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讀后感反思
《 桃花心木》一課的教學在省招考教師實訓的觀摩中結束了,我是帶著心悸(怕丟人在80后的面前,怕有辱校內名師的稱號),帶著思考和探索(假日學習吳效鋒教授課堂管理策略——問題統(tǒng)領全文)行進的,
《桃花心木》讀后感反思
。一路走來,有改變中的興奮,有實踐的欣喜,還有深深的再次思考。在研讀完教材后,我決定運用兩個課時結束教學,如何劃分課時授課內容,首先是我要考慮的問題,權衡再三,我決定第一課時至少讀文三遍,完成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明了文章結構,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即可。而第二課時,則以問題統(tǒng)領,在反復品讀感悟中解決問題,進而達到課文三維目標的落實,寫作方法的指導。
為了有效地達到教學效果,我準備了林清玄《開在心上的百合》作為拓展欣賞內容,準備了假使你是聽到作者和種樹人對話的桃花心木你怎么想,對種樹人怎樣說的表達訓練,以其完成對文本思想內容的升華,對語言的鑒賞,對作者借物喻人方法的習得。
按照預設,第一課時的內容行云流水般的的運行。問題“課文的哪些內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內容讓你產(chǎn)生了質疑?”一經(jīng)拋出,孩子們便興味盎然的侃侃而談。
遇到當即便能解決的問題我便采用同伴互助的策略予以解決,當遇到設計主題凸顯的重要問題我便會板書在黑板上大加夸贊好有價值的問題,我們得好好研究研究予以重視。一節(jié)課,不但學生興趣高昂,而且提出并解決了不少問題,也將理解文本主題的關鍵問題提了出來:
1.種樹人是怎么種樹的,為什么要那樣做?2.種樹為什么是百年的基業(yè)?種樹人語重心長的話語到底有什么深刻的哲理?
3.為什么種樹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在枯萎了?2.這篇課文看似寫種樹人如何種樹,實際作者的真實意圖是什么?這些問題的解決隨之而來的就是文本在孩子思想深處的具體化。我暗自欣喜,不禁贊賞:興趣真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思維的閘門一旦開啟,將是憾人心魄的驚濤駭浪。我在實習學生贊賞的近乎崇拜的目光和表情中結束了第一課時的教學。
第二課時,原本想依據(jù)行文的線索,諸段推進,保持文章的整體美,進而進行借物喻人文章的寫作方法指導,
資料共享平臺
《《桃花心木》讀后感反思》(http://m.dameics.com)。但是,按部就班式的平實引發(fā)的定然是學生的泰然處之,或者“老誠”,課堂氣氛難免沉悶,教學難免有“說教“之嫌。假使依據(jù)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反復朗讀咀嚼文本,進而理解課文內容。效果一定不錯。但割裂的問題,在解決的過程中,文章的整體美會被破壞,閱讀和寫作方法的指導不能得到有機的統(tǒng)一,再者,以問題為統(tǒng)領對教師駕馭課堂的水平要求極高,自己能否游刃有余,極具挑戰(zhàn)性。我向來是一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倔強分子,不可避免的選擇了以問題牽引前行的方法。
上課了,帶領孩子回憶了上節(jié)課提出的問題,便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讀書和學習方式試著解決問題,給時間10分鐘。在匯報的時候,孩子們說到問題的理解,我便會有意的追問:你從課文的什么地方感悟到的?
引導學生緊扣文章的重點句段,詞組加以深入理解。學生則或直抒所想,或及時補充或反駁修正,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問題解決了,重點段落也朗讀了多遍,文章主題的揭示,內容的`理解已然到位了。
可是面臨的問題是怎樣把從整體到部分的文章回歸整體?為此,我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作者借種樹喻人,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只有在驚濤駭浪,磨難中生活的人才能經(jīng)得起風吹雨打,作為我們首先要學會獨立生活,靠誰都是靠不住的,唯獨讓我們相信的,值得依賴的就是自己。
面對坎坷,要把它當作財富,因為是它們教會了我們怎樣立于社會之上。那么,圍繞這樣一個主旨,作者寫了很多內容,是怎樣又把這些材料組織在一起的呢?快速瀏覽一遍課文,幫我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嗎?孩子們聽了,紛紛躍躍欲試。轉眼間不但明白了借物喻人的行文方法,而且串起了文章內容,做到了有理有據(jù)。
圓滿的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課后,回想課堂的重重精彩,想到吳效鋒教授的問題管理策略,由衷的感慨:實踐出真知,吳教授的實踐換取的經(jīng)驗總結已經(jīng)在我的實踐中初見成效。牽一問而統(tǒng)領全文,統(tǒng)領整個課堂,讓師生樂此不疲,讓課堂四兩撥千斤,讓孩子習得方法,獲得能力,真是一舉多得。
沉醉在踐行新經(jīng)驗的喜悅中,久久,久久……
【《桃花心木》讀后感反思】相關文章:
4.桃花心木讀后感
5.桃花心木的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