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研究性學習的問題與問題的適當性論文
拜讀《歷史教學》2005年第1期劉俊利先生的《基于實踐的研究性學習反思》,文中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意見和建議,如“研究性學習的靈魂是問題”,但目前“問題的形成缺乏層次性,且過大、過難”,“缺乏加工”等,筆者感受頗深。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此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很明顯問題在研究性學習中尤為重要,正如劉先生所說“問題是引導研究性學習展開和步步深入的航標,問題的解決和反思又是研究性學習的主要結(jié)果之一” [2](p。49)。設計一個好的問題是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關鍵和先決條件,這個問題是否具有可操作性,關系到此次研究性學習的成敗。如果問題設計不當,再好的教學目標都沒法實現(xiàn),設計再好的過程也很難實施。
中學生的研究性學習不同于科學研究,它的價值主要在于學生參與各項活動所經(jīng)歷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歷史又是學科中的“副課”,不可能占用大量的學習時間,正如劉先生所說,“研究性學習的主陣地在課堂”,“要求學生利用大量的課外時間收集和使用歷史材料,解決歷史問題是不現(xiàn)實的”[2](p。48) ;此外,中學生本身知識和技能的積累有限,沒法從事專業(yè)性很強的研究,選擇的問題必須適應學生的實際水平。
聶幼犁教授在點評“太平天國與中國的近代化”這一案例時曾談到,“課題深淺難易之度,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研究性學習的課題“最基本的是要有相應的知識和技能準備”。他批評說:“‘太平天國是促進還是遲滯了中國的近代化’對這些學生來說,不是‘也許過于專業(yè)化’,而是太專業(yè)化了,是他們的知識與技能所不能及的。致使辯論中,無論是選擇與詮釋史料,使用與理解觀點,還是論證自己或者反駁他人,問題與錯誤多多。”[3] 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時,要考慮到學生實際的知識和技能基礎,不能選擇過大、過難的問題。
劉先生談到了“問題不能缺乏層次性”,這一點也相當重要。“不同地區(qū)、不同類型學校和不同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在內(nèi)容和方法上是有層次差異和類型區(qū)別的,因而在學習目標的確定上可以各有側(cè)重,在內(nèi)容選擇上可以各有特點”[1]。教師應該根據(jù)自己學生的特點、興趣、愛好和具體條件,選擇適合的問題。對層次高的學生,要有適當?shù)碾y度,對層次低的學生,卻只能降低難度。如在“真的是李鴻章賣的國嗎”這一案例中,參與研究性學習的學生是上海市某重點中學中對歷史感興趣的學生,“他們經(jīng)過初中和高一階段學習,積累了一定的歷史知識,也具備了一定的歷史學習能力(如閱讀史料能力、初步的分析、評價能力等)”[4],針對這樣的學生,教師選擇了有相當難度的問題──“真的是李鴻章賣的國嗎”。而在另一個案例中,“學校是地處上海市郊的初級中學,學生的學歷水平大體屬于中等”,又“由于南北戰(zhàn)爭、林肯的知名度較高,學生對南北戰(zhàn)爭多多少少有一些了解”[5],教師選擇了“我的最高目標是拯救聯(lián)邦”這個相對簡單的案例,而且,教師不是采用讓學生收集資料的方式,而是自己一步步呈現(xiàn)資料,讓學生閱讀史料,從中得出結(jié)論,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史料、“神入”歷史的能力。
此外,筆者認為,歷史研究性學習問題的選擇還應該因地制宜,發(fā)掘資源!把芯啃詫W習選擇的內(nèi)容,要注意把對文獻資料的利用和對現(xiàn)實生活中‘活’資料的利用結(jié)合起來,要引導學生充分關注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以及現(xiàn)實的生產(chǎn)、生活,關注其賴以生存與發(fā)展的鄉(xiāng)土和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1]。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學生的積極性也較高,教師可充分利用。
利用地方資源選定研究問題的案例也很多,“嘉善田歌”很典型。教師在選定問題時,正趕上西塘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參與研究的學生又剛好是在西塘身邊長大的,“他們都深深地愛著自己的鄉(xiāng)土,有著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心”,都想為保護這份歷史遺產(chǎn)做些什么[6]。
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可以由教師展示一個案例、介紹某些背景或創(chuàng)設一種情景引出,可以由教師直接提出,也可以由學生提出。但是,“參加研究性學習的教師、學生及其家長基本上都反對由教師指定的方式,認為研究性學習本來就是不應該像學科教學那樣由教師主宰”,“學生更為強調(diào)課堂由學生小組討論自主確定,而教師和家長則更多地主張由教師與學生共同確定”[7]。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家長都必須認識到學生在確定研究課題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學生提出的問題能否直接成為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呢?劉先生說,“由于學生的歷史知識和能力、審視歷史事物的角度等有待于進一步發(fā)展,所以,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不能以傷害學生質(zhì)疑的積極性為借口,對他們提出的問題不加提煉就讓學生們研究解決”。因此,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加工提煉,“使之更加貼近課程標準、貼近教材內(nèi)容、貼近學生實際、貼近歷史課程三維目標” [2](p。49)(筆者認為,劉先生這里說的“貼近教材內(nèi)容”不一定合理,教材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研究性學習就應該開發(fā)更多的課程資源,在一定程度上擺脫教材的束縛)。
教師對問題進行加工提煉確實很重要。如在“火燒曹宅對不對”這一案例中,當學生提出“學生燒人家房子是違法的”的質(zhì)疑以后,教師及時抓住了火花,并沒有放任自己的學生,提出“從當時的法制環(huán)境怎樣看待火燒曹宅?”等三個問題[8],使問題更具有層次性,不至于過大、過難,為學生打開了積極思考的空間,同時也沒有放棄“引導”。在這個案例中,明顯體現(xiàn)了教師對問題進行加工、提煉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試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
[2]劉俊利;趯嵺`的研究性學習反思[J]。歷史教學,2005,(1)。
[3]聶幼犁。以“太平天國與中國的近代化”為例,看中學歷史學科研究性學習[J]。歷史教學,2004,(4)。
[4]韓春玲,聶幼犁。以“真的是李鴻章賣的國嗎”為例,看中學歷史學科的研究性學習[J]。歷史教學,2004,(1)。
[5]陸建國。我的最高目標是拯救聯(lián)邦[J]。歷史教學,2004,(10)。
[6]楊浙東,戴加平,聶幼犁!耙<嘉善田歌>為例,看中學歷史學科研究性學習[J]。歷史教學,2003,(12)。
[7]崔允,余進利。我國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現(xiàn)狀調(diào)研報告[J]。全球教育展望,2003,(7)。
[8]徐彪,孫梅。火燒曹宅對不對[J]。歷史教學,2004,(9)。
【研究性學習的問題與問題的適當性論文】相關文章:
研究性學習繞不過的問題04-30
研究性學習應注意的問題04-30
[政治論文]研究性學習與“問題教學法”04-30
[政治論文]研究性學習與“問題教學法”04-30
研究性學習與“問題教學法”04-30
關于研究性學習若干問題的思考04-30
關于研究性學習幾個問題的思考04-30
關于“研究性學習”若干問題的思考04-30
略論研究性學習評價的三個問題04-30
對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幾個問題的思考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