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名篇《馬援誡兄子嚴(yán)敦書》|馬援誡侄怕的是什么?
傳播扶風(fēng)文化、傳遞本地資訊、聯(lián)絡(luò)鄉(xiāng)情鄉(xiāng)誼。
◎來源|《后漢書·馬援傳》&《北京日報·雜文》
經(jīng)典名篇|《馬援誡兄子嚴(yán)敦書》
援兄子嚴(yán)、敦并喜譏議,而通輕俠客。援前在交趾,還書誡之曰:
“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好議論人長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愿聞子孫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惡之甚矣,所以復(fù)言者,施衿結(jié)縭,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龍伯高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jié)儉,廉公有威.吾愛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清濁無所失,父喪致客,數(shù)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猶為謹(jǐn)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訖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將下車輒切齒,州郡以為言,吾常為寒心,是以不愿子孫效也。”
譯文|馬援的侄兒馬嚴(yán)、馬敦,好譏笑和議論人事,而且結(jié)交輕浮的俠客。馬援以前在交趾時,寫信回來告誡他們說:“我希望你們聽說了別人的過失,像聽見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聽見,但嘴中不可以議論。喜歡議論別人的長處和短處,胡亂評論朝廷的法度,這些都是我最深惡痛絕的。我寧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孫有這種行為。你們知道我非常厭惡這種行徑,所以我是一再強(qiáng)調(diào)的。就象女兒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誡的一樣,我希望你們牢牢記住。龍伯高這個人敦厚誠實,說出的話沒有什么可以指責(zé)的。謙約節(jié)儉,待人又不失威嚴(yán)。我愛護(hù)他,敬重他,希望你們向他學(xué)習(xí)。杜季良這個人豪俠好義,有正義感,把別人的憂愁作為自己的憂愁,把別人的快樂作為自己的快樂。無論什么人都結(jié)交。他的父親去世時,來了很多人。我愛護(hù)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們向他學(xué)習(xí)。(因為)學(xué)習(xí)龍伯高不成功,還可以成為謹(jǐn)慎謙虛的人。就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而一旦學(xué)習(xí)杜季良不成功,那你們就成了紈绔子弟。就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犬’。到現(xiàn)今杜季良還不知曉,郡將到任就令人怨恨,百姓的意見很大。我常常為他寒心,這就是我不希望子孫向他學(xué)習(xí)的原因了!
作者簡介|馬援(前14—后49)字文淵,東漢扶風(fēng)茂陵
第一文庫網(wǎng)
人。新莽時,為新城大尹。后依附隗囂,繼歸劉秀,攻滅隗囂,為隴西太守。官至伏波將軍,封新息侯。后在進(jìn)擊武陵“五溪蠻”時,病死軍中。著有《銅馬相法》。賞析|本文選自《后漢書·馬援傳》。這封信是馬援在交趾時針對他的侄子馬嚴(yán)、馬敦好議論人是非、結(jié)交輕薄俠客的言行,對其予以訓(xùn)誡所寫。文章出語懇切,言詞之中飽含長輩對晚輩的深情關(guān)懷和殷殷期待,所以能產(chǎn)生這樣的效果,原因有三:
其一、以“汝曹”稱子侄,在文中反復(fù)出現(xiàn),使子侄們在閱讀時倍感親切。
其二、苦口婆心,現(xiàn)身說法,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晚輩溝通,而不是空講大道理。
其三、文中大量而恰當(dāng)?shù)厥褂镁淠┱Z氣詞,起到了表達(dá)意義以簡馭繁,只著一字而含義豐富;表達(dá)感情以無勝有,不著情語而情尤真、意尤切的突出效果。
馬援誡侄怕的是什么 ?
“男兒要當(dāng)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手中邪!”這話是東漢初期的“伏波將軍”馬援說的。大丈夫連死都不怕,還怕什么?按照這一邏輯推理,馬援當(dāng)是無所畏懼的。
然而,馬援還是有所畏懼的,馬援誡侄,即可為證。 據(jù)史料記載:“援兄子嚴(yán)、敦并喜譏議,通輕俠,援前在交阯,還書誡之曰:‘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好議論人長短,妄是非政法,此吾所大惡,寧死,不愿聞子孫有此行也。’”接著說到山都長龍伯高和越騎司馬杜季良。這兩位都是正人君子,但就待人處世而言又大有不同。龍伯高“敦厚周慎,口無擇言”,對別人決不說三道四,難得亮明自己的態(tài)度。因而,馬援誡侄說:“吾愛之重之,愿汝曹效之!倍偶玖紖s是“豪俠好義”的熱血漢子,好管閑事,愛打不平,在正邪是非面前決不保持沉默。因而,馬援誡侄說:“吾愛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R援誡侄,有其合理成份。長著兩只眼睛,專找別人的毛病;長著一張嘴巴,專議別人的是非,手電筒只照別人不照自己,那確實不厚道。以此為“大惡”且不愿子孫晚輩也沾染這種德行,原是無可厚非的。然而,馬援誡侄效法龍伯高的“口無擇言”而不效法杜季良的“豪俠好義”,就讓人感到很不是滋味了! ∷^“口無擇言”,就是不說有選擇有鑒別有貶褒有傾向的話。真的不說其真,假的不說其假;善的不說其善,惡的不說其惡;美的不說其美,丑的不說其丑;蚴悄@鈨煽,或是莫衷一是,或是哼哼哈哈,或是三緘其口,我想,這決不應(yīng)該是正派人之所為。與其說這是“敦厚周慎”,倒不如說是“世故圓滑”。以馬援之為人,忖度他要侄兒“口無擇言”,還不至于是想左右逢源,只是希望不要陷于是非,少找一些麻煩! ∷^“豪俠好義”,即扶正祛邪,主持公道,這就要以對于是非正邪的選擇作為基礎(chǔ)。馬援是從心里佩服杜季良的“豪俠好義”的,他之所以不愿侄兒效法,或許是出于這樣的考慮:“豪俠好義”雖然會得到很多人擁戴,卻也極易招怨,樹起自己的對立面,而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搞不好就會被弄得身敗名裂! 】梢,甘愿“馬革裹尸還葬”的馬援,在戰(zhàn)場上無所畏懼,在官場上卻大有顧忌。這或許是官場險惡投在馬援心頭的一道陰影! ●R援誡侄,原是希望侄兒能夠超然于是非之外,但歷史與馬援開了一個玩笑:這份誡侄書偏偏將他卷入是非之中。據(jù)史書記載,在馬援誡侄之后,就有杜季良的仇人利用他的誡侄書上訴,說杜季良“為行浮薄,亂群惑眾”,并附帶著告了與杜季良交結(jié)的梁松與竇固,于是杜季良被革職,梁松與竇固也被劉秀召去受責(zé)。日后馬援“馬革裹尸”尚未“還葬”之時,梁松構(gòu)陷了馬援的罪狀,其仇恨的種子,就是他那份誡侄書種下的。
這并不奇怪,人要做到“口無擇言”,本來就像拔著自己的頭發(fā)離開地球一樣,只是一種空想。就連馬援誡侄“口無擇言”的本身,不也還是一種“擇言”?
■本文原載于2015年4月30日《北京日報·雜文》
扶風(fēng)圈子,在外扶風(fēng)人的交流平臺!
【名篇《馬援誡兄子嚴(yán)敦書》|馬援誡侄怕的是什么?】相關(guān)文章:
愛心援孤倡議書11-27
《墨經(jīng)》的援式類推04-27
誡子書教案02-22
曾國藩誡子書原文03-09
《誡子書》教學(xué)反思09-13
法援讓傷殘民工獲得新生04-28
援疆干部援疆三年工作總結(jié) -個人工作總結(jié)12-15
誡子書教案14篇02-22
《誡子書》說課教案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