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能按照一定標準進行一級和二級分類,能找到多種分類方法并表征。
2.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
3.引導幼兒積極互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課件,平板人手一臺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導入話題。
今天天氣真好呀,我想帶你們去一個好玩的地方!
1.請幼兒觀察畫面。
這個動物園發(fā)生了什么事呀?(動物管理員出現)
2.原來動物園新搬來了許多動物,現在亂成一團,動物管理員正頭疼呢,這么多動物該怎么給他們分類呢?你們愿意幫助他嗎?
二、動物分類游戲。
1.這里有哪些小動物呢?讓我們來幫他們分成兩類吧,我們可以怎么分呢?
請你們把分類的方法做成標記,怎么做標記呢?
誰想來試試?
小結:你們做的真棒!我們可以把有同一種的特征的動物放在一起,歸為一類,并把這種特征做成標記。
還有哪些分類方法呢?請你們試一試。要記住哦,把我們要分類的方式做好標記。
操作1:進行一級分類。
你是怎么分類的呢?可以給我們介紹介紹嗎?
總結:太棒了,你們說的有些方法,我都沒想到!
2.動物管理員看我們小朋友這么棒,又找了一批小動物來請我們幫他分類。我們來看看這些動物能怎么分呢?請做上分類的標記分類,動物分好兩類后,還能怎么分呢?
操作二:進行二級分類。
小結:其實,這個游戲告訴我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得到的答案也不一樣。所以我們小朋友才能想到這么多的方法。
三、游戲。
我們幫了動物管理員這么大一個忙,他可太高興了,想邀請我們一起玩一個游戲。
我們在場的`小朋友是不是也可以進行分類呢?可以分成哪兩類呢?
還可以怎么分?
四、結束部分
我們可以去班級找一找哪些可以分類的東西吧,玩了這么久,我們跟動物園的小動物說再見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運用信息化技術貫穿始終,整個活動在一個自然、輕松的氛圍中進行,活動開始時,動物管理員的出現使幼兒的興趣很高,并且大班孩子經驗比較豐富,對動物都有所了解,在對動物進行描述時顯得非常有自信。本次活動的重點在于幼兒自主擬定分類標準,對大班幼兒來說需要發(fā)揮想象力。這要求幼兒必須對分類動物群有較深較全面的了解,并經過發(fā)散性思維的思考擬定分類的類型。本次活動的亮點是幼兒對“如何將這些動物分成兩類?”,這個問題大大發(fā)展了孩子們的發(fā)散思維,有的孩子說“可以按尖牙和不是尖牙分”“可以按照有花紋和沒有花紋分”等等,可以看出孩子們對事物認識的角度是非常有創(chuàng)造力的。整個活動中,我以幼兒為主體,多讓幼兒“說”,使幼兒在討論討論中擬定出新的分類標準,活動中還存在許多不足,如在孩子們操作活動結束后沒有及時將平板收回,所以導致有的孩子還在操作平板,雖然我及時發(fā)現了這個問題,但在以后的活動中要注意及時將孩子們的操作板收回。
科學教案2
【設計思路】
紙杯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用來喝水、而且很輕。創(chuàng)設寬松舒適的環(huán)境,引導幼兒直觀感知紙杯的承重,并通過自己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進行紙杯承重的探究活動,不僅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而且培養(yǎng)幼兒進行分工合作的意識。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操作,知道改變紙杯的數量,可以使紙杯的承重能力發(fā)生變化。
2.能夠分工合作進行實驗操作,并用科學的方法記錄實驗結果。
3.在紙杯探索實驗過程中,感到興奮和滿足。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有過分工合作的經驗
物質準備:紙杯、A4 打印紙(約40包)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幼兒展示力量。
引導語:這次我們要玩與力量有關的游戲。你有力量嗎?請給大家展示一下。
2.懸念導入,情境引出“紙杯大力士”。
提問:鋼琴后面藏著一位小客人,說他能撐起特別重的東西,你相信嗎?
二、基本部分
1.教師示范操作過程,引發(fā)幼兒猜測及探索興趣。
(1)對比打印紙和紙杯的重量,鼓勵幼兒大膽猜測。
提問:如果把這么重的打印紙放在杯子上,紙杯會怎么樣?
。2)示范紙板和杯口的放法。
引導語:紙杯放在干凈的卡紙上,杯口朝下放。我再拿個底板防止傾斜。
。3)教師示范放打印紙,請幼兒大膽預測結果。
提問:輕輕地放在了紙杯上面,壓塌了沒?這一個紙杯最多能撐起多少包?
2.幼兒自主分工,合作探索實驗。
。1)教師提出要求,協(xié)助幼兒分工。
提問:按照課前的分組,你們商量一下,怎么分工?
(2)幼兒開始嘗試,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重點提醒分工和操作要點。
3.師幼共同討論,科學記錄結果。
。1)討論“放了多少包”的問題。
(2)幼兒完成記錄表。
4.增加紙杯數量,探索紙杯數量與承重的關系。
(1)引導幼兒大膽猜測兩個紙杯的承重。
提問:兩個杯子,能撐起多少包?
。2)幼兒記錄第二次實驗結果,發(fā)現規(guī)律。
引導語:你從記錄表上發(fā)現了什么?
三、提升拓展,延伸活動
1.引發(fā)幼兒對3個紙杯承重能力的猜測。
提問:再加一個紙杯,你覺得能撐起什么?
2.師幼合作用紙杯撐起小朋友,達到活動高潮。
引導語:我要把他輕輕的抱起來放上去。小杯子,能有這么大的力量嗎?
3.邀請成人參與體驗。
提問:用9個紙杯,可以撐起一位大人嗎?
4.延伸拓展。
師:紙杯的`力量可真大啊,它還能有哪些精彩的表現呢?請小朋友回去后,大膽探索,下次我們一起來交流。
【活動延伸】
園內延伸:在建構區(qū)投放紙杯、紙板,為幼兒提供繼續(xù)探索的平臺。
園外延伸:鼓勵幼兒利用家中材料挑戰(zhàn)紙杯承重的游戲,并用照片或圖畫的形式記錄下來,與同伴分享經驗。
【活動反思】
“紙杯力量大”比較符合課程游戲化的原則,通過科學探究游戲的暗示,引導幼兒大膽地、放松地進行活動;顒又幸龑в變捍竽懙丶僭O,再通過實際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測,最終發(fā)現紙杯的數量與承重之間的關系,感受紙杯的神奇“力量”。在整個活動中,幼兒都是在地面上進行的,為幼兒帶來更為舒適、放松的探索環(huán)境,而且教師引導幼兒自由分工合作,既培養(yǎng)了幼兒的集體意識,也有利于幼兒注意力的集中。
科學教案3
科學教育是學生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大班階段,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更加強烈。本文將介紹一節(jié)精品大班科學課的教案,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大自然中的物質和能量。
2.探究物質和能量的相互轉化。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實驗能力。
二、教學準備
1.實驗器材:燒杯、試管、酒精燈、氫氧化鈉、氫氧化銅、銅片、鋅片。
2.教學課件:物質和能量的相互轉化。
3.課堂環(huán)境:教室內要保持安靜,學生的座位要整齊劃一。
三、教學過程
1.導入環(huán)節(jié)
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你們知道物質和能量有什么關系嗎?”引導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2.知識講解
通過教學課件的展示,讓學生了解物質和能量的概念,以及它們的相互轉化過程。教師要注重圖像和實例的舉例,讓學生更好地理解。
3.實驗環(huán)節(jié)
教師向學生展示實驗器材,并簡要介紹實驗步驟。學生分組進行實驗,觀察銅片和鋅片的反應,并記錄實驗結果。實驗結束后,學生要進行實驗報告,向全班同學匯報實驗結果。
4.討論環(huán)節(jié)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分享實驗過程中的體會和感受,以及對物質和能量的理解。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觀念,并引導學生對新知識進行深入思考。
5.總結環(huán)節(jié)
教師對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進行總結,并向學生強調物質和能量的重要性。同時,教師還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肯定和鼓勵,激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加努力。
四、教學評價
1.學生的表現: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積極參與,觀察仔細,實驗報告準確、清晰。
2.教學效果: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豐富,教學過程生動有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得到了有效激發(fā)。
3.教學改進: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實驗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物質和能量的相互轉化過程。
五、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讓學生在實驗中更好地理解物質和能量的'相互轉化過程。但是,在討論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引導還不夠充分,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
總之,本節(jié)精品大班科學課的教案,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通過實驗和討論,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物質和能量的相互轉化過程,為學生的科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科學教案4
一、設計意圖:
大班的孩子特別喜歡動手,什么東西都想摸一摸、碰一碰,總有許多的“為什么”從嘴里冒出來,怎樣滿足幼兒的這些愿望,怎樣將《綱要》中的目標落實到我們的科學活動中。因此我設計了這次大班科學活動“動手變一變”,并主要從三個方面來選取活動內容:
1、選擇幼兒身邊常見的材料,誘發(fā)發(fā)現的興趣。
例如:吹泡泡、做饅頭、充皮球等這些活動在我們身邊經常發(fā)生。
2、選擇幼兒熟悉、興趣的內容,激發(fā)探索的欲望。
例如:將兩種顏色混合的變色游戲,調配調味品等這些都是幼兒熟悉且喜歡的內容。
3、豐富相關知識,引發(fā)交流的愿望。
例如:活動前我班開展了與該活動相關的兩個活動:一、談話活動“我的變化”→主要是讓幼兒將小時候的照片與現在的自己對比,并通過觀看人生長過程的圖片,了解人的變化過程;二、家園活動“找一找”→請幼兒回家后通過各種途徑找找身邊有什么事物發(fā)生了變化,然后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二、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實驗探索中發(fā)現事物的變化。
2、引發(fā)幼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激發(fā)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三、活動準備:
1、各色顏料、排筆、透明水杯,記錄表。
2、糖、鹽、醋若干、溫開水,湯匙、電磁鍋、面團、盤子。
3、洗潔精、各種塑膠、吸管、氣球、皮球、毛線、打氣筒。
四、活動過程:
1、激趣導入。
(1)引發(fā)幼兒說說我們身邊有哪些事物發(fā)生了變化。
師:前幾天,我請你們找找身邊有哪些事物發(fā)生了變化,你們找到了嗎?現在就把你發(fā)現的秘密說出來與大家分享吧!
(通過親切的談話,秘密的分享,教師很自然將幼兒的興趣點引入活動中。)
(2)以變魔術引題,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初步了解兩種溶液混合在一起的神奇變化(如:酚酞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融合會變成玫瑰紅)。
師:我們身邊有這么多事物發(fā)生了變化,現在我來當個魔術師,來變一變我們身邊的事物。瞧!這是兩瓶什么顏色的液體?(無色)你們猜猜它們合在一起會發(fā)生什么變化?(請個別幼兒說說)好!現在讓我來變一變吧!(操作實驗)呀!變成玫紅色。你們想不想也來變一變呢?今天我們的實驗區(qū)內就準備了許多的東西,請小朋友也當個小小魔術師,動手去試一試,看看它們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魔術表演是幼兒特別喜歡觀看的節(jié)目,因此在活動中教師利用一個小小的魔
術表演,既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讓幼兒明白我們身邊的事物都在不
斷的發(fā)生變化,同時也為后面的'操作活動提出了示范性的要求。)
2、操作實驗,觀察記錄。
(1)學習觀看實驗操作示意圖。
師:實驗之前我們來學看操作示意圖。(講解如何看示意圖)
(2)交代實驗區(qū)的規(guī)則:認真實驗;在實驗中遇到困難可求助老師或同伴;工作完后請收拾好實驗材料,并將椅子搬到中間,然后可以去看其它組的實驗,但不要影響同伴進行實驗。
(在這次的實驗操作中,我們運用到記錄卡和實驗操作示意圖,讓幼兒學習自
己觀看示意圖、自己記錄結果,這樣即能幫助幼兒明確探索的目的,又能幫助
幼兒梳理探索的方法和思路。)
3、幼兒自由選擇小組進行實驗操作,發(fā)現物體的變化。
(1)顏色的實驗
1組:顏色變變變(顏色的調配)
(2)水的實驗
2組:把糖放在水里(水變甜了);把鹽放在水里(水變咸了)
把醋放在水里(水變酸了)
3組:用磁化鍋燒水、蒸饅頭。(水開了,冒泡泡,并且有許多氣體,饅頭變大了,有香味。)
4組:把洗潔精放在水里。(可以吹泡泡)
(3)氣體的實驗
5組:吹氣球、皮球(投放沒有氣的氣球、皮球,用嘴吹或用打氣筒打,氣球變大,皮球的氣充滿了、變硬了。
(各組通過顏色、水、氣體等不同的實驗操作都得出了共同的結論:我們周圍的許多事物都在發(fā)生不同的變化。)
4、交流分享。
(1)每組請一位代表來交流、分享實驗的過程和結果。
(2)小結:我們周圍還有許多事物發(fā)生了變化,小朋友回去在找找,把它們畫下來說給爸爸、媽媽聽。
(通過交流分享,幼兒即能了解到其它實驗小組的實驗結果,也提高幼兒在同伴中大膽表述的能力。)
5、分享饅頭。
幼兒與老師共同分享饅頭,體驗成功的喜悅。
(通過與同伴共同品嘗饅頭,體驗成功的喜悅,加深“對事物都在變”的理解。)
五、活動效果分析:
活動開始時教師以變魔術引題,孩子們興趣盎然,瞪大眼睛等待教師的魔術表演。這個魔術讓幼兒初步感知兩種溶液混合在一起的神奇變化,充分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接著我們?yōu)楹⒆犹峁┴S富、有趣且探索性強的材料,讓幼兒自由選擇實驗組進行操作→探索→觀察→記錄,在玩中發(fā)現各種事物的變化,并互相交流講述各自的發(fā)現;最后再引導孩子們觀察“蒸饅頭”的過程,通過與同伴共同品嘗饅頭,體驗成功的喜悅,加深“對事物都在變”的理解。
專家點評:
隨著貫徹《綱要》教育實踐的不斷深入,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價值趨向逐漸定位在:幼兒樂學、會學、會用上,這正是《綱要》所賦予我們的教育理念。今天的《動手變一變》活動,教師很好的把握了這一理念,并把它很好的運用與教育實踐中,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首先,幼兒樂學。所謂樂學就是幼兒對科學活動有一定的興趣,有強烈的探究欲望;顒訌囊婚_始到結束,幼兒都表現了極大的興趣,都積極的投入到了活動,這種興趣的來源主要得益與:
1、活動的選擇來源與幼兒的生活。在日常的活動中幼兒很喜歡吹泡泡、調顏色、揉面團、拍球呀這些活動,這一既源于幼兒實際生活又是幼兒所熟悉的教材,使幼兒樂于操作、樂于探索。在探索與操作中不斷獲得成功。
2、教具的提供能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又是幼兒經過努力才能達到的。象吹泡泡那組,剛開始幼兒運用洗潔精跟水的調配,比例掌握不好,水太多,吹不出泡泡來,后來通過看圖示,多次探索都成功了,那份喜悅不語言表……
3、教師對幼兒的親和力、蹲下來與幼兒之間的對話,為幼兒的學習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有利于幼兒更加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來。
其次、幼兒會學。會學指的是幼兒獲取知識的能力、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一活動中,幼兒的這一會學主要表現在:
1、幼兒始終在互相合作中學習、探索、交流。今天的《變一變》活動,幼兒一直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這當中培養(yǎng)了幼兒互相合作,不斷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這種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將有利于幼兒的一身學習。
2、在活動中教師始終以觀察者、引導者、支持者的身份出現,及時觀察幼兒在學習中的反應,給予很好的引導和幫助。如發(fā)現一個幼兒用氣筒給氣球打氣時,第一下鼓起來了,第二下就癟了,氣球一直不會鼓起來,……教師就引導幼兒:你仔細觀察一下為什么氣球不會鼓起來呢?經教師的提醒,幼兒馬上加快了打氣的頻率,氣球鼓起來,教師又及時引導幼兒:看看是否需要請朋友幫忙呢?幼兒馬上請同伴拿毛線,兩人一起將氣球扎好,好開心,又積極地投入到探索和學習中去了。
3、記錄表和圖示卡的運用很好。既能幫助幼兒明確探索的目的,又能幫助幼兒梳理探索的方法和思路,為以后的學習提供了幫助。這樣的學習,是教給幼兒方法,為幼兒一生的學習打下很好基礎。
再次、幼兒會用。我們期望幼兒運用已學的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今天我們很高興的看到陸老師很好的體現了這一理念。圖示卡,就是利用幼兒能看懂的圖與文字來繪制的。這組幼兒的操作,完全是看圖示的。還有調料的那組,調完了,教師及時引導幼兒,調料可以做什么用呀?孩子們結合生活經驗說了很多,可以涼拌菜或者放到湯里調味……
科學教案5
設計背景
這節(jié)內容是幼兒小班數學第一課時。
活動目標
1.學會目測有明顯小差異的物體,懂得物體的小是通過比較來認識的,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故事使幼兒認識小兩種物體,初步發(fā)展幼兒的多向思維。
3.激發(fā)幼兒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
重點難點
1.在學習中獲得“比較才知和小”的概念。
2.讓幼兒在掌握和小概念的過程中發(fā)展多角度的、多層面的思維。
活動準備
兩只小不一的貓,兩頂小不一的帽子,兩條小不一的魚,兩只小不一的球,兩輛小不一的車。一個玩具圈。
活動過程
一教師啟發(fā)談話
今天有一個好朋友來我們教室做客,我們高興嗎?
二講授新課
1教師拿出一只紫色的貓,讓幼兒認識顏色和小。
教師再拿出一只黃色的小貓,讓幼兒認識顏色和小。
教師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讓幼兒比較他們的小。
2教師談話:貓媽媽來我們教室做客,我很高興,特意送給他們兩頂漂亮的帽子。
教師拿出兩頂漂亮的帽子,讓幼兒比較顏色和小。
3教師談話:貓最喜歡吃魚了,我特意做了兩條美味鮮艷的魚,我們仔細看看,這兩條魚,魚送給哪只貓,小魚送給哪只魚。讓幼兒觀察并比較小。
4教師談話:貓最喜歡玩球了,我特意準備了兩只小不一的球,我們仔細觀察,打球給哪只貓玩,小球給哪只貓玩。讓幼兒仔細觀察并比較小。
5教師談話:兩只貓玩累了,我特意準備了兩輛小不一的車,送他們回家,家仔細看看,車送給哪只貓,小車送給哪只貓?
三教師每講一個小故事,就把圖片呢貼在黑板上,并通過這些圖片來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內容。
四知識拓展
1教師拿出玩具圈,讓幼兒比較每個圈的小。
2通過教室的.各種實物來讓幼兒比較小。
教學思
這一節(jié)課完成后,總的效果還是非常好的。幼兒的積極性非常高,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對知薯解還是非常準確的。對整個知識的學習都是通過一個故事完成的,是知識的學習不感到乏味枯燥。對幼兒表現好的,教師給予及時的獎勵,讓幼兒有一定的成就感。
這節(jié)課,我感到遺憾的是,有部分幼兒沒有機會來表見自己,因為擔心幼兒混亂,集體回答問題的機會多余幼兒的個別回答。整個課程讓幼兒意猶未盡。
本次活動設計是從基礎入手形成小相對概念的教學活動,重點是讓幼兒在掌握和小概念的過程中發(fā)展多角度的、多層面的思維。
在教學上打破了過去數學課的傳統(tǒng)模式,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的特點,寓數學教育于語言、游戲之中。一系列的游戲活動,使幼兒在“”和“小”的驚喜探索中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
科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激發(fā)探究興趣,樂于在活動中動手操作。
2、通過動手操作,發(fā)現生活中可以吸水的東西。
3、發(fā)展觀察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1)教師應充分了解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可以吸水。
。2)幼兒已認識一些常見的操作材料。
2、物質材料準備。
(1)八寶粥瓶子人手一個(里面裝有毛巾,蓋子上開一個小口),杯子人手一個。
(2)每組一盆水,海綿,布,棉花,沙,石頭,水果網,泡沫,積木,毛線等材料若干。圖表一張。
活動過程:
1、以變魔術的形式,引起幼兒的興趣。
。1)將一杯水倒入八寶粥瓶子里,請幼兒猜猜水能否倒回杯子,并以實驗證明。
。2)出示另一個瓶子(里面裝有毛巾),猜猜看結果是否一樣,并驗證。
。3)集體討論水到哪里去了?
2、引導幼兒自己變魔術,尋找原因。
。1)鼓勵幼兒像教師一樣變魔術。
。2)打開瓶蓋,發(fā)現水是被毛巾吸掉了。
。3)幼兒討論,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可以吸水。
3、幼兒自由選擇一至兩種材料,再次實驗。
4、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吸水的,并以結果記錄在圖表上。
活動結束:
教師總結,活動結束,讓我們去外面找找還有哪些東西是可以吸水的。
活動延伸:
幼兒回家后可繼續(xù)研究家中有哪些東西是可以吸水的。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fā)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多種幼兒身邊熟悉的操作材料進行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的知識經驗。
科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認識四季,掌握四季的基本特征。
2、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
3、培養(yǎng)幼兒具有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四季,掌握四季基本特征。
難點:合作完成“選服裝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幻燈片、多媒體、服裝卡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熱愛大自然嗎?最喜歡哪一個季節(ji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四季,去認識四季,和它們做好朋友,好嗎?
二、新授
1、認識春天
。1)出示春天幻燈圖片;
(2)老師重點引導孩子們觀察圖中的大樹、小草、小河及人們穿著的特點;
。3)交流春天的特點;
。4)說一說以前學過的有關春天的.歌曲或兒歌,找生表演。
2、用以上方法認識夏天、秋天和冬天。
三、合作完成"選衣服"活動。
要求:小組合作為圖片中不同季節(jié)的小朋友選擇合適的衣服。
四、拓展
回家與父母合作完成一幅自已喜歡的季節(jié)的圖片。
五、延伸
建議幼兒多與父母到大自然當中去體會四季的美。
科學教案8
活動背景:
面粉是幼兒在一日生活中接觸最多的食物,但這只是孩子與它的間接的接觸。我們的幼兒對它到底了解多少呢?于是我把面粉深入到了教學活動中,和我的孩子們一起來分享面粉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在“真假面粉”活動中,激發(fā)幼兒對周圍生活的關心與熱愛,并從中體驗到探索的快樂。
2、在提高幼兒的'操作能力時,讓幼兒形成較強的觀察力及初步的對比分析能力。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為幼兒創(chuàng)設寬松自由活動環(huán)境,提供多樣的操作材料,激發(fā)幼兒科學探索的興趣。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運用多用方法辨別出真正的面粉并做出記錄。
活動準備:
百寶箱 、面粉、淀粉、糯米粉、水、鹽、饅頭、花卷、水餃皮、餛沌皮、電飯鍋、記錄表、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
通過游戲“百寶箱”出示饅頭、花卷、水餃皮、餛沌皮引起幼兒對活動興趣。并提問幼兒:饅頭、花卷、水餃皮都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兒:“面粉”
教師依次出示面粉、淀粉、糯米粉、鹽供幼兒猜想四種白色粉狀物品哪一種是真正的面粉。
二、 展開:
幼兒的操作記錄分兩部分:
1)猜想記錄:要求幼兒只用眼觀察憑借以往的知識經驗判斷誰是真面粉并做猜想記錄(四樣猜想物品分別用數字作為各自標志。
1、面粉、
2、淀粉、
3、糯米粉、
4、鹽)如:
2)驗證真假并做記錄(在這里我挑選面粉、淀粉、糯米粉、鹽四樣食物是因為它們
1、在外觀上比較接近可供幼兒探索
2、即使幼兒用品嘗的方法來驗證真正的面粉也是很安全的。
3)可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索交流)
驗證后的記錄:
三、 師幼交流驗證結果:
在交流中幼兒各自說出了驗證方法他們有的通過鼻子聞、有的通過嘴巴嘗、有的用水來驗證面粉的真假方法多多,興奮無比。通過驗證幼兒知道了4號盤的是鹽因為它咸是用嘴嘗出來的;2號不是因為見到水就不見了,有的幼兒說出了這是淀粉,教師給予了鼓勵;1號和3號的識別教師和幼兒做成了餃子皮放入電鍋里煮一煮,出鍋之后3號變的發(fā)粘幼兒很快判斷出這不是面粉,則判斷出真正的面粉是1號。
結束:師幼一起歸納總結面粉的特點,對幼兒在活動時的表現做出了評價,并強調安全教育。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和老師的允許是不能隨便品嘗不認識的事物的。
活動反思:
根據《綱要》精神,我在活動中特別注意培養(yǎng)幼兒的情感教育、讓他們在寬松自由的探究氛圍中,展開幼兒的思維,讓他們盡情探索,而我在活動中早以成為他們活動中的朋友,傾聽者的角色
科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觀察毛毛蟲和蝴蝶,體驗觀察的樂趣,培養(yǎng)探究的品質。
2、簡單了解蝴蝶的成長的過程,知道這是一個變化的過程。
活動準備:
1、讓幼兒參觀蝴蝶標本展覽。
2、錄像《美麗的蝴蝶》。
3、毛毛蟲和蝴蝶的形態(tài)特征。
活動過程:
1、讓幼兒說一說自己認識的小動物,說一說它小時候和現在的有什么不一樣。自己飼養(yǎng)過的寵物,有小貓,小狗,小雞,烏龜,小白鼠等,小的時候,身體非常小,軟;長大了毛色會變化,像小雞長大以后和小時候就不一樣了,四肢也不太一樣,會變得越來越粗壯等等。
多媒體出示小貓、小狗、小雞剛出生的樣子和長大以后的圖片進行比較,找一找相同和不同之處。相同之處:有一個腦袋,四肢。腦袋上有一雙眼睛,兩只耳朵、一張嘴和一個鼻子。不同之處身體的大小,毛色的不同等。
出示蝴蝶圖片,斑斕的色彩,飛舞在百花從里,真漂亮!在欣賞綠色的毛毛蟲,尖尖的小白牙,蠕動著真難看,這兩種東西怎么可能聯系在一起呢?
師提出問題:在展覽室內找一找毛毛蟲、蛹和蝴蝶。先認識這些標本。之后提出問題,這三種東西有什么關系?
生猜測、討論、回答。
有的說這幾樣東西根本沒關系,因為一點也不一樣,有的認為肯定與關系,要不老師怎么這樣問,還有的或許是聽爸爸媽媽講過,蝴蝶是毛毛蟲變成的。
在不確定中看錄像。
2、觀看錄像《美麗的蝴蝶》
。1)讓幼兒復述錄像內容。
。2)師生達成共識,解決問題。毛毛蟲是蝴蝶小時候的樣子,美麗的蝴蝶會變化,經過了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才變成我們看到的那個樣子。
3、講述故事《美麗的背后》
(1)蝴蝶小時候你覺得美嗎?
一個小米粒一樣的卵長成毛毛蟲,之后變成不吃不動像個小桶一樣的蛹,最后才蛻變成五彩斑斕的蝴蝶。
(2)蝴蝶長得美,還能傳播花粉,它真是我們的好朋友嗎?
4、像蝴蝶這樣會變化的昆蟲你還知道那些?
飛蛾、菜花蛾,大米里也有蛾,會唱歌的`蟬好多好多呢。讓幼兒講一講自己熟悉的昆蟲是怎樣變化的,老師和孩子作補充。分享生活的體驗。
5、告訴幼兒只要我們多觀察、多學習會知道許多動物的有趣故事。
課后反思:
組織幼兒在展覽室尋找自己熟悉的小動物,利用已有的認知回憶以前和現在的外形對比,有的一點也不一樣,有的有些相像,引起幼兒興趣,問題的進一步提出明確了這節(jié)課認知的重難點,通過討論猜測更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也為毛毛蟲和蝴蝶的認識做好了伏筆,在此基礎上觀看錄像,初步了解了蝴蝶的成長過程,蝴蝶與植物關系,為什么是人類的好朋友,而后又延伸到了其他昆蟲不僅激發(fā)了興趣,而且培養(yǎng)了幼兒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小班科學教案:“美麗的蝴蝶”》摘要:時候,身體非常小,軟;長大了毛色會變化,像小雞長大以后和小時候就不一樣了,四肢也不太一樣,會變得越來越粗壯等等。 多媒體出示小貓、小狗、小雞剛出生的樣子和長大以后的圖片進行比較,找一找相同和不同之處。...
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知道三角形有三條邊和三個角。
2、能辨認出三角形圖形以及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3、體驗圖形拼圖的樂趣。
活動準備:PPT課件、活潑音樂、不同形狀積木活動過程:
一、開始導入部分教師以好朋友送禮物作為開始,今天有個好朋友要送我們禮物,你們想知道是誰嗎?通過小花貓送禮物給小朋友所走的'路線,引出三角形形狀。分析三角形的特點,有三條邊和三個角。
二、基本部分
1、教師給幼兒準備每人一個三角形積木,用實物操作的方法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并請幼兒從不同形狀的積木里面找出三角形積木
2、教師請幼兒在圖片中觀察,找出里面的三角形,并了解一下其它圖形。
3、教師問幼兒:'"你們想知道小花貓送給我們什么禮物嗎?"激發(fā)幼兒好奇心,從而打開小花貓送的禮物是三角形熱帶魚,再請幼兒從四幅熱帶魚圖片中找出三角形熱帶魚。
4、幼兒通過認識了有三角形的熱帶魚,延伸引導幼兒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三角形的,并請幼兒一起認識一些三角形的物品。
5、欣賞三角形拼圖,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想象力。
三、結束部分幼兒在歡快的音樂中做三角形拼圖送給小花貓做禮物并拍成圖片結束活動。
科學教案11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喜歡吃甜食,在日常生活中又不太愿意聽從的勸告學習保護牙齒。所以我設計了一個嘴怪來引入。在幼兒平時的交往中我們又常?吹剑變悍浅芬馀c同伴交流各自的經驗。如:知道同伴用的是小白兔牙膏,于是也要媽媽買同樣的牙膏;在游戲中學著給娃娃刷牙,并告訴娃娃要保護牙齒……為此,我嘗試用游戲的形式引導幼兒,使他們樂意主動學習保護牙齒的方法。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牙齒的作用,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2.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養(yǎng)成刷牙的習慣。
3.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刷牙習慣.
4.學習在集體活動中表達和傾聽同伴表達,初步形成樂意助他人的情感和意識。
5.愿意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牙齒的作用。
2.學習正確的刷牙的方法。
3.培養(yǎng)幼兒從小保護牙齒的`意識。
活動準備
1.用紙盒做的“嘴怪”(嘴里有齲齒),帖、餅干等甜食若干。
2.小牙刷人手一把。毛絨玩具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好吃的嘴怪
1.出示“嘴怪”,引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2.請幼兒自由給“嘴怪”喂食。
二、“嘴怪”的煩惱
1.引導幼兒分析“嘴怪”突然牙痛的原因。
(幼兒自由表達牙疼的原因。)
2.請幼兒想辦法“嘴怪”解決問題。
(幼兒自由表達,教師根據幼兒回答的內容及時進行歸納、小結。)
三、“嘴怪”學本領
1.討論刷牙的方法。
(幼兒討論交流,“嘴怪”邊聽邊做各種刷牙的動作。)
2.創(chuàng)編刷牙歌。
(師幼一起創(chuàng)編刷牙歌《家來刷牙》:小牙刷,手中拿,我們家來刷牙。上面上面刷刷刷,下面下面刷刷刷,里面里面刷刷刷,外面外面刷刷刷。這邊刷,那邊刷,刷呀刷,刷呀刷,最后喝口清清水。啊,牙齒好舒服呀!)
3.與“嘴怪”一起邊唱兒歌邊做刷牙動作。
4.與“嘴怪”再見。
四、小動物刷牙
復習鞏固《刷牙歌》。)
活動延伸:要求家長在家里配合、鼓勵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刷牙習慣。
教學思
教學思:方案設計的教“嘴怪”刷牙,雖然激發(fā)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樂于助人的情感,但我們嘗試一下就知道,在實際生活中幼兒給自己刷牙和給別人刷牙是有很區(qū)別的。對于或者點的孩子來說,這可能只是個簡單事情,但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是很有難度的。我會在第二課時加強幼兒實際操作的過程。我在活動過程中用一首刷牙歌讓幼兒練習給自己刷牙,但活動結束后,我認為還可以把步驟細化些,比如,增加“幼兒自己模仿練習刷牙,教師指導”“幼兒互相觀看,糾正刷牙動作”等內容,以助幼兒真正學會正確地給自己刷牙。
科學教案12
一、主題產生
天氣驟然變冷,小朋友們一早來到幼兒園,剛走進盥洗室,就大聲叫起來:
“快來看呀,玻璃上有冰花,真漂亮!
“玻璃上的冰花真像禮花!
“我看像一朵朵的菊花!
“我家的窗上也有冰花,還有馬路的地上也有冰花!
“我家的窗戶上沒有冰花!
“哎,真奇怪,為什么教室玻璃上沒有冰花,而盥洗室玻璃上有冰花?”
“玻璃上的冰花”引起幼兒的興趣,有關“玻璃上的冰花”主題產生了。
二、主題實施
1、了解幼兒對冰花的已有經驗
師:“你們知道冰花是從哪里來的嗎?”
幼:“因為冬天天氣太冷了,所以有冰花!
幼:“冬天到了就有冰花,還下雪呢?”
師:“你們還在哪里見過冰花?”
幼:“電視上有許多好看的冰,還能滑冰!
幼:“我家的玻璃上也有冰花!
幼:“冰箱里也有冰!
幼:“媽媽說南極很冷,有很厚的冰!
幼:“我家沒有冰花!
師:“為什么有的玻璃上有冰花,有的玻璃上沒有冰花!
幼:“因為我家有暖氣,暖和,所以沒有冰花!
幼:“有太陽的地方沒有冰花,沒有太陽的地方有冰花!
2、探索冰花的變化,激發(fā)幼兒深入探索欲望
請幼兒及時關注盥洗室玻璃上冰花的變化。快到中午,玻璃上的冰花變淡了,有的地方沒有冰花;起床后,有的幼兒來報告他們的發(fā)現:“玻璃上的冰花不見了”。
請幼兒討論:“為什么冰花不見了?”“因為教室里開空調,屋里暖和,所以玻璃上的冰花不見了。”“那怎樣才能使冰花永遠在玻璃上不變呢?”給幼兒提出新的問題。孩子們開動小腦筋,大膽講述自己所想的辦法
“天氣冷,不出太陽,玻璃上的冰花就不變!
“冰花放在冰箱里就凍住了,不變了!
……我并沒有肯定或否定幼兒的答案,而是鼓勵他們通過各種方法去驗證自己的答案。
3、實驗驗證
針對幼兒對冰花的興趣,先請幼兒討論什么地方可以凍冰花?有的說:“冰箱里可以凍冰花!庇械恼f:“院子里可以凍冰花!庇械恼f:“教室里可以凍冰花。”他們討論的非常熱烈。于是我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制作冰花,有的幼兒選擇在室外,有的幼兒選擇在室內,有的幼兒選擇放在家里的冰箱里。第二天,他們發(fā)現,室外和冰箱里的冰花凍好了,而室內的冰花還是水,我請幼兒分析原因,使幼兒知道水遇冷能結成冰的道理。接著,我又引導幼兒做實驗,把冰花放在不同的地方,看看冰花有什么變化,孩子們發(fā)現放在室內的冰花很快化了,而放在室外的冰花沒有化,實驗結果告訴幼兒:冰遇熱會化成水。
4、表征
幼兒通過探索、實驗、交流,對冰花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教師鼓勵幼兒用多種表征手段進行記錄,馬佳奕小朋友畫了兩塊玻璃,一塊玻璃上方畫了幾條斜線,代表北風爺爺,玻璃上畫有漂亮的冰花;一塊玻璃上方畫了太陽,玻璃上畫有一串串水珠……由于小班幼兒受繪畫技能的'制約,他們將自己的表征圖講述出來,教師幫助他們一一記錄了下來,從而鞏固強化了幼兒對冰花的認知經驗。
三、反思
幼兒對周圍的環(huán)境充滿好奇,冰花作為冬天的一個自然現象,深深地吸引了幼兒,幼兒對冰花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在孩子探索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抓住幼兒的興趣及需求,組織幼兒討論實驗對比,讓幼兒在具體操作中獲得有關冰花的知識經驗,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由于活動符合幼兒的興趣及需要,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極高,在活動中思維活躍,積極探索,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通過探索,幼兒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又拓寬了新的認知經驗,這正是落實了《綱要》提出的:教育內容既要考慮幼兒已有經驗,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寬幼兒的社會經驗。
科學教案13
設計意圖:
讓幼兒知道小動物是人類的親密朋友,小鳥是師母的醫(yī)生,大樹是小鳥的家
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愛護鳥類的意識。
2.引導幼兒用圓形制作小鳥。
準備:
1.在墻上畫出大地和天空的'背景圖,用紙揉搓,拉出樹干。
2.彩色圓片、彩色筆、小鳥圖片、小鳥范例等。
過程:
1.出示小鳥圖片,進行有關愛護鳥類的談話。
2.引導幼兒學用圓形紙一次對折折出小鳥的身體、兩次對折折出小鳥的頭、三次對折折出小鳥的嘴巴,掌握小鳥的制作方法。
3.幫助幼兒將做好的小鳥粘貼在大樹上和天空中。 請景表演:誰打了小鳥 提問:打小鳥的人對不對,為什么? 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小鳥? 教師小結:小鳥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愛護它,不能傷害它,有了小鳥和其他動物,大自然才能和諧相處,生活才能生機勃勃。萬物才有生氣。
環(huán)保實驗課 愛護小鳥(評析) 本次活動教師準備很充足,環(huán)境布置很美,對教育效果產生作用,有自己特點的創(chuàng)意。通過引導幼兒談愛護小鳥的話題,再指導幼兒用紙、彩筆來制作小鳥,幼兒很感興趣,當把制作的小鳥掛到天空和大樹后很有成就感。 然后再通過讓幼兒看情景表演,“誰大小鳥”讓幼兒產生對打鳥人的行為的憤怒和要保護小鳥的愿望,從而產生了好好的積極作用,進一步增強了有保護鳥類和怎樣了保護犀鳥的想法。如:看見打鳥的人要制止不良行為,給犀鳥制作房子,給小鳥喂食等等。
科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了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激發(fā)探究植物奧秘的欲望。
2、知道到馬鈴薯的食用方法,喜歡吃馬鈴薯。
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1、圖片:食用馬鈴薯的圖片 , 生長的馬鈴薯,發(fā)芽的馬鈴薯。
教學過程
一、出示薯片,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這是什么?你們吃過嗎?這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兒討論教師: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土豆",它還有一個名字叫"馬鈴薯"。今天我們來認識馬鈴薯。
二、認識馬鈴薯及其生長過程
1、出示圖片:馬鈴薯教師:這是什么?它還有一個名字呢,知道叫什么嗎?
2、出示發(fā)芽的馬鈴薯圖片。
請小朋友看看這個馬鈴薯有什么不同?
教師:仔細觀察,看看馬鈴薯哪里最容易長出小芽?
猜猜把長芽的埋到土里會不會長出葉子,會結出新的馬鈴薯嗎?
3、了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
。1)讓幼兒討論:發(fā)了芽的馬鈴薯切成幾塊,切口朝下埋在土里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2)教師:馬鈴薯的'根和芽一天天長出來。馬鈴薯的根是從有芽的地方長出來的,你知道芽朝哪里長嗎?往地里長還是往有陽光的地方長?幼兒討論后知道,芽朝著有陽關的地方長。
(3)教師:什么時候長出葉子了,看到露出地面長出嫩嫩的葉子,你就會知道在這個地方有一棵馬鈴薯了。
(4)教師:葉子越長越多,地底下發(fā)生什么事呢?(幼兒自由討論。)
。5)教師:馬鈴薯寶寶要長出來了,知道寶寶長在哪里嗎?原來是長在根的最前端。寶寶在地下長,地上面開出漂亮的花了!
(6)提問:我們什么時間才能把馬鈴薯從土里挖出來?
。7)出示圖片,觀察地里成熟后的馬鈴薯。教師:花謝了,葉子也枯萎了,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挖出長大的馬鈴薯了。
4、教師小結馬鈴薯生長的過程:
把發(fā)芽的馬鈴薯切成塊,切面朝下埋在土里,有充足的陽光和水分,在土里發(fā)芽長根,露出地面時長出嫩嫩的葉子,長了許多葉子以后開出漂亮的花,馬鈴薯寶寶在土里慢慢長大,等到花和葉子枯萎了,馬鈴薯就長大了,我們就可以吃了。
三、馬鈴薯的食用
1、提問:是不是所有的馬鈴薯都可以吃?長芽的,已經變綠了的可以吃嗎?
教師:長芽的,已經變綠的馬鈴薯有毒素是不可以可以吃的。
2、提問:馬鈴薯可以怎么吃呢?幼兒討論
3、出示馬鈴薯制成的食物圖片教師和幼兒一起歸納做法:可以炸,炒,煮,烤。切成塊,絲,整個,土豆泥等。
教師:想不想吃馬鈴薯啊?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美味的馬鈴薯食品吧!
教學反思
新《綱要》中一再強調幼兒科學教育的首要任務是精心呵護與培植幼兒對周圍現象及其相互關系的好奇心、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如果在幼兒期能夠通過科學教育激發(fā)何培養(yǎng)起幼兒的認識興趣何探究欲望,也就是使幼兒具有了終身學習何發(fā)展的動力機制,這將使之終身受益。對幼兒來說,科學就是他們每天所做的事。而且,在一日生活中,幼兒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和問題無時無刻的在發(fā)生。因此,幼兒核心教育更多地應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生成。
科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了解光在空氣中是直線傳播的
2、通過探究各種物體的影子,明白影子形成的原因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探究和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
明白影子形成的原因。
教學難點:
知道光在空氣中是直線傳播的。
教具:手電筒
學具:球、玻璃、記錄表
教學過程:
1、情境引入
師:今天老師要請神秘的嘉賓到我們的教室來,左邊的靠窗同學把窗簾拉開,大家猜一猜是什么來到了我們的教室?
生齊答:陽光
師:射進來的光線是怎么樣的呢?
學生觀察并交流
陽光進入到我們的教室后,又帶來了哪位什么嘉賓?
生找并回答(影子)
師:這影子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呢?
生:充足的陽光和物體
師:今天老師跟同學們一起來研究這個影子。老師給每一組都準備了一只球和一塊玻璃,(師拿出玻璃和皮球給學生看)大家到操場上以后利用這兩個物體分別造出它們的影子,并把影子和物體畫下來。還要把影子和物體的各自特征描述下來,最后初步歸納出影子形成的.原因。在操作的時候要注意安全。
2、畫影子、研究影子(室外)
、賹W生四人小組合作造出球和玻璃的影子并畫下影子。
②老師把學生帶到教學樓的影子下面,師:我們現在站在大樓的影子里,你能看到太陽嗎?(不能)要想看到太陽我們必須站在哪里?(站到影子的外邊)
師:為什么呢?你想過嗎?
③拿一根標桿立在太陽下,讓學生給標桿的影子位置做好記號。
師:等下課我們再來一起觀察這根標桿的影子
3、交流影子
、賻煟哼@形成的影子和物體有什么不一樣?
學生可以從形狀、顏色、透光與不透光等各個方面來說
師:為什么影子和物體會有這些不同呢?
生回答
師:那玻璃的影子和球的影子又有什么不一樣呢?
學生交流(球的影子顏色暗,玻璃的影子顏色亮)
師:為什么會這樣呢?
學生討論、交流
、趲煟河白印⑽矬w和太陽三者之間的位置又是怎樣的關系呢?你們能不能在剛才的畫上把太陽的位置畫下來呢?
學生開始畫圖
師:影子、物體和太陽三者之間的位置是怎樣的關系?
學生回答
4、研討影子形成原因
師:通過剛才我們在操場對影子的觀察研究,你覺得影子是怎樣形成的呢?
匯報形成原因:太陽光照到物體上受阻而在物體的后面形成了影子。
當學生回答陽光照到物體上時,被物體擋住了。師問:那光不會轉彎嗎?
師生共同探討出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師利用窗簾讓一束陽光進入到教室讓學生觀察陽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也可以證明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學生舉例。(有點難,如中午十二點的影子、手電筒)
5、課外延伸
師:我們知道了影子形成的原因,那么物體的影子會不會有變化呢?大家課后去觀察觀察剛才那把椅子的影子。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實用 科學教案簡短07-16
(經典)科學教案10-01
科學教案(經典)10-15
科學教案(精選)10-22
(精選)科學教案07-27
(經典)科學教案08-24
[經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精選】07-31
科學教案(經典)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