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的贈言
爸爸媽媽對孩子的贈言
到了1周歲的時候,慶模開始任性耍賴,簡直別提有多么固執(zhí)了,爸爸媽媽對孩子的贈言。要是告訴他“不行”或者沒有答應他的要求,他也不知跟誰學的,竟然會把手伸進嘴里,強行讓自己嘔吐。而老二靜模怎樣呢?平時玩得好好的,可只要一有什么不如意的事,就會號啕大哭,甚至哭得背過氣去,有時候還會用頭撞墻,簡直讓人忍無可忍。
望著耍賴的孩子,我意識到真正的戰(zhàn)爭開始了。過了周歲,孩子每天都要搖著頭說上無數次的“討厭”和“不干”。在媽媽看來,孩子是不聽話、耍性子,但這種情況其實意味著孩子已經慢慢認識到了“自我”的概念。此時,孩子發(fā)現了一個和媽媽不同的、另外的“我”,希望了解“我”生活的世界是個什么樣子。因此,無論什么都只有自己試試才會覺得舒服。但是父母卻無法對孩子的舉動置之不理,由此,在孩子和父母之間就會不斷地產生大大小小的摩擦。
我不禁感嘆,如果當時能夠把孩子的任性積極地理解為“孩子慢慢開始有自我主張了”并接受它,那么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該會變得多么幸福啊!然而,雖然懂得這些理論,但在實踐中,對孩子耍賴感到無可奈何、怒火中燒的次數又何止一兩次呢?
但是,即便在怒不可遏的時候,我也努力做到不傷害孩子的內心。在這時,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讓孩子陷入負面情緒之中。孩子的身體越來越自由,不管什么事都希望按自己的想法去嘗試一下。遺憾的是,小小的他們能遂心所愿的事情實在不多,甚至用大型積木玩“碼高高”的簡單游戲都很吃力。孩子會感到挫折,所以就用耍性子發(fā)脾氣的方式表現出這種挫折感。
當孩子因不能如愿而傷心的時候,父母要給他溫暖的撫慰。此外,只要確保不出危險,就應該盡可能地按孩子希望的方式幫助他。因為,通過自己嘗試而積累的經驗可以塑造出積極的自我意識,并逐漸發(fā)展為孩子的自信心,這對他今后走向社會是非常重要的。
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成長,媽媽會感到育兒更加吃力。孩子的自我意識從周歲以后開始產生,到4歲時才能達到一定高度。因此,在這期間每天被孩子折磨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孩子年齡越大就越任性,闖禍的次數就會越多。父母會被累得“四腳朝天”,但也別無選擇,因為這是孩子成長為具有獨立人格的人所必經的過程。
專家解密
若孩子2歲,這種行為屬于正常,4歲值得注意,8歲就是霸道。說明家庭教育存在問題,孩子自我中心沒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減少,仍然停留在2歲的水平上,認為只有武力才能解決問題,贈言《爸爸媽媽對孩子的贈言》。
一對一支招
態(tài)度堅決、口氣平和地制止搶奪行為,但不能訓斥打罵(不可以暴-力對待其半暴-力行為)。孩子哭,就讓他哭一會兒。事后再就事論事講道理。請給孩子溫暖的關懷與理智之愛,這種氛圍會讓他不輕易動武,且不可事事以他為中心。
聽話”,涵蓋了父母對寶貝很多的期待。然而,孩子長到兩三歲,一個最明顯的變化卻是“皮”了、“犟”了、有自己的小主意了。于是,“不聽話”就成了爸爸媽媽心中揮之不去的“痛”。不過,你想過沒有,寶寶為什么會“不聽話”?其背后,是不是有一些“隱情”呢?
試試插座里面有什么
鏡頭回放
2歲的濤濤很有興致地在電插座旁看了又看,突然,他把小手指頭伸了進去。手被擊了一下,他猛地縮回來,疼得大哭。媽媽聞聲從廚房里跑過來,氣得朝他的小屁股打了兩巴掌:不是跟你說過它危險、小孩子不能碰嗎?你怎么就記不住呢?
孩子的心里話
這個東西真有意思,媽媽把電飯鍋的插頭插進去,不一會兒,好吃的飯就做好了;還有我床頭的臺燈,插上它才能亮……我想看看這幾個“洞洞”里面到底有什么了!可是,媽媽不讓我碰它,總說危險,但爸爸媽媽能摸它,我也能!
解讀寶貝
濤濤這樣做是出于好奇。兩歲左右的孩子還不知道行為的后果,也不大明白什么是“不聽話”。就寶寶的認知水平而言,他們只能懵懵懂懂地了解語言的表面含義,一知半解,并不理解父母的話的全部含意;還有一種情況是,父母一次的指示太多,導致他們記不祝
你的做法
摸電門、玩火一類的危險活動一定要被制止,但最好讓孩子眼見為實。比如找一些相關的故事書、電視片給孩子看,告訴他:如果觸電會受重傷,非常疼;厲害的還有生命危險,再也見不到爸爸媽媽了。這樣做容易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自覺地接受爸媽的指令。
你說你的我干我的
鏡頭回放
“碗里的菜還有這么多,寶寶怎么自己不吃呀?媽媽說著,已經把一勺“蝦仁胡蘿卜豌豆侗送進純純嘴里。純純則很有興致地用她的小勺敲打著盤子和碗,半天也沒把嘴里的菜嚼碎咽下去。媽媽一把拿走她的'勺子,嚴肅地說:“好好吃飯!”純純卻又抓起筷子繼續(xù)敲,對媽媽送到嘴邊的菜,就是不張口……
孩子的心里話
每次吃飯,媽媽都讓我多吃菜,可我不喜歡吃、不喜歡嚼;我也不愿意老老實實地坐著吃飯,邊吃邊玩才好呢。聽,我用小勺敲出的聲音多好,我就想一邊吃一邊玩!
解讀寶貝
2歲寶貝的自我意識逐漸加強,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并試圖去做,對父母的要求和安排喜歡說“不”,或干脆執(zhí)拗地對著干。這表明,孩子已經進入“第一反抗期”了。
你的做法
避免孩子說“不”的有效方法是父母給出一些選擇,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比如,對純純,媽媽可以問:“你是愿意先吃飯,然后媽媽和你一起敲,還是愿意磨磨蹭蹭地吃,吃完立刻睡午覺?”因為有媽媽這個“大玩伴兒”,孩子多半會選擇前者。
不想當乖寶寶
鏡頭回放
星期天,琳琳媽的同學帶著女兒珍珍來做客,兩個孩子玩兒得可高興了:她們給芭比娃娃穿衣服,換了一套又一套;過了一會兒,琳琳拉出一小車積木,說:“咱們搭積木吧!闭湔鋭t把娃娃和衣服收進玩具盒。琳琳媽禁不住夸了幾句:“珍珍好乖呦,都能自己收拾玩具了!琳琳,你看你,這兒擺一堆、那兒放一攤的,哪像個女孩子呀!”聽媽媽這么一說,琳琳不高興了,頓時把玩具盒推倒了,灑得滿地都是……
孩子的心里話
和小朋友在一起,媽媽就愛說我不如別人。為什么他們總是比我好?媽媽那么喜歡他們,干脆給他們當媽媽好了,還要我干嗎?!我越想越生氣,索性把家里弄得越亂越好,反正也比不上珍珍了!
解讀寶貝
隨著寶貝自我意識的發(fā)展,自尊心也越來越強,他們不喜歡父母把自己和別人比較。脾氣急、性子倔、又比較有主意的孩子更不甘居人后,一旦被當眾“揭短”,覺得面子上掛不注情緒表現激烈,擺出和父母“頂牛”的架勢,讓人感到非常任性,但事后很快就會忘記。琳琳就屬于這一類孩子。
你的做法
將心比心,理解、尊重孩子。父母可用鼓勵孩子和小朋友一起做事的方法引導,而不是生硬地批評,比如,媽媽對琳琳說:“寶貝,幫姐姐收娃娃吧,媽媽知道,你最愿意當小幫手了,是不是?”經媽媽這么一說,相信琳琳會乖乖地去做。當然,在沒有外人的情況下,媽媽也可以用商量的口吻督促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由于得到了尊重,孩子大多能夠配合。
【父母對孩子的贈言】相關文章:
父母給孩子成年禮贈言01-16
父母對孩子的小學畢業(yè)贈言05-07
父母給畢業(yè)生孩子的贈言04-23
父母給孩子的新學期祝福贈言02-09
給孩子的贈言01-18
給孩子的贈言06-03
給孩子的贈言12-10
教師給孩子的贈言01-10
家長給孩子的贈言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