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成語“行尸走肉”的故事
任末,字叔本,蜀郡新繁(今屬成都市新都縣)人,東漢時期的學者和教育家,
成語“行尸走肉”的故事
。他自幼勤奮好學,年輕時與當時學者景鸞(字漢伯)等去都城洛陽游學。他通曉“五經”,對西漢齊郡人轅固生所傳《詩經》特別有研究,在洛陽教授生徒達十余年,其一生事跡感人至深。任末十四歲時,由于沒有固定的教師,常背著書箱不怕險阻到處求學。有時,他在樹林里搭個小茅棚住下,削樹枝做筆,汲樹汁當墨;晚上,他就在星月的輝映下讀書;遇上沒有月亮的黑夜,他便點燃麻桿、篙草取亮。他刻苦讀書,到了晚年仍堅持不懈。每有心得,便寫在衣服上,以免忘掉。學生們欽佩他的勤學精神,便用洗凈的衣服換取他寫滿字的衣服。他常說:“人如果不學習,怎能有所成就呢?”
任末不僅刻苦好學,而且還以愛友尊師聞名。他的友人董奉德在洛陽病死,因家境貧寒無力送棺木回老家埋葬,任末便用鹿車(古時一種獨輪小車)載上棺木,親自推著送回董奉德老家的祖墓。古代風俗,人死于異鄉(xiāng),如果不能歸葬在祖墳,對死者和死者家屬都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任末出于對朋友的至誠,不顧路途坎坷,風雨無阻地推車送友人尸骨還鄉(xiāng),這是一種十分令人感佩的高行義舉,在當時傳為美談。
后來,任末回到家鄉(xiāng),蜀郡守曾聘請他做管理全郡總務的功曹史,他稱病沒有去,
資料共享平臺
《成語“行尸走肉”的故事》(http://m.dameics.com)。不久,他的老師去世,他又不顧路途遙遠前去奔喪,不料死在奔喪途中。臨終前,任末告訴陪他同行的侄兒任造說:“你一定要把我的尸體送到老師家門前,如果人死后還有知覺,那么我為老師奔喪盡了弟子的禮節(jié),魂靈也就不會感到慚愧;如果死后沒有知覺,把我埋在泥土里,我也就滿足了。”任末愛友尊師的風范,對后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東晉文學家王嘉所著《拾遺記》是這樣記載的:任末一生,除非圣人的書,其他一律不看。他臨去世時,告誡弟子們說:“好學不倦的人,即使死了也好像活著一樣;不學無術的人,即使活著也只是行尸走肉罷了!”“行尸走肉”的成語便由此而來。
——《拾遺記》
【求解驛站】比喻庸碌無為,糊里糊涂過日子的人。行尸,會走動的尸體;走肉,能走動但無靈魂的肉體。
【活學活用】他自從失戀后,便整天無所事事,頹靡不振,如同~一般。
【妙語點撥】任末以勤學苦讀聞名,但他的愛友尊師的義行更是聲名遠播,非常人所能及也。雖然古人重義,但能將“義”修到任末這種大境界,也算罕見。“義”是做人的本分,是道德,是情感,更是行動。“度義而后動”,向來為君子的信守之道。至于極至到大義所在,不惜舍生取義。任末的義行,在如今這個“義”缺失的現代社會,如夜中明珠,閃閃發(fā)亮。
【近義】酒囊飯袋
【反義】雖死猶生
【成語“行尸走肉”的故事】相關文章:
經典的成語小故事06-10
古代成語的故事07-28
歷史故事的成語故事10-23
拔苗助長的故事【成語故事】08-03
邯鄲成語故事02-20
白虹貫日的成語故事10-29
寓言故事成語06-08
來源歷史故事的成語10-10
含歷史故事的成語05-22
表示歷史故事的成語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