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拱橋
中國石拱橋教學目的:
一、認識中國石拱橋在歷史上的光輝成就和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增強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
二、理解選擇有代表性的例子說明事物特征的寫作方法。
三、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體,由整體到局部以及時間從先到后說明事物的順序。
四、學習運用準確語言的特點。
教學重點:
學習以代表性事例說明事物特征的寫作方法和準確運用語言的特點。
教學難點:
本文的說明順序。
教學方法:
1.為增強感性認識,利用趙州橋、盧溝橋的詳細掛圖,以便在課堂上邊看圖邊分析。
2.布置預習,運用工具書弄懂生字詞,閱讀課文,了解基本內容,劃分段落層次。
教學時數(shù):二節(jié)
第一節(jié)
要點:檢查預習,劃分段落層次,學習用代表性例事說明事物特征的寫作方法。
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中國石拱橋》一課,作者茅以升是我國著名橋梁專家。
二、檢查預習:
1.正音正字
洨xiáo 鷟zhuó 僉qiān
2.補充解詞:
古樸:樸素而有古代的風格。
惟妙惟肖:形容描繪或模仿的生動逼真。
惟:特別;肖:相似。
絕倫:獨一無二,無可比擬。
推崇:很尊重。
三、劃分段落。
1.范讀課文。
2.小結:本文共10段,可分為三部分:
(一)(1—2):石拱橋的特點。
(二)(3—9):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三)(10):中國石拱橋的發(fā)展。
四、學習本文選材的方法:
1.要求學生默讀課文,找出石拱橋、中國石拱橋、趙州橋、盧溝橋的特點。
石拱橋:弧形,出現(xiàn)較早,形式優(yōu)美,結構堅固。
中國石拱橋:歷史悠久,分布廣、形式多樣。
趙州橋:歷史悠久,結構堅固,設計巧妙,形狀像弓,用料省,藝術價值高。
盧溝橋:石拱相聯(lián),結構精巧,堅固耐用,形式優(yōu)美,藝術價值高,歷史價值突出。
2.討論:中國的石拱橋很多,都有相同的特點,作者為什么選擇趙州橋和盧溝橋作為說明的例子?
小結:趙州橋和盧溝橋歷史悠久,氣魄宏偉,馳名中外,有中國石拱橋的典型特點,有代表性。選擇有代表性的例子說明事物的特征方法可以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使讀者對被說明事物的特征認識的更具體、更明確、更深刻。
3.討論:既然趙州橋和盧溝橋都具有中國石拱橋的共同特點,作者為什么不選一個而要選兩個呢?
——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前者“獨拱”后者聯(lián)拱,選兩例說明中國石拱橋形式多樣、多彩多姿。
五、課堂練習:
完成課后練習五。
六、布置課后作業(yè)。
精讀課文,研究本文的說明順序,并列出層次表。
第二節(jié)
要點:
了解本文的說明順序,學習本文運用準確語言的特點;總結課文。
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復習
1.提問: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有哪些?
2.提問:本文在介紹中國石拱橋時,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安排文章的結構的?
——石拱橋——中國石拱橋——趙州橋
——盧溝橋——解放后興建的各種拱橋。
二、學習新課。
1.研討本文的說明順序。
(1)指名讀1、2段,討論:本文主要寫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為什么開頭兩段寫一般石拱橋的特點?
——寫石拱橋的形式優(yōu)美,可以引起讀者的聯(lián)想,激發(fā)閱讀興趣。接著寫石拱橋的一般特點,為下面寫中國石拱橋作了鋪墊,自然過渡到寫特殊的石拱橋,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順序。
(2)默讀4、5段,列出層次表,討論: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趙州橋的?
——4段:地理位置、建造時間及解放后的修整。5段:長度、寬度、設計施工的精巧以及古人的贊譽。
作者在說明趙州橋時,是運用從概括到具體的順序。
(3)指名讀第6段,提問:這一部分寫盧溝橋是按什么順序?
——由整體——局部。
(4)要求學生在課文中依次找出所寫的橋名及建成時間。
提問:這是按照什么順序說明的?
——按時間先后順序說明的。
小結:綜觀全文,本文在安排說明順序上有哪些特點?
——本文在安排說明順序時,是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體的順序;在說明橋梁的結構時,是由整體到局部的順序;有關歷史發(fā)展的說明則以時間先后為順序。這樣寫,可以使文章層次分明,條理清楚。
2.學習本文運用準確的語言。
(1)要求學生列舉出課文中表示準確數(shù)字和概數(shù)的詞句。
(2)突出一些有修飾語和關聯(lián)詞語的句子。
3.總結課文:
(1)第9、10兩段,討論:本文主要是寫中國石拱橋特征的,為什么最后還用兩段提示我國石拱橋取得成就的原因,并且寫解放后興建的各種橋梁?
歸納:之所以如此,反映了我國石拱橋發(fā)展的本質特征。第10段說
【中國石拱橋】相關文章:
中國石拱橋a05-02
中國石拱橋教案03-10
中國石拱橋 習題精選04-28
中國石拱橋505-02
中國石拱橋405-02
中國石拱橋305-02
中國石拱橋205-02
中國石拱橋教案優(yōu)秀03-25
中國石拱橋教案204-25
《中國石拱橋》教案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