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立法意圖角度理解自首論文
自首作為一項刑法制度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早在夏禹時期就
有成文法加以規(guī)定,直至現(xiàn)在,自首制度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自首制
度要發(fā)揮其應有作用,就必須正確認定自首情節(jié), 然而自首的認定并
非一蹴而就,從程序上看第一要有司法依據(jù), 第二要有證據(jù)認定的相
關事實, 第三要有嚴密的法律邏輯把上述二者相聯(lián)系相比照才能得出
結論與否為自首。就法律規(guī)范而言, 我國現(xiàn)行刑法較之1979年刑
法更進了一步,確立了自首的概念(犯罪以后自動投案, 如實供述自
己的罪行的),但僅此18字是不足以讓辦案人員依托其操作的, 對
此最高人民法院于98年4月作出法解(98)8號解釋對自首具體
應用作出了規(guī)范,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司法依據(jù)的內容。 但實踐中的
問題是紛繁復雜的, 并不一定會按照這些內容規(guī)定的例式出現(xiàn)一樣的
個案。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辦案人員只有透過作為書面表象的法律看到
法律背后的東西即立法者的意圖,從意圖上理解把握認定自首的要件,
從而在辦案人員頭腦中形成一個對自首的概念的體會, 知其書面之形
知其書內之意,這樣在實踐中碰到各式各樣的個案才能隨機應變, 不
至于生搬條款機械適用或無所適從,隨意裁量。
一、立法意圖
意圖就是指行為的目的,法的意圖就是指法所要達到的目的。 此
處的法指的是法律規(guī)范,它包括法律、立法解釋、司法解釋等等。 從
現(xiàn)有關于自首內容的規(guī)范來看, 只有刑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
兩類。筆者認為,自首的立法意圖即是自首制度所要發(fā)揮的作用。 首
先自首有體現(xiàn)法律公正,做到罰當其罪的作用, 有自首的表現(xiàn)說明罪
犯的主觀罪過較之未自首者輕,可以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其次自
首有改造罪犯的作用,自首制度是對罪犯自首行為的肯定, 使罪犯內
心產生變化,感到法律的公正,感到不同行為有不同的待遇, 從而達
到改造目的;再次,自首制度還有對廣大罪犯的昭示作用, 促使未自
首罪犯歸案,使其知曉有自首行為的益處,從而產生趨向作用;最后,
自首制度的確定雖目的不在司法成本的減少, 但實際效果卻起到降低
司法成本作用。
二、從立法意圖角度談一下認定自首的幾個問題。
。ㄒ唬⒆允椎闹黧w
首先筆者認為自首主體有兩種,一為自然人,二為單位。 自然人
能夠作為自首主體,是毋用置疑,而單位作為自首主體, 因為實踐中
較少出現(xiàn),因而還有不同看法。 有人認為從常規(guī)來看只有有精神的生
命體的人才能去自首,單位沒有思想沒有精神無法自首, 即使有這種
行為出現(xiàn)也只能是對單位犯罪的責任人員認定自首, 不能認定單位自
首。筆者認為此觀點有不妥之處, 因為第一把自首主體的要求定在有
精神、有生命上太過極端,單位雖然沒有精神,沒有生命, 但不能說
沒有意志,單位有自己的機構,可形成自己的意志, 只要肯定了單位
意志的存在就具備了自首的可能,而不需要非有精神;第二, 從法律
規(guī)定上看,刑法既然規(guī)定了單位能作為犯罪主體, 同時又規(guī)定了刑罰
對象要罰當其罪,就說明一切刑罰對象包括單位也存在自首。 只是在
認定單位自首時重點放在鑒別作出自首行為的名義個體是誰, 名義是
單位就認定單位(如有蓋有公章的投案材料)名義是責任人員就認定
責任人員,若是能代表單位的責任人員, (如法定代表人)那么二者
均可認定。
其次,筆者認為自首主體必須是有罪的主體, 沒有罪就失去了自
首存在的基礎,如正當防衛(wèi)的人,未達刑事責任年齡的人去自首, 都
不認定為自首, 但其中有一點要指出的是刑法13條規(guī)定的“情節(jié)顯
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 ”這之中的“情節(jié)”應不包括自
首情節(jié),應僅指罪的本身。
(二)、自首中的自動投案
自動投案是自首概念的一部分。筆者在此從投案中的自動、 投案
對象、投出的對象三方面談一下自己的理解。
1、投案中的自動。
自動從字面意義理解就是非外力所驅使,靠內部力量運轉。 對于
自首個體而言就是由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行為而非外力強行作用而
投案。自動所要強調的應該是個體的主觀心理狀態(tài), 而非客觀現(xiàn)實。
司法解釋規(guī)定“正在投案途中的個體,被告公安機關捕獲的, 應當視
為自動投案。”從客觀現(xiàn)實
[1] [2] [3]
【從立法意圖角度理解自首論文】相關文章:
考研英語閱讀:理解長句子句意及作者意圖04-29
意圖04-29
換個角度議論文04-27
三種立法模式探析論文12-09
理解議論文12-28
理解議論文05-01
高中閱讀理解的論文04-27
立法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