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致大!穬(yōu)秀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yīng)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致大!穬(yōu)秀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致大海》優(yōu)秀教案1
教學目標
1.理解大海的象征意義和借物抒情的手法。
2.體會詩歌中聯(lián)想的重要作用及對主題的表現(xiàn)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理解大海的象征意義,揣摩詩的意境。
2.結(jié)合時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復雜的心緒。
3.品味形象生動的語言。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
2.問題研究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詩歌的王國中,外國詩歌同樣具有無窮的感召力與感染力,一些世界著名詩人對世界文學都產(chǎn)生過深遠的影響。同學們,你們讀過外國詩歌嗎?(學生列舉所知道的外國詩人及其代表作。)是的,拜倫、普希金、惠特曼、裴多菲等,他們的詩歌在世界文學史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普希金的一首詩。
二、作者與寫作背景簡介。
普希金(1799—1837),俄羅斯民族的偉大詩人,俄國近代文學的奠基者、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chuàng)建者。他一生寫了近900首抒情詩。他的詩具有明快的哀歌式的憂郁、旋律般的美、高度的思想性和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
1824年夏天,普希金與奧德薩總督發(fā)生沖突,被軍警押送到父母的領(lǐng)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幽禁在那里達兩年之久。詩人在奧德薩,長期與大海相依為伴,把奔騰的大?醋鲎杂傻南笳鳌.斔麑⒁h離奧德薩而向大海告別的時候,萬千思緒如潮奔涌,憂郁而又憤激的詩篇醞釀在胸。詩人在奧德薩開始寫作,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最后完成了這一篇詩作——《致大海》。
三、教師范讀,學生伴隨著音樂(《海之詩》)自讀。
誦讀時提示學生:全詩抒情氣氛濃厚,感情強烈而又深沉,誦讀時,要注意把握全詩感情的基調(diào)和變化。
四、合作探究,研習課文。
1.整體感知,理清結(jié)構(gòu)。
《致大!肥窃娙嗽诹鞣艜r期寫的一篇浪漫主義的代表作。作品歌頌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反對世俗生活的丑惡與平庸,突出人與自然在感情上的共鳴,把自然景物擬人化,作為一種精神象征,寄托詩人自己的.理想,即對自由和解放的熱烈追求以及對暴力統(tǒng)治的憎惡、反抗。
全詩共十五個詩節(jié),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來讀。開頭兩個詩節(jié),詩人向大海告別;中間十一個詩節(jié),寫詩人由大海引起的回憶和聯(lián)想;最后一節(jié),詩人再一次向大海深情地告別,說明自己的整個心靈被大海的形象和音響所充斥,永不忘懷。
2. 具體分析。
(1)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給“大!鼻凹由锨‘?shù)男揎棾煞,體會詩人對大海的熱愛之情。
明確:自由奔放的大海,翻滾著蔚藍色的波浪的大海,閃耀著驕美的容光的大海,黃昏時寂靜的大海,洶涌起來而無法控制的大!
。2)詩人為什么如此熱愛大海?大海有沒有象征意義?
明確:因為大海有廣闊的胸懷、驚人的威力、壯麗的景色。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作者借大海表達了對自由的贊美及憧憬,但現(xiàn)實使他傷心。他雖失望但不絕望,他要把大海永記心中,把自由傳播到四面八方。
。3)詩人面對大海為什么又感到悲傷痛苦呢?
明確:因為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詩人失去自由的“苦惱心傷”。
。4)詩人由大海而想起了與大海有關(guān)的英雄和詩人,結(jié)合詩句說說:詩人對他們的感情有何不同?這里反映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對死于大西洋圣赫勒拿島的拿破侖,詩人不無惋惜,但更多的卻是譴責。拜倫的死使詩人感到無比哀痛。他稱拜倫為“天才”,“我們思想上的另一位君王”,“為自由之神所悲泣著的歌者”,他在拜倫身上看到了大海一般深沉和難以馴服的倔強性格,像大海一樣,什么都不能使這位自由戰(zhàn)士屈服投降。偉大詩人和自由戰(zhàn)士拜倫之死,使詩人感到自由之神的幻滅,整個世界都空虛了,“人們的命運到處都是一樣”,幾乎找不到一個自由棲身和自由歌唱的地方,一切福地都被人占有了。此時,普希金精神上感到憂郁和渺茫。
。5)這首詩將大海人格化,學生在詩中標畫出這些動人的句子,討論:這樣寫好在哪里?
明確:詩人多處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如將“波光”寫成“容光”,將海浪聲聲化為怨訴、呼喚、回音,使海更加人性化,便于作者與大海對話,使大海更像詩人的摯友,表達了作者對大!杂傻臒釔壑。
五、進行誦讀訓練。
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誦,進一步體味詩人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可要求學生畫出詩歌誦讀時的停頓與重音。
六、課堂小結(jié)。
這首詩具有強烈的時代感。詩人以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力,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精神,寫出了人民的愿望、情緒和他們最關(guān)心的問題。他把自己對時代的感受,化為詩的情緒,融合在大海的形象中,竭力渲染,達到了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的目的。
七、布置作業(yè)。
以本課為起點,課下廣泛研讀普希金的詩,體會其中的種種美妙感受,為“普希金詩歌朗誦會”做準備。
板書設(shè)計:
致大海,
普希金,
自由奔放的大海,
翻滾著蔚藍色的波浪的大海,熱愛大海,自由精神的象征;
閃耀著驕美的容光的大!翱鄲佬膫笔プ杂傻脑娙,
黃昏時寂靜的大海,
洶涌起來而無法控制的大海。
《致大!穬(yōu)秀教案2
設(shè)計思想:采用比較教學的方法教學本課
教學重點:理解詩人的情感,理解詩歌的主題,理清詩歌的抒情思路
教學難點:理解詩人的情感,理解詩歌的主題
教學手段:討論
教學過程
一、明確要求:
1.教師可把學生分為5-7人為一組的`若干小組,協(xié)調(diào)分工:朗誦討論,記錄(有專人)
2.每個同學要有自己的體會,并能表達出來(1-2分鐘)
3.從主題、內(nèi)容、寫法、情感等角度進行比較
4.教師巡查、指導,注意傾聽學生們發(fā)言,給予適當啟發(fā)誘導,充分肯定
5.討論情況記入平時成績
二、明確討論題目
普希金的《致大海》是借大海的形象抒發(fā)詩人對自由的熱烈追求,意象雖不多樣,但卻負載著作者沉重熱烈的情感,應(yīng)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充分討論理解詩歌中能突出表現(xiàn)大海特點的語句,并體會其中寄托著的作者的情感,明晰詩人的抒情思路。
舒婷的《致大!肥窃娙税汛蠛W鳛橐幻骁R子來表現(xiàn)自己對社會人生的理解。
兩首詩在題材上有相同之處,都是詩人借相同的意象(大海)來表情達意的作品。這就成為了比較教學的基礎(chǔ)。讓學生充分展開討論,比較兩首詩的異同點。
三、學生討論
四、討論發(fā)言
明確:大海常被世人寄予感情,表達詩人的思想,傳達詩人的心意,此課比較閱讀普希金和舒婷的作品。
先分析一下二者的結(jié)構(gòu):
普希金詩
舒婷的詩:
聯(lián)想—人們對大海的一席感觸
回憶—兒時的生活
思考—引入對現(xiàn)實之思考
抒情—積極向上,熱情洋溢。
《致大!穬(yōu)秀教案3
教學要點:
海的象征意義及詩人由止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形象生動的語言,透過生動形象的語言領(lǐng)略異國情趣
理解作者行文思路,如何圍繞中心行文。
學法指導
利用學生熟悉的有關(guān)分別的場面引導學生對詩歌結(jié)構(gòu)的把握通過指導誦讀,品味詩中透出的思想
教學步驟:
1、介紹背景知識:明確:普希金(1799-1837)19世紀俄羅斯偉大的民族詩人,俄國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和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高爾基稱他為“俄國文學之祖”、“大的俄國人民詩人!
12歲入皇村學校學習,就從事抒情詩歌創(chuàng)作。在《自由頌》中就顯示了他對專制的仇恨和對自由的追求:你專制獨裁的暴君/我憎恨你,憎恨你的寶座/我以我嚴峻和歡樂的眼光/看待你的覆滅,你兒孫的滅亡。由此,被沙皇政府流放南俄即南高加索。在這里度過了四年的放逐生活。1824年又第二次放逐,過上了幽禁的生活。這期間寫下了《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透露出詩人在困境中仍舊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情趣。這一詩歌成了許多青年人的座右銘,激勵了幾代人。在沙俄政府的對詩人懷柔與高壓兩手統(tǒng)治下,于是1837年2月10日逝世。他戰(zhàn)斗的一生可用他逝世前一年作的《紀念碑》作一個很好的總結(jié):
我之所以能永遠為人民敬愛/是因為我曾用詩歌/喚醒人民善良的感情/在這殘酷的世紀/我歌頌過自由/并且,還為那些倒下去的人們/祈求過同情我為自己建造了一個非人工所能建造的紀念碑。/我的名聲將傳遍整個俄羅斯大地/它現(xiàn)存的一切語言,都會說我的名字。
《葉甫蓋尼。奧涅金》是詩人的代全作,塑造了俄羅斯文學史上第一個多余人形象。
《致大!穼懹谠娙说诙瘟鞣徘跋Γ娙说巧细呒铀骱_叺膸r石上,面對表達式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經(jīng)歷,想起葬身于大海的英雄。懷古傷今,思緒萬千,他的心像大海一樣深沉、激蕩。情不自禁寫下這首詩篇。
2、題目解說:
致大海:明確:致為給予,向?qū)Ψ奖硎咀约旱那橐。還有致別的之意,是對大海表達自己的情意,也是作別大海。大海成了詩人意象中的朋友。
關(guān)于告別的詩歌學了不少,可用學生熟悉的告別詩作導課。
3、內(nèi)容講解:自古以來關(guān)于告別的詩歌很多。與友人分別的場面一般分三個步驟,或叫做分別三步曲,長亭送別——觸景生情,渲染離愁別緒——銘記友人。下面就詩歌的內(nèi)容照應(yīng)分別三步曲:(這樣學生很容易掌握詩歌的結(jié)構(gòu),進而更好地把握詩歌的內(nèi)容。)
1)、投示多媒體,展示“長亭送別”畫面或“勸君更盡一杯酒”或“楊柳岸曉風殘月”等畫面。這是分別時友人“執(zhí)手相看淚眼的情境,學生可以入情入理地去感受或說出這種畫面,然后回到教材中去,要求學生看課文,找出課文中,詩人對大海老朋友的分別的第一步。至此學生很容易找到詩中第1、2兩節(jié)為分別前奏:再見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2)、中間詩節(jié)較多,采用跳過去的方式,進行詩歌最后一部分的'把握。即要求學生思考:最后時間不等人,真的要分別了,那種依依不舍的、難舍難分的情誼最后化何種形式?學生答案會集中到這一點:銘記老朋友。如此要求學生從詩歌最后一節(jié)往上看:學生很容易確定最后兩面三刀節(jié)為詩歌分別的第三步:哦,再見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明確:銘記大海的誓言(實質(zhì)為不管身處何境,都要為自由而戰(zhàn)心中裝有自由的火焰)
3)、中間部分,就是詩歌中分別朋友的第二步:觸景生情引發(fā)許多對往事的回憶和聯(lián)想,加重了離愁別緒,也細膩地展示了詩人的思想感情。這部分有明顯的行文結(jié)構(gòu)特征。
引導:我們與友人分別時也會觸景生情,想到很多與之相關(guān)的人和事。詩人面朝大海老朋友作別,也情不自禁地想了很多:
展示大海的美(3—7):是對大海自然景物的集中描寫,這種明滅變幻、開闔起伏的動勢,表現(xiàn)出能夠吞噬一切的威力,可看作是一幅贊美俄羅斯人民的力量的圖畫。抒發(fā)詩人對大大海的贊美和眷戀的情感,再一次示大海自由奔放的特征。
想到與大海相關(guān)的人物(8—13):自然想到具有大海精神的、為自由而戰(zhàn)的、作者崇敬的歷史人物,即對人文景觀的描寫:他們?yōu)樽杂啥鴳?zhàn),為自由而獻身。其實,這就是詩人普希金畢生的追求。
4)、結(jié)構(gòu)框架,整體把握: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噎咽→觸景生情的回憶與聯(lián)想(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決心(心中有大海)
致大海:詩人告別大海大海引發(fā)詩人的回憶與聯(lián)想銘記大海,以此激勵自已自由奮斗不息
作者要告別大海到最后心中裝著大海,告別的是有形的大海,帶走的是無形的大海(即帶走大海的精神內(nèi)涵:自由奔放。意味著不管身處何境,不管如何絕望,追求自由的心不會變)。實質(zhì)上作者也是要學歷史上為自由而戰(zhàn)的人,即是對為自由而戰(zhàn)人物景仰和吊唁,也是繼續(xù)他們未竟事業(yè)的宣言。在專制黑暗社會有如此進步的表年,這是民族的大幸。
4、練習訓練
說說本詩的主題,想想中外詩歌的異同點,議議大海的形象意義。
【《致大!穬(yōu)秀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大海啊,故鄉(xiāng)》教案【優(yōu)秀15篇】01-03
大海音樂教案01-11
《大海睡了》教案04-24
畫大海教案09-29
《大!芬魳方贪11-11
大海的音樂教案07-11
大海優(yōu)秀作文02-18
大海的優(yōu)秀作文04-30
大海優(yōu)秀作文02-26
大海的作文【優(yōu)秀】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