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热66热这里只有精品,特黄特色的大片在线观看,亚洲日本三级在线观看,国产三级农村妇女在线,亚洲av毛片免费在线观看,哺乳叫自慰在线看,天天干美女av网

端午散文

時間:2024-07-09 18:42:30 散文隨筆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端午散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一定看過散文吧?散文是一種常見的文學體裁,取材廣泛,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豐富多樣。你有了解過散文的寫作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散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散文

端午散文1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家鄉(xiāng)的習俗,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在門上插艾,以紅繩系之,用來避邪、驅(qū)逐蚊蠅。

  《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藥,具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針灸。故艾葉被稱為“醫(yī)草”,現(xiàn)在流行的“藥草浴”,大多就是艾草浴。

  艾草含揮發(fā)油,具有強烈的異香。有人聞不慣艾的氣味,我卻獨愛它帶著苦味的馨香。在家鄉(xiāng),艾草是人們最喜歡的藥草,除了治病,還可創(chuàng)收。

  進入農(nóng)歷五月,氣溫升高,各種細菌、病毒滋生,農(nóng)諺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呢。我母親患有濕疹,尤喜艾葉。家鄉(xiāng)是塊福地,艾草生長得旺盛,溝溝沿沿隨處可見,一大片一大片的`灰綠動人心魄。采艾于我是一件簡單而快樂的事情,最隆重的一次采艾當然是端午節(jié)那天早上,都說端午露水艾藥效最佳。

  端午的清晨,鳥鳴啾啾,涼風習習,母親喚醒我,帶我去割艾。艾草長得實在茂盛,鐮刀揮舞幾下,母親的挎簍就滿了。聞著艾香,整個人頓覺神清氣爽。母親將艾扎成捆,放在柴堆上曬干,捋下艾葉存好,這是她一年的寶貝。濕疹復發(fā)時,她用開水泡了艾葉,來個藥浴,效果奇好。

  年深日久,母親居然無師自通,學會了熏艾。鄉(xiāng)親們誰的關(guān)節(jié)受了風,疼痛難耐時便會找到母親。母親熬了艾水倒進一個肚大口小的瓷甕里,讓病人的患處對準甕口熏蒸,熏過幾次后果然好多了,從此她得到一個“半拉醫(yī)生”的稱號。

  艾葉還有另一個重要用途,就是給孩子們做香囊。端午節(jié)前,母親早早把艾葉揉碎制成艾絨,配以少量雄黃,用碎花布拼接成一個個漂亮的、形狀各異的香囊。那成了我和妹妹最大的炫耀資本,頭兩天我們就把香囊戴在脖子上,走一路香一路。

  母親把新割的端午艾用紅繩扎起來,插在門上,這個儀式結(jié)束后,便是令人期待的煮粽子。正午時分,粽子出鍋,我迫不及待地拆開層層包裹,撒上白糖,米香里浸染了竹葉的清涼,怎一個“涼甜”了得!

  靜謐的小院,艾香、粽香氤氳,一家人其樂融融,這樣的端午節(jié)是多么的安心、舒心、暖心。

端午散文2

  端午節(jié)前夕,我們村子西頭小池塘邊的蘆葦青青,村子里家家戶戶粽子飄香。

  端午,正值江南農(nóng)村夏收夏種的黃梅時節(jié)。40多年前的黃梅大忙,水鄉(xiāng)農(nóng)民是一個勞動組拗著一個勞動組比賽,比什么呢?比“早出工,晚收工,中午不放松”,比“勞動時間,勞動成果,勞動工分”的多少,因此,每一家農(nóng)戶都是忙得起五更睡半夜,有句俗話叫起早身碰著隔夜人,說的就是那個時候的農(nóng)忙景象。這些個比,是為了面子,為了生活,為了收入,為了活命!那個時候,我新婚懷孕的妻子也一個樣:天不亮就邁出了門檻,那是嘴里嚼著早飯,腋下夾著中午飯,手里提著鐮刀一路小跑出工去。那時節(jié),我是鄉(xiāng)間的小學教書匠,上班下班也是一路的連奔帶跑。我暮色蒼茫時分回家,忙完家務處理完學生作以及備課,還是要等呀盼呀,好不容易才見著妻子精疲力竭地跨進家門。

  端午節(jié)前一天,一下班,我便以百米沖刺跑著回家。我得完成妻子清早的囑咐:淘糯米,洗粽葉,為妻子回家后裹粽子做好一切準備。我拎著嘀嗒著清水的粽葉,從屋后的水棧站起來走到屋角,驀然看見岳母正一搖一晃地走在我家門前的田埂上,那滿頭花白的頭發(fā)在夕陽的余暉里忽閃忽閃地飄動著。

  岳母已經(jīng)近70歲了,她的兩個腳的腳后跟都長有好幾個“雞眼”,稍微走些路“雞眼”就發(fā)威,兩腳就剜心的疼痛,就會一搖一晃的瘸腿,因此走不得遠路。可是今天岳母她步行了20多里水鄉(xiāng)泥路,臂肘里還挎著個裝滿粽子的籃子,身后還跟著個也走得一搖一晃的5歲小侄女!啊,多么感人的慈母之愛!我接著岳母的籃子,抱起侄女,嘴拙的我一時間囁嚅著,不知道說什么話好。

  岳母是包粽子的高手,包的粽子是又快又好。小侄女打著手勢告訴我:“奶奶給王家包,幫李家裹,已經(jīng)裹了兩天粽子了!”岳母關(guān)心他的子女,也善良又樂于助人。來我家以后,又幫著我家的左鄰右舍包裹了兩天粽子。在以后的10多年里,岳母總會在端午節(jié)前來我家,還常常帶來粽葉、餡料,甚至糯米。當然,岳母關(guān)心照顧她的子女,何止是端午節(jié)包裹粽子此一樁!

  如今,岳母辭世已經(jīng)10多年了,我也已經(jīng)和當年岳母同一個年歲。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每當臨近端午,每當看見青青的蘆葦,特別是每當吃著香噴噴的粽子,我們總會想起岳母,更會清晰地想起當年岳母一搖一晃走在我家門前田埂上的'那一幕,想起長輩的孩子們的拳拳愛心!

  這端午節(jié),流傳了千載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她寄托著我們?nèi)A夏民族對屈子光明磊落品格的紀念,寄托著炎黃子孫對先輩憂國憂民等優(yōu)秀品質(zhì)的頌揚,她將時時激發(fā)我們?yōu)閲业母粡,民族的振興,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奮斗!

端午散文3

  清晨,我打開窗戶,一陣清風撲面而來。陽光,散在空氣中,那一片金黃,便是陽光的味道。我伸了一個懶腰,真好,新的一天又來了,一個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又與我,擦肩而過了。

  五月粽香,看不見,摸不著,卻能感受到它的存在。細膩的糯米用葉子包住,一條細繩簡單捆綁,便是那發(fā)出誘人香味的粽子。等過繽紛春季,便是這粽香飄來。端午,我千盼萬盼的節(jié)日。我渴望著,嗅到端午春光的味道,聽到端午打鼓的聲音,看到楊柳依依,青郁的艾蒿搖擺著。當我拿起粽子,光滑的'葉子,透著草木的香氣,拆下捆綁著的繩子,折開重重疊疊的葉,葉子一道道的折痕,使我,看到了細膩圓潤的糯米,白晶透亮。將粽子放入嘴中,我嘗到了糯米的美味,萬般期待,在這一刻實現(xiàn)的喜悅,和,端午香甜的味道。

  河邊,人們正熱火朝天地賽龍舟,只聽一聲令下,龍舟,便如離弦的箭般飛速。豆大的汗珠從人們頭上落下,有力的手臂用力地劃著船槳,口中喊著響亮的口號。龍舟快速劃過水面,這時,我仿佛看到了屈原,抱著一塊大石頭,站在汨羅江前,我仿佛聽到了一陣水聲,接著,不復再有任何聲音了。我仿佛,在水中,與屈原耳語,向他訴說著他的豐功。忽地,有一個龍舟越過了終點線,我已沒有想要繼續(xù)看下去的欲望,魚蝦吃掉他的尸體,那一陣陣血腥而又苦澀的味道彌漫在空氣中,此刻,我吸了一大口氣,口腔中充斥著端午苦澀的味道。

  撫摸著手上的五色線,不斷地回想著家人給予我的寄托,無盡的希望,無盡的關(guān)懷。這個夏天,有了這些,便是最好的陪伴。這些,都是母親親手為我系上的,我嗅了嗅,上面還有母親的氣息。每一年,都是母親為我系上的線,我留戀著,生怕在哪一年的陪伴中淡然了這一股熟悉的氣息。我貪婪的吸收這份熟悉的氣息。嗔笑著,害怕自己獨自地在黑夜里的回憶中獨白。珍惜著現(xiàn)在,是不想看到未來的某一刻。這個端午,我,咽下了眷戀的味道。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楊柳仍舊,故人卻何在?每一年的端午,總是那樣糊里糊涂的過了。還沒等我感悟,就先擦肩而過了。關(guān)上了窗戶,陽光,傾灑在我的臉上。瞳孔,定格了這一秒。這個端午的味道,一直,在我的嘴里,回味。

端午散文4

  節(jié)日是我們與大自然一個默契的約訂,只有臨近節(jié)日時,平素被蠅利蝸名攪得焦頭爛額的我們才會不約而同騰出一份心情,生出一份閑情逸致,格外留心月亮的陰晴圓缺,海潮的漲落起伏,草木的枯榮興衰,這時的我們與自然親近,與自然和諧,渾身充溢著靈氣,詩意地棲身于自然中。端午節(jié)是我們與古人深情的對話,在節(jié)日里,我們會撫今追昔,推本溯源,思慕古人,時光在這一瞬間模糊,不知今夕是何年!

  端午節(jié),怎能忘了屈原,這位“顏色憔悴、形容枯槁”的詩人!渾濁的世情與高蹈的詩人格格不入,詩人潔身自愛,詩人愛憎分明,詩人卓而不群,詩人無人賞識,詩人滿腹衷腸向誰說。女鬼、女巫只是幻覺,醉夢醒來仍是君王昏聵,小人當?shù),生靈涂炭。詩人仰天長嘆,問天天不應,詩人長太息以掩涕兮,路何其漫漫茫茫!詩人回頭無限凄楚望了故國最后一眼,白衣飄飄縱身一躍,自沉于汨羅河,清泠的汨羅河!汨羅河悲咽向前流,從南流到北,從古流到今,河邊長滿了蘭蕙、江離、芳芷。

  想起蒲松齡《晚霞》電的端午節(jié),奇人奇景奇情,詭麗濃艷,像一朵散發(fā)著異香的奇葩。吳越斗龍舟之戲,龍舟何其華麗,斗戲何其驚險,“有童坐板上,顛倒?jié)L跌,作諸七劇。下臨江水,險危欲墮”,玩命的表演,怎不叫人嘆為觀止?端午節(jié)引發(fā)了阿端墮水后在龍宮中的奇遇奇戀,幾乎讓人深信水中真的是別有天地,人鬼情未了。

  想起沈從文《邊城》中的端午節(jié),湘西小城質(zhì)樸的民風民俗民情,令人神清氣爽,如飲一杯清茶,如呷一口醇酒。“端午日,當?shù)貗D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額角上用雄黃蘸酒畫了個王字”、“船與船的競賽,人與鴨子的競賽”,一派祥和、樂融融的情景。端午節(jié)在翠翠心里頭播下朦朧的戀情。翠翠,這清清秀秀的女娃,端午節(jié)進城看劃船,無意中與人拌嘴,他人一句“回頭水里大魚來咬了你”,讓她沉默了一個夜晚。這女娃一腔心事有誰知,湘水悠悠,湘簫幽幽,雋永的戀情耐人尋味。

  記起兒時在老家過端午節(jié)。當背上長著兩大顆橙紅色斑點的五月蟲傻頭傻腦四腳朝天落到地上時,我們這些黃口小兒就知道粽子飄香、鑼鼓喧騰、龍舟賽跑的端午節(jié)要到了。家里的大人用紅布給每個小孩都縫制一個小符,制成三角的、圓的、葫蘆狀的,裝人艾葉、明礬、狗耳朵等,能消災辟邪。我挺喜歡這種符,聞上去有股暗香,帶在身上,心里特別篤定,仿佛什么妖魔鬼怪都不在話下了。這一時期走東家串西家,看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洗棕葉、理繩子,用來裹粽的有“名正言順”的棕葉、細細長長的椰葉、結(jié)實的檳榔包。端午前夕,粽子香氣襲人,令人垂涎三尺。到了端午節(jié)那天,我哪有心思吃粽子,盼的是同大人到十幾里外的河邊看賽龍舟。河邊人山入海,摩肩接踵,鑼鼓聲、叫喊聲、炮竹聲不絕于耳。個頭矮矮、被一個個大腦勺擋住視線的我急猴猴四處找空隙,汗淋淋鉆到了前排。只見“青龍”“黃龍”“紅龍”“黑龍”幾條龍舟神氣十足浮在河中間,舟上的槳手個個生龍活虎,腰粗膀圓,滿身是膘。刺耳的哨聲一響,幾條龍舟像被妖怪在后驅(qū)趕一樣,拼著老命奔走水上。槳手應著鼓拍,有節(jié)奏地齊齊整整劃著槳,刷刷激起一片片水花。吶喊助威加油聲震天蓋地,有一小船上的看客叫加油時太過于忘乎所以,害得船不客氣把他措手措腳掀翻到水里,目睹這一景的眾人都哄堂大笑。直至今日,一想起那人的狼狽樣,我就忍俊不禁。

  在三亞,端午節(jié)最熱鬧的'是洗“龍水”,據(jù)說龍水可以祓除身上的邪氣,帶來好運。姑妄聽之,我倒不在乎是否真的會靈應生效,喜的是那氣氛那場面,湊的是那份熱鬧那份喧嘩。家家傾巢而出,攜兒帶女,呼朋喚友,成群結(jié)隊到海里洗“龍水”。天藍藍海藍藍,云白白浪白白,海面上人頭攢動,如過江之鯽。遠遠的一排細浪隔三岔五逐過來,越近越粗壯,越近越兇猛,膽小的邊大呼小叫邊撒腿往岸上跑,膽大的“我自巋然不動”,順著浪的性子,任拍任打,頑皮地和海浪玩著這游戲。在淺永處,尚咿呀學語的小毛毛頭在父母的牽引卞,笑臉燦然和水嬉戲,粉紅色的小腳丫在水中活蹦亂跳。千人千態(tài),但每個人都是那么自恣,那么愜意,那么怡然自得,看不到半絲煩惱,看不到半點怨恨,看不到半股戾氣。此時此刻,仿佛已感同令孔子額手稱慶的“浴乎沂、風乎舞雩”的境界。

端午散文5

  端午節(jié)了到,看到市場上到處都是在賣粽子和各式彩線香包,不由想起小時候老家的端午來。

  老家的端午是在風吹麥浪中迎來的,杏熟麥黃的時候,舅舅一般要給外甥娃送“曲蓮饃”。曲蓮饃是手工先做出模型,雕刻上花紋,然后放在鐵鍋里烤制的。它外形很像盛開的蓮花,上面雕刻著這樣那樣的花紋,寓意吉祥如意,保佑孩子健康成長之意。曲蓮饃是套裝的,有心的舅舅家除了做一個大的圓的帶著各種花紋的曲蓮饃,還帶著幾個小的。那些小的,是小時候我們的最愛。因為中間有孔,我們通常喜歡套在手腕上當手鐲轉(zhuǎn),轉(zhuǎn)累了就咬幾口家有小小孩的,舅舅家除了送曲蓮饃外,還要送肚兜。(小嬰兒的肚兜需要外婆一針一線的縫制,而且上面要繡上一些小壁虎之類的小動物用來辟邪。)大點的就可以買個背心代替。

  每當麥子黃了的時候,孩子們都嚼著杏子,在村口企盼舅舅的到來,除了企盼轉(zhuǎn)曲蓮饃的樂趣外,更多的是想看看舅舅會給自己帶來什么好看的背心,有沒有自己中意的卡通人物等而我,對于曲蓮饃的興趣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毫無興趣。我唯一企盼端午到來的原因是粽子和塑料涼鞋。

  老家臨近端午的時候,正是麥子快熟的時候,這個時候集市多了起來,趕會的次數(shù)也多了起來。以前集市是幾個月一場,或者幾個星期一場。這個時候就是三天一場會,因為馬上要收麥子了,很多人需要添置農(nóng)具和裝備。母親這個時候也要去趕集,去買幾個割麥子的鐮刀、草帽、或者買點竹編的籠子,或者背簍等。而這也是我最最盼望的,因為母親要趕集中午不能回家做飯,通常讓我放學后直接去集市找她。每到最后一節(jié)課的時候,我的心早都飛了,老師講什么不得而知,就盼著快點放學。轉(zhuǎn)眼看看四周,很多同學和我一樣,都是一副焦急企盼放學的表情。好不容易熬到下課,快速約好幾個同學,朝著集市方向開始了飛奔……當滿頭大汗的找到母親的時候,母親憐愛得邊用手帕替我擦汗,邊趕緊把我領(lǐng)到粽子攤邊,要了兩個粽子?吹劫u粽子的,在小白碟子里把粽子慢慢解開,撒上白糖,我的口水已經(jīng)快流下來了,好不容易等到弄好了,趕緊接過嘗一口,一絲清涼的甜蜜的滋味頓時在口中彌散開來,滿頭大汗的疲乏一掃而光。

  等填飽了肚子,看著周圍花花綠綠的塑料涼鞋,我的眼里冒出了光。又央求著母親去那邊看看,母親當然知道我的`小算盤。故意逗我說:“那就去看看吧,反正不買,你已經(jīng)把錢吃粽子了!钡鹊搅藳鲂瑪傋樱揖烷_始了百般討好母親,說穿著布鞋腳好熱啊,我一定好好學習之類的話……磨得母親最后不耐煩了,點頭答應買一雙。那個時候我的不知道用什么來形容,就是覺得周圍一切瞬間都變得美好起來,連天都好像更藍了。于是精挑細選了一雙自己喜歡的,立即就穿在腳上,把舊鞋子裝在塑料袋讓母親帶回去,我穿上新鞋子直接去上學了。

  那種透明的塑料涼鞋,顏色鮮艷漂亮,穿在腳上很好看,吸引了不少同學羨慕的眼光,可是美中不足的就是容易燒腳。走一會,因為腳底出汗,老會往前面滑,很不舒服。好在路邊的水渠老在澆水,走幾步把腳放進去沖沖,瞬間涼到心底。望著清亮的水渠下飄動的綠綠的水草,配上我鮮艷的透明塑料涼鞋,我的心都要醉了。

  多少年過去了,了解了各種端午節(jié)的風俗,但是粽子和塑料涼鞋卻一直是我腦子里揮之不去的別樣記憶……

端午散文6

  在我的眼中端午節(jié)是一個美妙的節(jié)日,他充滿了先人的智慧和良好愿望,有一種溫馨浪漫的氣息。每次看到那青色的粽子,嗅著濃濃的甜香,都會有一種情懷滋生。

  記得小時候,村前有一條河,每到初夏河坡上都會長滿青青的蘆葦。風一來葦葉便會發(fā)出沙沙的聲響,搖擺的樣子很是瀟灑。那時我們時常會到葦叢中去玩耍,摘下一片葦葉,卷成一個哨子,就會吹出嘹亮的聲音。艾葉也是常見的植物,溝坡渠邊常常都是。艾葉有一種清氣,有醒腦的功效。

  那時的端午節(jié)每每會到河邊采來葦葉,傍晚我們圍坐在母親身旁,看著修長柔軟的'青葉,是如何在母親手中變成一只只棱角分明,卻又圓潤的粽子。那時只是想著如何能多吃兩只,而忽略了母親看我們時的眼光。漸漸長大,漸漸明白,那一根根纏在粽子上的絲線,就像母親的心思一樣柔軟。

  如今,母親老了,頭發(fā)白了,眼也昏了?伤是會煮好了粽子,叫我拿回家來。我知道在母親眼里我從不曾長大,即使我已有了孩子?粗兆由侠p繞的絲線,我覺得它也纏住了我的心。

端午散文7

  曾幾何時,股股粽香帶著歡愉的小情調(diào),在弦歌悠揚而又注定是別離的六月,飄滿了初夏的校園。在六月陰雨霏霏而又略顯冗長的尾部,它以最為誘人的姿態(tài),盡情浸染著屬于它的別樣年華。那一刻,心底有個聲音告訴我—又到一年端午時。

  手捧香粽時,突然想起了那個汨羅江畔,滿腹情仇為國喪,淚灑江水永不悔的屈原。在戰(zhàn)亂玷污了和平的年月里,鼓角爭鳴似乎勝過一切滔滔不絕的說辭。因著勝利,因著擴張,即使在黑夜里也能清楚的聽到,骨頭因血液的擴張而瘋狂的鳴響。無論是擴張者,還是保守者,都期于在國的保存中而得以茍活。而屈原在對國家的忠貞中,遠遠的忽視了在墨地找準時機,置自己于死地小人們的暗算。當流言放逐了真相,即使百口,誰又能說得清盜跖和顏淵究竟誰黑誰白!跋悴菝廊恕备∪A一世,莫說豐功偉績,到頭來只道天涼好個秋。萬般無奈中,絕望滲入身體的每一個毛孔,塵世對他不公,他倒來個爽快,帶著對祖國深深的愛,親手埋藏一段沉淪的愛恨糾葛。

  很難想象,一個人,走在人生的末路時,又感嘆著怎樣的世事無常。汨羅江畔還殘留著屈子的嘆息,即使歷經(jīng)塵世的雕琢,其緣由依然不改初衷。也許,他恨小人的暗算,恨楚王的昏庸無道,但除了恨之外,也許更多的是對楚國的愛了。是世事無常,還是命中劫數(sh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國家能否保全,人民能否免于戰(zhàn)亂。曾經(jīng)暗算的小人,可憐的楚王,昨日還于燈紅酒綠中戲謔人生,聽著高枕無憂的亡國之音。而如今,一切幻歸幻滅,怎叫屈子死得瞑目。也許世事本就這般無常,根本不值得理會那些小人,我們能感慨的就是珍惜當下所擁有的。

  端午時節(jié),吃著粽子,不免也想到龍舟比賽時此起彼伏的吶喊聲。比賽時,經(jīng)常被分為好幾隊。等到哨聲或者是槍聲一響,早已準備好的參賽者使出渾身解數(shù),迅速的劃動著木槳,向終點進發(fā)。岸上的吶喊聲、擂鼓聲響成一片,也許屈原看到這一幕也該高興吧!據(jù)說賽龍舟是為了嚇走魚蝦等水生生物,還屈原一片安寧。賽龍舟歷經(jīng)千年的文化積淀,在對屈子的敬仰中,逐漸變成了后世的一種非物質(zhì)文化,代代相傳,永不衰絕。

  端午走在六月的尾部,多少來的有點傷感,無論是對屈原,還是對畢業(yè)的青春年少們。走在偌大的校園里,看著一輛輛寫著“中國郵政”字樣的車子,把陪伴了學姐學長們四年的點點滴滴一次性的打包,冒著黑黑的煙霧,就這樣一溜煙的消失在遠方的公路。

  四年,無論是喜歡或者不喜歡,終歸留下了屬于自己的過往,如流年躲進了海綿,用手一擠,青春就被打上了匆匆成熟的烙印。每到畢業(yè)的季節(jié),總有人拿著喝過的啤酒瓶子,在夜晚潛伏著躁動的寢室里,慷慨的砸著永遠也砸不玩的酒瓶,仿佛那一地的.破碎足以給他們留下些什么。這個時候最好來上一首歌才足夠煽情,興許會有人在那里抱著笨重的吉他,和關(guān)系親密的人高歌一曲,一曲歌罷又來一曲,直到嘶啞的聲音成為了主旋律。

  在這樣令人傷感的六月,吃著端午的粽子,恐怕不免有些酸楚。還有一種紀念的方式就是相片了,不知道為什么總感覺相片里的人是那般的呆滯。上課的時候總會看到學姐學長們,穿著老氣笨拙的學士服,用一張張寫滿各種姿態(tài)的照片續(xù)寫那段以往的記憶,拍完之后宣告學生時代的終結(jié),青春也隨之一晃即逝。

  在家鄉(xiāng),每至端午總要喝雄黃,戴香囊。據(jù)說,端午時節(jié)及節(jié)后,氣候炎熱,蠅蟲飛動,毒氣上升,疫病萌發(fā)。喝雄黃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因此喝雄黃在幼年時變成了一種端午民俗,但是雄黃味道濃烈,而現(xiàn)在似乎都不太重視了。香囊,似乎都是小孩子佩戴,或者是熱戀中的情人佩戴吧!而現(xiàn)在香囊,幾乎成了端午必賣的一種飾物,其商業(yè)性令人嘖舌。但是不管怎么說,香囊都成了端午文化的一種象征。

  關(guān)于端午的來源,除了紀念屈原已被公眾頗為贊賞,此外還有迎接伍子胥、紀念孝女曹娥、迎濤神、龍的節(jié)日這樣的說法。

  又到一年端午時,汨羅江畔仿佛那個身著一襲長衣的屈子還在,風漸漸卷起他的長袖,他高歌吟唱著屬于自己的《離騷》,在六月的尾部定格一段過往的凄美瞬間。

端午散文8

  在西遼河流域,嫁出去的女兒在端午節(jié)有回娘家的風俗。

  前些年,我們還在老家。五月初一,我們回到母親家。母親把早已準備好的五彩線系在女兒粉嫩的脖頸上,拴在女兒蓮藕一樣的手腕、腳腕。紅、綠、黃、白、黑五色粗絲線搓成彩色的線繩,叫五彩長命縷。端午節(jié)后的第一場雨,把脖頸上、手腕腳腕的五彩線剪下來扔在水洼或河流。天晴后,五彩線在水的外面,沿水而居,就像沿著河流定居下來的人的群落。

  退休后,母親每年端午都親自動手包粽子,她拿出一個星期挑江米。這件事她只一個人做。

  戴上老花鏡,把新買來的江米拿出一把撒在茶幾的玻璃面上。母親退休前是統(tǒng)計師,她用統(tǒng)計師的精準把混在江米里面的大米、雜質(zhì)和不飽滿的米粒移到一邊,挑出她相中的米。一個粽子里有多少粒米,母親心里也是有數(shù)的。

  每一粒米蠶繭一樣圓圓胖胖。

  我居住的塞北不產(chǎn)香軟黏滑的糯稻,它的生長是與種谷相同吧。西遼河流域的敖漢旗還保留著古老的農(nóng)耕習俗。每年春天播種時,農(nóng)民挑出幾種不同的谷子,放進縫制好的布袋,懸掛在水缸沿上。幾天后,哪種谷子先發(fā)出白玉一樣的芽,這一年就選哪種谷子播種。農(nóng)人們還會去旗(縣)博物館拜一個陶土做的人像,是傳說中的巫者或是王者,在幾千年前,他曾與神對話,與天地對話,祈求風調(diào)雨順,谷物豐收。農(nóng)民愿意用老種子,耕種時還用古老的石頭農(nóng)具,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滾石,重量正適合這片土地,壓上去不松不緊。在他們田地的不遠處,有考古學家還原的八千年前紅山文化的村落,出土了八千多年前粟的碳化顆粒。農(nóng)民春耕翻地時,刨出了先民農(nóng)耕的磨制石器,石鐮、石斧、石耜,還有不知道用途的農(nóng)具,它們不是天然的石頭,像去了谷皮的米粒一樣被打磨過。

  茶幾上的江米也是從一把選好的種子開始,一粒米是天地人的合作,道法自然。從春種到秋收,直到揚場時的風,把谷殼稻殼和米粒分開。

  一粒米在母親一圈圈橢圓的指紋里,從玻璃面上輕輕推過去,像是從風吹起的波紋上劃過去,相同的路徑,不延宕不改變不圍困,叮叮冬冬地落在下面的瓷盆里,一粒一粒,像水滴一樣有耐心,像落入土地中的雨水一樣自然。

  母親是從縣城考到市里師范學校的女學生,長得美,會彈風琴唱俄語歌。畢業(yè)后回到縣城的三四年正是談婚論嫁的年齡,有媒人來踏門檻,有小伙子投來過熱烈的目光,母親總是羞紅了臉垂下頭。一直到了二十六歲。她的弟弟,我的舅舅已娶妻生子,她和他們生活在一起,上班之余哄逗著三歲的侄女一歲的侄子。

  “這書是念壞了!编従觽冋f。

  她想嫁給一個大學生。她在眾人的漩渦里,按捺住內(nèi)心的豐饒,繼續(xù)等待,時間漫長好像歷過幾世幾劫。等待,是一件癡事。

  那時我的父親遠在沈陽讀大學,不知道有一天會到邊疆生活。母親二十六歲時,一百零一名支援邊疆的大學生穿越了幾百幾十幾道山河來到內(nèi)蒙古,這群人里有我的父親。

  外祖母說,她聽到兩個人在屋子里唧唧咕咕地說開了,還蒼蒼莽莽地唱了她聽不懂的外國歌,心里的石頭才落下來。

  婚姻生活與母親婚前的想像不同。母親在新鮮的生活里嘗試自己蒸饅頭,第一次把面發(fā)大了,手一伸進去,千瘡百孔的氣泡黏在手上,瞬間千絲萬縷。千絲萬縷的生活里,她生養(yǎng)了兩個孩子,為女兒取了含玉的名字,變成了癡心父母。母親安心于一日三餐和洗碗。這些潔白的熟悉的瓷器,每一只上掛著二三個米粒,母親每天把它們放進水槽,打開水龍頭,每天三次把它們放進廚柜,又取出來放在餐桌上。有時櫥柜門的一個螺絲松了,金屬合頁半懸著,一打開櫥柜,門歪歪斜斜地滑向一邊,母親就大聲地抱怨父親。塵埃是更細密的磨礪,無聲無息地落在一切事物之上,它們像飛翔的蒲公英種子,飛著飛著,又停在剛洗過的瓷碗上。一件瓷器摩挲成一塊白玉,一雙手從粉嫩靈巧到蒼老遲緩。母親仍一遍又一遍地撫摸這些碗,水流每天從她的指縫流過,在水槽的出口打著旋渦流入大地上人工挖掘的管道里。

  過了中年的母親越來越膽小,她擔心這兒怕那兒,兩個女兒和一個外孫女使她在四十多年的時間里做事畏縮顧及。她五十多歲開始迷信。六十歲以后,每到新年,都要買三本黃歷,不僅去書店,還要去地攤買。每天清晨,她戴上花鏡對照著幾個版本不同的黃歷,時間分成了兩個小時的一個時辰。

  我們每次離家的時候,母親都執(zhí)行著于兩件事,吃餃子和吉時出發(fā)。有時,母親查出的吉時要比發(fā)車的時間早很多,她說多在車站呆兩個小時沒關(guān)系,只求平平安安。煮餃子這件事母親也必須親自做。她雙手緊握住勺柄,指尖上常有一絲面粉的痕跡。妹妹在美國教書的那一年,假期要去西部旅行,母親在越洋通訊軟件里指導著出行時間,把相隔的時差和黃歷上的時辰進行著換算。

  年近七十,母親心氣弱了很多,人卻勇敢起來,又變回了那個曾經(jīng)癡心等待愛情的勇士,她在查黃歷上消磨的時間少了,她的年輕母親的心已是一顆老母親的心了。

  父親母親七十歲后的日常是一個抄書,一個養(yǎng)花。細密的筆尖摩擦著一張張筆記本的橫格紙,細密的水珠摩擦過花的枝葉,這樣的摩擦不再關(guān)乎理想,不再關(guān)乎自己的和兒孫的`成長,不是必須做的日常,他們熱愛和享受著這樣的重復和單調(diào),心里有很飽滿的快樂和不計得失的專注。這很像女兒小的時候,喜歡的事情就要重復做很多遍,毫不保留地表達她的快樂。平時,母親要求每天晚上十點熄燈,父親總是聽話地執(zhí)行。過春節(jié)時,大年三十的風俗是要通宵掌燈,父親快活得像一個孩子,他守歲抄書,把喜歡的從一個筆記本抄到另一個筆記本上,橫豎撇捺工整有法。

  生命是一個自然的過程,衰老海嘯一樣,他們?nèi)螒{海水襲來,擊打每一根發(fā)絲每一個關(guān)節(jié)每一個臟器。如同中年時藏起生活的艱難,他們老年時深藏住病痛和對孩子的想念。

  父母總是一次次地板起臉來把我們從他們的身邊攆走,少年的時候要我們?nèi)ミh方。我們各自成家后,每到過年過節(jié)都要求我們?nèi)テ偶摇K麄冋f:“我們已安排好去旅行了,你不用惦記我們!备改敢蚜晳T了自己過年過節(jié)。

  只有這一個端午節(jié)。

  母親提前兩個月就打電話問我們是否能回去。每次通話都要重復這個問題。如果我們回不去,母親把粽子凍在冰箱里,一直等到我們回家的時候。就像離家時候的餃子,端午的粽子也是一定要吃的。

  母親挑米時,父親一手拿著筆,一手扶著鏡框,給我們講掛葫蘆的來歷。除了人的求生、祈福這些節(jié)日里普遍的心意,葫蘆是藤本植物,有藤蔓綿延的愿望。傳統(tǒng)的風俗是人類從自然里誕生的精神,一個一個古老的民俗節(jié)日,保留著世代相傳的習慣,保留著起源于農(nóng)耕時代先民們樸素的對生命的愿望,在時間的河流里緩緩閃動,成了世俗生活里的人文關(guān)懷,使生活充盈動態(tài)。

  一粒一粒江米以滴水穿石般的耐心揀選好,提前三天清洗浸泡上。

  初四包粽子。包粽子之前江米還要認真淘洗,母親雙手捧起米,掬水弄漣漪,雙手像貝殼一樣,珍珠米回到貝殼里,白色的有著細小泡沫的洗米水在一粒粒江米和母親的手上漾來漾去,像海水不斷地沖上沙灘。

  粽葉已從先民用的樹葉流變成現(xiàn)在普遍用的葦葉,狀若古時寫字的雞毛筆。包粽子的當天先把葦葉和野生馬蓮煮軟,包的時候選二三片粽葉,上面的粽葉壓住下面粽葉的一半,錯開折疊成錐形,像糯稻成穗時的圓錐花序。在花絮間放進大棗和浸泡過的江米,粽葉的另一端慢慢卷起來,用馬蓮一道一道地纏住。每一個步驟是一種儀式,繁復的過程里有和遠古的先民一樣的心愿。母親的雙手不如年青時有力量了,可粽子還是包得有棱有角。

  晚飯后,父親開始煮粽子。除了粽子,同時放在鍋里的還有腌咸了的白色的鵝蛋、淡青色的鴨蛋,褐紅色的雞蛋。粽子的味道飄出來,粽子和雞鴨鵝蛋的周圍翻滾著氣泡,摩娑著食物的邊緣,滲透進葦葉包裹著的一粒一粒米里。

  月亮升起來,初四的月牙細細的,一鉤新月照在數(shù)不清的燈火上面,照在數(shù)不清的河水上面,時光一圈一圈地回漩,我得到了一個初民面對自然最原初的啟示。

  遠道而來的先民,把一塊大自然里的石頭磨制成草履形的石耜,一個古老的農(nóng)具,它的形狀像一只單細胞的草履蟲一樣簡單原始。

  先民們拾起石片時目光清澈,如同女兒拾起小石子放進玩具車里一樣的單純喜悅。有一天,先民們在河邊發(fā)現(xiàn)了一塊不同的石頭。玉還是璞的樣子,它和普通的石頭更相像,內(nèi)里的美玉被完好無損地包裹在石皮里。

  先民用手握暖石料,用眼睛看穿玉質(zhì)的天然色澤和紋理。他在河水邊琢磨了很久。唯一的一雙手,唯一的掌紋和指紋,唯一的紋理和命運融化進玉石里。專注在這樣孤獨的循環(huán)里,以人的自然與萬物的自然相磨合相融合,誕生著人類的文明。磨玉的先民感知著月亮的圓缺,碎屑和粉末隨著風隨著水隨著時光飛逝。他把磨好的玉送給了愛的女人。世界上最古老的玉耳飾,遼河流域的岫巖玉磨制的半透明的玉玦,一個不規(guī)則的圓環(huán),圓環(huán)上一道細細的缺口,卡在遠古女人柔軟的耳垂上。

  我想,磨玉的先民是看到了滴水穿石。我想,這丁咚的聲音就像母親挑米。

  在我熟悉的長大的家里,熟悉的味道里,我望著天上的月牙,像望著玉玦細細的缺口,可以穿越過去和未來。

  我穿越著一圈一圈細小的時光,一個頑童隨手扔出的小石子敲到了時間的水面,時光動搖,漣漪相續(xù)。我回到了在產(chǎn)床上生女兒的樣子。

  我看到測孕試紙上兩道淺淺紅痕。

  我收藏著一張“中華老祖母”石像照片,是“紅山文化”考古研究者發(fā)現(xiàn)的中華大地上最古老的人物雕像。石像的腹部鼓起,孕育著一個新生命。她雙臂自然下垂,雙手交叉于前胸,堅毅的唇,大眼坦視前方,古樸的力量里透出柔美。八千年前,在我生活的這片大地上,不知道是誰塑了這個雕像,塑的又是誰。生兒育女是天性是本能,生命是那么自然的事。

  女兒順利地出生了。

  母親拿來一個牛皮紙袋,里面是七味:當歸、川芎、紅花、桃仁、甘草、干姜、益母草。這些草藥適宜產(chǎn)后調(diào)理,先武火后文火,紅紅的火苗舔著陶罐底。

  對我一向嚴肅的母親柔情起來。今天把一副銀鎖銀鐲放在女兒枕頭下面,明天又拿來一個紅肚兜,紅棉布面兒,手繡蓮花,絲帶是一種柔軟的紅色。

  “打一個結(jié),活扣!蹦赣H教著笨手笨腳的我。捋著女兒蓮藕一樣的胳膊腿,微笑著:“愁養(yǎng)不愁長。 

  在女兒出生之前,我不知道人的初始狀態(tài)是這樣的混沌,一天二十個小時處于睡眠中。她的樣子小小的,身子軟軟的,人初如璞玉,不琢不磨無思無慮,稚樸天真地觀照著這個世界,世界也這樣望著她,世界是那么的有趣,女兒清亮的眼睛看來看去,她不會嘻笑不會挑剔,不藏是非美惡。

  時光像老式的搖籃車一樣吱吱嘎嘎地響著,在大樹里一圈圈地旋轉(zhuǎn)著,搖籃里躺睡的小女兒有一天也會成為母親。

  我回到穿著婚紗時的明澈;氐皆趥}庫里發(fā)現(xiàn)寫滿字的鏡子時的好奇。十二歲的時候,我在倉庫的角落里看到了一面磨得光滑的鏡子,是父母結(jié)婚時單位送的禮物,我用手指擦拭著上面的塵土,漢字一個一個顯露出來,單位名稱,祝福的話,“一九七二年十月十二日”,漢字寫滿了鏡面,那些祝福的話,話語很新鮮,如同現(xiàn)在婚禮上的祝福一樣。從那些漢字的縫隙里,我看到了我,年少流著口水等粽子的癡枉,腕上系著五彩線的天真。

  回到娘家的女子,變回一個柔軟的嬰兒,回到母體里那片寧靜的海。我看見最初的自己像一粒稻谷。

  我也看到了,我的老年,我又癟縮又豐腴。塵埃和迷霧形成我蒼老的石皮。我像母親一樣要孩子去遠方,在端午節(jié)前搓五彩線,絲絲縷縷地牽掛,一絲一縷地扯斷。戴著老花鏡挑江米,每挑一粒米,也像母親一樣,有虔誠也有畏懼,在心里默默地說,一粒米是一個樸素的愿望。

  家里的粽子香味總要持續(xù)十天半個月的,端午節(jié)這天又混進艾蒿的清香。

  我像母親招呼小時候的我一樣,招呼女兒起床,用燙好的艾蒿水洗眼睛和耳朵。五色新絲纏角粽,解開綁的野生馬蓮,粽角一粒紅棗發(fā)出紅寶石的光芒,原來不透明的江米一粒一粒靈動剔透,一顆粽子渾然天成,不粘葉,從黃綠色的葦葉上滾落到洗過的碗里,滾動著莊稼的顆粒和挑米的聲音。

  這時母親總會說,看,像一塊玉。

端午散文9

  端午將來,街頭巷尾早已溢滿了艾草的香味。

  說到艾香,更多人會想到端午的粽子,想到各家門楣上懸掛著的那一棵棵辟邪香草。而我偏偏要想起母親,想到母親刻意為我栽種的那半分地的艾草。

  小時候,沒有滅蚊靈,也沒有殺蟲劑。那時蚊子似乎不怕我們。夏的夜晚,土房茅舍里是絕不能睡得住的。一是太過于悶熱,二是蚊蟲多得數(shù)不清。每到夜晚,村里人都要挾一把扇子,拉一條蒲草席或蘆葦席子,去打麥場或是很少長草的河堤、路邊,迎著風睡。有風的路口,蚊子是很難停得下腳步的。怕我們被蟲子叮咬,母親就用艾草掄在我們席子的周邊。說也奇,有艾草保護著,蚊子相應也會減少,就連螞蟻、蜈蚣等害蟲似乎也不敢靠近。若是天陰潮悶,蚊蟲會成群結(jié)隊來,來了就不想走,一陣陣一團團,哼哼唧唧,直吮吸得你呀呀地暴躁。母親見狀,就用她收藏的艾草熏出一縷縷青煙來,驅(qū)趕那些不知好歹的蚊子和飛蛾。青煙繚繞,見我們睡得安穩(wěn),母親才小心地離開。夏夜,那一個個香甜的夢里,似乎都是艾草的一絲絲清香味。

  一開始,我是極討厭艾草的味道的,一股子薄荷的怪氣。后來,久而久之,便覺聞得習慣。再難聞的味道,似乎要比蚊蟲叮咬要舒服得多。

  那時艾草,多野生,從沒有人去刻意種植。它長在渠頭田邊,長勢喜人,蔥郁郁茂盛若葦。艾草性格乖癖,很少招來蟲害,更少有人取來喂牲口。所以那時,它們只負責茂盛地生長,從不聞不顧這世間的事。在人們的視野里,大家似乎也不再留意。只是到了夏,確切地說是到了端午。大家才忽然想起要割三五株,插在自家的門楣上,避鬼驅(qū)邪,一任風吹雨打。那時荒地較多,生長這種草的地方也多。從沒有人想起,要把它當寶物來收藏和經(jīng)營。入了秋,一小部分作為柴火割回家,一部分當做肥料埋進了土,更多的是散漫在風雪里腐爛成泥。

  艾草的生命力可謂強,春剛來,就和其它小草一樣長成一片片青蔥。

  后來,地分到了戶。溝渠湖塘邊的廢地,都被人家相繼開墾。艾草,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生長的空間。偶爾有三五十株,十棵八棵,生長在私人家的宅頭或墻旮旯間。

  后來,我去了很遠的城。只有端午回家的時候,才能見家家門楣上有朵朵鮮綠。時間久了,仿佛記憶里已不慎凸出。端午正是小麥覆壟黃的時候,鄉(xiāng)下很少有人閑得下來,去太多地關(guān)注艾草,關(guān)注屈原。小時候,感覺從沒見過香囊,也沒吃過粽子,更沒見過龍舟。直到后來上了中學,才知道端午原本就是中國的端午。端午來時,母親就用艾草煮雞蛋給我們吃。艾草煮出出來的雞蛋確是有些怪味,母親偏說吃了它能防病除濕,逼著我們吃。不吃又不舍,一年里難得有一次這樣豐盛的蛋吃。吃完后,就和大人們一起去割麥子,撿拾麥子。端午以后的一段日子,整個身心里都是無邊無際的麥子了。

  鄉(xiāng)下的端午,很簡單。無論如何簡單,端午的艾草還是要必掛門楣的。聽說這小小艾草能夠辟邪,只是聽說。難怪小時候,很少聽說村子里有邪魔鬼道的事,怕是與這辟邪神草不無關(guān)系。

  母親喜歡收集艾草,當初不為別的。只為夏來的時候,去熏殺那些害人蟲。間或,也有人找去泡茶喝,說是能治婦女的病或寒濕。這些收藏的習慣,可能都是外祖母留下來的,被母親學了去。村里人若有人真的'用到艾草,第一個就來向母親要。母親從不吝嗇,因為收藏就是為了急人所用。

  上高中時,我的關(guān)節(jié)得了一種風濕痛。一段時間,行走都成問題。母親就用艾草,每日泡水給我浴治。一年端午,母親又用艾草葉子汁水,蒸山芋饅頭和玉米饅頭給我吃。饅頭很綠,是青青的一種綠。味道算是好,一股股艾草的清香氣,又帶著玉米和山芋干子的一絲絲甜味。同學見我吃得香,有幾個還要了幾回。他們吃不慣,偏說味太濃烈咽不下。

  那幾年,艾草的確少。母親就去遙遠里四處尋,有時竟能跑到幾十里開外的山上。后來,母親就在自家的宅頭,辟出一小塊地來栽種這些從遠方移來的野艾草。母親小心地伺候著它們,就像伺候她的兒女們。每到端午時節(jié),都要認真地一株株收割,認真地用水一棵棵洗凈,認真地搭在房檐上晾曬。然后用剪子,認真地裁成一節(jié)節(jié)一段段,捆成均勻的小捆,小心地裝入袋子,安放在東屋房梁上?吹贸,母親是極其用了心的。每一年都要收藏,留作他人之需和我整年之用!捌吣曛,求三年之艾。”《孟子》里的這句話,說得不無道理。母親就用沉了好多年的艾草,熏蒸浸泡我的腿疾。說也神奇,現(xiàn)在我的疼痛基本治愈,只是天氣特別陰濕的時候,才偶爾感覺得到。遵照母親的囑咐,晚上泡腳的習慣我一直堅持了下來。即便現(xiàn)在,母親還一直為我栽種那些艾草。每次聞到艾葉的香氣,我就會想到母親。想到母親那一份濃濃的愛意,我的周身都會洋溢著汩汩愛的暖流。

  一次去南方出差,在一家超市里看到艾草制作的糕點,心里忽然間溫熱許多。這不是三十年前,母親包裹給我們吃的那些艾葉饅頭嗎?沒想到,三十年后我們又一次重逢。仔細看包裝,她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青團。青團,又叫艾團,是一種用草頭汁做成的綠色糕團,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團子的表面,所以青團碧青油綠,糯韌綿軟,甘甜細膩,清香爽口,從色彩到口感都有著春天的氣味。那天,我一口氣吃了三個青團。青團是很好吃,可就覺著少了當年那一股股濃濃的艾草香味。

  端午要到,母親早把一包包艾草準備好,打電話讓我回家取。

  艾草飄香,母愛飄香。

  這種愛香,怕是將會一直深入到我的血液和未來。

端午散文10

  有一首民謠:“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我在故鄉(xiāng)過端午節(jié)時,常常能品味出舊時的味道。那是千百年傳承已久的鄉(xiāng)風民俗,每當此時,小鎮(zhèn)的上空飄蕩著粽子和艾草的清香,交融著親人們相聚時刻的溫情。

  南朝梁文學家吳均的《續(xù)齊諧記》云:“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五月初五)投汩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蔽业墓枢l(xiāng)沒有賽龍舟這種習俗,只在清明節(jié)期間,里下河地區(qū)四鄉(xiāng)八鎮(zhèn)數(shù)以千計的的會船云集溱湖,舉辦規(guī)模浩大的“溱潼會船節(jié)”。最近幾年,在煙波浩渺的溱湖上也有了女子用槳劃船的比賽,那是會船盛會后的延續(xù),吸引游子歸來的鄉(xiāng)音鄉(xiāng)情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散文:情濃端午粽飄香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散文:情濃端午粽飄香。

  端午節(jié)雖不同于過年,也是故鄉(xiāng)人忙的時節(jié)。除了去看劃船賽外,門口不忘插上菖蒲和艾草,配備中午吃“

  五紅”的美味佳肴,大有一種“舉玉箸遍嘗美味,約春風共聚雅舍”的興致。每年端午節(jié)我都要回家,親口品嘗母親做的“五紅”菜。家里的午宴吃“五紅”很講究,五個碟子是醬油燒紅、拌紅或自然紅的菜肴,如炒莧菜、燒龍蝦、炒鮮河蝦、用刀拍碎的糖醋蘿卜、切開冒出紅油的咸鴨蛋……有時候在節(jié)日那天,還能看到鄉(xiāng)下有幾個農(nóng)人上街扮演判官的模樣,到各個商家門前跳判官舞,收點小錢或香煙?匆姶笕藥е奶暮⒆尤ピ∈蚁础鞍俨轀,我心中竟有一份悵然若失的感覺,人到中年,胸口空蕩蕩的,少了兒時頸上掛著的用五色絲線編織成的蛋網(wǎng),少了胸前晃動著一個碩大雙黃咸鴨蛋的自豪

  好在母親包裹的粽子還有從前原汁原味的模樣。浩瀚的`溱湖有茂密的蘆葦蕩,有縱橫交錯的河汊水港。鄉(xiāng)人蕩著一條搖櫓小船,從湖蕩里精心采摘碧綠的葦葉蒲草,到古鎮(zhèn)的小巷中或溱湖的大街上叫賣。母親包的粽子奇形怪狀,有草把頭、菱米子、斧頭狀、小腳形、腳爪形、小長方形……像是用粽葉包扎成的工藝品,精美絕倫。包粽子時,糯米中加入的餡料有紅豆、蠶豆、蜜棗、蛋黃、火腿片、咸肉等,用蒲草或棉繩扎緊粽子,放進鍋里煮,看一眼青油油、水靈靈的粽子,十分惹人喜愛

  出鍋時,空氣中彌漫著撲鼻的粽香,常常能喚醒口中的饞蟲起舞

端午散文11

  五月的端午節(jié)還沒有蒞臨,端午粽子、端午粽葉早已瘋狂上市,到了接近端午節(jié)的時候,粽子火爆的信息更是一浪高過一浪,粽子葉也是從最初的五元一市斤逐步漲到十幾元一斤的,東西越貴的時候,越是沒有還價的余地的,昂貴的粽葉,飆升大棗,抬高的大米、江米,貴的你不敢去討價、還價,幾乎都是不讓你用手去摸的,買東西的人就是有點吊詭的,愈來愈叫人捉摸不透的。有人說:棗莊買賣一群羊。不是玄乎,事實就是如此,買點粽葉,你要是一連跑幾家的,其實仿佛是商量好一樣的價格,一樣的零售,如若那一家攤點前只要有幾個人去買,不一會工夫,就會黏上好多好多蜂擁齊上一大群人的,圍得里三層外三層的。擠得你渾身是汗水不罷休。雞蛋也是水漲船高,艾葉到了快煞黑的傍晚,更是叫你只好掏錢只管買了。問一問價格那是更不敢的,否則就沒有了。因為時間不饒人的。這么個時候,能有人去賣都不錯了。其實就是有人專門去在煞黑的時候才從家里用自行車子馱來故意的去賣個巧錢的,這就是抓住了人們心里還沒有來得及買的因素。巧錢巧錢,不巧,不賣錢,不巧不賺錢。圖的就是巧錢的。

  粽子和艾葉同煮著吃,是端午節(jié)的特有的節(jié)日,在頭一天晚上煞黑的時候,沒有人知道的最好,在自家門上插上一兩枝子艾枝子,說是辟邪,說起辟邪來,我是不信的,幾枝艾葉就能夠辟邪?能夠驅(qū)鬼什么的?辟什么邪?也許是心里作用吧。不過,話說回來,我還是跟人隨大溜的,圖的就是心里作用,圖的就是大吉大利的說法的。不啻能夠紀念逝去的屈原,但愿能夠帶來辟邪,帶來好運、吉祥!

  端午節(jié),是個紀念的節(jié)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跳江不讓大魚什么的吞噬了,屈原值得人們懷念,每到五月五日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一個詩人能夠值得全國上下人們紀念,能夠值得人們給予紀念的日子,能夠值得于韓國共同爭斗屈原的節(jié)日,確實是了不得的,偉大的人物。

  年少時,我家的門前就是蘆葦汪的,蘆葦茂盛稠密,葦子葉是那樣的大,不像現(xiàn)在的那樣的瘦小,一個葦子汪,就是能夠滿足一個村子上所有人來劈了,葦子葉是厚厚的,翠綠的,家家到葦子汪里去劈開掉大大的葦子葉子,到家里在大盆里洗洗,用水沖一沖的,然后用一支葦子葉卷曲好,裝入大米、江米、大棗兩個,再包好用線纏上,放到大鍋里,然后再放些雞蛋、艾葉一同水煮,直到水煮好,再在鍋里悶上一會,就可吃了,到了太陽還是沒有出來的時候,就早早的煮好了,吃完后才可以出門的從事其他事情的。在這一天里,家里吃雞蛋的時候最多的,也是最滋滋的了,少富有的家庭里幾乎每個人能夠吃上超過兩個雞蛋兩個粽子的,肚子里有粽子和雞蛋是消化慢的食物,到了中午吃午飯的時候,肚子里還是沒有餓的感覺的,母親說都是雞蛋撐得。家里剝下的雞蛋殼,在那個貧窮的年代里,母親都是舍不得扔下的,留著給小雞吃的。搗碎后放到小雞面前,小雞都是你爭我搶的嘴叨著吃的,也是挺香的樣子。艾葉茶據(jù)說能夠治病的,艾葉茶我們是必喝不可的,有病治病,無病防病的,艾葉是傳說中能夠驅(qū)寒除濕之功效,艾葉茶能夠清洗小孩子除病之功效,艾葉茶還能夠調(diào)節(jié)止血等功效。在這一天里,家家到湖地里,割些艾草,曬干,到了晚上用艾葉燒,不著的最好,漚煙,家家炊煙裊裊,一股特殊的艾香,熏的蚊蠅飛逃夭夭,深夜,煙消,人們進入酣夢入睡香甜。

  眼下,人們的生活提高了,信奉艾葉驅(qū)邪的理念更是虔誠至深,晚上,夕陽剛剛“入睡”,就有人家鞭炮齊鳴,經(jīng)商的人最為信邪的',在家里擺上香燭、粽子、燒雞、水果等貢祭品,全家人全桌滿漢全席,好酒佳菜,看著電視,聽著音樂,伴著鞭炮聲此起彼伏,洋溢著端午節(jié)的濃濃的的溫情高潮,一家人其樂融融,飯后,小孩子拿著艾枝子到處的追打著、嬉戲著,在外追打著螢火蟲,到了很晚很晚才收手上鋪躺下。

  端午節(jié)早已作為政府規(guī)定的假日,說明節(jié)日愈加重要,家家更是忙碌,端午的節(jié)日里,是五月的節(jié)日,是孩子還沒有出高考成績的時候,孩子心理是十分興奮滿滿的,如若出來成績,那就更當別論的,有高興的,有郁悒的,有悲傷的,有悲痛的……,眼下是高興的,盡興的,兒時的端午節(jié),令我神往,令我魂牽夢繞,多少個端午節(jié)里,漂泊的居住的我,每當回憶少年時代的時候,那清晰在目的情懷,總是縈繞在心頭,使我的心變得溫柔濕潤,幸福的淚水隨著歲月春暖花開。

端午散文12

  在我的記憶里,端午節(jié)吃粽子與文峰塔、艾葉、五色線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

  記得每年一到農(nóng)歷四月底五月初,母親早早就把軟米浸在盆子里了,米一天天發(fā)酸,鄉(xiāng)下的親戚給拿來葦葉和紅棗,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父母一次又一次用清水把米洗得干干凈凈,母親就坐在小櫈子上開始包粽子,黃色的米、大紅色的棗、綠色的葉子在母親手里轉(zhuǎn)眼變成了一個個漂漂亮亮的粽子,并擺放在一個大鍋里,放上水,再把一個洗干凈的石頭壓在上面,點燃灶火就煮粽子了,一陣子后,一股股粽子的香味撲鼻而來……

  一到五月初一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插上 艾葉,只是 艾葉是連根的,母親還把配好的五色線給我們戴在了手腕上、腳腕上,用一小塊花布給我做一個漂亮的荷包,里面包上艾葉和大蒜,母親說戴上是為了消災去病,我總喜歡在鼻子前聞一聞,這是我最喜歡的味道……

  一到學校同學們幾乎都戴著五色線,我們把手腕露出來互相攀比著,手巧的孩子們用紙疊成小粽子,再用漂亮的五色線一層層包起來,戴在脖子上非常漂亮 。同學們還在念叨著,說是端午節(jié)的早晨,到河邊去梳頭,一邊梳,一邊念叨:一木梳長,二木梳光,三木梳誕到河物廂(河那邊),四木梳梳得用扁擔量,五木梳跟著河頭走……說這樣頭發(fā)就長得快……

  端午節(jié)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的艾葉又換成了新鮮的 ,初五是沒有根的艾葉,我的五色線也要重新?lián)Q成新的,我們吃了香噴噴的粽子,下午就高高興興跟隨父母去文峰塔了。平日里是沒有人去,傳說文峰塔里面住著蛇精,只是端午節(jié)的上午蛇精離開后,下午才可以去……

  當時縣城很小,四周是一片片土地,記憶中,去文峰塔時走很遠的路,過一條小河(今儀川河),經(jīng)過一片片菜地,和一片蘆葦?shù),?jīng)過連家莊村中的那一棵大槐樹……走上一條塵土飛揚向上爬的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才能到了文峰塔下面,一路上人們攜老帶幼,人流從四面八方趕來。少數(shù)人騎著自行車、大部分是步行而來,此時此刻山上山下,人頭攢動,城附近的鄰村上下男女老少都匯集在這里,這也是一年一度的大聚會。賣冰糕的小商販用自行車帶著小木箱,五分錢的冰糕,成為孩子們眼中的美味。

  記憶中的文峰塔傷痕累累,這時一些年輕人鋌而走險,在一層層地攀登著,傳說摸到文峰塔尖最高處可活到100歲。下面的人們有的站在文峰塔下,有的坐在綠色的草地上,都在眼睜睜的看著他們,不時發(fā)出一聲聲驚呀……老師們再三吩咐孩子們不要上去,注意安全,有的孩子們還是要爬兩層,我看著這一幕幕……想著聽大人們說過在這里曾經(jīng)發(fā)生的悲劇,心里為他們捏著一把汗,但是最終每年的端午節(jié)這一天都會有人登上過那高高的文峰塔頂……

端午散文13

  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jié)了

  這天,吃過午飯夫人讓我陪她去超市,說是去買些生活用品順帶看看今年粽子的價格怎樣,何適的話買一些送給老人,也算是過節(jié)的一點心意。

  說實話我是最煩逛超市的,興許每個男人都不耐煩陪老婆逛超市吧。進了超市渾身一陣清涼,超市的涼氣還是很涼爽的。妻子在前面選著日常用品,我推著購物車跟在后面,不一會兒就來到了粽子專賣柜臺前,老婆選起了粽子,而我的雙眼隨她雙手的不停翻動停留在了口味各異、風格不同的各式各樣的粽子中,看著看著,忽然內(nèi)心升起了一種異樣的感覺,而這種感覺隨著各式粽子在眼前的不斷出現(xiàn)而愈發(fā)的強烈,以至于情緒激動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此時的我就像站在太陽底下赤熱難耐……直到出了超市我發(fā)動汽車的時候,這種毫無來由的情緒波動也沒找到它的出處……

  這種道不明的心境一直持續(xù)到晚上,帶著莫名的失落感吃完了晚飯,坐在沙發(fā)上手下意識的'拿起了電視遙控器,漫無目的地打開了電視,隨意切換了幾個頻道沒有一個看得進的,正百般無奈,突然《舌尖上的中國》幾個字映入眼簾,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內(nèi)心豁然開朗,終于明白,糾結(jié)了一下午的心情原來是源于那小小的粽子。睹物思人使我想起了母親包的各種粽子的味道,原來所謂的“鄉(xiāng)愁”就是思念一個人小時候的種種經(jīng)歷。這種思念始終伴隨著長大以后的我們,無論在哪里生活工作,但對故鄉(xiāng)的懷念,對兒時的點點滴滴的回憶,都是源于對家鄉(xiāng)故土的思念,正像《舌尖上的中國》所描述的那樣,懷念的是那山、那水、那小時候舌尖上的美味,即使過去十年二十年那種回味會更加濃郁,我糾結(jié)了大半天的情結(jié)原來是源于這樣一種鄉(xiāng)愁,一種對兒時家鄉(xiāng)的美食的懷戀……

  說實在的,我很懷念小時候過端午節(jié)時,家鄉(xiāng)的那種節(jié)日氛圍,現(xiàn)在想起來依然瀝瀝在目。

  記得端午節(jié)的前幾天,母親會先把蘆葦葉釆回來洗刷干凈,臨過節(jié)的前一天母親會先把糯米泡好,然后根據(jù)我們兄弟幾個的口味,母親會分別準備好花生、紅棗、肉、排骨、豆沙這么幾樣餡。等要包的時候,母親往往會把所有的食材擺放在院子里,邀請鄰居阿姨們過來一起包,各包各的,一來是圖個熱鬧,二來大家在一起說說笑笑,不知不覺就把粽子包完了。這種鄰里的親情現(xiàn)在的城里人是體會不到的。然后各自回家準備煮粽子。

  煮粽子也是有講究的,先要在鍋底鋪上蘆葦葉,然后再把粽子擺進去。煮粽子是最費時間的,往往要花一個晚上的時間,這期間還要起來照看幾回,怕把水煮干了,因為時間越長糯米才會糯也才會更好吃……

  第二天早早的,母親會買一些片片糖和一把艾草回來,艾草一部分煮水,給我們洗澡,說是洗去一年的污氣不生病,一部分掛在門邊,這一部分我記不清是為什么了,反正要一直掛到來年的端午節(jié)。

  等我們兄弟幾個起床了,母親就會把煮了一晚上的粽子端出來,我們會一人一手拿粽子,一手拿片糖,吃得滿嘴生香,肚子園園的,然后才會戀戀不舍地去上學。

  許多年過去了,每每回憶起當年的這一幕,都會感嘆時間的流逝,它帶走了兒時的歡樂,催老了父母們的歲月……

  現(xiàn)如今,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物質(zhì)也豐富了,但在我們的潛意識里,是不是會覺得少了當年的那一份鄰里之間的和諧氛圍?

  寫到此處,我不知道還能寫點什么,此時我的眼前晃動著當年的影像,恍惚中,仿佛又看見了母親忙碌的身影……

  但我知道這一幕不可能再現(xiàn)了,大家圍在一起吃粽子的情形,和母親包粽子的那一鏡頭似乎永遠定格在了我的記憶中……

  我懷念那樣一種氛圍,更懷念那一份親情。

端午散文14

  如今不是看到滿街的粽子,商場中的打折,電視中的慶祝,我已經(jīng)感覺不到它——端午的存在,每次念到端午這兩個字時不由的讓我想起那個在外婆家過的端午節(jié)。

  時光倒回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南方的一個小鎮(zhèn)。

  一盞昏黃的豆油燈,一張脫了朱漆的梳妝臺,一方古舊的鏡子。一個老人在鏡前動作遲緩但一絲不茍的梳頭,我被一些細碎的聲音驚醒,睡眼朦朧的看著她,我的太姥姥(即姥爺?shù)哪赣H)。不一會她就梳好了,一個盤髻。這時她不知從哪里拿出的一朵絹花,粉紅的,端詳了很久她輕輕的插在頭上。

  我被吸引住了,她那花白中帶些黃的頭發(fā)上,一朵粉花格外顯眼。像在茫茫白雪里的一株雪蓮,溫暖而驚艷。以至于今天我忘記的太姥姥的容貌還記得這一幕,那朵花。想必那時的她也如同今天的我在回憶多少年前如花的自己,和某個端午的早晨?勺罱K,她挑了一根最普通的銀簪戴在頭上。

  一切收拾好了,她走到床前做了個動作示意我睡覺。我閉上的眼睛,但能感覺到燈滅了,和吱的一聲關(guān)門。之后就是一片安靜,我知道在艾草還沒有插上門楣時家里誰都不可以說話,要不然不吉利,我也絕對不可以出聲,這是大人們交待過很多次的。靜,真靜!

  “小乖乖,起床了,太陽都曬屁股了!蔽以诶牙涯鞘煜さ慕泻奥曋凶饋怼@牙涯脕砹饲皟商觳艦槲铱p制的新衣,大紅的鑲著黑邊的衣衫,還用一根紅繩給我扎了一個沖天炮的發(fā)型。

  “穿上鞋,去給太姥姥請安!崩牙驯憬o我穿上了那個紅的`繡著仙桃的布鞋,出了臥室門,太姥姥坐在堂屋里!疤牙押谩!闭f完我便跪了下去磕了三個響頭。

  “乖,拿著納;@一邊玩去!彼σ饕鞯哪闷鹕磉叺哪莻八邊形的布藍,在每一片布上都繡著不一樣的花,每一片布的邊與邊的交接處都要再用布札一個鳳凰頭,每一個鳳頭上都叼著七色的彩線穗子。

  “姥姥好。”我拿著小籃轉(zhuǎn)身就向身邊的姥姥作了一輯。

  “好,好,乖。”姥姥笑著往我小籃里放鴨蛋和糖果,“走出去洗洗!崩牙逊帕藮|西就拉我到門外,洗臉盆里已注滿了清水。她從神柜上那一堆艾草里拿出幾根,沾了點水在我身上輕輕的拍了幾下說;“去禍去災,平平安安!

  洗了手和臉,我也拿了幾根艾草學著姥姥的樣子在房屋里的每個角落里都掃一掃,一邊掃還一邊說,“端午節(jié)掃一掃,蚊蟲螞蟻都往外面跑!

  早飯,一個粽子,一個鴨蛋,一碗粥,匆匆吃過。吃完后姥爺便用雄黃在我頭上畫了一個“王”字,據(jù)說這樣那些鬼蟻蛇蟲都不會傷害我。

  “張奶奶好!薄袄钅棠毯!”吃完飯不能閑著,拿著小籃便挨家挨戶的串門,老人們都紛紛拿些零食往我小籃里放。不知何時小籃滿了,我便回到姥姥家。

  “哪來的小老虎!苯憬阕谔梦堇锟次疫M來了笑的合不攏嘴。

  “爸爸,媽媽,姐姐,你們什么時候來的!蔽乙贿呎f一邊撲到媽媽懷里,到姥姥家已經(jīng)幾個月了真是很想她們。

  “瞧瞧,又長壯了!眿寢尡е腋吲d的說。

  和媽媽親昵了一會,便和姐姐玩起來,一見姐姐的和我一樣的小籃里的東西沒有多少,我便拉著她向外走。一邊走一邊說哪家給的東西多,哪家的東西好吃。到了李奶奶家里她們見我又來了便說,“小丫頭,怎么又來了!

  “我是給姐姐帶路的。”說完便站在姐姐身后,姐姐便上前給那她請安。

  “這是大丫頭吧,長的越來越俊了!崩钅棠堂Ψ銎鸾憬,笑著對身邊的和說“鬼靈精怪的,還長的張巧嘴!

  從李奶奶家出來又到張奶奶家,就這樣小籃又滿了。也中午了。

  “快洗手吃飯,”媽媽已經(jīng)在門口等我們了,滿桌子的飯菜都上了,雄黃酒也端上了。父親和太姥姥都坐在上席(在老家姑爺是客,應該坐上席),姥爺坐在父親身邊,別人吧都可以亂坐。

  “吃吧。”太姥姥動了第一筷子之后我們才開始動筷,“來吃雞腿,跑的快快的!碧牙训谝豢曜邮墙o我和姐姐的!袄牙涯阋渤!弊谔牙焉磉叺母赣H也挑了一塊肉給太姥姥,然后呢,姥爺給父親夾菜,姥姥給媽媽夾菜,媽媽在給姥姥夾菜,姥爺給父親倒酒,父親給姥爺敬酒`````````

  “走啰,看龍舟去!币患胰似錁啡谌,歡歡笑笑的吃完了,姥爺便抱著我拉著姐姐向河邊走,父親跟隨著。母親則留在家中陪姥姥,一路上姥爺問了父親一些春耕的事情。

  “快點,快點,都開始了!蔽铱匆姾舆吅枚嗳吮愦蠼,對于大人的談話我是不感興趣的。他們便加快了腳步,我騎在姥爺脊背上,姐姐騎在父親的背上,河中的場景我看見了。

  兩條龍頭頭的彩繪木舟,兩條木舟上的人都一樣多,不同的是一條木舟上的人系的是紅頭巾,另一條木舟上的人系的是藍頭巾。他向水中拋了些粽子,說了一些我沒聽懂也沒有記住的話。過了一會岸邊的鑼都敲了起來,那些龍舟上的人都坐的很整齊,等大鼓一響船像箭一般沖了出去,不一會兒就超出了我的視線。

  “追龍舟呀。”旁邊的人都一邊叫一邊跑,姥爺和父親背著我們也在跑,可到了終可都賽完了,聽旁邊的人說是紅隊獲了勝。

  在那里也沒有多留,因為姐姐明天還要上學,她們今天得回家。臨走時媽媽囑咐我她買給姥姥吃的東西我不要吃,要叮囑她們吃。我當時堅定的點點頭,事實證明這些東西還是被我給吃了。

  到了分別的時候,我實在不舍就拉著媽媽的衣服。姥姥見狀就說:“李奶奶家的小牛剛才掏了好大一窩鳥,現(xiàn)在正在分小鳥,再不去就沒有了!

  我一聽松開手就往李奶奶家跑,當然沒什么小鳥,倒是有很多的小孩在玩過家家,我便加入其中,一直到吃晚飯。

  月,輕輕的爬上了那棵老槐樹上。姥姥搬了涼床在院子里,我躺在床上姥姥搖著蒲扇給我扇風趕蚊,講著那古老的牛郎織女。太姥姥在屋中紡線,吱吱呀呀,就這樣我迷迷糊糊的睡著了。依稀中還聽到吱吱呀呀的聲音。

端午散文15

  今年的端午節(jié)

  有些不一樣,有點趣味

  本是紅紅火火的天氣

  今年卻是細雨綿綿

  原會在家鄉(xiāng)沐著龍舟水

  今年卻在異鄉(xiāng)嘆息人生

  剛出爐的粽子

  裹著美味的稻香

  溢出的則是

  辛勤勞動的氣息

  江河上的龍舟賽

  是一幅美麗又扣人心弦的畫

  即便人們分不出流下的是汗水,還是雨水

  但永遠是一年中最激奮、最具有意義的時刻

  屈原一定想不到

  在二千多年以后

  人們竟會如何隆重的祭祀他

  如果他還活著

  一定不會讓人們這樣做

  因為他是反對祭祀的代表

  況且他也不想百姓如此的傷財

  如果海子還活著

  他一定會為端午節(jié)的美而感染

  給美味的'粽子,宏偉的龍舟賽

  譜寫更多的詩句

  也許他并沒有想到

  人活著才是最具有價值的

  才能超越一切事物的心靈

  每個人都想在佳節(jié)時

  找到一份心靈的歸宿

  情感就是一張拼圖

  是慢慢拼積起來的

  不會因歲月的變換而褪色

  不會因距離而散落

  如藝術(shù)

  之所以能成為人們欣賞的窗口

  就是因為它永恒

【端午散文】相關(guān)文章:

端午節(jié)隨筆散文(精選22篇)09-26

經(jīng)典散文06-23

晚秋散文02-15

《散文》的教案02-22

優(yōu)秀散文01-28

微笑的散文07-06

雪的散文07-02

經(jīng)典散文:夢07-01

石榴散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