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客家端午習俗
客家人的端午節(jié)習俗會有哪些不一樣呢?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舊時這天,河源地區(qū)城鄉(xiāng)居民家家戶戶在端午日正午張貼門符大門門楣上掛葛藤、菖蒲、艾條(有的加掛粽子)辟邪,
客家端午習俗
。除此之外,還會飲用菖蒲酒、沐浴菖蒲水以避瘟防病,祛除風濕,舒筋活絡。主婦們還會縫一個小香袋,讓小孩佩帶,用以避邪。和其他地方的風俗一樣,河源的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究其本意,是向屈原所獻的供品。除了包粽子,源城區(qū)、東源縣的居民還有在端午節(jié)捏蘿卜粄的的習俗。蘿卜粄里面的餡有蘿卜絲、蝦皮、銀蝦、香菇、腐竹。河源人節(jié)日的餐桌上,少不了雞鴨鵝的聲影。按照傳統(tǒng),這些宰殺好的家禽,通常要先祭拜祖先,“還神”之后再吃。近河近湖的地方,人們有乘舟將粽子丟入河中和舉行龍舟競渡的習俗。這一天,農(nóng)家婦女采集百草清涼藥曬干備用。
隨著年代的發(fā)展,河源端午舊俗有所揚棄。每逢端午節(jié),河源人還保留著吃時令鮮果——桃子和南華李的習慣。有時,人們會把吃剩的桃核,打磨成各類小飾物,佩戴在身上以辟邪,
資料共享平臺
《客家端午習俗》(http://m.dameics.com)。延伸閱讀:端午節(jié)的來歷
據(jù)《 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客家端午習俗】相關文章:
端午的風水習俗06-11
端午節(jié)習俗11-13
端午節(jié)的由來和習俗06-11
端午節(jié)的傳說和習俗03-12
全國各地端午節(jié)的習俗06-27
夏至習俗吃什么06-24
中秋節(jié)的來歷及習俗08-07
北方過小年的習俗02-02
臘八節(jié)的習俗12-30
關于描寫節(jié)日習俗的詩句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