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對于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币韵率切【帪榇蠹艺矸窒淼臍v史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歷史的教學反思
歷史教學教師的自我反思是“教學創(chuàng)新”的動力。教師需要聚焦課堂,反思自身的教學。如今新課程改革進行地如火如荼,教學模式也隨之一改再改,日見豐富。新課程、新標準、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這就要求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建立起一種學生本位的新模式。歷史教學也不例外。如何在歷史教學中破陳出新,在課堂中給學生以充分發(fā)揮余地,從而得到鍛煉,達到基礎知識、能力培養(yǎng)、思想教育三位一體,是每個新老教師苦苦思索、探索、甚至頭疼的事情。認知指導實踐,許多教師在這個思想指導下在教學中嘗試改革,出現(xiàn)了探究性學習、興趣小組等各種行之有效的新方法,總結過去的教學工作,從中得到了一些體會,同時也找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確定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這里我想簡單地談一下我的觀點。
一、在教學中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對于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具備對學習的“熱愛”和“探索”精神,才能樂在其中,才能勤奮地學習。有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憑興趣去認識事物,對感興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興趣的就表現(xiàn)出心不在焉。顯而易見,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學,就很難培養(yǎng)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努力讓學生在課堂40分鐘的學習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較持久的注意力,就結合歷史這門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并將激發(fā)興趣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激發(fā)興趣 活躍課堂, 新課改主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展學生的個性,開發(fā)潛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心理學觀點看,興趣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名物理學家丁肇中說:“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因為興趣總在鼓舞著你向未知世界挑戰(zhàn)。”事實也證明,當學生對歷史產生濃厚興趣后,將促使學生主動地學習和探索。興趣是成才的起點和求知的動力。而初中學生學生,活潑好動,愛問問題,有些幼稚,又很可愛,因此,結合新課改的要求和學生的特點,我認為增強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有助于學生在一個輕松活躍的氣氛中愉快地學習知識,完成歷史學習,改變他們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一) 、保持歷史課的生動性能大大激發(fā)學生興趣。 1、很多學生認為歷史課很枯燥,在這種心理作用下,他們無形中覺得很累,不愿意開動腦筋,這時,生動通俗的語言就顯得極為重要。例如講到“炮烙之刑”時,我說:“商紂王創(chuàng)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種酷刑,他先叫人將銅柱子放在熊熊燃燒的炭火上,等銅柱燒得通紅通紅時,就強迫‘犯人’在銅柱上行走,‘犯人’剛踏在銅柱上,只聽到‘哧’的一聲,‘犯人’的腳板立即冒起縷縷青煙,‘犯人’搖晃兩下,站立不住,就‘撲通’一聲掉到炭火中被活活地燒死了!边@樣,學生仿佛“親眼看到了”和“親耳聽到了”,產生一種猶如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加深了對商紂王殘暴統(tǒng)治的認識。 2、初中生在思維特點上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事物的認識處于感性認識階段,這就要求教師要加強直觀教學。如在講“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時,先讓五名學生表演歷史劇,再現(xiàn)歷史,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又出示過圖示說明:秦始皇通過郡縣制把地方的權力集中到中央,這就是中央集權;又通過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把權力集中到自己的手里,這就形成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從而使枯燥的概念變得直觀、形象、生動,便于理解。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 3 、初中學生年齡偏小,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個小故事,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講“吳越爭霸”時,結合“臥薪嘗膽”的故事,教育學生只要發(fā)憤圖強,吃苦耐勞,就一定能夠成功。又如學習“商鞅變法”時讓學生講述“立木為信”的故事,使學生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教育了學生。第二單元學完后,組織學生舉行講故事比賽,不得不佩服學生的潛力,學生不僅故事講得好,體會也寫得好,不僅得到了啟示,學習歷史的興趣也更濃了。 4、根據(jù)初中生表現(xiàn)欲望強烈的特點,設計有趣味性的課堂作業(yè)。采用分組或個人搶答等多種形式,最后對優(yōu)勝的小組或個人進行表揚,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在熱烈的氣氛中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也能夠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 尊重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是學生保持學習興趣的保障。 現(xiàn)代的初中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在心理上更注重別人對他們的感受。當他們感受到你的尊重時,他們也能自覺自愿地接受你的教育和影響,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學生,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為中心,面向全體學生,給他們以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機會。即使在學生回答錯誤時,也是平心靜氣地指導他們重新認識和更正錯誤。這樣,從上第一節(jié)歷史課起,就要建立起和諧融洽的師生合作關系和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建立起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傊 ,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以“趣”為導,抓住學生的“心”,激發(fā)學生的“情”,活躍學生的“思”,培養(yǎng)學生的“智”,發(fā)展學生的“能”。用多種形式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學生有了興趣以后就愿意去學,去探索,去求知,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牢固掌握知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教學中,我認識到不能再同我上學時那樣教學了,現(xiàn)在應該教的不是書本上死的東西了,那些學生都能知道,“讀史可以明志,學史可以鑒身”現(xiàn)在教給他們的是就某個知識應怎樣分析理解,使從中得到啟發(fā)。所以我努力改變學生原有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答案由自己歸納得出。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jié)和控制,讓他們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從而達到所預期的學習目標。初中學生天真、幼稚,該說的他們說,()不該說的.他們也說,有時課堂一旦放開,教師不易駕馭?蓪⑷鄬W生分成幾大組,自薦組長,組長負責討論時推薦(自薦)代表發(fā)言、參與討論。在上導言課時,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設計了“秦始皇陵兵馬俑”這個內容。先由封面圖引出話題,再結合第17課的相關內容,使學生對世界第八大奇跡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讓學生根據(jù)三幅圖中三個陶俑的神態(tài)和動作猜猜他們的身份。學生討論的很激烈,進行了大膽的想象,他們都爭先恐后的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 短時間內便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濃厚的學習氣氛 ,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使學生真正做了課堂的主人,享受到了歷史課堂的快樂。所以辯論課的開展,故事會的舉行倍受學生的歡迎和重視。總體來說,有以下幾方面的效果
(一)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進行一場成功的辯論賽,講出一個精彩的故事,首先準備大量的必備材料。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有關資料的收集,這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為了證明一個論點,必須運用古今中外的例子進行論證;講出一個精彩的故事,必須翻閱大量書籍,學生由此增長了見識,強化了記憶,拓寬了知識面。
。ǘ┩怀瞿芰Φ呐囵B(yǎng) 首先是思維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辯論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學生辯論要出采,往往還需要創(chuàng)造性思維去搜集、占用新材料、采用新途徑和新方法、發(fā)現(xiàn)新問題和新視角,表達方式上運用新策略和新詞匯,從而使立論有新意、論辯有新招并注重在辯論中創(chuàng)新。優(yōu)秀的辯詞可以為我們的課堂提供寶貴的學習和借鑒。學生在短兵相接的辯論中,表現(xiàn)出機敏的智慧、快捷的思維、沉著的應變態(tài)度和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大大超出我的想象,這點也是我在付出了艱辛和努力之后,頗感欣慰的。此外,還有助于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合作學習能力等的增長。我在今后課堂教學中還將努力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學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和機會,促進他們去主動學習、主動發(fā)展,并給予適當?shù)狞c撥和引導,讓學生學會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不斷提高每個學生的自主性。并且還要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尤其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努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總之,我們只有把握住新課程的主旋律,向每位學生敞開學史之門,指明知史之路,讓每位學生暢所欲言,遨游史海,創(chuàng)新思維,施展才能。才能增強歷史學科的魅力。
[歷史的教學反思]
【歷史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歷史教學反思與總結08-12
歷史教師教學反思范文08-25
歷史月考反思1000字10-05
高一歷史月考反思10-20
關于歷史期中總結反思07-06
歷史考試后的反思(通用11篇)05-31
初三歷史教學總結10-04
高三歷史教學總結07-17
初中歷史教學論文09-06
初三歷史教學總結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