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個體工商戶雇傭人員能否成為職務侵占罪的犯罪主體
近年來,隨著本地社會經濟的活躍與發(fā)展,以往不常出現(xiàn)的職務侵占罪案件在江州區(qū)這樣一塊不大的區(qū)域內也逐漸屢見不鮮起來。然而由于職務侵占罪的有關法條及相關司法解釋并不明確和完備,造成在司法實踐中案件往往難以準確定性,給檢察工作帶來了困擾。
一、司法實踐中的爭議
以陳某涉嫌職務侵占罪一案為例:
2011年4月份,謝某、李某合伙在崇左市江州區(qū)某小區(qū)開辦了一個酒業(yè)經營部,由謝某出資,聘請陳某作為酒業(yè)經營部的業(yè)務經理,負責銷售業(yè)務,該營業(yè)部以謝某名義依法登記為個體工商戶進行經營。陳某擔任業(yè)務經理后,以經營部的名義與崇左市江州區(qū)的各大娛樂場所開展了業(yè)務往來,為他們提供啤酒,并負責向他們收取貨款。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期間,陳某利用酒業(yè)經營部業(yè)務經理的身份,先后從娛樂場所收到共計12萬余元人民幣的貨款,但均未交給經營部的財務人員入賬,而是謊稱貨款尚未收到,實則占為已有。謝某等發(fā)覺后,多次要求陳某將貨款交出來入賬,但陳某均以各種理由拒絕了,最后為了逃避還款陳某離開了崇左,并更換手機號碼等聯(lián)系方式,與謝某等斷絕了聯(lián)系。
本案中,公安機關以陳某涉嫌職務侵占罪為由提請檢察院批準逮捕。案件討論時,檢察人員出現(xiàn)了分歧,形成了三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陳某構成職務侵占罪;一種觀點認為陳某構成侵占罪;一種觀點認為陳某不構成犯罪,是一般民事糾紛。《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簡稱《刑法》)規(guī)定,侵占罪是絕對自訴案件,不需要經過公訴程序,因此檢察人員的上述分歧實際上可以歸結為:陳某是否構成職務侵占罪。而最終決定其是否構成職務侵占罪的關鍵因素在于,作為個體工商戶雇傭人員的陳某,能否成為職務侵占罪的犯罪主體,換言之,就是如何理解職務侵占罪中“其他單位”的含義。
二、職務侵占罪中“其他單位”之法理分析
職務侵占罪是《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條規(guī)定的罪名: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shù)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shù)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現(xiàn)行法律和司法解釋并沒有對職務侵占罪規(guī)定的“其他單位”做出明確的說明,因此在司法實踐中只能辯證地運用各種法律解釋方法來做出判斷。
(一)運用體系解釋方法分析。單位這個概念,是針對自然人而設立的,是與自然人相區(qū)別的一個概念。我國《民法通則》和《民通意見》的相關法律及司法解釋規(guī)定,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中所產生的債務由個人(家庭)以其全部財產進行承擔,而所獲得的收益則都歸個人(家庭)所有,在進行民事訴訟的時候,個體工商戶應該以營業(yè)執(zhí)照上登記的業(yè)主為當事人,而不是以個體工商戶的字號為當事人,但需注明字號。換言之,個體工商戶的行為實際上就是自然人的行為,個體工商戶的財產實際上就是自然人的個人財產,二者相互混同;氐叫谭ㄖ校覈缎谭ā芬(guī)定的職務侵占罪是指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務非法占為己有,數(shù)額較大的行為。侵占罪則是指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shù)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行為。由于民法中有相關的法律規(guī)則,那么在我們企圖解釋刑法中的法律條文的時候,運用體系解釋的方法無疑是明智的選擇。本案爭議的焦點是個體工商戶是否可以認定為職務侵占罪中的“其他單位”,運用體系解釋,可判定個體工商戶的財產實為其業(yè)主,即自然人(家庭)的財產,若在刑法關于職務侵占罪的條文解釋中將個體工商戶納入到“其他單位”的范疇,則職務侵占罪所侵占的對象,與普通侵占罪所侵占的對象就沒有分別,二者的犯罪對象實際上就是同一財產,因為個體工商戶的財產與自然人的財產是混同的,那么刑法在已有普通侵占罪的基礎之上再設立職務侵占罪就失去了意義,二罪毫無區(qū)別可言,豈非多余。因此,筆者認為《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條的職務侵占罪中“其他單位”不應包括個體工商戶在內,繼而個體工商戶的雇傭人員將該個體工商戶財產據(jù)為己有的行為應當定性為普通侵占而非職務侵占。
(二)運用目的解釋方法分析。目的解釋是法學理論上關于法律解釋的又一種典型方法,它通過對立法目的的探究從而得出對法律規(guī)則的正確解讀。學界一種較普遍的觀點認為,任何法律解釋的結論都必須符合刑法目的,當不同的解釋方法得出多種結論或不能得出妥善結論時,必須以目的解釋來最終確定;氐奖景钢,若要對職務侵占罪中“其他單位”做出解釋,首先要對與“單位”有關的法律概念作出解釋。刑法第三十條規(guī)定了單位犯罪: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guī)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一條指出:刑法第三十條規(guī)定的“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既包括國有、集體所有的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也包括依法設立的合資經營、合作經營企業(yè)和具有法人資格的獨資、私營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從以上法律條文可以看出,在刑法這一部門法里,“單位”需要具備一個基本條件,即具有獨立的法律人格,它被表述為“具有法人資格的獨資、私營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這意味著它的法律行為、它的債權債務關系是與自然人區(qū)分開的,而不是混同的,否則不能稱其為“單位”。
《刑法》對單位犯罪作如此規(guī)定,其目的正是希望遵循“罪責刑相適應”這一刑法基本原則。因為只有將犯罪主體區(qū)分為單位與自然人,才能進一步區(qū)分單位犯罪與自然人犯罪應當承擔的不同責任與刑罰,才能真正做到罪責刑相適應。而二者最本質的區(qū)別就在于其法律行為是否相互獨立、債權債務關系是否相互獨立,獨立則作為單位對待,混同則作為自然人對待。而對于作為單位犯罪的罪名,《刑法》作出了嚴格的限制規(guī)定,僅有少數(shù)幾個罪名可以作為單位犯罪處理,并且對犯罪單位的處罰《刑法》也只規(guī)定了財產刑,沒有規(guī)定自由刑,這就排除了犯罪單位因為犯罪而被暫停業(yè)務甚至被撤銷的危險。從這個角度來說,《刑法》之所以規(guī)定單位犯罪,本質上是出于保護單位合法權益不因為該單位人員的違法行為而受到侵害的目的。
如前所述,《刑法》將作為犯罪主體的“單位”規(guī)定為“具有法人資格的獨資、私營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目的是區(qū)分在法律上具有獨立人格的單位和不具有獨立人格的普通合伙企業(yè)、工體工商戶等,進而區(qū)分單位行為與自然人行為,據(jù)此區(qū)分二者的責任與刑罰,最終達到保護單位合法權益的目的。那么在同一部門法里,作為犯罪對象的“單位”,與作為犯罪主體的“單位”,同屬于刑法保護的同一類法律關系,二者在內涵和外延上也應當趨于一致,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刑法體系里的法律概念一脈相承,從而避免適用上的無所適從。也就是說,在刑法體系里,對作為犯罪對象的“單位”概念作出解釋,就應當借鑒作為犯罪主體的“單位”概念。
綜上所述,在缺乏權威司法解釋的情況下,針對“職務侵占罪”中規(guī)定的“其他單位”的解釋,無論運用體系解釋方法,還是目的解釋方法,其最終的判斷都應該為:個體工商戶不在“其他單位”的范圍之內。就本案而言,作為個體工商戶雇傭人員的陳某并不能構成職務侵占罪的犯罪主體。
三、司法實踐中的處理情況
對于公安機關以涉嫌職務侵占罪為由提請批準逮捕陳某一案,檢察機關最終認定陳某因主體不適格而不構成職務侵占罪,不批準逮捕。
【淺析個體工商戶雇傭人員能否成為職務侵占罪的犯罪主體】相關文章:
犯罪主體06-02
職務侵占罪量刑標準01-12
職務侵占罪量刑標準02-08
職務侵占罪的量刑標準02-08
職務侵占罪的立案標準和構成06-30
職務犯罪的罪因分析08-03
能否成為朋友初中作文08-20
淺析基層檢察院如何做好預防職務犯罪工作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