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錦集(15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桑∫韵率切【幘恼淼男W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1
詳細介紹: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nèi)容主要學習克和千克兩個重量單位,是后面學習"噸的認識"的前提和基礎.雖然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過重量問題,但重量單位還是第一次接觸,還缺乏認識,而且重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因此使學生初步建立起重量的觀念既是教學中的重點,也是教學中的難點.
教材首先通過讓學生掂數(shù)學教科書和語文教科書,用天平稱物體的重量,給學生建立重量的初步觀念,使學生知道比較東西的輕重不能靠眼睛觀察,必須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稱一稱.
接下去教材分別說明稱比較輕的物品的重量,常用克做單位,并通過著重給學生建立1克的重量觀念;稱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單位,著重給學生建立1千克的'重量觀念.
為了使學生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觀念,教材安排了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例子,通過讓學生用手掂一掂、稱一稱等實際活動,使學生感受到1克和1千克大約有多重,從而初步形成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觀念.
教法建議
認識重量單位克與千克,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知識.雖然在生活中他們接觸過重量問題,但對重量單位還缺乏認識,重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所以在讓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時,安排了以下三個層次:
1.在復習準備過程,通過讓學生判斷語文書和數(shù)學書誰重誰輕,學生用手掂出語文書重數(shù)學書輕,老師進一步追問:語文書有多重,數(shù)學書有多重,語文書比數(shù)學書重多少等問題,學生答不出,引出重量單位,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
2.在學習新課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讓學生掂一掂2分硬幣和2袋精鹽,感受1克和1千克的實際重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觀念.為了使學生比較具體地感知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教師可拿出課前準備好的1克、10克、100克、1000克大米,讓學生看一看,掂一掂.
教科書中沒有說明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學時可以給予適當?shù)恼f明.除天平之外,教師還應介紹其他的稱量工具,如臺秤、電子秤等,并簡單說明它們的用法.
3.在鞏固反饋過程中,重視用多種多樣的練習,區(qū)分克與千克.
本節(jié)課建議采用分組授課,這樣便于準備學具,使每個同學都參與到數(shù)學活動中來,同時可以體現(xiàn)團結合作的精神.
課題一:克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的
使學生初步認識重量單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重量觀念.
教具準備
天平(自制天平)、兩個蘋果、一個梨(兩個蘋果一樣重,梨比蘋果重些.)一個2分幣、一些黃豆、15個圖釘.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蘋果,一個梨和一個2分幣.
教學過程
1.新課
教師讓學生拿出一個蘋果和一個梨(或播放視頻"誰重誰輕"下載),掂一掂.再提問:哪個重一些?(學生意見不一.)
教師:究竟哪個重些,哪個輕些,光靠手掂很難說準確,老師為你們請來了一位裁判來幫忙(出示天平),這位公平的裁判就叫做天平.
(出示天平圖或播放視頻"天平的結構"下載)邊指點邊講解:天平像一位機器人,它長著一對長長的手臂,兩只大手托著兩只盤子,可以上下擺動,頭上長著一根指針.當兩邊盤子里物品一樣重時,指針指向中間的刻度線;如果左邊物品的重量比右邊重,指針就向左偏;如果右邊物品的重量比較重,指針就向右偏.
教師演示(或播放視頻"天平的使用"下載):先拿出兩個蘋果,分別放在天平左右兩個盤里,讓學生觀察天平指針的情況,并指出:當指針在標尺中間時,天平兩端平衡,表示兩個蘋果重量相等.
教師指出:天平還可以用來稱東西的重量.拿出一個2分幣,提問:
這個2分幣有多重?說明表示比較輕的物品的重量的大小一般用克做單位.
板書:克.
1克有多重?
向學生介紹1克的砝碼.并說明用天平稱東西重量時需要用砝碼.一般左邊盤內(nèi)放置所稱的東西,右邊盤內(nèi)放置砝碼.
教師將一個2分幣放在左邊盤內(nèi),1克砝碼放在右邊盤內(nèi),讓學生觀察天平上指針的情況(或播放視頻"稱硬幣"下載).
提問: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教師總結學生的回答指出,指針指在標尺中間,天平平衡,表示這個2分幣與1克砝碼同樣重.
那么這個2分幣重多少克?
讓學生拿出自己的2分幣,用手掂一掂.
現(xiàn)在我們來稱出1克黃豆.
教師從天平左邊的盤子里取出2分幣放入黃豆,直至天平上的指針指在標尺的中間,天平平衡.
提問:這些黃豆重多少?
請一位學生來數(shù)一數(shù)1克黃豆有多少粒.
接著把1克黃豆讓學生分組順次傳遞,用手掂一掂.
教師拿出15個圖釘:這里有15個圖釘,我們來看一看,它們有多重.
教師在天平左邊的盤子里放入圖釘,在右邊的盤子里放砝碼,從1克、2克、5克放到10克,使天平平衡.
15個圖釘有多重?
接著把10克圖釘讓學生分組順次傳遞,用手掂一掂.
教師按照稱圖釘?shù)姆椒,稱1支粉筆、1本數(shù)學教科書、1瓶墨水、1把小刀,也可稱其他物品如乒乓球、鉛筆等.有些物品稱完之后,仍讓學生掂一掂,如數(shù)學教科書.
2.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重量單位克.了解了用天平稱東西的方法,還親自掂了掂1克東西的實際重量.
課堂練習
1.練習十一第2、3題(學生做第3題時,要提示學生:式題中有單位名稱的,得數(shù)也應寫單位名稱).
2.一支鉛筆重7克,8支這樣的鉛筆重多少克?
3.37克45克36克6
60克-28克8克4
課后作業(yè)
練習十一第1題.讓學生向家長或售貨員了解題中物品的重量后把得數(shù)填在練習中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2
教學內(nèi)容:
倍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義,能解決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經(jīng)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發(fā)展初步的觀察、比較、操作能力和有條理地表達能力。
3.使學生在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中,初步體會變與不變的辯證關系,激發(fā)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在有效探究中認識倍
1.引出倍,揭示課題。
談話:春天來了,花園里五彩繽紛的鮮花都張開了笑臉!瞧,這里有黃花和藍花(課件演示同樣多的黃花和藍花)。
提問:黃花的朵數(shù)和藍花的朵數(shù)怎么樣?(課件演示增加黃花的朵數(shù))現(xiàn)在誰來說說黃花和藍花的朵數(shù)關系呢?
小結:其實,黃花與藍花的朵數(shù)之間,除了小朋友們剛才所說的多與少的關系,還有倍的關系。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有關倍的知識。(揭示課題:倍的認識)
【評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通過讓學生比較黃花和藍花的朵數(shù),從而引出倍的概念,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2.在圈畫中形成對倍的初步認識。
出示:2朵藍花,6朵黃花。
談話:如果我們把藍花的2朵圈起來,看作一份的話,(師邊說邊圈)那么,黃花有這樣的幾份?可以在練習紙的第一題上圈一圈,再告訴大家。
提問:誰來說說你是怎么圈的呢?黃花有這樣的幾份呢?
小結:藍花有2朵,黃花有3個2朵,我們就說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3倍。(板書)
課件出示:藍花2朵,黃花12朵。
提問:黃花變成12朵,現(xiàn)在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幾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決嗎?在練習紙的第二題上試一試。
提問:誰來匯報?說說你是怎么圈的?發(fā)現(xiàn)黃花是藍花的幾倍了?
。ㄐ薷陌鍟狐S花有6個2朵,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6倍。)
設疑:我們來觀察剛才的兩幅圖。你們是怎么一眼就從圖中看出第一幅圖中黃花是藍花的3倍,而第2幅圖中黃花是藍花的6倍的?
追問:第二行有3個圈就是有這樣的3份,也就是3倍,有6個圈就是有這樣的6份,也就是6倍。真就這么簡單嗎?【評析:在學生掌握幾個幾的知識基礎上,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倍的概念,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通過讓學生自己在圖上圈一圈,有利于學生建立倍的表象。再通過對比,使學生感知,能圈出這樣的幾份,就是一份數(shù)的幾倍。有利于學生理解倍的含義!
3.在比較中充實對倍的認識,掌握倍的內(nèi)涵。
課件出示下圖
課件出示:12朵黃花,沒有紅花。
提問:我們再來看看,黃花的朵數(shù)是紅花的幾倍呢?
引導:大家覺得有困難嗎?
小結:看來1份紅花有幾朵太關鍵了!
提問:那就讓你來猜,你猜猜紅花可能是多少朵,再說說你又會怎么圈?
提問:如果紅花有3朵,黃花的朵數(shù)是紅花的幾倍呢?
在練習紙第3題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交流:誰來說說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結論了?
追問:如果把1份紅花有4朵、6朵,它們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又會是怎樣呢?
完成練習紙的第
4、第5題。
交流:你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結論。
提問:如果紅花只有1朵,黃花還是12朵,黃花的朵數(shù)是紅花的.幾倍呢?我們在自己的腦海里默默地圈一圈,再告訴我答案。
交流:你能說說腦海中是怎么圈的嗎?
設疑:如果紅花是12朵,黃花也是12朵,現(xiàn)在它們的倍數(shù)關系又怎樣呢?
交流:孩子們,黃花一直是12朵,那為什么兩種花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也發(fā)生了變化?(出示上述藍花3朵、4朵、6朵、1朵、12朵的5幅圖)
【評析:創(chuàng)設變式情境,不斷引起學生認知的沖突,讓學生在困惑中感受1份數(shù)的重要性與關鍵性,使學生的認識得到了升華,對倍的認識更加深刻!
談話:孩子們,我們每人的信封里,都有一些圓片,你能擺一擺,表示第二行的圓片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2倍嗎?擺完的同學可以跟小組的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
請學生做小老師介紹方法。
提問:還有不同的擺法嗎?或者你還想到了什么不同的擺法?
追問:咦,老師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你們都是表示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2倍,怎么你們用的圓片個數(shù)并不一樣呢?能具體說說嗎?小結:只要第一行的1份的個數(shù)確定了,第二行就擺這樣的幾個幾。
設疑:那如果要擺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該怎么想?5倍呢?10倍呢?
【評析:在學生操作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觀察和思考:都是表示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2倍,為什么用的圓片個數(shù)卻不一樣呢?以此推動學生進行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完善對倍的認識。】
4.探究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計算方法。
課件出示圖:紫花8朵,黃花56朵;問題: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幾倍?
談話:大家可以圈一圈、可以用豎線分一分,也可以想其他的辦法。
在作業(yè)紙上完成第6題。
追問用除法計算的孩子:怎么想到用除法計算的?
談話:我們?nèi)σ蝗、畫一畫,不就是為了發(fā)現(xiàn)56里面有幾個8嗎?
追問用畫圈方法的孩子:如果重新選擇,你會用什么方法?為什么?
小結:是呀,如果黃花更多,用圈一圈、畫一畫的方法就麻煩了。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可以用除法來計算?磥,我們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也要不斷地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總結經(jīng)驗。注意,在書寫結果時,因為倍不是單位名稱,所以在結果的后面不要寫倍。
二、在多層練習中完善建構
談話:通過剛才的畫一畫、圈一圈、算一算等活動,我相信大家一定對倍有了自己的認識與體會。小動物們還帶來了題目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戰(zhàn)嗎?
課件出示
1.看一看、想一想。
第一行 紅帶子12厘米
第二行 綠帶子3厘米(變化:2厘米、1厘米)
提問:紅帶子的長是綠帶子的幾倍?。
思考:大膽地想像一下,如果紅帶子的長不變,綠帶子越來越短,那么它們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就會怎樣變化?
2.連一連、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題)。
3.比一比,說一說。
讓學生用兩種方法說一說。
練習后,把第一行的6個變成5,讓學生試著說一說。
追問:現(xiàn)在黃色的圈5個,為什么不能說黃色圈的個數(shù)是紅色圈的3倍?
三、總結
概念形成過程中的精致過程越來越被大家所重視。我們認為:在數(shù)學學習中,精致的實質是對數(shù)學概念的內(nèi)涵與外延進行盡量詳細地深加工,對概念要素進行具體界定,以使學生建立更清晰的概念表象,獲得更多的概念例證,對概念的細節(jié)把握得更加準確,理解概念的各個方面,獲得概念的某些限制條件等。為此,張老師在本課的教學中,從強化感知,讓學生在圈圈畫畫中初步建立倍的表象;提供反例,讓學生在比較思辨中突出倍的意義;應用變式,讓學生在矛盾困惑中凸顯倍的內(nèi)涵;重視操作,讓學生在動手活動中完善倍的建構等方面,引領學生 精致地完成了倍的概念的建構過程;蛘哒f,把概念的精致提到了可操作的層面,使精致落到實處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經(jīng)歷平均分的活動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兩種操作方法,通過操作,進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質特征。
2. 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起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3. 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
學情分析:
平均分的認識是學生學習除法的基礎,也是認識除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平均分的操作活動,能為學生認識除法積累充分的感性經(jīng)驗。
教學重點: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感知平均分的含義,掌握平均分的幾種不同方法。
教學難點: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過程:
活動1
【導入】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出示西游記中師徒四人圖片,師徒四人餓了,孫悟空一個筋斗云就飛出去找吃的'了。
2.孫悟空帶回來了8個桃子(出示圖片),他把8個桃子交給豬八戒分,豬八戒的分法是否公平呢?為什么?
3.怎樣分才合理呢?大家愿意幫幫孫悟空嗎?
4.引出課題---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樣多。(板書課題:平均分)
活動2【講授】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學:把六個桃子平均分給三只小猴,怎樣分?
(1)、學生拿出自己的小棒動手獨立分一分,再和同學說一說。
(2)、請同學在黑板上分一分。(注意不同方法的展示)。
。3)課件展示平均分動態(tài)過程。
小結:同學們通過分一分,不僅幫小猴解決了問題,還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
(7)、判斷平均分--聰明的小法官。
2、深入探究
(1)出示問題:先用12根小棒分一分再填空。
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幾份?
12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幾份?
12根小棒,還能怎樣平均分?
(2)小組合作用12根小棒分一分(找一組到前面來分)
(3)集體交流。你是怎樣分的?
(4)這樣的分法是平均分嗎?為什么?
(5)小結:12根小棒,每2根一份,一共分了6份,每3根一份,一共分了4份,還能每4根,每6根一份的平均分。
活動3【練習】三、組織練習,深化認識。
1.第一關:看圖填空
(1)先讓學生弄清是要求把什么東西平均分成幾份?分一分,然后填空。
(2)集體交流訂正
(3)讓學生聯(lián)系操作過程再板演。
(4)真棒,祝賀同學們順利地闖過了第一關。
2.第二關:
把下面的水果(6竄葡萄,9個蘋果)平均分到三個盤子里,試著分一分。
3.第三關:生活中的數(shù)學。
小明家每頓吃飯時要用14支筷子,請你說說小明家一共有多少人?
四、課堂總結
提問:小朋友,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講述:今天我們學習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樣分東西才是平均分,還學會了用每幾個一份的方法來分東西。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4
四第5~8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理解和初步學會幾百幾十減幾十的口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教具準備:練習四第7題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做第17頁復習題。
(1)學生在書上做第一組題,然后口述計算過程。
(2)學生在書上做第二組題,口答結果,指出:幾百幾十都可以分成幾百和一百幾十。
2、板書:650-200,讓學生說出口算過程,老師板書成:650-200=450
3、引入新課。將200改成20,要怎樣算呢?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9第(1)題。
。1)650-20與上面一題比較沒有什么不同?這道題是幾百幾十減怎樣的數(shù)?
20要從多少里去掉?你認為這道題要怎樣算?
老師配合板書650–20=630
誰能告訴大家650-20是怎樣算的?為什么要從50里減去20,而不從600里減?
。2)請小朋友在自己的書上把這道題算一算。
(3)師小結。
2、教學例9第(2)題。
。1)按上面的一題要怎樣算?50減70不夠減怎樣辦?現(xiàn)在怎樣算?
師配合板書:650–70=580
500150
誰來說說50減70不夠減是怎樣算出得數(shù)的'?
(2)請小朋友在書上完成。
(3)這道題和上面一道題在計算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討論:上面這兩道題還可以怎樣想?
4、師小結。
三、鞏固練習
1、做“想想算算”第1題。
2、做“想想算算”第2題。
3、口算練習四第5題。
4、做練習四第7題。
5、做練習四第8題。
讓學生說說題意。
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幾百幾十減幾十要怎樣算/十位上不夠減怎么辦?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四第6題。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懂得從數(shù)學的角度提出問題,并能解決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2.能力目標:注重引導學生利用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觀察生活中的現(xiàn)象,初步感受數(shù)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思想教育目標: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的態(tài)度,對數(shù)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養(yǎng)成傾聽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
教學內(nèi)容
第19~20頁
教學、學具準備
教具:課件(小朋友游戲圖),寫有解決問題的課題題目。用來進行小組評價的三星(智慧星、創(chuàng)新星、合作星。)
學具:每組1塊小黑板,1枝白板筆。用來進行學生自評和互評的小印章。
教學設計
創(chuàng)設情境學習新知
1.教師:老師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天我們班來了好多小客人,讓我們一起請出他們吧!
。ǔ鍪菊n件:學生活動圖)
2.提問:你都看到了什么?在小組里說一說,然后指名回答。
學生可能說: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在草地上玩,有的在準備踢足球,有的在玩丟手絹的游戲,有的在玩捉迷藏的游戲。
3.教師:這些小朋友正在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呢!你能根據(jù)他們的活動提出數(shù)學問題嗎?(學生會自信地說:能。)
這么有信心呀?那就發(fā)揮你們小組的力量,根據(jù)活動中已告訴的信息試著提出數(shù)學問題,我們比一比哪個小組提的問題最多最好?
4.小組合作提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既能提出關于加法的問題,又能提出關于減法的問題。)
5.小組匯報學習情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在課件上拉近畫面并出示問題。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生1:丟手絹的活動中,有8個女同學,有6個男同學。我們提出的數(shù)學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個同學?
生2:我們來看踢足球的'活動,要有16人來踢球,現(xiàn)在來了9人。提出的數(shù)學問題是:還要來幾人?
生3:我們來看捉迷藏的活動,13個同學玩捉迷藏,這里有6人,我們提出的數(shù)學問題是:藏起來幾人?
6.教師:同學們提出的這三個問題都很好,你們能不能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這些問題呢?(學生會很自信地說:能。)
教師:那我們就進行一個小小的比賽,看看哪個小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請每個小組任選一個問題來解答。
。ǚ纸M解決問題,把算式寫在小黑板上。)
教師:老師剛才到小組中去,看到同學們合作得非常好,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哪個小組愿意說給大家聽。
7.小組匯報。(采用學生互相提問的形式,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可能出現(xiàn)以下情況:
a.學生:我們組解決的是捉迷藏的問題,列出的算式是;13-6=7
學生1:你為什么用減法?
學生2:因為要想知道藏起來幾人,必須從參加捉迷藏的13人中去掉找人的6個人,剩下的就是藏起來的人數(shù),所以用減法。
學生3:算式中的13、6和7分別代表什么?
學生4:13代表玩捉迷藏的總人數(shù),6代表找人的6個人,7代表藏起來的人數(shù)。
b.學生:我們組解決的是踢足球的問題,列出的算式是:16-9=7。
學生1:你為什么用減法?
學生2:因為要想知道還要來幾人,必須從要參加踢足球的16人中去掉已經(jīng)來了的9人,剩下的就是還要來的人數(shù),所以用減法。
學生3:算式中的16、9和7分別代表什么?
學生4:16代表要參加踢足球的總人數(shù),9代表已經(jīng)來了的9人,7代表還要來的人數(shù)。
c.學生:我們組解決的是丟手絹的問題,列出的算式是:8+6=14
學生1:你為什么用加法?
學生2:因為要想知道玩丟手絹的一共有多少個人,必須把8個女同學和6個男同學合起來,就是總人數(shù),所以用加法。
學生3:算式中的8、6和14分別代表什么?
學生4:8代表要女同學的人數(shù),6代表男同學的人數(shù),14代表參加丟手絹游戲的總人數(shù)。
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學習小組進行評價,能夠說明白的小組可以得到合作星。
[利用教材主題圖提供的信息資源,通過課件,創(chuàng)設動態(tài)情境,充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同時自然地引入了新知。在學習新知部分,教師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思維空間,放手讓學生去探索新知,引導學生通過組內(nèi)合作學習、組間相互匯報、交流、提問、評價等形式,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利用已有知識經(jīng)驗來提出并解決數(shù)學問題。]
鞏固反饋深化新知
1.看到同學們這么聰明,小動物們也想來我們班作客,都等急了,讓我們再把小動物請出來,好嗎?(課件出示:第20頁的小動物圖)
2.都有哪些小動物呀?(生:有小鳥、小鹿和小魚。)
看著這幅畫面,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小組討論。)
3.小組匯報。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依次在黑板上板書問題。(這時,每當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課件中可以把學生提問的部分閃動幾次,以此讓學生進一步的明確所提問題。)
a.樹上還有幾只小鳥?
b.草地上還有幾只小鹿?
c.還有幾條小魚?
d.飛走了幾只小鳥?
e.跑了幾只小鹿?
f.游走了幾條小魚?
4.你能又對又快地解決這些問題嗎?請你拿出練習紙自己完成。
5.集體訂正,同學互評。
知識應用體驗成功
教師:同學們真是了不起,能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這么多問題,而且做得又對又快。其實在我們?nèi)粘I钪幸膊刂S多數(shù)學問題,比如我們的教室里就藏著很多數(shù)學問題,你能發(fā)現(xiàn)嗎?
和同桌說一說(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身邊的事物提出數(shù)學問題。)
例如:
1.觀察小旗。
2.觀察其中兩個組的人數(shù)。(可以按組來分,也可以按男女來分)
小結
1.教師提問: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都有什么收獲?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說一說。
2.教師總結:今天這節(jié)課同學們上得非常好,大家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解決了這么多問題,都是用的什么知識?(數(shù)學知識),用數(shù)學來解決問題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出示課題:解決問題)數(shù)學知識可真重要呀,我們一定要學好它、用好它。
[評析:通過觀察身邊的事物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真正實現(xiàn)了本節(jié)課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目的,進一步讓學生感知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從中獲得成功體驗,對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有很大幫助。]
提出課后建議將課堂所學知識進行延伸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 知道鏡像對稱圖形的特點。
2。 通過學生活動,正確體會鏡像對稱的相對性。
3。 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教學重難點
體會鏡像對稱的相對性。
教學具準備
鏡子、教科書第71頁的開放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玩一玩鏡子,創(chuàng)設情境
1。小朋友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玩一玩鏡子,好嗎?(每人一面小鏡子)
師:你在鏡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書;我看到了黑板……
師:這是怎么回事?
二、引導探索,體驗鏡像對稱的特點
1。 出示教科書第69頁的.主題圖,請學生仔細觀察。
。1)師:這幅圖畫中,怎么會出現(xiàn)兩棟房子、六只天鵝?怎么岸上有樹,水底也有樹?
(2)生:下面的房子、天鵝、樹是水里的影子。
師:(放大房子圖)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嗎?它們的方向怎樣?
生:樣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師:其實這也是數(shù)學知識,是一種鏡面對稱。(出示課題)
2。 請學生用手中的鏡子做游戲。
(1)發(fā)給學生只有半邊圖象的卡片,請他們想辦法猜出另半邊圖象是什么?(小組活動)
小組匯報:用鏡子照;把卡片對折……
。2)用鏡子照自己的臉并做各種面部表情,同時觀察鏡子里的你面部表情的變化。
。3)出示教科書中第69頁的小朋友照鏡子圖(例3)
師: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鏡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3。師說:“小朋友們,讓我們來照照鏡子吧,好嗎?”出示三面穿衣鏡,請學生在鏡子面前表演各種動作,同時請學生說出鏡子里面的自己動作是怎樣的。(小組活動,教師參與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鏡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鏡子里的我左手拿筆,右手拿本子,鏡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筆。
我往左走,走鏡子里的我往右走。
學生任意做動作……
三、運用拓展
1。 判斷。哪個是你在鏡子里看到的樣子?圈出來。(教科書第71頁第5題)
2。 找朋友。
3。 思考題:第71頁第1題、2題。
。1)看鏡子寫數(shù)
。2)看鏡子寫時間
四、小結評價
師:看,照鏡子、水面倒影等等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數(shù)學知識,你知道了嗎?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7
【教學內(nèi)容】課本14頁例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明白“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的道理。初步學會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筆算加法。
2、培養(yǎng)學生作業(yè)書寫格式規(guī)范、字跡工整的好習慣。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指名學生板演:34+25=
2、口算。
5+7 8+6 50+30 6+28 34+9 57+3
師問:6+28=34你是怎樣想的?
(把28分成20和8,用6加8得14,再用14加20得3。)讓板演的同學口述計算過程。
師問:在筆算列豎式時應該注意什么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板書:1、相同數(shù)位對齊。
2、從個位加起。
二、學習新課。
1、導入新課。
師:這節(jié)課學習新的`內(nèi)容,(邊說邊板書:35+37=)這道題寫成豎式怎么寫?
生:相同數(shù)位對齊。(教師板書豎式)
師:從哪位加起?(從個位加起)
師:個位5加7等于幾?滿十了嗎?(個位5加7等于12,滿十了)
師:個位滿十了怎么辦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內(nèi)容:進位加法。(教師邊說邊板書課題)
2、教學例3。
。1)邊擺邊說。教師在數(shù)位板第一排掛35根小棒,在第二排掛37根小棒。學生在畫有計數(shù)單位的紙上擺小棒。
師:35和37各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35是由3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37是由3個十和7個一組成的)
師:個位是幾個一加幾個一,得幾個一?(個位是5個一加7個一,得12個一)
師:幾個一是一個十?個位12滿十了嗎?(十個一是一個十,個位12滿十了)
師:12滿十了,在豎式里怎么寫呢?
。2)邊擺邊算。
師:個位5加7滿十,將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掛到十位上,說明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在豎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寫個小“1”(寫在橫線上。學生模仿老師,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這邊)
師:個位上還有2個一怎么辦?(留在個位上)師在豎式橫線下對齊個位寫2。
師:十位上原來是幾個十加幾個十?后進上來的這個十怎么辦?(原來十位上是3個十加3個十,再加進上來的1個十,一共是7個十。師在豎式橫線下對齊十位寫7)
。3)看豎式敘述計算過程。
師:35加37,個位5加7得12,滿十向十位進一,在個位寫2;十位上3加3再加進上來的1得7,在十位寫7。找上、中、下各一名學生看豎式口述計算過程。
(4)仿例練習:56+37=93。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14頁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練習二的6~9題。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用豎式計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計算時首先計算個位,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十位上的兩個數(shù)先相加在與個位上進的1再相加得出最后的計算結果。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8
教材簡析:正值春天來臨,此次實踐活動可以引發(fā)學生樹立春化太倉,美化自然的意識。教材以三個班中小朋友參加植樹的情境,通過出發(fā)時的交談以及植樹時的互相提問,呈現(xiàn)數(shù)學問題,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解答。由于提出的問題難易不同,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從中也可以鍛煉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實踐活動中,發(fā)展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仔細觀察的習慣。教學重點是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數(shù)學問題。教學難點是解決二班的植樹問題和提出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
教學目標:
。、在活動中,學生認真細致觀察場景圖,認真收集圖片呈現(xiàn)的有關信息、處理信息、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運用乘除和有余數(shù)的處罰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2、在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思維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一些數(shù)學活動的經(jīng)驗,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在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
教學準備:多媒體、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春天,萬物復蘇,大自然多美啊。ǔ鍪緢D片)
小朋友們?nèi)ジ墒裁矗吭瓉硎?月12日植樹節(jié),他們一起去植樹。太倉近兩年有一個重要的活動就綠化美化太倉。有沒有發(fā)現(xiàn)太倉的樹木多起來了,太倉的綠地多起來了?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我們?nèi)ブ矘洌?/p>
【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整體感知,收集信息
1、學生仔細觀察場景圖,說一說看到了些什么?
2、學生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场⒛銣蕚湎冉鉀Q哪些問題?
【通過整體的觀察,使學生學會自主的收集信息、處理信息。】
三、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1、解決班級種樹棵數(shù)
a、收集信息:三個小朋友一邊走一邊說,他們在說些什么呢?
學生讀一讀,說一說。
一班學生說:我們班領了4捆樹苗,每捆8棵。
二班學生說:我們班準備每7人一組,每組栽6棵。
三班學生說:我們班準備把樹苗栽成5行,每行6棵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9
單元教學內(nèi)容:
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一)課本P91~105頁。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主要教學口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筆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以及加減法估算。共安排了5個例題。
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萬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以及100以內(nèi)的加、減法基礎上教學的,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通過口算和筆算,復習了數(shù)和計算的有關知識,另一方面也為進一步學習萬以內(nèi)的數(shù)魚計算起就鋪墊作用。
單元教學要求:
1、使學生能夠正確口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會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2、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加、減法估算,培養(yǎng)估算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設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單元教學重點:
正確口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會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單元教學難點:
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設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單元課時安排:六課時。
第一課時
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教學內(nèi)容:
課本第91~93頁!白鲆蛔觥币约熬毩暿1、2、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口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能夠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整理、分析數(shù)據(jù),解決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練應用。
教學難點:
1、使學生掌握口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教師準備:題單及課件。
教學過程:
一、準備練習
引導學生完成口算題目,并說一說是怎么計算的。
口算:50+70 300+600 800—400 30+40
200+700 600+400 80+90 80—30
說出怎么計算的。
二、學習情境創(chuàng)設
1、春天到了,這節(jié)數(shù)學課老師安排就一次春游特別行動,你想?yún)⒓訂幔?/p>
2、播放展示動畫。我們將去一個十分美麗的地方,一起去看看吧。
3、可是美麗的鳥島卻在海中央,我們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
【設計意圖】:由談話引發(fā)去春游的愿望,抓住孩子的興奮點,搭建生活平臺,創(chuàng)建和諧的學習氛圍。
三、師生互動活動
1、組織活動1——碼頭乘船。
。1)認真觀看,回答問題。
二年級一斑有23人,二年級二班有31人,二年級三班有32人,二年級四班有39人。
一艘船限乘68人。
。2)根據(jù)這些信息,想一想,我們在乘船時將碰到哪些問題?
學習不斷提出問題,教師及時肯定,引導。鼓勵拓展思路,盡可能多提出數(shù)學問題。
同時板書一些有價值的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讓學生去尋找有用信息,收集信息,在整理信息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多樣化,培養(yǎng)估算意識。重點是口算方法。
。4)選擇書上例1、例2的問題,加以解決。
先看第一個問題:四個班能合乘一條船嗎?我們用舉手的方式,認為不行的舉手?為什么不行?說說原因。
23+31=
(5)互相交流算法。
3+1=4 20+30=50 50+4=54
23+30=53 53+1=54
31+20=51 51+3=54
(6)同學們相到了那么多種方法,真能干!算一算:32+39=?怎么算的?說一說!
嘗試計算32+39并說說算法。
。7)對比兩個算式,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提醒:注意進位!
(8)引導完成。
。9)我們知道二年級一班和二班合坐需54個位子,現(xiàn)在你能不能獨立完成第3個問題還剩下多少人?
(10)二年級一班和二班合坐后,還剩14個座位,你想怎么安排?
32—10=22 22—4=18
強調退位在頭腦中算。
四、教學效果測評
引導學生獨立完成練習,集體評議。
1、練習十九第1題。
2、練習十九第2題。
【設計意圖】鞏固新知的掌握。
拓展性學習
1、練習十九第5題
2、把3、6、9、12、15、18、21、24、27填在方格里,每行相加的和都是45。
五、課題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第二課時
練習十九
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94~95頁。
教學目標:
1、能熟練的計算兩位數(shù)的加、減法。
2、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興趣,感知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難點:
能熟練的計算兩位數(shù)的加、減法。
教師準備:
練習十九第3題和第8題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準備練習
1、引導學生完成口算題目,并說一說計算的過程。
引導學生采用較簡捷的方法計算。
2、引導學生完成“算一算”。
巡視、輔導。
幫助計算有困難的學生。
及時評價,表揚計算有進步的學生。
【設計意圖】:鞏固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算法。
二、學中做
1、組織活動1——買東西。
出示練習十九第3題主題圖。
。1)觀察練習十九第3題主題圖。匯報看見的東西和價錢。
。2)列式計算。
58+25=83
。3)提示:算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
。4)要是你來到商店,你會想買些什么?提出要求:
小組討論,選出一個記錄員,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錢?
(5)組織學生進行匯報。
2、組織活動2——籃球比賽。
出示練習十九第8題的主題圖。
。1)你看了以后有什么問題嗎?
自己獨立提出問題,然后同桌交流,最后進行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買東西的活動,復習鞏固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算法。
三、做中學
1、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十九第6題。
。1)說說意圖。
。2)獨立計算。
。3)集體訂正
2、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十九題。
。1)用講故事的形式說說圖意。
。2)解決書上的問題。
。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能解決嗎?
3、引導學生完成應用題。
引導讀題、理解題意。
列出算式,正確計算。
【設計意圖】:在教師引導下,總結所學的知識。
四、課堂總結。
要求學生完成數(shù)學日記的`填寫。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第三教時
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筆算)
教學內(nèi)容:
課本96頁例3!白鲆蛔觥暗1、2題中加法,練習二十第1、2題加法。
教學目標:
1、掌握幾百幾十加幾百幾十口算和筆算的算法。
2、掌握豎式計算的規(guī)范書寫。
3、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對學生進行綠化環(huán)境的教育。
教學重點:
1、掌握幾百幾十加幾百幾十口算和筆算的算法。
2、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掌握幾百幾十加幾百幾十口算和筆算的算法。
教學準備:教材第96頁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教師出示兩位數(shù)加的算式卡片,讓學生搶答。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1、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說說圖上的內(nèi)容。
小朋友們都在干什么?
他們?yōu)槭裁匆@樣做呢?
2、現(xiàn)在搜集礦泉水瓶子的小朋友們遇到了一個難題,你們愿意幫助他們嗎?
3、出示問題:500個送一次現(xiàn)在夠嗎?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請一個同學板演,其余同學自己在練習上寫出算式。
5、訂正算式。
6、看看這兩個加數(shù)都是什么數(shù)?
7、揭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起學習的幾百幾十的加法。(板書課題)
三、探究新知
1、現(xiàn)在我們再動動腦,想一想應該怎樣計算。
2、提出要求:
(1)先獨立計算。
。2)計算完成后同桌交流。
3、組織學生匯報。
用口算。因為18+34=52所以180+340=520
用豎式計算。百位、十位和個位分別對齊,然后從個位開始算起。
4、同學們能想到兩種那么好的方法來計算,而且還提醒我們豎式應該怎樣計算。我們寫豎式的時候要注意每個數(shù)位上的豎對齊,如果滿了十就向前一位進一。
5、但是老師還是有個疑問:為什么百位上不是4呢?
讓學生回答:因為十位上的8+4=12,向百位進了1,百位上就是應該是1+3+1=5
豎式計算時進的1要寫上,算的時候不要漏掉了。
口算180+340,算了18+34后要記得在末尾再寫上0。
……
同學們很棒,那么你能提醒一下小伙伴們,我們在計算中哪些地方要特別小心嗎?
四、教學效果測評
1、完成教材第97頁“做一做”第1、2題中有關加法的練習。
2、完成練習二十第2題。
。1)說說圖意。
。2)根據(jù)圖上問題列式計算。
。3)根據(jù)變化的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
五、拓展性學習
想一想:最小三位數(shù)加上最小四位數(shù)和是多少?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10
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表內(nèi)除法(一)》的教學內(nèi)容,它是認識除法的基礎,而且本節(jié)課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課時。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所以它是比較難理解、比較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而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因此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是學習除法的關鍵。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通過對比了解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的結果同樣多。
2.通過認真觀察、個體思考、小組討論等活動,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明確“平均分”含義。
3.初步建立公正、公平、團結、合作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讓學生在觀察對比的過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做平均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講述發(fā)生在森林里招聘會的故事,引出本節(jié)課的新知識。
二、引入新知
、 問題1:把6顆糖分成3粉,你會怎么分?
設計3個回答:
第一種分法:1 2 3
第二種分法:1 1 4
第三種分法:2 2 2
思考:哪種分法最公平?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觀察,得出只有每一份都是同樣多,才是公平的。引出平均分的含義,每份都是同樣的,叫做平均分。
㈡ 問題2:誰沒有說謊?
斑馬:“我把3個氣球平均分給了小牛和小馬!
獅子:“我把4顆糖平均分給了3個小動物!
小猴:“我把6個洋娃娃平均分給了小羊和松鼠!
小組討論,誰沒有說謊,并說說理由。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判斷,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怎么樣才叫“平均分”。
三、鞏固練習
、 判斷下面哪一組是平均分。
⑴ ★★ ★★ ★★ ★★★
、 ●●● ●●● ●●
、 ▲▲▲▲ ▲▲▲▲
、 ◆ ◆ ◆ ◆
、 把6個蘋果平均分,有幾種分法?
四、課堂總結
說說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11
教學內(nèi)容:
課本第52、53頁練習十一8~12題 授課日期:_ 年_ 月_ 日 星期
教學目標:
1、學生能熟練地利用7、8、9的乘法口訣進行求商。
2、 進一步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1、使學生熟練應用乘法口訣求商。
2、會用口訣求商的'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課文插圖、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 背誦乘法口訣表
2、 找?guī)拙淇谠E說出它的乘法和除法算式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運用口訣的能力。
二、展開學習
1、 完成第52頁第8題
(1) 出示表格
。2) 說說商是怎么求的(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
(3) 計算并填表
。4) 說說每一題所使用到的口訣
2、 完成第53頁第8題
。1) 學生獨立完成
。2) 教對答案
(3) 體會被除數(shù)變了要使商不變,則除數(shù)也應相應地變化。
3、 完成第12題
(1) 讓學生人人參與,將得數(shù)直接寫在書上。
(2) 在同一時間內(nèi)看誰對的多。
。3) 樹立加、減、乘、除我都會我能學好口算的信心。
【設計意圖】:利用各種形式的練習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拓展應用
1、 完成第9、11題
(1) 出示插圖仔細觀察掌握信息。
。2) 認真分析數(shù)量關系
。3) 學生討論并解決書上的問題。
。4)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設計意圖】:盡可能讓每位學生都有思考的機會,同時積極開發(fā)學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總結: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12
【教學內(nèi)容】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課本第37~39頁。
【教學目標】
結合生活中的現(xiàn)實場景認識銳角和鈍角,了解銳角和鈍角的特點。
會區(qū)分并在實物中找到直角、銳角和鈍角,會用相關工具畫直角、銳角和鈍角。
學生體驗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1、認識銳角和鈍角,并理解與直角的關系。
2、在認識理解的基礎上,能夠動手折疊或正確的畫出銳角和鈍角。
【教具準備】
三角尺、紙張、光盤。
【學具準備】
學生三角尺,紙張、小棒、剪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介紹一位新老師,大家想見見她嗎?
2.新老師帶我們到一個好玩的地方去看看。00:33播放光盤(游樂場),00:50暫停。讓學生先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數(shù)學秘密。
然后點名讓學生說說。
3.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下面我們把這些角請出來02:00播放光盤,02:20暫停,
你認識哪些角?學生回答。
他說得對嗎?你有什么辦法驗證?請學生用三角板驗證。
4.生活中還有很多角。我們再到橋上去找找。05:25播放光盤,06:10暫停,你從中找出了些什么角?指名回答。
電視機里的小朋友還找到哪些角?08:27播放光盤。
5.這些角在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你能給這些角分類嗎?09:35播放光盤,10:25暫停。小組合作,先分清每個人干什么。分類時可以請三角板來幫忙。
學生小組討論分類。
6.小組匯報分類情況。你們是怎么分的?為什么這樣分?
還有不同的分法嗎?
電視機里的同學是怎么分的?播放光盤10:53,展示機內(nèi)學生分類情況。
7.小結分類情況。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么?
二、探究新知,動手操作
1.我們剛才把這些角分成三類,直角已經(jīng)有了名稱,你能給這些角取個名字嗎?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
我們來聽聽電視機里的同學取了什么樣的名字。14:08播放光盤。
小朋友說得真形象!數(shù)學上我們就把比直角小的角叫銳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鈍角。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銳角和鈍角。
板書課題。
2.誰能再說說什么樣的角是銳角,什么樣的'角是鈍角?指名說。
3.閉上眼睛想一想直角、銳角和鈍角。
4.生活中還有很多銳角和鈍角,你能找出來嗎?
16:03播放光盤
課前游樂場中的角是什么角?18:58播放光盤,19:15暫停。讓學生說一說。
你在生活中見過銳角和鈍角嗎?讓學生指一指。
5.你會做一個角嗎?請你動手做一個自己喜歡的角(可選擇紙張、小棒、剪刀等材料)。
說說你做的是什么角。
學生匯報展示。
還有不同的嗎?
6.你能畫一個自己喜歡的角嗎?
學生動手畫一個自己喜歡的角。
學生匯報。
同桌互相欣賞一下畫的是什么角。
7.接下來新老師請大家做一個游戲,好嗎?24:05播放光盤,猜角,比比誰猜得又快又準。機內(nèi)外互動。
三、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兩位新朋友,說說你有什么收獲?
四、課后作業(yè):
這節(jié)課同學們和電視機里的同學都收獲不少,下課以后找一找生活中的直角、銳角和鈍角,并說給家長聽。
機動活動:用三角板拼一拼,能拼出哪些角?分別是什么角?
小組合作。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13
教學內(nèi)容:
長方形和正方形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測量、比較、歸納,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能夠按要求在之上畫出長方形和正方形。
3回用正方形、長方形設圖案,發(fā)展學生空間想象力和審美意識。
教學重點:
在活動中嘗試歸納出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
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學準備:
教具:長方形、正方形。
學具:
、俑巾2上的長方形、正方形;
②放一張長方形彩紙的`信封;
、廴浅摺⒅背、剪刀。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
二次設計
談話引入
同學們,在你們的桌面上放一些幾何圖形,請你認一認,它們都是誰?
告訴大家,你是怎樣認得這么準確的?
玩中學1.活動一。
學生分組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教師出示若干圖形,請同學們說出幾號圖是正方形,辨認長方形和正方形。
。2)利用學具在小組內(nèi)探索長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點。先研究用什么方法,再進行操作。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本小組的研究結果。
。4)完成“填一填”。拿著手中的長方形、正方形,同桌之間用自己的話互相說一說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活動二。通過小游戲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的關系。
。1)猜一猜。
信封里裝一張長方行紙,露出一部分。請同學們猜一猜:信封里裝的彩紙是什么形狀的?
。2)拉一拉。
請兩個同學到前面拉一拉,(拉動要慢)其他同學認真觀察彩紙露出部分的變化。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14
學目的:
1、通過直觀的數(shù)數(shù)使學生認識計數(shù)單位百、千、,并掌握數(shù)數(shù)方法,掌握10個一百是一千。
2、初步理解相鄰計數(shù)單位間的十進關系。
教學重點:能熟練地數(shù)千以內(nèi)的數(shù)
教學難點:拐彎數(shù)。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數(shù)一數(shù):一個一個地數(shù),10個一是( )。
十個十個地數(shù),10個十是( )。
二、新授:
1、(1)利用直觀圖一百一百地數(shù):
五百里面有幾個一百?
一百一百地數(shù),九百后是多少?
一千里面有多少個百?(板書:一百一百地數(shù),10個一百是一千)
師:這些數(shù)可以一、十、百、千來數(shù)數(shù),一、十、百、千叫計數(shù)單位。(板書:一、十、百、千)
。2)反饋練習:十個一是多少?一百里面有幾個十?一千里面有幾個百?
(3)通過剛才的`數(shù)數(shù)你知道了什么?
2、教學例3:
(1)用計數(shù)器幫助數(shù)數(shù):
從一百起,一個一個地數(shù),數(shù)到一百一十五。數(shù)到一百零九。問:再添一個是多少,該怎么數(shù)?
練:從三百九十六起,一個一個地數(shù),數(shù)到四百零五。
。2)從一百起,一十一十地數(shù),數(shù)到一百八十;再接著一十一十地數(shù),數(shù)到二百三十。(指名上臺數(shù),數(shù)到一百九十問:再怎么數(shù)?)
練:從六百七十起,一十一十地數(shù),數(shù)到七百一十。
。3)從五百起,一百一百地數(shù),數(shù)到一千。
(4)從數(shù)數(shù)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師:相鄰的兩個計數(shù)單位之間是十進關系。
3、小結:你今天知道了什么?
三、鞏固練習:
1、(1)從七百七十起,一十一十地數(shù),數(shù)到八百四十。
。2)從九百九十起,一個一個地數(shù),數(shù)到一千。
(指名數(shù))
。3)從六百起,一百一百地數(shù),數(shù)到一千。(同位互數(shù))
2、書上第36頁 第2、3題。(獨立思考,同位交流,指名回答。)
3、搶答賽:
。1)3個百是多少? 7個百呢?
。2)在一百九十八后面連續(xù)數(shù)出五個數(shù);在二百零七后面連續(xù)數(shù)出四個數(shù)。
。3)四百七十七后面的第三個數(shù)是什么數(shù)?
四、作業(yè):
十個一是( );十個十是( );十個百是( )。
一十里面有( )個一;一百里面有( )個十;一千里面有( )百。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地指出物體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圖形中辨認出角。
2、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到角是有大小的。
3、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是教學的重點,能在平面圖形中辨認出角,能正確地指出物體表面的角是教學的難點。
教具準備:課件、剪刀、三角板,三角形紙片、實物鐘。
學具準備:硬紙條、圖釘、小棒、蠟光紙、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這個周末,小明和小紅可忙了,他們在忙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課件出示主題圖)
師:他們在干什么?(做手工)手中和桌面上有哪些物體?
師:這些物體上有沒有我們認識過的圖形?(生說,師課件閃現(xiàn))
師:這些物體上不但有我們認識過的圖形,還藏著我們的新朋友——角呢,想知道角的樣子嗎?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它。(板書課題:認識角)
評析:教師創(chuàng)設了學生熟悉的:做手工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從畫面的物體中抽象出平面圖形,再從平面圖形中引出新知一——“角”,這樣的導入,不僅符合幾何平面圖形的一般規(guī)律,而且遵循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溝通了數(shù)學與實際的聯(lián)系。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ㄒ唬┮龑в^察、初步感知。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物體的角藏在哪里?(課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紙片、鬧鐘)[說明:為防止學生對角形成片面的認識,這里有意將三角形紙片上的角設計成開口朝下,鬧鐘上的角開口朝左]
師(出示實物剪刀):打開剪刀,剪刀的開口就形成了一個角。(師指出,并用課件閃爍角)這就是剪刀上的角。
師(拿出一張三角形紙片,指著其中的直角):三角形紙片的這里也是一個角。(課件閃爍)
師:剪刀、三角形紙片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鐘面上哪兒能找到角呢?(拿出實物鐘,轉動指針)鐘面上時針和分針也能形成一個角(課件閃角)。
評析:教師以生活中常見的物體為例,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經(jīng)歷從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角并初步感知角的特征的過程,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ǘ┻m時抽象、建立表象。
師:這些都是藏在物體上的角,那么數(shù)學上的角是什么樣的呢?
師(用課件隱去物體,剩下三個角):如果我們給這些角脫去外衣,再標上角的標記,就變成了數(shù)學上的角,這三個圖形都是角。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三個角,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有的開口朝左,有的朝右,有的朝下。
生2:有的大有的小。
生3:都有兩條直直的線。
生4:都有尖尖的地方。
師:數(shù)學家們給角的各部分都起了好聽的名字,像剛才同學們說的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做邊。
師板書:
通常我們還在兩條邊之間用一條小弧線作為角的標記。(板畫)
師:你能說出上面每個角各部分的名稱嗎?(師指出,生說)
師生共同小結: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師!板書:角
評析:在學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礎上,教師提出“這些都是藏在物體上的角,那么數(shù)學上的角是什么樣的呢?”這一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同時輔以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很自然地把學生在生活中認識的具體的角,過渡到抽象的數(shù)學上的角,為學生形成角的表象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多層練評、內(nèi)化新知。
1、找角。
師:看來同學們都已經(jīng)認識角了,那么該怎樣找角呢?請同學們拿出三角板,找到其中的一個角,像老師一樣摸一摸,頂點在哪里?有什么感覺?
生:尖尖的,會刺人。
師:他的邊在哪里?有什么感覺?
生2:平平的、滑滑的、直直的。
師:通常我們在找角時,都要先找到角的頂點,再沿著角的的兩邊分別指一指,你們能用這種方法,找出身邊物體上的角嗎?找出來指給同桌看。
(生找,指名說,學生找出屏幕、桌子上、講臺桌面上的角,還有很多學生舉手)
師:憑著我們二(4)班同學的聰明.如果你們能繼續(xù)找下去,肯定能找出非常多的角出來,由于時間關系,你們課后可以繼續(xù)找……
2、搭角。
師:剛才我們能正確地找出物體的角。你能用兩根小棒搭出一個角嗎?(生搭)
師:你能指出這個角的頂點和邊嗎?
。ㄖ该吓_演示,并指出角的頂點和邊)
3、辨角(“想想做做”第l題)。
出示題目,學生明確題意,用手勢作出判斷,是角的,指出頂點和邊,不是的,說說為什么不是,教師課件展示。
4、數(shù)角(“想想做做”第2題)。
。1)出示題目。
(2)師:請同學們翻開書本第66頁先找出圖形中的角。做上標記,然后數(shù)一數(shù),填在括號里。
。▽W生在書上完成,教師巡視,在巡視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其中第三個圖形,一男生填寫零個,學生做完后,教師展示個別學生的作業(yè),對第三個圖形的正確答案,教師沒有作任何的評價)
師:這位同學說第三個圖形有兩個,有沒有不同意見?
。俏荒猩R上舉手)
師:你有不同意見?你認為這個圖形有幾個角?
生1:我認為這個圖形沒有角,因為,他們說的這個角雖然下面是直的,可是到了上面就變彎了,所以這個圖形根本沒有角。(多么認真觀察的孩子。
師(驚喜的):你真是個認真觀察,善于思考的孩子,而且你能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ㄆ溆嗤瑢W自發(fā)地鼓起掌來)
師:你們同意他的觀點嗎?
生2(舉手):我不同意,如果我們把圖形上面的.半圓遮掉,下面的邊就是直的,所以它是一個角。
師:你們聽明白這位同學說的意思嗎?
生3:。老師,我聽明白了,他的意思是可以把這個圖形分成一個半圓和一個長方形來看,那么下面的邊就是直的了。
師:你們不但善于聽別人的發(fā)言而且還善于思考,謝謝你們的精彩發(fā)言讓同學們懂得了怎樣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角。(其他同學露出了佩服的神情)
評析:教師沒有過多的語言,留給學生的是廣泛而又開放的思維空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都得益于教師采用的延遲評價,當學生提出錯誤的想法時,教師沒有輕易否定而是用贊賞的語言“你真是個認真觀察,善于思考的孩子,而且你能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來緩解這位同學的緊張心理,然后一句“你們同意他的觀點嗎?”把問題拋給學生,在學生的辯論中,暴露思維過程,引出“如果我們把上面的半圓遮掉,下面的邊就是直的!边@么精彩的發(fā)言。這一過程不但使學生鞏固了對角的認識,而且還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相對封閉的平面圖形的認識。
。ㄋ模﹦邮植僮,感知角的大小。
1、觀察。
師: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看看角還有什么特點?
(師演示鐘面上的指針,將時針和分針撥成一個小角)
師:現(xiàn)在時針和分針形成的角怎樣?(很。
。◣熉D動鐘面上的指針):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個角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越來越大)
師:角有什么特點?
生:角有大小。(師板書:角有大。
師:你們的這個發(fā)現(xiàn)非常重要!老師這里有三個鐘面圖,每個鐘面上都有一個角,你能看出上面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嗎?(生判斷)
2、操作。
師:如果給你兩根硬紙條和一枚圖釘,你能做出一個角嗎?(生做角,師巡視)
師:你能把手中的角變大嗎?怎么變?(指名一邊演示一邊說)
師:你能把手中的角變小嗎?怎么變?
師小結:我們通過張開兩條硬紙條,可以使角變——合攏硬紙條可以使角變——
3、比較C想想做做第3題)。
師:我們身邊這樣的例子還很多,比如說,夏天常用的紙扇,(出示紙扇圖)打開時,紙扇上的角在哪里?頂點呢?
師:同學們認真觀察,慢慢打開,扇面上的角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煶鍪炯舻秷D):合攏剪刀時,剪刀上的角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師小結:什么情況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來越大,什么情況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來越小?
4、折角(想想做做第4題)。
(1)學生動手折出一個角,作上角的標記,找出頂點和邊。
。2)師:如果要折出更大的角該怎么做?要折出更小的角,又該怎么做?
。3)學生思考——動手折——展示。
評析:通過找角——搭角——做角——折角等一系列的遞進學習活動,學生從認識靜態(tài)中的角過度到認識動態(tài)中的角,并在這個動態(tài)變化中直觀體會、理解認識了角有大小,初步體會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大小的關系,
三、總結延伸
1、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你有什么收獲?能不能介紹一下你是怎么學會這些知識的?
2、延伸:回家后向爸爸媽媽展示你今天所學到的本領,找出生活中物體上的角,并指給他們看,好嗎?
總評:本節(jié)課的教學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學中,教師先引導觀察生活中物體上的角,再利用課件演示將物體上的角抽象為數(shù)學上的角,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角的表象,最后通過找角——搭角——做角——折角等一系列具體化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操作中,通過活動體驗自主建構對角的特征的理解。這樣教學,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對未知數(shù)學知識的探究欲望,同時也注重了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二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01-31
小學二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08-28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04-28
小學二年級教案數(shù)學教案05-21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11-08
最新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01-24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02-07
小學二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15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