A證明了某觀點,B也證明了某觀點,因此,某觀點是成立的.。
這個章節(jié)講的是讀與寫的關系。我們上學的時候,不僅要會讀,愛要會寫。因此,讀和寫的同等重要的。不僅是在學生階段的學習重要,而且對于畢業(y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同樣終生受益。
讀書時為了理解書中的知識,把書中所表達的觀點和學習方法學以致用。但是,在讀書的過程中,難念會員疲憊乏累的時候,此時就需要通過寫來促讀了。
寫有很多種方式,可以是在書上記筆記,可以是摘抄,可以是寫讀后感,可以是對文中的內(nèi)容進行批注等等。
《如何閱讀一本書》在前面的章節(jié)中,有強調(diào)過讀書“五到”,心到、眼到、口到、耳到、腦到。
不動筆墨不讀書,我們在讀書的時候,要讓自己的身體器官處在興奮活躍的狀態(tài),這樣才能“學以致用。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28
閱讀是一種學習。閱讀不只是憑記憶簡單的吸收資訊,而是要增加理解,從中受到啟發(fā)。“初學者的無知在于未學,而學者的無知在于學后!币蛭磳W而無知有情可原,而學后依然無知就是愚蠢。讀得多未必讀得懂。無論是指導型學習還是自己發(fā)現(xiàn)型學習,都離不開思考。閱讀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也是要花費一番力氣的。
傾聽是跟一位活生生的老師學習,而閱讀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師學習。但無論哪種方式,都離不開理解與自己成長。所有人終歸要告別老師,最終的發(fā)展要依賴書籍,所以學會閱讀一本書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這本書就能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閱讀的層次》這一章中講到一共有四種層次的閱讀: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閱讀的層次是漸進的,每一個高級的層次當中也包含著低級閱讀的層次。第一層次的閱讀,也就是基礎閱讀。在這個層次中,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這個句子什么意思?”而且只是淺層的意思。我們小學的閱讀就是基礎閱讀。第二層次的閱讀是檢視閱讀。就是在短時間內(nèi),抓出一本書的重點,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這本書在講什么?”而我們卻通常忽略了檢視閱讀的價值,常常在只需粗略了解的時候卻拿出了精讀一本書的時間去加重閱讀的困難。第三種是分析閱讀。分析閱讀就是全盤的、完整的、優(yōu)質(zhì)的閱讀一本書。它需要在無限的'時間里,做最細致完整的閱讀,一直要我讀到這本書是他自己為止,也就是要把一本書的內(nèi)容完全內(nèi)化。第四種是主題閱讀,這是所有閱讀中最復雜也最系統(tǒng)的閱讀。在做主題閱讀時,閱讀者會讀很多書,而不是一本書,并列舉出這些書之間的相關之處,提到一個所有的書都談到的主題。主題閱讀是最花力氣也是最有收獲的閱讀。
通過閱讀這一章,我才知道自己的閱讀只停留在基礎閱讀與檢視閱讀兩個層面,做不到分析閱讀,更沒有嘗試主題閱讀。甚至經(jīng)常在閱讀中犯很多常識性錯誤,在該分析閱讀時逃避燒腦的解讀,在該檢視閱讀時又浪費了大量時間,所以自己的閱讀水平始終停留在基礎閱讀這個層次,這是對書籍的浪費,也是對生命的辜負。
與諸君共勉,以上。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29
閱讀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獲得信息,一種是增進理解力。
當一本書的知識量與我們自身知識儲備對等時,讀這本書時,我們只是了解了我們已了解的事情,讀懂了我們讀得懂的東西,從中只是簡單地獲得了一些訊息。
當一本書的知識量超出了我們自身的知識儲備時,讀這本書我們會對作者想說的話不是很了解。這時我們仔細推敲不懂的那些文字,從模糊的概念到似懂非懂的了解,至到摸到頭腦里的某個開關,突然茅塞頓開,清楚地理解了。
這個過程如同破繭,我們從一開始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范圍。因為理解力增進了,我們比未閱讀此書時高上一截了,同時自己也提升到了可以與作者自由對話的.地方了。
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有一個快速找到好書的方法。一本書拿到手里只看書名,然后閉目想著這幾個問題的解答,這本書如果我來寫會有什么?知識點要如何構(gòu)架?如何謀篇布局?
把這幾個問題想清楚后才翻開書本。如果這本書與自己想的一樣就不會去讀。如果書里有一些自己開始想不到的獨到、新的東西,就會仔細閱讀。
華羅庚只讀作者超出自己的書,并不是所有的書都值得我們閱讀。
散文家余秋雨提出:“應該著力尋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閱讀成為一種既親切又需花費不少腦力的進取性活動。盡量減少與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閱讀層面,樂于接受好書對自己的塑造。我們的書架里可能有各種不同等級的書,適于選作精讀對象的,不應是那些我們可以俯視、平視的書,而應該是我們需要仰視的書。”
大多數(shù)人讀書只是被動地接收書里的訊息,只知是什么,不問為什么。
而讀一本我們需要仰視的書,最大的好處是增進了我們的理解力。因為它超出了我們以往的認知,讀懂它要花費很多的腦力活動,這種主動的閱讀方法,便是《如何閱讀一本書》所要講的一種閱讀技能。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30
說現(xiàn)在的社會是一個浮躁的社會應該不過分,因為我們?nèi)粘I钪锌吹、談到、聽到的幾乎都是如何掙錢、如何處理感情、如何升職成功,但似乎少有人關心,我們對待諸如此類的事情的方式是否正確。相比較我們接收到的讓人眼花繚亂的各種信息,談論探討這些方法論就顯得枯燥乏味。而實際上,潛藏在每個人大腦中的信息處理器如何組織、如何分解信息,以何種邏輯順序處理工作,依據(jù)的卻是各種底層的價值觀和方法論。我們很少談及它們,而它們卻無比重要。
《如何閱讀一本書》寫成于1940年,作者莫提莫.艾德勒在銷售30年后又修改了一次。他和另一位作者是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指導。很多書單里都推薦過這本書,但是我卻一直沒有讀過。沒有讀,是因為自己腦子里總是在告訴自己:都看了一輩子書了,還需要別人告訴你怎么讀書末?但越是這樣,越想一探究竟,于是在想要開始寫一年讀書筆記的開始,終于拿起這本書看起來。
這本書基本分為四篇內(nèi)容,分別講述了作者想要介紹的四種閱讀方式: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A閱讀就是讀者能看懂書中的字句,并且不會被語法和文章結(jié)構(gòu)阻礙住,能夠掌握主要句子和章節(jié)的意義。檢視閱讀一是指通過閱讀目錄、索引、作者介紹、摘要、后記以及少數(shù)內(nèi)容,對書籍的內(nèi)容做以了解;檢視閱讀是指一路閱讀下來,不去關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對書的架構(gòu)和大概內(nèi)容進行了解。分析閱讀部分是全書的重點,作者花了大幅篇幅詳細的進行了說明。分析閱讀是指讀者對一本書類別目標比較明確的選擇、能夠總結(jié)書的內(nèi)容、能夠重現(xiàn)書的框架綱要、找出作者要問或要解決的問題。在這個基礎上,找出作者的關鍵字、關鍵句(主旨)和對問題的基本論述(讀者總結(jié)出來的作者的架構(gòu))和對問題的基本解答。最后,對這本書進行自己的評論。主題閱讀是指為了一個題目進行的跨越多作者和多門類的閱讀。
顯然,第一部分的閱讀凡是接受過義務教育的人都能達到;第二種閱讀方法實際上就是略讀,這種方法大家經(jīng)常用;第三種方法就是我們在學校時老師提的最多的.要求,就是精讀;第四種方法是大學里寫畢業(yè)論文時必須要采用的,博采眾長以完成一個課題。艾德勒在書中談到,其實這四種閱讀方法并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相互包容的,比如第分析閱讀是包含第一種和第二種閱讀方法的,因為只有如此,才能進行全部內(nèi)容的精讀和分析;而主題閱讀則包含了以上三種閱讀形式。
對于不同種類的書籍,作者列出了如何閱讀實用型書籍、想象文學、歷史、抒情詩、哲學、社會科學、科學與數(shù)學書等不同類型讀物的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字典、百科全書、工具書等等,可謂體貼入微,用心良苦。
比如艾德勒說,實用型書籍分為兩類,一類是理論書,它們只傳遞知識;另一類是實用性的,是有關行動的問題。作者認為任何實用性的書本身都不能解決該書所關心的問題,比如如何賺錢,是需要你自己去行動來解決的,它沒辦法解決你沒錢的實際問題。因此如果讀者認同書中這些規(guī)則,是要加上一點自己的想法、頭腦清楚的應用這些規(guī)則,才能起到實際作用。一本書是否是真正的實用性書籍,最直接的證明就是讀者接受了作者的觀點并付諸行動。如果只是表面上接受,而沒用去行動,那么這本書還不能稱作真正意義上的實用性書籍。(他的觀點,其實就是中國人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知行合一”)!度绾伍喿x一本書》就是一本以規(guī)則為主的實用型的書,讀這本書就需要讀者找尋到這些規(guī)則;評判內(nèi)容是否真實后,才能在以后的閱讀中加以應用,才能顯現(xiàn)出這本書的實用性,才能證明讀者閱讀此書的價值。
再比如如何閱讀想象文學。艾德勒說“想象文學是在闡述一個經(jīng)驗本身——那是讀者只能借著閱讀才能擁有或分享的經(jīng)驗——如果成功了,就帶給作者一種享受。在想象文學中,不要去找共識、主旨或論述,但是可以從小說在我們想象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經(jīng)驗中學習,教導我們衍生的意義。不要用與真理一致的標準來批評小說”。作者認為閱讀小說的讀者只要去體會小說中發(fā)生的故事,享受帶來的愉悅即可,不必像讀實用型書籍一樣對故事創(chuàng)造本身質(zhì)疑!髡吡信e了《奧賽羅》和歐亨利的書,我想艾德勒在寫書的時候市面上可能濫書還比較少——“你越能明白指出詩或小說帶給你的喜悅的原因,你就越了解這本書的優(yōu)點是什么。你會慢慢建立起批評的標準,你也會發(fā)現(xiàn)許多跟你有同樣品味的人與你一起分享你的論點。你還可能會發(fā)現(xiàn)一件我們相信如此的事:懂得閱讀方法的人,文學品味都很高。”
我以前看過芭芭拉明托寫的《金字塔原理》,這本書寫的是如何說、寫出清晰明白的邏輯論述,而《如何閱讀一本書》則是說如何分析作者的文章框架和寫書意圖。兩位作者仿佛是棋逢對手的武林高手,從正反兩面互相拆解對方的招數(shù)。
我們自以為很了解自己所做的事,但實際上離了解還差得很遠,因為我們沒有遇到真正了解的人。艾德勒這本方法論的書籍,點出了閱讀的重點和態(tài)度,提出了指導人們有效讀書的規(guī)則。正因為如此,這本書經(jīng)歷70年仍被人常常提起。我覺得這本書特別適合正在讀大量書籍的人,比如中學生和科研工作者,甚至是有孩子的父母——他們應該從小給孩子養(yǎng)成一個科學有效的讀書習慣。反觀自己,雖然我也讀過不少書,但是真正達到分析閱讀程度的書籍,恐怕只有備考教科書了......對于獲取知識,我的讀書方法還不夠深入細致。要達到“讀過的書可以扔掉了”的程度,讓知識真正成為我自己的認知,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31
這是一本讀起來頗費力的書。雖然聞名已久,但若不是某人搬來的書籍里有這么一本現(xiàn)成的擺在這,我自己是斷然不會買回來的。如果說閱讀一本本書是品嘗一條條鮮美的魚的話,這是一本教織漁網(wǎng)的書。如果遇到一個不愛吃魚的人,亦或者還沒嘗過魚味道的孩子,先看了它恐怕要對閱讀本身起反效果。它適合那些愛吃魚,但吃魚的品種比較單一,希望換品種捕來吃吃的人;或者那些希望一魚多做的人。既來之,則安之,既然決定多讀書,也就不妨先看看如何教讀書的書。
書里開宗明義的回答了讀什么樣書以及為什么要讀書的問題!澳惚仨毮懿倏v超越你能力的書,閱讀超越你頭腦的書。只有那樣的書能幫助你的思想增長。除非你能增長心智,否則你學不到東西。一本消遣或娛樂性的書可能會給你帶來一時歡愉,但是除了享樂之外,你也不可能再期待其他的收獲了。書不止是為了取悅你,而是為了提升你!边@個理念與時下流行的走出舒適區(qū)的理念是類似的。想想自己近些年讀的書也多是讓自己頗舒服的沒長進的書。可問題在于,生活已然不易,取悅自己似乎沒什么不對。說到底是個比例的問題,不能全然舒服,也不該全然艱苦。
書中提出一套體系化有成效的閱讀要圍繞如下四個問題進行:
1、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么?
2、細說了什么,怎么說的?
3、有道理嗎?全部有,部分有?
4、這本書跟我的關系是什么?
讀完了能回答出上述問題才算沒白讀。當然世上很多書是不必也不配用這種方法去讀的。只有那些值得一而再再而三重讀的經(jīng)典,若不如此這般,按作者的說法就屬于暴殄天物了。
書后的附錄上列了一份推薦書單,在我看來屬于“真·終身書單”。適合致力于系統(tǒng)了解西方文明的人閱讀。如果能讀完,恐怕會比很多西方人還要了解他們自己。瀏覽完目錄后,我就知道自己是看不完了,但也有些收獲,比如沒有這個書單,我估計不會看柏拉圖的《對話錄》,估計就不會知道蘇格拉底是個智慧風趣的矮胖子了。這是后話,另作他表。
還有一些意外的驚喜,來源于它考察書籍好壞的方法其實還蠻適合處理工作問題以及人生困惑的。
比如它談到理論性問題和實用性問題的維度,如果覆蓋全面了,會構(gòu)成一篇清晰的工作匯報。其中,理論性問題包括:某件事存在嗎?是什么樣的事?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情況下才存在?為什么會有這件事存在?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造成的影響是什么?特性和特征是什么?與其他類似的事,或不同的事的關聯(lián)是什么?這件事是如何進行的?而實用性問題則包括:有哪些結(jié)果可以選擇?應采取什么樣手段才能獲得某種結(jié)果?以什么順序行動?什么樣的條件下,這樣做比那樣做更好一些?
再比如它指出如何看待那些反對你、不認同你的人:“如果他們不能用自己的話重述你的觀點,你就知道他們其實并不了解你在說什么。這時你不理會他們的批評是絕對有道理的。他們的意見無關緊要,因為那只是毫無理解的批評而已。只有當你發(fā)現(xiàn)某個人像你自己一般真的`知道你在說什么的時候,你才需要為他的同意而歡喜,或者為他的反對而苦惱。就像他反對一樣,他也要有同意的心理準備。”
在“閱讀故事、戲劇與詩的一些建議”一章,作者其實也給出了人生建議:就算一開始不太清楚,也不要焦慮。事實上,一開始本來就是不清楚的。故事就像我們的人生一樣,在生命中,我們不可能期望了解每一件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事;虬岩簧伎辞宄。但是,當我們回顧過去時,我們便了解為什么了。
一本好書能教你了解這個世界以及你自己。希望能用這個新生命帶來的假期,讀完計劃讀的書,更多的了解有形的世界、無形的思想、實用的技巧,以及更好的了解我自己。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32
陸游曾在詩中寫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不只是獲得紙上的信息就夠了,要發(fā)揮閱讀的效用,就要付諸實踐。學而用、學而思、學而傳,就是在對不同的書籍帶來不同效用的實踐。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是我國南宋時期的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他在詩詞創(chuàng)作上有很大的成就,其中“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讓我印象最深刻。
這兩句詩是對"閱讀"的最好的`詮釋。
曾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問題,大概意思是“讀了那么多書,后來還是忘了,那讀書的目的在哪里?”,我也看到了土豆老師的回答,才知道原來讀書會忘記是個不好的現(xiàn)象。
讀過的書怎么會忘記呢?如果會忘記,那就說明,你不會讀書,你不是真正讀書。只有水過鴨背才會忘記。
我以前也是跟知乎提問者一樣,認為書中的知識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忘記。直到這段時間我加入了這個寫作課,看到了老師的回答,才知道自己多么不會讀書。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33
本書是一本閱讀指南,是一本指導人們?nèi)绾伍喿x的名作,曾是美國暢銷書的榜首。
本書提出了閱讀的四個層次,分別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
基礎閱讀基本上讀完小學五年級就可以達到的層次,可惜的是太多數(shù)人一直在這個層次。作者說,主要的原因是從小學以后,再沒有人教過人如何閱讀,而這本書就是彌補這個空白。在這個層次的人,基本上擺脫了文盲的狀態(tài),能熟練閱讀報紙和填寫表格。
檢視閱讀分為速讀和粗讀。
速讀是瀏覽一下書名頁,如果有序就先看序,研究下目錄,如果有索引,也檢閱一下,如果有出版者介紹,也讀下,然后從目錄中找到你想了解的內(nèi)容讀一下,最后讀一下書的最后三頁。通過速讀,就會了解這本書是否值得你花更多的時間深讀。
如果覺得可以花點時間來閱讀的話,可以通過粗讀來繼續(xù)了解這本書。粗讀也是快速閱讀,但是大多數(shù)人閱讀是一種“半出聲”來閱讀,這種方法大大降低了閱讀速讀。作者給出了一個好建議,指讀法。方法是這樣的:將大拇指與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這個“指針”順著一行一行的字移動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覺的還要快一點。強迫自己的眼睛跟著手部的動作移動。一旦你的眼睛能跟著手移動時,你就能讀到那些字句了。繼續(xù)練習下去,繼續(xù)增快手的動作,等到你發(fā)覺以前,你的速度已經(jīng)可以比以前快兩三倍了。通過粗讀,可以了解全書內(nèi)容,也可以為分析分析作準備。
分析閱讀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中你要問幾個問題,一是你閱讀的書是什么類型的書,二是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描述整本書說了什么并列出本書的大綱,三是本書的作者想說明或解決什么問題。
第二個階段其實就是列出細綱。找到作者的關鍵字,找到作者的主旨,找出作者的.論述,找出作者已經(jīng)解決的問題答案。
第三階段是如何客觀公正評價一本書。通過上面二個階段后,不管你同不同意作者的觀點為,首先你要說的是你了解作者的觀點。不用急著證明作者的觀點是對還是錯,在做也出評論之前,要有足夠的證據(jù)證明作者知識不足或知識錯誤,或證明作者的邏輯錯誤,或證明作者分析或者理由不充分。如果你不能提供足夠的證據(jù),你必須同意作者的觀點,不要肆意評論。
主題閱讀是帶著特定主題,閱讀相關領域中的書箱。主題閱讀分為二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準備階段,這個階段,帶著你要研究的主題,設計一份實驗性的書單,瀏覽書單上的所有的書,確定哪些與你的主題相關。第二階段是確定想關書的最相關的章節(jié),然后用你自己的語言,把各個作者的相關觀點詮釋下。列出一系列問題,查看各作者的回答,分析這些回答,把通用的答案放在最前面。
總結(jié):
任何事情背后都有其道理,連閱讀也是這樣的。讀完這本書才知道閱讀原來是分層次的。個人認為第一層次比較窠到達的原因是,一直有人給我們反饋,不管是父母,老師還是其它人。而第二,第三和第四層次很難有其它人給你反饋,如果能輸出出來,有人反饋也許能幫我們到達更高的層次。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篇34
這本書堪稱讀書者的閱讀圣經(jīng)。要為一件看似稀松平常的事總結(jié)出一套系統(tǒng)化、結(jié)構(gòu)化而且有實際價值的方法論,遠沒有看起來那么簡單容易。閱讀就是一件很普通的事,表面上看起來門椹算是很低的,可以說一個人只要識字,就能閱讀,但是事實上事情遠非如此,讀同樣一本書,有人一天看完,就能如數(shù)家珍,侃侃而談,有人一周讀完,腹中只有些許不成體系的零散碎片。顯然兩者差距跟方法以及長期堅持某種方法所塑造的能力差異有關。兩位作者均是博覽群書的飽學之士,其中一位還曾因讀書在美國一度大出風頭,正是在廣泛的、大量的閱讀生活中逐漸洞察并發(fā)現(xiàn)了閱讀的秘密,從這個意義上講,本書就是這個秘密的全記錄。
本書自有展開論說的框架,但按照我的`理解,本書其實回答了三個問題,閱讀的意義、本質(zhì)和方法,而且前兩者比第三者更加重要。
第一、閱讀的終極意義是什么?獲取信息?娛樂?答案是增長心智,人的身心有些方面統(tǒng)一,有些方面不統(tǒng)一,不統(tǒng)一表現(xiàn)在身體在達到高峰后走下坡路,而心智則可以沖破身體的限制不斷上升,但這是一種潛在和自在,還需要人自覺學習讓它的成長成為現(xiàn)實。所以閱讀的終極意義就在于幫助心智成長,獲取咨詢和娛樂本身無法幫助心智,但會享受成熟心智的成果。這一個洞見來源于閱讀,但已遠遠超越閱讀了!
第二、閱讀的本質(zhì)是什么?是交流,是與一位擁有體系化知識的人物談話,所以讀者要能激發(fā)起自己的主動性和熱情,要積極思考對方的陳述,要不斷提出問題。記住閱讀就是在交流,要熱切,也要勤思。
第三、閱讀的方法是什么?閱讀的方法就是前兩者思想統(tǒng)攝下的外化和具體化。簡單說包括基礎、檢視、分析、主題四個層次和大綱整理、詮釋意思、判斷評價三個階段。根據(jù)個人讀書經(jīng)驗,真正有價值的是以下兩點,一是讀書要先摸出作者的寫作框架形成整體觀,再在整體觀下分析作者具體框架內(nèi)的內(nèi)容論述。二是看書必須作筆記,寫書評,尤其是只有寫書評才能幫助自己重新思考作者脈胳,推敲全書邏輯,檢測自己讀書的火候!
總之,本書名字普通,價值不普通!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精選22篇)08-17
《如何有效閱讀》讀書筆記11-26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心得05-06
《如何閱讀一本書》心得體會04-28
《如何閱讀一本書》心得體會6篇04-28
如何“管理”閱讀心得03-11
怎樣閱讀一本書12-11
閱讀圍城讀書筆記08-20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