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
《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系20世紀蘇聯教育經典譯叢之一,由前蘇聯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所著、杜殿坤編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他有很多鮮明的教育觀點。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fā)展,這種和諧發(fā)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fā)現深藏在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共產主義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
他寫了很多充滿了“人”的魅力的書:《要相信孩子》、《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關于人的思考》、《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讓少年一代健康成長》、《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等等。其中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譯者根據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蘇氏的其他著作里選擇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統稱《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教師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
這本書共設計到100條建議,我就其中的受益頗深的幾個建議,談談自己的感受:
翻開書,一百條建議之首便是作者在反復的教導我們“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首先就要我們了解,每個孩子都是獨立不同的個體,在學校里,教師不應該“一視同仁”,尤其是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里,對兒童要個別對待。
作者打了一個最形象的比喻:讓所有剛剛入學的7歲兒童都完成同一種體力勞動,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盡,有的孩子卻能提20多桶,但是如果你要強迫一個身體虛弱的孩子一定要提20桶,那么這就會損害他的力氣,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兒童的腦力勞動所需要的力量,也是象這樣各不相同的。讀到這我不禁想到一個一直困繞我的問題:為什么在我所教授的學生中會有明顯的優(yōu)差生等級?
為什么同時教授,有的學生可以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學生卻什么也學不會,現在我終于明白原來我沒有在備課中考慮到孩子們的差異性,沒有周密的考慮到每一個學生在上課時將要做什么,沒有因人而異,為他們挑選適合他們學習的內容,使他們取得一點小小的成就。原來就因為我這種欠缺考慮的備課,使我的課堂中產生了很多的無效勞動,而無效勞動--這大概是學生和老師可能遇到的莫大的嚴重危險吧。正是蘇霍姆林斯基首條解決了我初為人師的困惑。
他要求我們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鼓勵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在熱烈而緊張的勞動中抽出時間來逐漸地,一步步的積累精神財富,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他教育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要學習教育同行們的優(yōu)秀經驗,取得他們的優(yōu)秀信念,深入思考優(yōu)秀教師的經驗,將有助于我們看到: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要取得某種結果,都取決于哪些因素。
讀到這些建議,突然很懊惱自己的消極,一直抱怨工作太忙,時間太少,而忽略了學習,忽略了讀書,忽略了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這一簡單的道理。曾經雄心壯志的想過,要完善自己,但是現實的工作卻成了我頹廢最好的理由。為什么不能在閑暇之余讀讀手邊的書,為什么不能在沒有課的時候多去聽聽同行們的經驗,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閑的時候寫寫一天的教學日記,想想,時間真如流水就這樣荒廢了。
書中有一個故事我現在仍然記憶猶新:一位有三十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jié)公開課,來聽課的人很多,他們本來都打算在課堂進行中間寫點記錄,以便照常規(guī)課后提些意見的,可是他們聽的入了迷,竟連記錄都忘記了。他們坐在那里,屏息靜氣地聽,完全被講課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變成學生一樣。課后有鄰校的教師請教他:“您花了多少時間來背這節(jié)課?”他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十五分鐘。”
這段話向我啟開了一個窗口,使我從中獲益匪淺,我窺見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奧秘。真正的優(yōu)秀的教師哪個不是終生都在準備一節(jié)課啊!這也是我教學生涯中的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蘇霍姆林斯基的.諄諄教誨讓我茅塞頓開,他書中那個用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的歷史老師也讓我領悟到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妙,我終于明白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我們首先應該安排好自己的時間,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不讓每時每刻浪費
“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積極要求,教師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識上,學生對自己學習上的成績就越冷淡,學習愿望就越低落。”
“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當一個人不僅在認識世界,而且在認識自我的時候,就能形成興趣。沒有這種自我肯定的體驗,就不可能有對知識的真正的興趣!
在《給教師的建議》中,這樣的句子比比皆是。正是這樣經典的句子一次又一次的震撼著我們的心靈。也因此,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才可能一版再版,并長久地留在了一代又一代教師的書架上,讓我們讀了又讀,常讀常新。
每次打開蘇霍姆林斯基,每次細讀蘇霍姆林斯基,每次重讀蘇霍姆林斯基,總會為之怦然心動,總會不時地被震憾。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2
讀了鄭老師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后,我感覺非常親切,他的每條建議都與我們息息相關。他沒有講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從教師的身邊出發(fā),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觀點新穎,總能夠道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讀后使我受益匪淺。
其中書中關于培養(yǎng)孩子形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這樣寫道:如果你發(fā)現絕大多數兒童練習本里的字跡端正秀麗,錯別字很少,那么這就是個明顯的征兆:在這個班里可以學到許多東西。學生的練習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鏡子。這樣,你就到這個班的教師那里去聽吧。你不要只聽寫字課,練習本里包含著全部教育過程的成果。字寫的好壞,既取決于兒童閱讀得怎樣,也取決于他們閱讀的數量。每人都希望自己寫得一手漂亮的好字,孩子也不例外。古人常言道:"字如其人"。我想每個老師當你翻開學生的作業(yè)本時,能看到學生那工整,雋秀的小字,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涌上心頭,那么就請每個老師從一年級開始,注重學生寫字訓練。良好書寫習慣的培養(yǎng)是重要的,一旦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就能使學生建立起穩(wěn)定有效的學習模式,使其受益終身;但是良好書寫習慣的養(yǎng)成也是困難的?墒俏覀儽仨毭鞔_,沒有"人之初"的'耕耘,就不會有日后的碩果壓枝,因此,只要鍥而不舍,良好的書寫習慣就必然會逐步形成。
還有書中有這樣一條建議"只有在人格教育的基礎上,知識教育才顯得必要"的確,人首先要學的就是如何做人。教師的責任就是教孩子學做真人,然后才是傳播知識。今天的教育,應以人為本,注重學生各方面的發(fā)展,充分宏揚個性。
加強聯系,獲得信任。及時地了解學生,主動與學生、家長聯系,建立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人際氛圍,這也是新型的師生關系的要求。教師不必再扮演"一日師終身父"的角色,而應與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這種關系首先不是以血緣,其次不是以感情來維系的。教師對學生也不必如其父母般"恨鐵不成鋼",只要對每一名學生盡心盡職,就算是對這份職業(yè)有所交待了。平時,只要有空、有機會,盡可能多的與學生聊天,了解學生的各種想法,學生的活動、學習、生活,了解學生的困難、困惑。面對學生的困難、困惑,盡自己所能幫助他們。我曾仔細觀察許許多多學生在生活、學習上的各種表現,我努力地取得他們的信任。要獲得學生們的信任,我認為應當與學生平等相處、以誠待人,我這樣想著,也這樣做著。在歷屆的學生中,總會有許多的孩子與我說說心里話,有時還將家里的各種事向我訴說。許多時候,人只要坦誠,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這都是一樣的。許多處于兒童階段的學生,也正是因為這,因為喜歡這位教師而開始對這位教師所任的學科感興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人格魅力顯得尤為重要。同時教師自己也要加強自身的學習,教師的魅力在于通過活化了的知識的積淀所形成的諸多良好的品質:個性、修養(yǎng)、風度、氣質、幽默感,對人尊重的態(tài)度,以及對真理的追求與敬畏。學習可能就是這樣一種東西,它使學生親近你,是你永葆活力,是你有魅力。
道德是一種修養(yǎng),是一種品行,現于細微處,成于平時中,師德也不外如是。
教育是一件工程,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基礎。那就讓我從細微處,從平時中,從細節(jié)上做起吧。這本書雖然是讀完了,但他留給我們的寶貴建議永遠值得我們去實行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3
這兩天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自己很早就已購買,但是從未完整地讀過,只是看著目錄從里面挑選一些相對自己有興趣的章節(jié)進行佛系閱讀。這次利用這個假期,從頭開始一點點地往后看,才發(fā)現這本書不愧是給教師的建議,短短兩天確實學到了不少新建議。
這兩天看完了前條建議。給我的感覺是前五條建議,從整體上對教師如何進行教育教學給了一些大面的相關建議。
一、教師要善于確定每一位學生能夠做到的最大程度,不要要求他做不可能完成的事。要讓學生有自尊感,每節(jié)課都能取到相應的進步,讓他能夠熱愛學習,才能夠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二、要考慮到學生的各個階段,因為他們都是相互依存的。我們的首要任務是教會學生學習,要教會他在閱讀的同時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閱讀要培養(yǎng)用視覺和意識來感知所讀材料的能力超過出聲閱讀的能力,為四年級掌握迅速地、半自動化地書寫能力打好基礎。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他們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提高學習效率,節(jié)約教師時間。
三、身為老師,我們要重視分析知識內容,把那些關鍵的知識明確劃分出來。我所理解的是應當提前把本學期學生需要掌握的關鍵知識全部整理出來,然后分攤在學期每天的零碎時間中,積少成多,這樣到最后重點知識學生都能夠掌握,并且他們不會產生厭煩感。在教學時如果能夠創(chuàng)造智力背景,通過課外閱讀和其他資料來與課本中的知識進行融合,提高他們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思考熱情,那便是再好不過的了。
四、還有一條對于老師的建議就是要多讀學術著作,這點我還是認同的。有的時候可能不必要非得硬性規(guī)定去讀什么,隨手讀的一本著作中,甚至可能只是一篇小文章,可能就會涉及到我們教學中相關的東西,就可能給我們的教育技巧帶來提升。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4
讀了《給教師的建議》第35條,如何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記憶力,家長、老師、學校都十分的關注。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記憶力超出一般,我們也希望自己的學生記憶良好。但是,良好的記憶力除了遺傳基因之外,就是后天培養(yǎng)。建議中說: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頑強的意志而獲取的知識越多,邏輯的認識對學生的情緒領域觸動得越深,那么記憶就越牢固,新的知識在意識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嚴整。這一點為我們提出了,在我們記憶的時候需要靠自身的努力和意志去掌握知識,獲取知識。在掌握和獲取的過程中思維的過程就是一個很好的記憶過程。
學前期和小學學習期,是為牢固的記憶力打下基礎的最佳時期。這也足以說明,我們小學教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尤其注意記憶力的培養(yǎng)。應當注意的是,那些關于周圍世界的.現象和規(guī)律性的重要原理,不要讓兒童通過專門的背誦和識記去掌握,而應當讓他們在直接觀察的過程中去掌握。這一點說明在學生記憶的時候,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在認真觀察、認真思索的過程中發(fā)想規(guī)律和方法。就目前來說,大多數老師要求學生理解的去背誦課文或概念。但很少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實踐。因為很多學校沒有時間,或者根本就沒有學生觀察或操作的材料或場地。
在小學里,大多數學生都是瞬時記憶,因為這個發(fā)展階段形象思維非;钴S。為了給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從小應引導學生去觀察、探索,使學生真正的體驗過程,獲取新知。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有意識記將被不隨意識記所取代。建議中指出:死記硬背一貫是有害的,而在少年期和青年期則尤其不可容忍。在這些年齡期,死記硬背會造成一種幼稚病——它會使成年人停留在幼稚階段,使他們智力遲鈍,阻礙才能和愛好的形成。為了促使孩子記憶力的不斷發(fā)展,要建立不隨意識記和隨意識記之間的合理比例,這件事首先取決于教師。老師在平時布置任務的時候就應該加以引導、分析、觀察使學生的有意識記逐步過渡到無意識記,這一過程需要學生在平時進行大量的閱讀,只有增長了自己的知識,才能使學生更好的去理解問題、去分析問題,記憶知識。才能使學生的記憶力得到合理的發(fā)展。
在我國古代就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想此觀點與建議并不相違背,從側面也鼓勵我們去讀書,正所謂‘書讀百遍,其意自現’。正是通過‘熟讀’才真正的去體會古詩的真正含義;正是通過‘熟讀’才在頭腦中留下一種深刻的印象。這種印象就是建議中所說的不隨意記憶。正是這種不隨意記憶與熟讀的融合才真正的發(fā)展了學生思維,增強了學生的記憶力。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5
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讓我感覺到就像一個老者再向我娓娓道來他的工作,他的點滴經歷。讓我覺得他在他平凡的工作中那種育好人的執(zhí)著和用心。我覺得在前面幾條建議中,把閱讀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在第19條建議中,他說:“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書上作了這樣一個比喻,學習困難的學生更需要閱讀,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不要靠沒完沒了的補課,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因為閱讀能教給學生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fā)智力的刺激,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而我們當教師的工作起來也就更容易。這不禁讓我想到我們身邊有不少家長竭力反對自己的孩子閱讀課外書籍,而讓他們死摳書本。認為書上的學會了,學習成績自然會好起來,其實不然。學生死記硬背也不可取,因為今天會默,明天就忘,就是記住了不知道怎么去用,也只能成為一種“死”知識。更嚴重的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慢慢失去學習興趣,產生逆反心理,最后真正淪落為后進生。而且他這章節(jié)中,他講述了一個數學老師培養(yǎng)學生閱讀。這讓我更有感觸,閱讀不再是語文學科功利性的東西,而是一種培養(yǎng)思維的方法,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由此看來,我們教師轉變觀念是當務之急,理解素質教育的實質,為這些孩子推薦合適的讀物,讓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來充實他們的頭腦,陶冶他們的`情操,使他們真正成為有文化、有修養(yǎng)的現代文明人。
可是在我們日常的工作中發(fā)現,有許多同學他們整天都在忙于補作業(yè),忙于訂正,根本也抽不出多少時間來進行閱讀,他們的閱讀量少,閱讀速度慢,由此循環(huán)下去,閱讀對他們來說就越來越困難,也失去了閱讀的興趣。如何保證孩子充足的閱讀時間,這也是我們老師當思考的。以后在工作中,不再認為閱讀是課外的份,可以適當對作業(yè)慢的同學少一些抄寫背誦的作業(yè),讓他們抽出時間來閱讀,培養(yǎng)他們閱讀的習慣和興趣。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6
教師的使命是光榮的,也是艱巨的。教師是“教育戰(zhàn)線前沿的主力軍”,年輕教師決定了未來教育事業(yè)的成敗,使我倍感壓力,同時也認識到自己的責任重大。
年輕人最大的財富是年輕,因此容易讓人產生一種錯覺,總覺得“來日方長”,不必忙于學習、提高專業(yè)技能,弄得自己太辛苦。自以為目前的工作就是勝利的果實,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是享受人生的時刻。其實,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面對緊張的工作時,我們首先要規(guī)劃人生,既要有長期目標,又要有短期安排;其次,要活在當下,今天的事情絕不拖到明天去做。要善于過好每一天,要學會抓緊每一分鐘。新教師剛剛踏入工作崗位需要面對的'工作與挑戰(zhàn)很多,例如:各種培訓、公開課、備課、聽課、評課等。有的事情可能重疊擠壓在一個時間段,這就對我們教師提出了小小的挑戰(zhàn)。如何把事情順利的做完和做好才是關鍵。因此,我們面對不同工作時,一定要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既要把工作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而且還要保質保量。說到這里又不得不說:順利完成每件事,不是自己有能力就行的,還要每一位同事的信任和配合。所以,要樂于助人、不求回報,因為團隊的力量是強大的。另外還要服從領導的決策及安排,少抱怨、多做事?傊ぬ崒嵶龊檬虑椴攀怯驳览。做完每件事情要及時總結,對有瑕疵的地方進行改正,爭取下次做的更好。還要及時的反思,只有及時的總結和反思才能提高我們的辦事效率。
作為年輕教師,我們不能把自己在大學里取得的成績帶到新的工作崗位上。踏入工作崗位,要及時的“歸零”。我們的身份由學生變成教師,剛剛轉變,只有對工作更有責任心,對學生充滿愛心,才能做一個好老師,另外,我還要加強自己的基本功訓練,認真?zhèn)、聽課,課后及時的總結、反思。爭取把同樣的課,上出不同的風采。
回顧過去,我發(fā)現我在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我很慶幸,我身邊有很多優(yōu)秀的教師,給我許多指導,使我在遇到挫折時有明確的風向標。我會繼續(xù)努力,為教育爭光添彩。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7
“檢查練習本吞沒了我所有的空閑時間”。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給教師的建議》里提到的一位女教師說的話。剛讀到這句話,立即引起了我的共鳴。確實,作為教師,每天被“練習本”占去的時間太多了。我想,怎么樣檢查學生的作業(yè)本應該是一件非常困惑的事情,特別是像我們英語學科跨班級較多的教師,面對著辦公桌上一疊疊作業(yè)本,重復操作著枯燥、單調的勞動。我們想盡量壓縮批改作業(yè)本的時間,可是有時候作業(yè)本上大量的錯誤不得不花費我們大量的時間,工作量也可想而知。而在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中,他給了我們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他告訴我們要想減輕教師檢查作業(yè)的負擔,首先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素養(yǎng)。在英語學科中,要重視孩子對英語語言的感覺,對英語單詞的敏感性,對語音語調的優(yōu)美性的。因為語言這門學科,重在學生對其的感覺性。這要培養(yǎng)起來需要教師平時在課堂上花很多時間,不是一時半會能完成的。要將功夫下在平時,通過各種手段來使提高學生對英語的感受能力。蘇氏也給了我們很多借鑒的方法,那就是要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把英語用于平時的日常生活交流。將頭腦中的知識和活動建立聯系,要把自己的學生從書本和思考引導到活動,再由活動引導到思維和詞,將他的知識“投放周轉”,這樣逐漸會建立他對英語語言的.敏感性。
第二,讓學生準備一本錯題本,把自己經常錯的題目摘錄下來,經常拿出來閱讀或者反復識記;蛘呤且槐竟P記本,一個階段的學習下來,全面的筆記本包含有許多內容,如隨堂筆記、語法精華、規(guī)則口訣、English診所、名言諺語、實用英語等等,一本好的筆記本,是學生學習英語心血的凝聚。
第三,讓學生對于完成家庭作業(yè)先做好仔細、周密的準備,以預防錯誤。在這里我覺得要讓學生先喜歡上做作業(yè),這樣他們才會認真對待作業(yè)。要讓學生喜歡作業(y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我覺得應該減輕學生的作業(yè)量。布置一些他們感興趣的作業(yè)。像英語這門學科,可以讓有聲作業(yè)和筆頭作業(yè)相結合,還有就是時常問學生意見。我經常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問學生這點作業(yè)是否過多,畢竟這直接引響到他們完成作業(yè)的質量。質量保證,那么教師的批作業(yè)時間也隨之減少。在學生的作業(yè)本上我也會給之于評價,比如說最簡單的Good。學生看到他們的作業(yè)受到老師的表揚,對他們下次的作業(yè)肯定受到鼓舞,學生之間也會彼此鼓勵。
第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自己的情況制定一套檢查練習本的方法。但蘇霍姆林斯說:“經驗證明,最合理的一種方法是定期抽查!碑斎恍W生的作業(yè)我們需要天天檢查?墒轻槍δ切┱n堂上寫在書上的作業(yè),我們可以定期抽不同的學生進行抽查。有些教師認為只要檢查那些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而我覺得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要檢查。因為這樣你才能清楚你上課的內容是否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吸收,是過于簡單還是困難。
想讓學生的作業(yè)正確率提高,檢查學生的練習本的時間想少下來,重在我們的課堂中的教學效果上,學生習慣的培養(yǎng)。作為英語老師在低年級的時候就注意學生的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先是單詞字母的書寫工整,然后是培養(yǎng)學生有聲作業(yè)的認真完成。在中年級階段,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語音的感知能力,完成作業(yè)能認真檢查。在高年級階段,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思維中完成作業(yè),減少機械的重復的鞏固練習。學生作業(yè)正確率必然提高。這樣練習中就不會出現很多讓老師感到莫明其妙的錯誤.
以我的經驗來看,第一,作業(yè)要用心布置,不能太濫太多;第二,組織互助的學習小組,小組成員互查;第三,除了論述性的作業(yè),如果有標準答案(不管有幾種答案),都可采用在教室墻壁上張貼答案讓學生自查的方法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8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為了解決中小學的教育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他專為中小學教師寫了一本《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閱讀完《給教師的建議》之后,感觸頗深,啟發(fā)非淺。
書中的第二十二條“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看到這個題目,我們每位教師捫心自問一下,你的學生熱愛你所教的學科嗎?我認為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盡量讓每位學生感覺像追求幸福、美妙的幻想一樣暢游在自己的學科領域里,更重要的是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具有創(chuàng)造力。
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那么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fā)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建議起來。我們也從種種事實可以看到,一個人最終的研究方向或者發(fā)展,都可能與他小時候所喜愛的那門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那么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它所需要的條件太多了,教學中如果教師不能夠非常清楚的領會教材內容,他的講述缺乏情感,那么學生就會對教學不感興趣,而在沒有興趣的地方也就沒有不隨意識記。這是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的一個非常微妙而又非常重要的特征:教師越是能夠運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講述就越是情感鮮明。
真正的教育能手必有真正豐富的情感。那種對教材的知識很膚淺的教師,往往在課堂上造成一種虛張的聲勢,人為地夸夸其談,企圖借此來加強對學生意識的影響,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卻是可悲的:虛張聲勢會使人空話連篇,愛說漂亮詞句,所有這些都會腐化學生的靈魂,使他們內心空虛。他們對周圍世界中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們求知的愿望就表現得越鮮明,他們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
在這里,蘇氏讓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樹立一個觀念,那就是,要使一個人終于有一天發(fā)現自己是知識的主宰者,使他體驗到一種駕馭和規(guī)律性的心情。用認識來鼓舞起人的精神——這就是說,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融合起來。
再讀兩節(jié)《請記。簺]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與《教師 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二十四小時》, 盡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著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常讀常新。
在第一節(jié),蘇氏提出了一個至今令許多老師頭疼的問題:就是為什么早在—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干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這個問題不光是在蘇氏所處的那個年代存在,就是在今,絲毫未見減少。說起這里面的原因,教師大都歸結為學生不知道學習或者腦子笨,家長不配合。而不是積極地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那么造成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里,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tài)度的緣故。這句話說白了,就是我國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應該說,這條教育原則,對每一個從事教 育的人來說都是耳熟能詳。我們在制定計劃時也經常說,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而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有幾人能做到這一點呢?
要想“個別對待”“因材施教”,就必須對這“個別”“材”進行細致的了解,諸如其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等加以熟知,從而在課堂上為不同的學生創(chuàng)造能發(fā)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fā)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 的成功的樂趣”,這樣他們都會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才會“點 燃起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保龅竭@一點,確實不是很容易的。它不僅需要教師付出辛勤的勞動,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藝術,就像蘇氏在文中提到的那位數學教師的數學課。
可看看我們周圍的老師,有幾人能做到這一點?不同類型的學生上著同樣的課,提著同樣的問題,做著同樣的作業(yè),考著同樣的一張卷子。即使做錯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樣的。試想,這樣下去,怎會去個別對待,怎會不產生差生呢?這也難怪有些教師不停地抱怨他的.課堂上學生小聽話,紀律差了,也難怪苦口婆心地教育起不到成效了,難怪每天被學生折騰心浮氣躁、筋疲力盡了。
再說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確實沒有老師不抱怨自己的時間夠用的,天天是上課、改作業(yè)、輔導、談話、寫各種各樣的總結,這里面除了沒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時間而覺得時間不夠用外,恐怕問題還是出在疲于應付上,整天被迫著去做這些事,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
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蘇氏在書中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如果你還要擁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這樣做的目的,是要使你所從事的這種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成為你所具備的知識海洋的滄海之一栗,這樣在教學生活你應付面對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你不會將你的工作當成一種負擔?涩F在教師的讀書狀況確實不令人樂觀。
綜觀全書,關于教師怎樣對學生進行智力教育,可把作者的建議歸納成以下幾個觀點:第一,必須通過課堂教學發(fā)展學生的智力。第二,一個學校必須有豐富多彩的智力生活。第三,必須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個別施教。第四,必須保證基本技能、基本知識的掌握和知識的積極運用。第五,必須激起學生高昂的情緒。
好書不厭百回讀,今后的工作中,我應把《給教師的建議》作為教學、教育工作的指導,常讀常悟,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9
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感觸頗深,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它是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為了解決中小學的實際問題,專門為中小學教師寫的教育經典叢書。書中的每條建議都與我們息息相關,不是講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從教師的身邊出發(fā),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以及頗具爭議的問題,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法,對我們教師有著很實用的指導和借鑒作用。
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為一名教師,的確發(fā)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上課、訓練、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獲卻不大。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往下尋求答案。
作者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我們都知道,要教給學生一滴水,那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看看一些優(yōu)秀的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們持之以恒的讀書,不斷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的營養(yǎng),這樣數量就逐漸轉化為質量。是什么促使他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堅持讀書閱讀呢?愛學生,為了讓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發(fā)展,許多教師都把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的許多內容與學生緊緊相連,心得體會《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正是這樣的情感,讓他們在24小時中做出了比別人多幾倍的事情,讓24小時孕育了無數新的想法,也出現了許多奇跡。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他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jié)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余,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之所以有差距,問題出在態(tài)度上,往往是事情在后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事。
有時為了一節(jié)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志上搜索著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片論文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后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jié)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應當主動地去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fā)展,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質,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蔽矣肿龅搅硕嗌?當然此書中的建議都是值得我在以后的教學中借鑒。
讀完后我如閉塞的心靈打開了一扇窗戶,又如黑暗中點燃了幾盞明燈,我又進一步理解了“教育藝術”“教育智慧”的深刻含義了!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0
有句名言說得好:“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不錯,的確是這樣。在看過《給教師的100條建議》這本書之后,帶給我極大的啟發(fā)和深深的感觸,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一、教師語言的純潔性教師的語言要純潔、文明、健康。語言純潔,就是要講普通話。語言文明,就是用語要文雅、優(yōu)美,語調要和諧、悅耳,語氣要親切、和藹,使學生聽后能產生愉快感,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誨。語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語言時,要切忌一切低級、粗俗的污言穢語。語言是一個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是其為人師表的重要因素,會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yǎng)和審美修養(yǎng)產生極大影響。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對語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這種敏感性是人類文明的一個源泉所在!币虼耍獑⒌蠈W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教師就要用醇美的語言去觸動學生心弦,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純潔、文明、健康的心靈世界。
二、教師語言的準確性教師的語言要準確、鮮明、簡練。所謂準確,就是要觀點明確,語意清晰,發(fā)音標準,遣詞得當,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邏輯,用語具有專業(yè)性和學術性。所謂鮮明,是指語言要褒貶分明,飽含真情實感,愛什么,恨什么,贊揚什么,反對什么,涇渭分明。所謂簡練,是指語言言簡意賅。論述簡明扼要,提綱摯領;分析鞭辟入里,絲絲入扣;描繪畫龍點晴,入木三分;見解獨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這樣的語言才會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夠像春雨一樣流入學生的心田,同時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學的.知識一道帶進去。
三、教師語言的激勵性語言作為一種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離不開言辭的熱情、誠懇和富于激勵性。因此,教師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靈感和思想貫徹到自己的話語中去,使“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從而“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受到強烈的感染”。教師語言的感情色彩,來源于教師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來源于教師對教育事業(yè)的無限熱愛,對文化科學知識的強烈渴求,以及對學生的赤誠之愛。據說魯迅先生講課的聲音并不抑揚頓挫,也不慷慨激昂,但他的每句話,每個字都充滿著感情的魅力,使學生覺得意味深長,引人入勝,使每一個接近過他的學生都感到有一種信念的力量浸透在自己心里。
四、教師語言的啟發(fā)性教師的語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啟發(fā)性。教師如果言語豐富,措辭優(yōu)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讓學生置身于語言美的環(huán)境和氛圍之中,學生就會心情愉快,興味盎然,思維敏捷,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學效果。語言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教師工作是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在教師勞動的每一領域,都需伴有取得溝通教育對象心靈最佳效益的語言;教師應有一個語言庫,貯有豐富的資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教師還應具有很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根據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來,用得妥貼。這就要研究學校教育活動每一領域的語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學語言成功和失敗兩方面的經驗,要研究不同教育對象的語言特點,要研究不同學科教學語言的特點,還要研究其他行業(yè)可借鑒的語言。在研究中,勤于采集大量語言材料,善于分析綜合語言材料,還應持之以恒對某一語言現象進行跟蹤積累、研究,并對教學語言的效益進行評估。
總之,讀過這本書后,帶給我極大的啟示和教育,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藝術,以后還要多看這類的書籍以此增強業(yè)務水平和師德修養(yǎng)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1
關于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論述:“學習的愿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說,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須在潮濕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著,給它提供滋養(yǎng)。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須,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彼@個比方很恰當,學生的興趣是潛在的,需要教師的'精心呵護與培養(yǎng)。
我們會發(fā)現,學生在低年級時,學習積極性也很高的,學習成績也不錯。可到了高年級,有的學生對學習有些無所謂了,學習成績也下滑的很快,任憑老師怎么去教育,效果也不甚理想。原因就是這些孩子的學習興趣慢慢的減退了,消失了,而我們做教師的有沒能及時發(fā)現,及時引導。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從而產生厭學心理。
因此,教師要在培養(yǎng)學生學科興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順利獲取知識,在體驗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習的動力;教師要鉆研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法引領學法。讓學生始終對學習有興趣,并使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2
《給教師的101條建議》是美國作家安奈特.L.布魯肖的著作,內容涉及課堂管理、教學規(guī)劃、課程指導、職業(yè)精神、師生關系、教師魅力等多個方面。安奈特長期扎根教學一線,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由此而寫成的“101條建議”親切樸實,呈現的都是經實踐檢驗而又行之有效的實用技巧。
書中的建議簡單易學、易于實踐,書中的語言和比喻幽默、風趣。書中給教師提出了101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在這本書里,安奈特用樸素的語言將自己教育教學中的案例向我們娓娓道來,讓你覺察不出教育專著的干澀和乏味,理論與案例有機結合,讓原本乏味的語言變得輕松。
安奈特告訴我們應該給予學生期望和微笑,她會經常性的會給孩子們投以期望的目光,開學的`第一天他會微笑著歡迎每一個孩子。反思自己的教學以及課堂管理,因為擔心自己年輕會管不住學生,所以剛上班的第一年我總是嚴厲的對待孩子,雖然他們并沒有犯過大的錯,結果是事倍功半,孩子們總是不能按照我的要求來,即使我兇巴巴的呵斥他們。我不明白孩子為什么不能理解我的“苦心”,有的孩子甚至非常的不喜歡我。而當我閱讀完安奈特的《給教師的101條建議》,我就知道是哪里出了問題。開學的第一天我試著用安奈特的方法,告訴孩子說:你們是優(yōu)秀的,程老師在新學期希望看到你們新的進步。孩子們是那樣專注的聽我講完每一個字,在日常的教學和管理中,我選擇相信他們,我告訴自己不管他們犯錯與否都別生氣,因為你面對的群體是單純的孩子,作為老師我們應該要給予他們愛,而不是發(fā)怒。
結果是出人意料的,我的班級開始有序,他們不再需要我的大吼大叫,他們知道程老師希望看到的是什么,調皮的學生我只要簡單的勸說幾句,他就會明白程老師的意思。我想這或許教師期望的巨大力量。
學習《給教師的101條建議》讓我收獲很多,它給我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多幫助,讓我明白教師的一言一行時刻影響著學生,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也讓我明白每一個孩子都有優(yōu)秀的一面,作為老師的我們除了引導他們,也需要相信和鼓勵他們。因此,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要更加積極的讀書學習,充實自己,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給學生樹立榜樣,用耐心和愛教育孩子,使自己成為能影響他人,改變他人的老師,并在教育事業(yè)上取得成功。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3
應走在不斷閱讀積累的路上——蘇霍姆林斯基。
靜下心來品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觸動很深。不愧是教育大家,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教學出現的問題,該采取的辦法,分析得深刻、到位,對當今乃至未來的教師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啟示作用。
蘇霍姆林斯基博大精深而生動活潑的教育思想中,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就是教師應該熱愛讀書。
教師讀書到底有什么必要?蘇霍姆林斯基舉了一個例子: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jié)公開課,課上得非常出色。聽課的教師們和視導員聽得入了迷,竟連做記錄也忘記了。課后,鄰校的一位教師對這位歷史教師說:“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傾注給自己的學生了。您的每一句話都具有極大的感染力。不過,我想請教您:您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jié)課?不止一個小時吧?”那位歷史教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像這位歷史老師這樣的人,談到自己的每一節(jié)課,都會說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呢?那就是讀書。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經常強調學生要多讀書,會讀書,反思一下,作為知識傳授者的我們平時多讀書嗎?會讀書嗎?也許部分語文教師的讀書活動還沒有學生開展得好。
提到讀書,許多老師感覺無奈:我們也想讀書啊,可是真的沒有時間啊!確實,教師每天必須做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輔導個別學生、上交各種業(yè)務學習材料,做班主任的還有更多大大小小的事。這些事占去了很多時間。閱讀的時間從哪里來?畢竟每天只有24小時!
上文所談到的那位歷史老師一樣的人,他們從來不抱怨沒有空閑時間讀書,因為讀書讓他們獲益匪淺。這是很容易理解的:讀書多了,積累深厚,備課不再是死摳教科書,就能用15分鐘準備出讓人入迷的課,就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游刃有余。所以,我們必須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讓讀書出自內心的需要。
其實,我們并非真的一點時間也擠不出來,只是我們的心倦怠了,不想去做而已。我們只是為自己的懶于閱讀找了很好的借口。是一件美好的事,不拘形式,不拘數量,不拘內容。在辦公桌上放置一兩本感興趣的名著或者專業(yè)雜志,一有空閑就見縫插針地讀一兩篇或一兩頁,既是學習,也是休息。在床頭柜上擺放幾本小說散文或喜歡的雜志,睡前美美地讀幾頁,是一種很好的催眠呢。
我們應該確立終身讀書的觀念,自覺地多讀書,讀好書,豐富自己的讀書積累,提高自己的讀書品質,實現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教師的閱讀同樣需要從課內讀到課外,不斷地擴大自己的閱讀面,進而不斷地提升自己的閱讀品質。新課程標準列出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推薦書目,作為語文教師,如果我們自己都沒讀過,又何以去指導學生?又何以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學生?
我們要讓閱讀成為生活的必需;讓書籍成為我們的精神伴侶。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無論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無論是科技的還是人文的。一切凝聚著人類文化精神的讀物都應該進入我們的視野,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人類文明之火的傳薪者;才能把生命讀得開闊、靈動、樂觀、豁達、鮮亮;才能把人類心靈的廣袤與深邃,世界的多樣與神奇,世事的無端與詭異,傳授給那些求知如渴的莘莘學子們。
我們必須明白:讀書是心的享受,是進步的階梯,是為師的責任。
教育教學的道路上,我們要“活到老,讀到老”,不斷積累,不斷增長職業(yè)智慧,在課堂上盡顯教書育人的魅力,造就可貴的生活品質,創(chuàng)造一種詩意美好的人生境界。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4
關于新青年教師培訓期間所讀第一本書《給青年教師的建議》作者張仁賢的讀書筆記或讀書心得。讀完這本書讓我一直深思的一個問題,也是使我感悟頗深的一個問題——我們到底在為了什么而努力工作著?讀完整本書最終我有了自己的答案:工作是為了我們自己本身。既然如此,那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教師這份工作,才能無愧于國家培養(yǎng),無愧于社會大眾支持,無愧于父母養(yǎng)育,無愧于學生家長期待,無愧于一個個可愛的孩子。
作為一名年輕并負有責任的教師,我想如果不在三十歲之前弄清這個問題,不能掌握好自己工作的方向,那么我們很可能與快樂無緣,與成功無緣。通過讀張仁賢的《給青年教師的建議》我找到了精神支柱,找到了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我們應該如何端正心態(tài),做好本職工作的方法途徑。
第一、 工作中我們要永遠充滿激情
成功,永遠是屬于那些充滿工作激情的人。相反假如我們只把工作當作一件養(yǎng)家糊口的差事,或者只把目光停留在工作這件事本身,那么即使我們是在從事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那我們肯定無法持久地保持對工作的激情。但是如果把工作當作一件終身服務的事業(yè)來看,我們會為之奮斗,會為之努力,會為之動情,這樣情況就會完全不同。讓我們點燃心中的那份激情,從教師工作中發(fā)現樂趣和驚喜,在有激情的工作中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奇跡,屬于自己的天地,屬于自己的樂園。
第二、 工作中我們要保持一顆感激之心
當我們清楚的意識到自己無任何權利要求別人時,就會對周圍的點滴關懷或任何工作機遇都懷有強烈的感恩之情。因為要竭力回報這個美好的世界,因為要竭力回報一個個可愛的孩子,因為要回報外界賦予我們的一切,我們會竭力干好本職的工作,努力與周圍的人和諧相處。結果,我們不僅會愉快地完成工作,也會得到更多的關懷和幫助,工作因此會更順利更出色。
第三、工作中我們要學會科學的釋放壓力
一個人對工作無論多么喜歡和得心應手,但多多少少都會有一定的壓力。面對壓力,一味忍受只會導致生活死氣沉沉,只顧宣泄也會帶來無盡的嘮叨,不僅于事無補反而徒增煩惱。因此工作中我們應該學會自如的管理好壓力,并能夠科學的釋放壓力,來減輕對工作的恐懼或者厭煩的情緒,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職工作。
第四、工作中我們要有一顆平常心
如果我們努力了,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那么請你也不要懊惱,我們可以進行換位思考: 我們現在的努力并不是為了得到很多的回報,而是為了自己人生理想,個人存在價值而工作。如果我們的頭腦被那些不平的現象所占據,就會失去平和、寧靜的心態(tài),并開始習慣于注意并指責那些瑣碎、消極的事情。如果放任自己思想關注陰暗的事情,我們自己也會變得陰暗。相反,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到光明的事情上,藐視困難,藐視一切不平,專心致力于我們所熱愛的事業(yè)上,我想經過努力,通過時間的考驗,我們一定也將會變成積極向上、大有作為的人。
第五、工作中我們要有高度的責任感,要有崇高的敬業(yè)精神
以上所說的一切,不難發(fā)現都要有一個共同的基礎作為精神支撐,那就是我們要有一種高度的責任感,要有崇高的.敬業(yè)精神。敬業(yè),是最完美的工作態(tài)度。工作中不是拈輕怕重,而是心中長存責任感,那我們還會有什么工作干不好呢?我們還會有什么事情會完不成呢?還會有什么困難能阻礙我們呢?
總之,我們該如何干好教師這份工作呢? 我想大家都有了答案。教師是一種崇高的職業(yè),更是自己實現理想、實現自我價值的事業(yè),我們要讓工作成為一種樂趣,成為一種生命的內在的需求,成為展示智慧和才華的舞臺,不要成為工作的奴隸,任之聽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逐步體會到人生的幸福和成長的快樂。讓我們帶著一種從容的、坦然的、輕松的、愉悅的、感恩的心情去奮斗吧!你必將會實現自身的價值,會過得充實又十分具有意義,會獲得屬于我們的最大的成功。因為我們是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所以我熱愛我的工作,熱愛每一位孩子,熱愛跟他們在一起的每一天,并且無怨無悔!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5
讀安奈特.L.布魯特的《給教師的101條建議》給人感覺不像在閱讀書籍,而是像與一位耐心、睿智的長者聊天,他的豐厚學識、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慢慢地滋養(yǎng)著我心靈,書中沒有什么時尚、新潮的詞語,也沒有最新的教育革新理念,更沒有一些枯燥、泛泛而談的教育理論,它呈現的是經實踐證明的、行之有效的實用技巧和建議,《給教師的101條建議》讀后感。本書的101條建議體現出作者注重教學的實用性和人性化,注重在與學生的接觸中融入他們的情感世界,并強調情感教學與創(chuàng)造性教學手段的結合的教學理念。每條建議都從教師的身邊出發(fā),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以及頗具爭議的問題,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法。本書有助于老教師的自身進一步提高,而對于新教師來說無疑是一盞“指路明燈”。
書中描述了作為優(yōu)秀教師的職業(yè)精神和優(yōu)秀教師應具備的永不消散的魅力。優(yōu)秀的`教師總會維持自己良好的聲譽,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態(tài)不為外界消極態(tài)度所影響,并且做任何事情都能從容、鎮(zhèn)定,能控制自己的反應,不帶著怒氣行事。優(yōu)秀的教師總會以身作則,凡事盡力做到最好,但也會尋求幫助。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能夠從錯誤中學習和成長,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書中提到優(yōu)秀教師要能夠很好地與家長合作,這條建議對我的工作幫助很大,小班的孩子剛剛入園,很多家長不放心,只要我們多和家長溝通,讓他們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取得他們的信任和理解,今后他們將會更好地配合我們的工作,讀后感《《給教師的101條建議》讀后感》。
本書在教學規(guī)劃的章節(jié)中,提出了如何合理利用時間,不要無故延遲,結合我的實際工作,小班的孩子年齡小、自理能力差,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幫助和了解孩子,如何合理安排時間去做備課、進行課題研究等工作是一個大問題,書中的建議給了我很好的指導。書中還提醒教師要精心準備,井井有條,做到每節(jié)活動都要有明確的教學目的,活動內容應與現實生活相聯系,教學手段要多樣化,要不斷激起孩子學習的興趣。從書中還了解到要經常性觀摩其他教師的課,這樣可以發(fā)現不同的好的教學方法,大家經驗共享,共同進步。作為教師,傳授給學生知識的同時還要傳授其社交禮儀,這就需要教師自身具備較高的禮儀規(guī)范。
有著積極、和諧的師生關系的班級必定是一個良好的集體。本書提出了許多構建成功師生關系的建議。其中對教師自身提出了一些要求:教師要保持微笑,做一個樂觀向上的人,同時,建議提出教師對待學生的一些要求:熟悉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你的“最好”,不求完美,只求學生進步等。這些建議需要教師不斷摸索、努力才能很好地行之有效地付諸于行動。
讀完后我如閉塞的心靈打開了一扇窗戶,我又進一步理解了“教育藝術”、“教育智慧”的深刻含義了。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相關文章:
《給教師的建議》第五條建議讀后感12-16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12-13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01-14
讀《給教師的建議》01-01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3-17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9-09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2-27
《給教師建議》讀后感02-02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3-13
給教師建議讀后感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