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模板錦集五篇
作為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學會數1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初步體會數的廣泛性。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交流等探求活動,初步形成數感,鍛煉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驗與人合作、交流的快樂,初步形成合作參與意識,尊重與欣賞他人的意識。形成對學習的興趣及其對人、對物的愛的情感,初步養(yǎng)成會聽、會說、會補充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小朋友們,今天動物樂園要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它們想比比看哪種動物來的只數多呢!你們想不想去參加它們的活動呀?
(二)引導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動物樂園圖。
師:小朋友們快看,動物樂園熱鬧極了。我們看看都有哪些動物,它們各有幾只,好嗎?請小朋友們自己在心里數一數,一會兒我們來匯報一下。
2.匯報交流。
師:你看到了哪些動物?各有幾只?(學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鳥。)
3.動手操作。
(1)師:誰愿意用動物頭像來表示你觀察到的圖上的各種動物呢?
(2)師:請其他同學也在下面擺一擺,你看到了幾只什么動物?請用學具表示出來。
(3)學生擺完,引導學生觀察評價,擺出來的和看到的一樣嗎?
4.設疑激趣。
師:來了這么多的動物,你們想了解一下嗎?到底哪一種動物比較多,我們把它們比一比好嗎?(板書課題)
(1)小組討論:可以把誰和誰作比較?
(2)匯報:我準備把……和……進行比較。
5.探究方法。
(1)認識同樣多和“=”(熊和鹿比)。
A.師:咱們先把熊和鹿作比較,那么這兩種動物,誰多,誰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B.動手操作。
比較兩種動物誰多誰少,可以用擺的方法來比較,那么要怎么擺呢?讓大家一眼看出誰多,誰少,或者同樣多。請大家先想一想,再動手擺一擺。
C.展示、交流。
誰愿意到前面來擺一擺?其他同學擺的方法和他一樣嗎?有沒有不同的擺法?(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擺出了不同的圖形。)
D.大家評議:黑板上的每一種擺法,是怎樣進行比較的呢?
(學生觀察到用排隊的方法,小熊排一隊,小鹿排一隊,一個與一個對齊,這樣就可以很快比較出來。)
E.認識“=”。
、俳沂就瑯佣啵盒苡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數一樣,我們就說它們的只數……(“同樣多”“一樣多”)。
、谡J識“=”:熊有4只用數表示寫幾?鹿也有4只,用幾表示?4和4同樣多或者說相等,要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它們的相等關系呢?誰知道?
誰會寫“=”?
板書:4=4;讀作:4等于4。
③指導書寫“=”。
(2)認識“>”“<”(兔和猴比、猴和鳥比……)。
A.師:接下來你們想把哪兩種動物進行比較?這兩種動物怎么比較,比的結果是什么?可以先擺一擺,再說一說。
B.獨立思考。
C.小組交流。
D.全班交流。
①怎么比?
、诒鹊慕Y果?[引導學生表述:誰比誰多(少)。]
(3)認識“>”“<”(5和3比)。
A.師:5比3多,在5和3的中間要用一個什么符號表示?你們知道嗎?
誰會寫“>”?
這個式子5>3怎么讀?(5大于3。)
B.師: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還可以用“>”表示嗎?
那么應該用什么符號表示呢?(把大于符號調過方向。)
“<”的名字叫小于號。
這個式子3<5怎么讀?(3小于5。)
C.指導書寫:“>”“<”。
D.練習使用:“>”“<”。
(練習中引導學生想辦法分辨記憶“>”“<”。)
E.引導發(fā)現:開口朝大數,尖角對小數。
(有的孩子說:口子大的朝大數;有的孩子說:開口朝左的是大于號、開口朝右的是小于號;還有的孩子說:想到把“箭頭符號”的一橫去掉就是大于號了。之后教師引導學生編順口溜記住:相同數間用等于;開口大,朝大數;尖角小,對小數。)
(三)練習與拓展
1.師:在這么多的動物里面,哪種動物最多,哪種動物最少?(小鳥最少,小兔最多。)
2.師:其他的動物比較的結果怎樣?小朋友們能不能自己完成?同桌交流,說一說誰比誰多,誰比誰少;也可以用數字表示它們比的結果。
3.在現實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比較的知識?
4.獨立完成第13頁練習題。
小猴比小熊少3○4小鹿比小兔4○5
小熊比小猴多4○3小兔比小鹿5○4
最多最少
5.填一填。
。7○34○93○35○810○1
。2>□6>□6=□□=8□<9
(四)總結
這一節(jié)課,你的收獲是什么?
三、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的一開始,利用教材主題圖創(chuàng)設情境,以孩子們喜歡的故事形式導入新課,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標準》的一個基本理念,我在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后,讓學生自己在心里數一數,在班級匯報時說一說,在自己的桌面上擺一擺,引導孩子動腦、動口、動手,全方位地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記住“>”“<”對孩子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在教學過程中,用各種各樣生動有趣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記憶,解決了學生記憶和使用符號的困難。
整堂課的教學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chuàng)設一個問題情境,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fā),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與大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關系,從而增強了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一、教學內容:
54——55頁
二、教學目標:
1、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和除法的意義,了解有關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初步培養(yǎng)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有關0的除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仔細觀察畫面,說說從圖中都看到了什么?發(fā)現了什么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每只猴子平均可以分幾個月亮?”
(二)、學習0的除法
問題:把幾個月亮平均分?分給幾個猴子呢?
方法: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交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想法表達清楚。
列出除法算式:0÷5=0(個)
引導:分給6個猴子呢?0÷6=0(個)
分給7個猴子呢?0÷7=0(個)
得出結論: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
小練習:0÷3=0÷8=0÷9=6×0=0×8=
(三)、鞏固練習
做自主練習1和2
(四)、拓展練習
剪窗花
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教學反思:
大部分同學內容能夠掌握有關0的除法,但在實際操作中卻不是很熟練,必須多做練習。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教學目標:
1、嘗試運用“列表”、“畫示意圖”等方法發(fā)現規(guī)律,運用數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2、通過活動,讓學生經歷猜想結果,舉例驗證,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并在活動中發(fā)現加法中數的奇偶性的變化規(guī)律,掌握數的奇偶性特征。
3、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學準備:
一次性紙杯、硬幣、課件等。
教學過程環(huán)節(jié)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產生認知沖突。
師:同學們,有一位家住在河南岸,以擺渡為生的船夫,想請我代他向同學們提一個問題,不知同學們是否愿意幫這位船夫解決一下呢?
(愿意)
課件出示情境圖和問題。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引入到新知探究中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二、分組活動,動手操作,感受奇偶性,建構數學模型。
1、活動一:
討論:船夫將小船擺渡11次后,船在南岸還是北岸?
小組合作,教師引導學生嘗試用“列表”、“畫示意圖”等方式探究。小組匯報時,展示表格或示意圖,全班交流。
2、活動二:
一個紙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動1次杯口朝下,翻動2次杯口朝上,翻動10次呢?翻動19次呢?100次呢?
學生動手操作,發(fā)現規(guī)律,匯報結果。
師:同學們,如果把“杯子”換成“硬幣”,你能提出怎樣的問題?試著回答這些問題,并用硬幣操作驗證自己的結論。
3、活動三:
討論:加法中數的奇偶性與結果的奇偶性。
課件出示填有偶數的圖形,奇數的正方形。
小組合作,完成表格(先猜一猜結果,再舉例驗證)
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師板書:)
偶數+偶數=偶數
奇數+奇數=偶數
偶數+奇數=奇數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活動,經歷加法中加數與和的奇偶性特點。培養(yǎng)提出問題,猜想結果,再實踐驗證的數學習慣,發(fā)展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注重學生相互之間的交流,創(chuàng)設自主、合作、探究的數學學習課堂,讓學生經歷數學模型建構的全過程。
三、運用模型,解決問題。
1、判斷下列算式的結果是奇數還是偶數。
10389+20xx: 11387+131:
268+1024: 46786+25787:
6007+8997:
2、有3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動其中的兩只杯子,能否經過若干次翻轉,使得3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你手上只有一個杯子怎么辦?
……(學生小組合作)
完成后,匯報反饋。
3、數學游戲。
規(guī)則如下:用骰子擲一次,得到一個點數,以 A點為起點,連續(xù)走兩次,轉到哪一格,那一格的獎品歸你。
誰想上來參加?
……(學生玩游戲。)
這樣玩下去,能獲得獎品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采用層層推進的方法,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會從生活實際中尋找數學問題,能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并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
四、課堂小結,課后延伸。
1、說說我們這節(jié)課探索了什么?你發(fā)現了什么?
2、如果將4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動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經過若干次翻轉,使得4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幾次?
板書設計:
數 的 奇 偶 性
偶數+偶數=偶數
奇數+奇數=偶數
偶數+奇數=奇數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建議思考的問題
1.教學中課本上的結論是否就是定論?
2.課堂上采用小組討論形式,萬一發(fā)言一發(fā)不可收,提出令人尷尬的問題或課堂教學秩序混亂,教學任務完不成怎么辦?
3.課堂上小組討論是否會流于形式,反而浪費了課堂時間?
背景
最近,我教《約數和倍數》這一章,感到非常頭疼。因為我教書8年來,一直認為這章概念多,難理解,要想學生學好,必須講得細,扎扎實實練好每一節(jié)。所以,我認真?zhèn)湔n,把要學的每一個知識點都準備講得清清楚楚。但事與愿違,上課時,許多學生覺得挺簡單,我在講解時,他們不停地插話,打斷我的思路;可讓他們做作業(yè)時,卻錯誤百出,真是“自以為是”!但是不讓他們插話,認真聽我講,結果他們興趣索然,趴在桌上不想聽課!我真是不知該怎么辦,甚至埋怨這班學生不如其他班的,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后來,我停止了抱怨,開始反思:如何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呢?嗯……對!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案例描述
一、復習。
1.什么叫公約數?什么叫最大公約數?
2.自己默默地想一想如何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
二、教學新課。
。ê诎迳铣鍪荆┣笙旅婷拷M數的最大公約數,如能簡便,請用簡便方法計算;如不行,就用短除法來求。
11和12 8和15 12和18 21和7
學生們認真地觀察這些數字,進行著思考和計算。一會兒,有的學生喜形于色,有的學生緊鎖眉頭,此時的教室里鴉雀無聲,每個學生都在積極地思索(進入了狀態(tài)),5分鐘過去了,一個學生輕輕問:“段老師,講講吧?”我歉然一笑,說:“老師現在不會告訴你的!苯又窒虼蠹艺f:“現在分小組討論,交流各自的意見!
一句話擊起了“千層浪”,學生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些學生認為4個題都可簡便,有些學生認為有三個可簡便,有些學生還認為簡便的方法不只一種。這時,我出示了一張表:
根據工作表,小組長帶領組員思考要探究的問題,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猜想,并嘗試著進行實踐證明……在一番自主活動之后,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和探究過程——
生:我認為第一組“11和12”可以簡便計算,它們相差是1,最大公約數就是1。
生:(對剛才那個學生反問)我認為你的想法是錯誤的,11和12互質,所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是1。
生:(支持第一個學生)我舉了好幾個例子,比如7和8相差1,最大公約數就是1。
生:我認為只要是兩個互質數,它們的公約數就只有1,因此,最大公約數也是1,例如:第一組中的“11和12”,第二組中的“8和15”;而其中11和12的最大公約數是1,也正好相差是1,這是一個巧合,也是正確的,但它不能代表所有互質數的求法,只能代表相鄰的兩個數的求法,又因為相鄰的兩個數一定互質,我們?yōu)楹尾话阉鼩w為一類:兩個互質數,最大公約數就是1。
同學們聽后紛紛投去贊許的目光。
師:同學們,道理只有越辯越明,經過剛才的討論,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如果兩個數是互質數,它們的最大公約數就是1。(投影出示)
生:我們組認為第三組“12和18”求最大公約數也可用簡便方法,可以用公約數6去除,再看所得的商還有沒有其他公有質因數,結果沒有了公有質因數,因此,12和18的最大公約數是6。
生:(反對剛才那個同學所說的)我們在用短除法求最大公約數時,只能用質因數去除,怎么能用公約數去除呢?
生:是。≈荒苡霉匈|因數去除,6是一個合數,不能用6去除。(一片議論聲。)
師(引導):大家想一想最大公約數是求什么?
生:是求兩個數公有的約數中最大的一個。
師:既然這個最大公約數既是18的約數,又是12的約數,因此,就可以用18和12的公約數去除,大家之所以習慣用公有質因數去除,是因為短除法當時從分解質因數演變過來的,但從最大公約數的意義考慮,是可以用它們的公約數去除的。
學生聽得非常認真,并且有恍然大悟的神情。
生:我發(fā)現第四組“21和7”也有簡便方法,它們的最大公約數是7,7的約數有7,21的約數也有7,所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是較小數7。
生:我對剛才那位同學進行補充,因為21是7的倍數,所以,21的約數必定有7,7又是它本身的約數,因此,它們的最大公約數是7。
師:同學們剛才說得非常好,這就是第二個規(guī)律(投影出示):如果較小數是較大數的約數,那么較小數就是這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
經過剛才的發(fā)言,舉手的`人漸漸少了,可有一位同學仍堅持不懈地高高舉著手,我便請他發(fā)言。
生:我認為除了老師您黑板上的例子可以簡便,還有一種可以簡便處理的方法,那就是:兩個相鄰的奇數一定互質,它們的最大公約數也是1,雖然它包含在互質數這一類中,但仍比較特殊。
他的回答著實讓我和同學們吃了一驚,當時,我也對他的答案是否正確把握不準。于是便領著學生們進行驗證,發(fā)現果然是正確的,同學們都露出了佩服的神情。
接下來,同學們又認真地看書中例題,并且積極地做了相關的練習題。
課后反思
上面這個案例,是我在教學中的一個片段,它體現了我思想上的一些創(chuàng)新和轉變。
1.由指令性活動向自主性探索轉化。
在前段時間教學時,總是對學生不放心,結果只會束縛學生的手腳,阻礙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因為真正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實踐活動必須是學生自主的活動。這一節(jié)課中,學生自己在進行觀察、假設、探究等高層次的思維活動之后,得出的結論是我始料不及的。
2.由問答式教學向學生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學習轉變。
在教學中,學生一直處于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狀態(tài)之中,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探究,形成獨特見解,此時的合作有了基礎。當有了不同意見時,才會產生創(chuàng)新的思想火花;當意見相同時,就會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和表現欲,那小組合作怎會流于形式呢?可能這會“浪費”些時間,但這讓我們的學生獲得了多少知識和能力!
3.課本不能被當作惟一不可改變的標準。
課本在學生學習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學生可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索和創(chuàng)新。例如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們總結出來的規(guī)律可能被分別歸入書中幾類,但他們所發(fā)現的細微的結構特征是書上所沒有的,它是那樣有新意,我們有什么理由可以“一刀切”呢?
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關鍵在于教師,一方面要求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另一方面要求教師能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特別是要改變長期形成的、習慣了的舊的教學方式。只有讓學生充分從事探究學習活動,發(fā)揮他們的自主性、主動性、選擇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真正地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設計說明
“噸”這個質量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觸,不易直接感受。因此本節(jié)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突出以下兩點:
1.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
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了小象稱重這一故事情境。讓學生在看圖、講故事的過程中體會“噸”是一個很大的質量單位,適用于質量較重的物體。
2.注重用生活中的實例幫助學生理解所學內容。
在教學中,不僅充分利用教材資源,讓學生認識“噸”在生活中的應用,還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讓40名學生站在一起,體會1噸有多重,同時通過讓學生收集資料,豐富學生對“噸”的認識,鞏固學生對“噸”的理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課前收集的有關噸的.資料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看圖講故事。
課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圖。
師:圖中的小象在干什么?你能講講這個故事嗎?
(學生看圖,明確圖意,并講述故事情節(jié))
師:從這幾幅圖中,你對“噸”這個質量單位有了哪些認識?
引導學生討論,體會“噸”是一個很大的質量單位。
2.導入:“噸”究竟是多大的質量單位呢?1噸有多重?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板書:1噸有多重)
設計意圖:用小象稱重這一故事情境引入新課,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接下來的學習打好了基礎。
⊙認識“噸”
1.掂一掂,想一想。
將準備好的重1千克的物品讓學生掂一掂,請學生說說體會。
師:重1千克的物品在我們手上已經感覺沉甸甸的了,你們知道1噸里面有多少個1千克嗎?
課件出示噸與千克的進率:1噸=1000千克。
請學生想象1000個1千克有多重。
2.看一看。
(1)師:我們班有40人,每人約重25千克,現在請同學們站在一起,互相看一看,我們這么多人的體重加在一起大約是1噸。
(學生站在一起體會1噸有多重)
(2)課件出示圖片:
師:從這些圖片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說明什么?
(學生仔細觀察圖片,說出每張圖片的意思,并明確物體質量很大的時候需要用“噸”作單位)
3.說一說。
(1)出示教材中的實例,請學生說說哪些地方用到了“噸”。
[橋梁承重50噸,吊車能吊起8噸重的物體,電梯限重1000千克(1噸)]
(2)請學生說說在哪些地方還見過“噸”。
(學生拿出課前收集到的資料,讀給全班同學聽)
設計意圖:通過大量的實例,豐富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增加學生對“噸”這個質量單位的了解,幫助學生建立“噸”的質量觀念。
4.解決問題。
出示教材47頁下面的例題,請學生先理解題意,再與同伴說一說,最后集體交流,說說這樣選擇的理由。
(一卡車貨物重3噸;一桶食用油重2千克;一支牙膏重50克;一頭牛重250千克)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