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中西方教育的異路與同歸讀后感
在《中西方教育的異路與同歸》中,我知道了許多一直以來困擾我的教育問題。如何培養(yǎng)出同時具有國際化視野和中式人文素養(yǎng)和東方審美情趣的下一代的道路。這也是每位教育者的追求。
中西方教育的異路與同歸讀后感
讀了《中西方教育的異路與同歸》之后,讓我有種突然想與身邊的人就書中這一話題做進一步探討的沖動,有一種將各類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進行對比,取其精華并付諸實踐的想法。
在第一篇 略帶偏見的中西方教育比較之父母的期待與孩子的夢想中有這樣一個讓我沉思的例子:一個小女孩坐在長椅上很不開心的樣子!盀槭裁床婚_心?”“上學很辛苦!薄俺诵量,有沒有讓你開心的事呢?”“除了辛苦還是辛苦。”“那你為什么要來?”“為了讓我媽媽開心!边@樣的回答讓我想到了現(xiàn)在班上的一個孩子:他就是不愛學習,整天從進教室就開始坐等下課,坐等放學,連我看著都覺得這樣的學習生活是非常痛苦的,而當我找他談話時,他的回答跟書中小女孩的回答驚人的相似,他說自己不想上學,是媽媽一定要把他送到學校,在這場母子的爭斗中,媽媽占了上風。一天天過去了,在教室看似很乖巧的他,就是不學不動,不論問到哪一學科的問題,他總說不會,當你主動去教他學習時,他總說聽不懂。說實話這樣的情況讓我苦惱,甚至讓我覺得很無奈,F(xiàn)在看來就不難理解了,一個6、7歲的孩子都要承擔這么多東西,承擔父母這么多的期望,更何況是現(xiàn)在的高中生呢,我們也應該好好思考一下,逼孩子去干他們不愿意干的事,到底是在愛她還是在打著愛的名義摧殘她?
針對這一現(xiàn)象,錢志龍博士在書中談到,他希望還原教育的本質(zhì)——他認為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讓孩子尋找到只屬于自己的夢想,并放飛它,而不是去完成、去滿足父母既成或未成的期待。這與我們學校的教育核心價值觀:幫助每一個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成就自己,讓每個孩子快樂地走向自我教育是不謀而合的。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給他們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展示機會,不僅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能讓我們更好的去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他們的.長處,實現(xiàn)他們的夢想,讓他們成長為自己心中那個最完美的人,而不是依據(jù)別人對他的期望來塑造自己。錢博士在書中也說到: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shù)品,他們都是需要培養(yǎng)的獨特種子。所以,我們應該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提供肥沃的土壤。并秉承培育人性光輝、播種人生智慧的課程目標來跨界、跨領(lǐng)域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錢博士認為:教育應該讓孩子知道:他們不是一個缺失的人,不是不夠好;他們其實很棒,不需要每天追著趕著在每件事情上都比別人做得更好。要打破傳統(tǒng)的“補短式”教育觀念。我們知道,每個人生來都是不一樣的,最后成就的事業(yè)也一定是不一樣的。一只木桶能裝多少水確實是由最短的那塊木片決定的,但是我們生命的意義并不是裝滿那個木桶!我們生命的寬度、思想的厚度和高度一定是由我們最長的那塊板子決定的。就像很多人會覺得只有文化分上不去的人才會去選擇學藝術(shù),我覺得既然自己可以發(fā)揮特長,為何不讓自己的特長放射出它本來的光芒呢?
希臘先哲馬庫斯·西塞羅說過一句話:“教育的目的是讓人擺脫現(xiàn)實的奴役,而不是去適應它! 所以,對于孩子我們更應該成全他們的夢想。 相比較
而言,我認為中國的教育確實太功利了,這肯定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因為在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下,孩子們都在為了別人的需要去不斷地改造著自己。于是,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出現(xiàn)了:教育到底要讓學生成功還是讓學生成長呢?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已經(jīng)模糊了教育的真正意義。而讀了本書后我想,或許過程導向的努力比結(jié)果導向的努力會給我們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獲。所以,我認為“卓越品質(zhì)、家國情懷、全球視野”的培養(yǎng)目標,以過去為基礎(chǔ),立足現(xiàn)在,展望未來式的教育過程更側(cè)重于對自然生命形態(tài)的尊重,側(cè)重于放飛孩子的希望、讓孩子快樂成長。
第二篇 古典中式教育與西方教育的不謀而合及殊途同歸里提到:我們的教育終究是要為孩子的未來負責。未來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教育就應該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15年以后的熱門工作,要么現(xiàn)在不存在,要么再也不復存在了!盾髯印分杏小爸脝,然后能才”的名言,西方國家也有句諺語說:沒有一個人能夠比一個充滿好奇的孩子更努力工作。確實是這樣,我們也常說: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能更需要去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興趣所在,并加以指導和引領(lǐng)。而作為一名教師,我認為教育應該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而不是把孩子的某些能力扼殺在夢想的搖籃里。我們知道,孩子的天性就是善于發(fā)現(xiàn)各種問題,但很多時候我們卻忽視了他們提出的問題,甚至會錯誤的認為:學生在課堂上提了超出預設(shè)的問題是在刁難自己,我想這是亟待轉(zhuǎn)變的一個教學態(tài)度。愛因斯坦也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所以,當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面對不可知的挑戰(zhàn)時,應該盡可能地引領(lǐng)學生去質(zhì)疑、探究和生成。而教育的要求應該是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發(fā)問,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事件或同一篇文章進行多維度的思考并表達出自己獨特的看法,而不是對老師的話“言聽計從”,形成固定思維,以至于不會懷疑事情的正確性,甚至把語文參考資料里的答案看作唯一的標準答案。
王國維曾說:“學無新舊也,無中西也,無有用無用也。凡立此名者,均不學之徒!蔽覀兌贾溃枷胱杂沙潭扰c當時教育的發(fā)展,社會的繁榮是成正比的,所以說我們要做“思想包容的人! 本書從戰(zhàn)國時期的經(jīng)典到國外的培養(yǎng)目標,總結(jié)出現(xiàn)在的中國教育要遵循的原則和方法,呈現(xiàn)出錢博士對未來教育的思考,指明了我們要“放眼世界,植根中國,盛開國際”需具備的能力——未來公民核心素養(yǎng)(自我引導、廣泛閱讀、自信心、抗挫力、環(huán)保意識、情緒管理、責任感、團隊精神、批判思維和道)。
至此,我對社會上流傳的“外國教育如何好、中國教育如何不好”有了新的理解和看法,它將幫助我去真正解讀中國的現(xiàn)代化教育。
相關(guān)文章:
1.中西方教育的異路與同歸讀后感
2.讀《中西方教育的異路與同歸》有感
【中西方教育的異路與同歸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12-09
憶高考:回憶三年的路06-07
什么的路作文(通用16篇)03-26
教育 讀后感12-31
讀《少有人走的路》有感(精選17篇)09-13
陶行知教育思想讀后感03-22
《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的讀后感三篇03-23
安全教育書的讀后感(精選16篇)11-30
不教的教育讀后感(通用7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