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反思司法改革
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是一項具有強烈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偉大工程。建設一個權威而公正的司法制度,是依法治國的重要條件,是公民權利免受非法侵害的重要屏障和受到非法侵害時獲得救濟的有效而最后的途徑,也是立法和行政武斷、短視、偏差不可愈越的阻礙。當前,沒有權威而又不公正的司法,已經(jīng)嚴重影響我國法治建設的發(fā)展,使群眾看不到法治的好處,從而逐漸喪失對法治的信心和追求,也給那些肆意破壞法治的人以借口:以其你胡來,還不如我胡來。因此,司法改革已經(jīng)成為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刻不容緩的當務之急。近年來,各方面為推進司法改革作了許多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可以說,“司法改革”已成為目前法學界的強勢話語。但總體上講,司法改革似乎有些內(nèi)冷外熱、上冷下熱,雖然學界沸沸揚揚,聲勢很大,但實際進展卻非常緩慢和有限,甚至可以說真正意義的司法改革還沒有真正開始。究其原因,是推進司法改革的思路很值得認真反思。
一、誰是司法改革的推動者:立法?司法?民眾?
司法制度是國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司法改革實際上是政治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離不開立法、司法、民眾各個方面的參與。
立法的優(yōu)勢是擁有豐富的權力資源,既有制度創(chuàng)設權,又有物質(zhì)分配權,可以調(diào)動強大力量來推進司法改革,但有三個方面的局限:一是對社會改革要求的反應比較遲緩。因為任何一項按照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原則作出的決定,必須先有社會共識,在對一件新事物還沒有形成社會共識之前,試圖依靠民主作出決定,是比較困難的,這是民主比較不易走極端和較少失誤的重要原因,但由于形成社會共識需要一個過程,因此立法對社會改革愿望的回應往往比較滯后。二是對推進司法改革缺乏內(nèi)在動力。司法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落實和推進司法獨立,但司法獨立的落實,既有利于立法、司法共同制衡行政專橫,同時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削弱立法對司法的影響,因此,立法在司法改革方面總是顯得猶豫不決,在司法不公、司法腐敗還沒有嚴重到威脅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時,往往缺乏進行改革的內(nèi)在動力。三是對如何推進司法改革缺乏理性認知。司法制度是一項精巧而復雜的政治制度,需要在理性指引下精心設計,而這方面恰恰不是由民選產(chǎn)生的立法者之所長。
司法的優(yōu)勢是對如何進行司法改革有比較清晰的思路,對落實和推進司法獨立等項改革,具有很強的內(nèi)在動力,但也有兩個方面的局限:一是制度創(chuàng)新能力和可支配的資源十分有限。司法制度作為政治制度的組成部分,是由一個國家的國體、政體決定的,自己的命運難以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二是司法與司法改革存在著非常緊密的利益關系,存在角色沖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人的本性,在利益趨動下,司法自身對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改革比較熱情,反之則缺乏熱情,甚至抵制,致使司法改革難以深入。
包括學界在內(nèi)的廣大民眾的優(yōu)勢是有進行改革的內(nèi)在動力和輿論壓力,因為民眾是司法改革的最終、最大的受益者,也是司法不公、司法腐敗的最終、最大的受害者,因此,要求改革的愿望最強烈,可以形成強大的推動司法改革的輿論壓力。但局限是民眾的改革愿望必須經(jīng)過整合才能發(fā)揮作用,任何單個的聲音是形不成力量的,而整合過程往往會產(chǎn)生許多爭吵、摩擦,使改革的聲音消彌在無休止的爭吵之中。
我國的司法改革需要哪些力量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取決于需要改革的深度和廣度。如果我們把司法制度比作一座橋,是社會通向公正之路必須經(jīng)過的一座橋。由于這座橋建造時的情況跟現(xiàn)在有很大不同,加上年久失修,現(xiàn)已坑坑洼洼,凹凸不平,有些部件甚至已經(jīng)生銹、腐爛,有的群眾過橋時跌了跤、受了傷,有的踩到腐爛部件掉到河里被淹死,因此急需維修。但維修涉及一系列問題,是大修?還是小修?甚至拆除重建?如果是小修,也許橋的管理部門自己就可以完成,但如果要大修,甚至拆除重建,僅靠管理部門顯然是不行的,必須要有外部力量介入。同樣,司法制度這座橋如果只是小修小改,司法機關自己就可以完成,比如提高法官素質(zhì)、改進審判程序、甚至適當擴大司法管轄范圍、建立有限的司
[1] [2] [3]
【反思司法改革】相關文章:
論司法權威與司法改革04-07
從維護司法正義的高度重視司法考試改革04-27
實行新課程改革的反思08-10
十余年教育“改革”反思05-01
2008年全國司法考試改革使用條形碼04-30
地理課堂改革的教學反思04-27
英語新課程改革教學反思04-20
俄國農(nóng)奴制改革教學反思04-30
司法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