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激發(fā)學生探究精神
在化學探究性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領并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精神。下面是一堂化學探究課的實錄。課一開始,教師引入課題:我們在初中時已經學過電解水的知識,今天我們通過探究電解飽和食鹽水來研究以食鹽為基礎原料的工業(yè)——氯堿工業(yè)的生產原理。
[教師指導學生實施實驗,觀察現象。結果發(fā)現在陰陽兩極上都有氣泡產生。]
接下來教師通過一系列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究電解飽和食鹽水的產物。
問題1:你們認為兩電極上產生的氣體可能是什么物質?
學生經過討論,獲得的結論是它們可能是氫氣、氧氣、氯氣。
教師讓學生再一次討論,看看有沒有可能還有其他氣體生成。結果又有同學說還可能有氯化氫氣體。
問題2: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能不能將上述四種氣體中的一種或幾種給排除掉?
學生經過研究,提出其中的氯化氫氣體可以排除掉。在說明原因時,有同學說,根據電解水的方程式,其生成的產物只有單質,而氯化氫是化合物,所以不可能;也有同學說氯化氫是一種極易溶于水的氣體,不可能以氣體逸出。
此時學生議論紛紛,感到他們說的理由不充分。
接著又有同學站起來說,根據電解水的方程式,兩電極上生成的氫氣、氧氣中元素的化合價跟原反應物中元素的化合價均不相同,所以在電極上產生的氣體,其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前后應該是不同的,而氯化氫中兩種元素的化合價跟原反應物中價態(tài)沒有差別,所以氯化氫不可能生成。
最后又有兩個同學起來闡述自己的觀點,他們相互補充,形成的共識是:電解時,溶液中氫離子向陰極運動,氯離子向陽極運動,如果兩種離子都參與反應的話,它們不可能在同一電極上生成,所以不可能產生HCl(此時,同學們面露欽佩的神色)。
問題3:可以用什么方法證明它們存在與否?其中至少采用幾種檢驗方法?
學生通過研究,認為至少需采用兩種不同的方法檢驗它們。
[學生實施實驗,發(fā)現陰極產生的氣體能發(fā)生爆鳴現象,陽極上產生的氣體能使?jié)駶櫟腒I——淀粉試紙變藍,從而得出電解產生的氣體是氫氣和氯氣的結論。]
問題4:假如溶液中Cl-全部轉化為Cl2逸出,此時溶液中大量存在的溶質微粒是什么(學生認為是Na+)?
。1)溶液中溶質微粒是否只有Na+?
。2)跟Na+共存的陰離子可能是什么?
(3)怎樣證明電解后的溶液中存在NaOH?
在上述問題的探究過程中,學生認為溶液中溶質微粒不可能只有Na+,因為如果這樣,溶液就會帶電,所以溶液中一定有陰離子中和Na+的電性。根據原溶液的元素組成,認為這種陰離子只可能是OH-,而Na+、OH-的組合即NaOH,此時很自然地想到檢驗有NaOH生成的方法可用酚酞試液。
[學生實驗:向電解后的溶液滴加無色酚酞溶液,結果發(fā)現溶液顯紅色。]
問題5:電解液能使酚酞變紅,能否證明電解產物中一定有NaOH?
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出現爭論:
有的認為不能證明,因為是電解液使酚酞變紅只能說明其顯堿性,而不能證明這種堿一定是NaOH。
也有的認為可以證明,因為電解飽和食鹽水時,溶液中的金屬陽離子只有Na+,如果有堿生成,它只能是NaOH。
又經學生的討論,絕大多數同學同意上述第二種觀點。此時有一個同學提出了與眾不同的觀點,他認為:電解液使酚酞變紅,只能說明它顯堿性,其中含NaOH,而不能說明這種堿是由電解產生的,因為有可能食鹽水在電解前本身就有可能已經顯堿
[1] [2]
【激發(fā)學生探究精神】相關文章:
喚起合作意識 培養(yǎng)探究精神05-01
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04-29
激發(fā)學生興趣 教學反思04-29
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05-01
激發(fā)04-30
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04-29
淺談如何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