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孔子的故事》有感 推薦度:
- 孔子的故事 推薦度:
- 孔子拜師的故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孔子的故事實用(15篇)
孔子的故事1
關(guān)于孔子的夫人,歷史上幾乎沒有什么記載,我們無從得知她的相貌品行。但可以肯定的是孔子一生只娶了一個老婆,作為圣人的妻子大約是那種傳統(tǒng)的賢妻良母,她一生為孔子生下一兒一女。
公元前532年,孔子依照母親的意愿娶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當(dāng)時孔子十九歲,經(jīng)太史推薦在季平子手下作了一個管理倉庫的官吏,有了份正式工作和固定收入,可以考慮婚事了。于是孔子的哥哥伯尼便替他拿了雞、大雁和小豬、帛錦等聘禮到亓官姑娘家去提親。亓官兒托伯尼將一塊繡有一對金燦燦鳳凰的刺繡琴套送于孔子作為愛情的信物。于是便結(jié)婚大成。這樣看來孔子與亓官兒,既非青梅竹馬,也非兩小無猜。他二人的.婚姻是典型的包辦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魯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夫人丌官氏去世。宋朝時期追封為鄆國夫人,被儒家后世尊為圣母。如今孔廟中的寢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丌官氏的專祠?鬃臃蛉嗽谑窌戏Q為“丌官氏”。
孔子是中國儒家的代表,也是中國離婚的代表。孔子的老婆叫開(jian)官氏,她是孔子的糟糠之妻,孔子19歲那年娶她為妻。然而,當(dāng)開官氏替孔子生兒育女之后,孔子卻和她鬧“離婚”了。當(dāng)然那時不叫“離婚”,那時叫“休出”,叫“出妻”。孔子敢于“糟糠之妻也下堂”,如此前衛(wèi)做法,堪稱“中國式離婚”的鼻祖。
孔子為什么要離婚?這當(dāng)然不是孔子想借題發(fā)揮,炒作名聲,也不是孔子想討新老婆,以解婚姻“七年之癢”,孔子之所以要將老婆趕出家門,用今人的眼光審視,根本原因恐怕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開官氏已讓孔子不勝其煩。《大德禮記》中列出了“出妻”的律條和理由:“婦人七出:不順父母,為其逆德也;無子,為其絕世也;淫,為其亂族也;妒,為其亂家也;有惡疾,為其不可與共粢盛也;口多言,為其離親也;竊盜,為其反義也!睂φ者@些標(biāo)準(zhǔn),開官氏是犯了“口多言”的毛病。多言是女人通病,多言即是嘮嘮叨叨。女人總是喜歡嘮叨,男人最是懼怕女人嘮叨。你嘮叨有理,我還謙虛聽取;你若嘮叨成性,我便置若罔聞?鬃邮鞘裁慈?往時髦處說,孔子是辦私立學(xué)校的,當(dāng)著學(xué)生的面,被沒文化的老婆數(shù)落挖苦,是可忍孰不可忍?譬如我們想象:開官氏口無遮攔,嫌學(xué)生顏回拿來的肉肥了點,罵學(xué)生子路送來的雞瘦了些,嫌孔老夫子靠嘴皮子討飯吃沒出息,云云。孔子想,言多必失,這樣的女人連老公的事業(yè)都敢諷刺挖苦,我留她作甚?!
孔子的故事2
孔子的人生觀和你一樣嗎?
子貢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學(xué)生。
春秋時期,魯國是一個弱國,它呈現(xiàn)出這樣的社會狀況:富貴人少,貧苦人多。有很多窮人為了求得生存被賣到周邊國家做奴隸。按照當(dāng)時魯國的法律,若有人在國外見到本國奴隸并把他贖回來,魯國政府就發(fā)獎金給這個人。子貢用自己的錢在國外贖回一個奴隸,他認(rèn)為做好事求回報不道德,于是拒絕了政府的獎賞。孔子知道后皺了下眉,溫和地糾正道:“你錯了!”
相反,一個人失足落水,子路勇敢跳下將他救上岸。這個人非常感激,送給子路一頭牛表示謝意,子路毫不客氣地把牛牽回家,孔子見到子路對他大加贊賞。
為什么子貢拒絕獎金的高尚行為會受到孔子的批評,而子路接受贈牛的求報行徑卻能得到嘉許呢?
孔子的人學(xué)觀點是這樣認(rèn)為的:“義然后取,人不厭其取!币簿褪钦f,只要符合道義,該獲取的`盡管獲取,人們對此是不會反感和厭惡的。子貢以自我標(biāo)準(zhǔn)倡導(dǎo)的善為小善,它影響面小,時間短促,這樣的行為將阻礙更多的奴隸被解救,這種小善是“非”。而子路的善為大善,很多社會人士看到做善行不但使人內(nèi)心光明,而且還可以揚名獲利,所以紛紛效仿,魯國人將因此喜歡救人于危難之中,此是大善,大善是“是”,其影響時間長,覆蓋范圍廣,起到改良世風(fēng),教化百姓的勸德作用。
孔子的是非觀:一個人不能只隨自己的喜好行事,要以顧全社會大眾利益為中心。
孔子的故事3
據(jù)說在公元前521年,大概也就是高柴的出生時期,當(dāng)時的他因為出生于齊國柴郡的某個村子里,在村子的邊上有一條柴汶河,因他的父親就以地給他取了高柴的名字。他從小就很是機智聰明。曾在《七十二賢小故事》中就記載關(guān)于高柴的相關(guān)故事。
記得在高柴六歲的時候,他和小朋友們一同在棗樹下玩耍。當(dāng)時有一只小鳥啄掉了一顆棗,引得兩個小孩爭奪這掉下來的棗。于是見兩個小孩爭執(zhí)不下,高柴就站出來評判說:“大的孩子讓給小的孩子,大孩子可以用棍棒打棗或者是上樹摘,而小孩太小不能這么做!庇谑悄莻大孩子就把棗讓給小孩子吃。據(jù)說還有一次,在高柴七歲的時候,曾在柴汶河邊玩耍,這時忽然有個小孩字落在了水中,為了就這個小孩,高柴立馬跑回家抱了一個大葫蘆跳進(jìn)了河里,將這個落水的`小孩救了出來。
出了以上的兩個小故事外,相傳高柴還是一個很孝順的孩子。他的母親在生了他之后就體弱多病,為了讓母親的病好的快些,他經(jīng)常上山為母親采摘一些木耳和香菇,為母親親自熬湯。關(guān)于他的這一事跡還被記錄在了《孔子家語》中。
孔子的故事4
一天,孔子出游,途中他的馬兒偷吃了農(nóng)夫的莊稼。
農(nóng)人很生氣,捉住了馬兒并把它關(guān)了起來。子貢知道后,就去懇求農(nóng)人放了馬兒,但任憑他好話說盡,低聲下氣,農(nóng)人卻理都不理。
孔子說:“用別人聽不懂的.道理去說服他,就好比請野獸享用太牢(祭祀時所用的牛、豬、羊三牲,是最豐盛的犧牲),請飛鳥聆聽九韶(古樂名,相傳為夏禹所作,使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優(yōu)美音樂)一樣。這是我的不對,并非農(nóng)人的過錯!庇谑敲R夫前去。
馬夫見了農(nóng)人便說:“你從未離家到東海之濱耕作,我也不曾到過南方來,但兩地的莊稼卻長得一個模樣,馬兒怎知那是你的莊稼不該偷吃呢?”
農(nóng)人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就把馬兒還給了馬夫。
有人聽說了這件事,便來問孔子,既然你早知此事非子貢之力所能解決,為何不直接派馬夫去呢?
孔子笑道:“我若不讓子貢去,他必定心中不服,如今不但子貢毫無怨言,也使得馬夫有了表現(xiàn)的機會!
圣人能通達(dá)人情事理,所以才能人盡其才。
孔子的故事5
孔子乘著馬車周游列國,在路上,看到一個孩子用土圈成一座城,自己坐在里面不動?鬃幼囆械礁熬蛦枺骸澳憧匆婑R車來了,為什么不躲開呀?”
那孩子眨了眨眼睛說:“從古到今,只聽說車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車子的道理呢?”
孔子一聽這孩子講得很有道理,便問:“你叫什么名字?”
那孩子答:“我叫項橐。”
孔子說:“既然你很能講道理,那么我問你:什么山上沒有石?什么水里沒有魚?什么門沒有閂?什么車沒有輪?什么牛不生犢?什么馬不產(chǎn)駒?什么刀沒有環(huán)?什么火沒有煙?什么男人沒有妻子?什么女人沒有丈夫?什么天太長?什么天太短?什么有雄沒有雌?什么樹沒有枝?什么城里沒有官?什么人沒有別名?”
項橐想了想答道:“土山上沒有石;井水里沒有魚;沒有門扇的門沒有閂;用人抬的轎子沒有輪;泥牛不生犢;木馬不產(chǎn)駒;砍刀沒有環(huán);螢火蟲的火沒有煙;神仙沒有妻子;仙女沒有丈夫;夏天白日長;冬天白日短;孤雄沒有雌;枯死的樹沒有枝;空城里沒有官;小孩子無別名!
接著他又說:“現(xiàn)在該我來問你了:鵝鴨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雁鶴為什么善鳴叫?松柏為什么冬夏常青?”
孔子答道:“鵝鴨能浮在水面上,是因為腳是方的;雁鶴善于鳴叫,是因為脖子長;松柏常青是因為它們的樹心堅實!
“不對!”項橐說:“龜鱉能浮在水面上,是因為它們的腳是方的.嗎?青蛙善鳴叫,是因為脖子長嗎?竹子冬夏常青,是因為莖心堅實嗎?”
孔子覺得這孩子智慧過人,知識豐富,連自己也辯不過他,便拱手連聲贊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雖然只是七歲的小孩,也可以作為老師了。
孔子的故事6
孔子使子路問津
問津遺跡今尤在,
鐫得豐碑立古岑。
約一個小時后,馬車修好了。帶著“惟楚有才,楚地藏龍臥虎” 的喟嘆,孔子師徒一行繼續(xù)往舊街的東南方向馳行。約走了3公里,前邊一條山谷河流擋住了去道。河流水深岸闊,不知津口在哪兒。孔子一行躊躇岸邊,忽見河的上游有兩名身材高大頎碩的男子正在田間并頭而耕,便叫子路去問渡口之處。
子路來到那兩人的.身旁,恭敬地揖揖手,問道:“先生,請問這條河流的渡口在何處?”
一農(nóng)夫答非所問,反問道:“車上坐著的執(zhí)轡的人是誰呀?”
“是孔丘!
“是魯國的孔丘嗎?”
“是!
“那么,他應(yīng)該知道渡口在何處。”
另一農(nóng)夫又問道:“你又是誰呢?”
“我是子路!
“是孔丘的徒弟?”
“是!
農(nóng)夫說:“你看,天下哪兒都是一樣的動蕩不安,誰可以改變它呢?你與其跟著這種避人之人四處奔波,不如跟著我們這種避世之人還更安逸自在!
子路不僅未問到津口,反而還遭一番奚落、教訓(xùn),沮喪地回告孔子?鬃勇犝f后,悵然長嘆。說道:“人是應(yīng)該有社會責(zé)任的,怎么能夠隱居山林,置天下的黎民蒼生于不顧,而終日與鳥獸為伍呢?如果天下太平的話,那也用不著我孔丘四處奔波了!
這兩位在田間耕作的農(nóng)夫便是當(dāng)時有名的隱者長沮和桀溺。人各有志,儒家一直主張入世,匡時濟世,“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隱者認(rèn)為天下大亂,已無可救藥,只能自保。因為孔子曾在此地使子路問津于長沮與桀溺,人們便將那條擋住孔子去路的河流稱作孔子河。在河流的兩旁,長沮、桀溺耕種過的那片呈梯形的田壟,一邊稱之為長沮沖,一邊稱之不桀溺畈。
《論語》、《史記》對子路問津均有記載。
《論語微子》載:“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
《史記》載:“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為隱者,使子路問津焉!辈⑦M(jìn)行了一番對話:“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誰與易之?且與其從辟人之士,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而不輟。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據(jù)錢穆《論語新解》注:“長沮、桀溺兩隱者,姓名不傳。沮,沮洳。溺,淖溺。以其在水邊,故取以名之。桀,健義,亦高大義。一人頎然而長,一人高大而健!
孔子是否在新洲使子路問津于長沮、桀溺,眾說不一。河南新蔡城南二十余里的關(guān)津,亦傳說是當(dāng)年子路問津處;羅山縣有子路村,拓城縣、葉縣亦傳說有子路問津處,山東魚臺亦有此說。子路到底在何處問津,無史籍記載!妒酚洝酚涊d孔子自葉返蔡,見沮、溺耦耕使子路問津,其在葉在蔡,還是在新洲,也未詳細(xì)道明!妒ベt冢墓記》載:“黃城山即沮溺所耕處,下有東流,子路所問津處也!泵魅f歷《黃州府志》云:“按史記孔子自蔡如葉,注云,葉有黃城山……古志載,縣以北十里有永安城,為楚所筑,楚因當(dāng)都之矣。今淋山河(今團風(fēng)縣地,與孔子河村南北毗鄰)正當(dāng)官道,亦有黃山!鼻骞饩w《問津院志》云:“黃山,在孔子河北,一名黃山鋪,一名黃林墅!卑锤局f,葉有黃城山,而孔子河這個地方也有叫黃山的地名。黃城山、黃山僅一字之差,也許是后來簡稱之,且附近又有楚城,本地又是官道,孔子由此到楚似在情理之中。明《統(tǒng)一志》、清《湖廣通志》均載:“相傳孔子自陳蔡適楚,至此問津。”
據(jù)史料記載,約于西漢文帝十六年(前164年)至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間,邑人在孔子山旁挖掘出“孔子使子路問津處” 石碑,淮南王劉安為紀(jì)其事,遂在當(dāng)?shù)亟ㄍち⒈蘅鬃訌R,以供人祭祀,并征召學(xué)士在廟內(nèi)講學(xué)著書。石碑仍在,雖經(jīng)年歷月,字跡依昭然,明代進(jìn)士、書院主持人蕭繼忠有詩云:“霧暗秦碑澀,云生漢殿荒。”由此推斷,問津碑為秦時所立。原碑不知毀于何時,現(xiàn)僅存明人書寫的同文碑一塊。
孔子的故事7
孔子是最知名的老師,天下的許多英才都千里迢迢地拜他為師。有一天,孔子收了一個新的學(xué)生,叫子夏。
子夏看到孔子后,非常吃驚,因為孔子看起來是一個普通的老頭子,論相貌,并不英俊瀟灑;論身材,也不壯碩;論談吐或聰明,也只是普通而已。 子夏就想:“我的老師是天下最有名的良師,可是看來并沒有什么特異之處呀!會不會是傳言太過頭呢?”子夏又反觀自己的同學(xué),個個幾乎都是人中的龍鳳,有許多人身材相貌比老師英武得多,還有一些談吐和聰明也不輸給老師。
子夏想著:“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這些人既已比老師優(yōu)秀,又何必從各個國家千里迢迢、翻山越嶺地來追隨老師呢?” 有一天,他實在忍不住了,就跑去找老師,問個明白。他跪在老師的身邊,急切地提出問題。 子夏問孔子:“老師呀!您覺得顏回的為人怎么樣?” 孔子知道子夏的心思,就說:“顏回的仁義比我好! 子夏:“那么,你覺得子貢為人怎么樣?” 孔子說:“子貢的口才比我好多了!” 子夏:“那么,子路的為人又如何呢?” 孔子說:子路的勇敢遠(yuǎn)遠(yuǎn)的勝過我呀!” 子夏:那么,子張的為人又如何呢?” 孔子說:子張的為人莊重是我萬萬不及的呀!
子夏本來是跪著的,這時吃驚的跳起來,說:“老師!這就是我一直想不通的問題。這些學(xué)生都比您好,為什么他們要拜在你的門下學(xué)習(xí)呢?” 孔子笑了起來,說:“來,你不用跪著,也不用站著,坐下來,讓我告訴你。顏回的仁義心很強,但是不知道變通;子貢的口才很好,但是不夠謙虛;子路非常的勇敢,但是不懂的退讓;子張為人莊重,但是和人合不來。
這些學(xué)生,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我可以看出他們的長處和短處,發(fā)掘他們的優(yōu)點,改善他們的缺點。他們雖然都有比我強的`地方,卻并不是完善的,這是他們一直跟著我,不愿離開我的原因。 不只是師生之間是這樣,父母與子女、上司與下屬不也是這樣嗎?天下沒有完美的學(xué)生,也沒有完美的子女或部屬。如何激發(fā)潛能,使優(yōu)點長處得以發(fā)揮,并改進(jìn)缺點,彌補短處,才是教導(dǎo)者的責(zé)任。
拓展:孔子小故事
話說孔子?xùn)|游,來到一個地方感覺腹中饑餓,就對弟子顏回說:“前面一家飯館,你去討點飯來”顏回就去到飯館,說明來意。
那飯館的主人說:“要飯吃可以啊,不過我有個要求”顏回忙道:“什么要求?”主人回答:“我寫一字,你若認(rèn)識,我就請你們師徒吃飯,若不認(rèn)識亂棍打出”顏回微微一笑:“主人家,回我不才,可我也跟師傅多年。慢說一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難?”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別夸口,認(rèn)完再說”說罷拿筆寫了一“真”字。顏回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顏回?zé)o能了,我以為是什么難認(rèn)之字,此字我顏回五歲就識”主人微笑問:“此為何字?”回曰:是認(rèn)真的“真”字。店主冷笑一聲:“哼,無知之徒竟感冒充孔老夫子門生,來人,亂棍打出”
顏回就這樣回來見老師,說了經(jīng)過?桌戏蜃游⑽⒁恍Γ骸翱磥硭且獮閹熐叭ゲ豢伞闭f罷來到店前,說明來意。那店主一樣寫下“真”字?桌戏蜃哟鹪唬骸按俗帜睢卑恕蹦堑曛餍Φ剑骸肮欠蜃觼淼,請”就這樣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錢走了。顏回不懂啊,問曰:“老師,你不是教我們那字念‘真’嗎?什么時候變‘直八了?’”孔老夫子微微一笑:“有時候的事是認(rèn)不得‘真’啊。”
孔子的故事8
1、借傘
孔子有天外出,天要下雨,可是他沒有雨傘,有人建議說:子夏有,跟子夏借?鬃右宦牼驼f:不可以,子夏這個人比較吝嗇,我借的話,他不給我,別人會覺得他不尊重師長;給我,他肯定要心疼。
道理:
和人交往,要知道別人的短處和長處,不要用別人的短處來相處和考驗,否則就會友誼不長久。
孔子的弟子公西赤被出使齊國,是被魯國公派的,所以就相當(dāng)于在齊國境內(nèi)魯國的.大使館上班。冉求與公西赤交好,找到孔子說:公西赤在齊國工作,照顧不上家,請求您簽字批點糧食補助給他的母親吧。
2、雪中送炭,而不要錦上添花
孔子說:好吧,就給他六斗四升。冉求說,是不是有點少了,拿不出手啊,能不能多給點呀?孔子不情愿地說:那就再給二斗四升。冉求心想:老師你也太摳了,于是他說:“按當(dāng)前社會上CPI考慮的話,起碼要送上八十斛!
孔子聽了很生氣,對冉求說:公西赤是駐齊國大使,坐的是肥馬駕的豪車,穿的是又暖和又輕便的皮袍,工資待遇那么高!只有生活困難的窮人需要救濟,公西赤不愁吃不愁穿,給那么多干什么?冉求聽了無話可說,乖乖的退了下去。
道理:
借錢給人是要雪中送炭的,而不是要錦上添花。
3、孔子和米飯
一天,顏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飯,飯快煮熟時,孔子看到顏回掀起鍋蓋,抓些白飯往嘴里塞,孔子當(dāng)時裝作沒看見,也不去責(zé)問。
飯煮好后,顏回請孔子進(jìn)食,孔子假裝若有所思地說:“我剛才夢到祖先來找我,我想把干凈還沒人吃過的米飯,先拿來祭祖先吧!”
顏回頓時慌張起來說:“不可以的,這鍋飯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孔子問:為什么?
顏回漲紅臉,囁囁地說:“剛才在煮飯時,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鍋里,染灰的白飯丟了太可惜,只好抓起來先吃了,我不是故意把飯吃了!
孔子聽了,恍然大悟,對自己的觀察錯誤,反而愧疚,抱歉地說:“我平常對顏回已最信任,但仍然還會懷疑他,可見我們內(nèi)心是最難確定穩(wěn)定的。弟子們大家記下這件事,要了解一個人,還真是不容易!”
道理:
所謂知人難,相知相惜更難。逢事必從上下、左右、前后各個角度來認(rèn)識辨知,我們主觀的了解觀察,只是真相的千分之一,單一角度判斷,是不能達(dá)到全方位的觀照的!
孔子的故事9
子夏是孔子的學(xué)生。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現(xiàn)在的山東省莒縣境內(nèi))去做地方官。臨走之前,他專門去拜望老師,向孔子請教說:"請問,怎樣才能治理好一個地方呢?"孔子非常熱情地對子夏說:"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復(fù)雜的事?墒,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簡單了。"孔子向子夏交代了應(yīng)注意的一些事后,又再三囑咐說:"無欲速,無見小利。
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這段話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單純追求速度,不要貪圖小利。單純追求速度,不講效果,反而達(dá)不到目的;只顧眼前小利,不講長遠(yuǎn)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子夏表示一定要按照老師的教導(dǎo)去做,就告別孔子上任去了.后來,"欲速則不達(dá)"作為諺語流傳下來,被人們經(jīng)常用來說明過于性急圖快,反而適得其反,不能達(dá)到目的。
以上就是小編與大家一起分享的關(guān)于孔子的四則教育小故事,不知道大寶貝們看完后又有什么樣的.感受與心得呢?希望咱們大家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呀,都能向孔子學(xué)習(xí),心懷理想、滿腹經(jīng)綸的向祖國的花朵傳授知識,教書育人!
孔子的故事10
寫這篇感受的時候,《孔子的故事》這本書還沒有讀完。原因是我的心境不穩(wěn)。想起小學(xué)、初中的時候,可以拿一本紙質(zhì)的好書,逐字閱讀。現(xiàn)在呢,一目十行不說,最關(guān)鍵的是讀書的時間被繁雜瑣事占據(jù)。
《孔子的故事》這本書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述了孔子命運多舛的一生。生于春秋時代末期的孔子,一生顛沛流離,帶領(lǐng)弟子周游列國以傳播自己的政治理想,其核心就是“禮”與“仁”。當(dāng)時很多杰出的人才都是他的學(xué)生,如善于雄辯、經(jīng)商的自貢,以政事見稱的冉求,被稱為“南方夫子”的子游等等?鬃尤ナ篮,經(jīng)由他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整理匯編形成了儒家經(jīng)典著作《論語》,也正是他們的傳播,孔子的教育精神和政治理想才得以傳承和發(fā)揚。
通過閱讀,我認(rèn)為孔子思想中隱約帶有輕物質(zhì)、輕法制、輕平民的傾向。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贝笠馐钦f:“君子明白大義,小人只知道小利!
可見孔子藐視“利”,藐視對物質(zhì)利益的追求,現(xiàn)在看來對商品經(jīng)濟是相當(dāng)不利的。在孔子的觀念中,認(rèn)為國家要以禮服人,而不是靠刑法。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币馑即蟾攀侨绻眯谭ü芾、控制百姓,他們雖不犯法,但卻會失去廉恥之心,只有通過道德感化,百姓才會知廉恥、守規(guī)矩。這就有可能導(dǎo)致人治與法治的'失衡?鬃油瑫r也提出忠君、愚民的觀點,這種思想被后輩發(fā)展成了所謂的“三綱五常”,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制度下,成為了世人為人處世的準(zhǔn)則,也成為了少數(shù)人維護(hù)特權(quán)的工具。
這就提醒了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黨務(wù)工作者,要以發(fā)展辯證的思維來對待,而不是墨守成規(guī)、迷信經(jīng)驗。特別是在支部工作中,要大膽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在三個“區(qū)分開來”的保護(hù)之下,我們還有什么不能放手去干的呢?
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北宋理學(xué)大師張載的話鼓勵了一代代讀書人,沿著前人的足跡,走出自己的道路。我們雖不能達(dá)到孔子的境界,卻可以將其作為努力的方向,激勵自己在奮斗的人生道路上不斷前進(jìn)!
孔子的故事11
一
孔子使子路問津的故事,發(fā)生于新洲舊街是近些年知道的事。
幾年前,麻城文聯(lián)編了一本《麻城文選》,里面收錄了麻城有史、有志以來,稍微有些名氣的本土文人或外地文人吟誦麻城風(fēng)物的作品,其中就有明代進(jìn)士董眽《題黃岡問津書院立碑詩》,大約是當(dāng)年問津書院修建立碑時所作。董為明成化年間進(jìn)士,居官后賜一品服,封順平侯,當(dāng)可以算一時名流,所以詩句就流傳了下來。詩云:圣轍當(dāng)年立此岑,周流應(yīng)見濟世心。山川增價原從昔,草木生香直到今。坐石倚云莎草歇,硯池溜水墨花侵。幾回經(jīng)過回車處,猶為昭王感慨深。詩以詠史為主,從孔子使子路問津到問道,再寫到楚昭王,涵蓋了一段如火如荼的歷史。讀這首詩的時候,我才知道,在鄂東黃岡的某處,有一個孔子問津的地方,后人于此建了一個書院,專門培養(yǎng)楚材。
董眽的詩,除了讓我知道問津書院的事外,還讓我對發(fā)生在鄙縣的柏舉之戰(zhàn)、對楚昭王有了重新認(rèn)識。
孔子、楚昭王、吳王闔閭都為同時代的人。在吳楚柏舉之戰(zhàn)之前,吳國采取疲楚政策五六年,讓楚國邊境一刻也不得安寧。而楚昭王這時領(lǐng)導(dǎo)的楚國,像我看到的某些單位,君臣夸夸其談,離心離德,人心渙散,完全沒有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所以柏舉之戰(zhàn),楚國大敗是必然,楚昭王也被迫逃離楚都郢。后來在秦國的幫助下,總算復(fù)了國,不過已元氣大傷。我曾經(jīng)以為楚昭王一直就是這樣昏庸,碌碌無為,完全沒有豪杰氣,不像楚國的兒郎,讀董眽的詩后,就試圖去了解他,后來看到一段記載,楚昭王也有豪氣干云的時候。
話說吳王夫差接班吳王闔閭后,想吞并楚國而欲霸天下,就先從陳國開刀。作為盟國,楚昭王不能見死不救,就帶領(lǐng)兵甲,來到戰(zhàn)爭前線——城父(今安徽亳州一帶)。在大戰(zhàn)之前,楚昭王請?zhí)氛紨,結(jié)果戰(zhàn)也不吉,不戰(zhàn)也不吉楚昭王說:“戰(zhàn)也不吉,退也不吉,莫非是死路一條了?如果我們再度敗給吳國,不如一死;如果逃避強敵,拋棄與陳國的盟約,也是不如一死。既然戰(zhàn)敗和退兵都不如一死,我寧可選擇戰(zhàn)敗而死!”楚昭王就是這樣抱著必死之心,要與吳國決一死戰(zhàn)。在出戰(zhàn)之前,先安排好了后事?上觳挥尤,就在即將開戰(zhàn)時,楚昭王病倒了。為了振奮士氣,鼓舞人心,楚昭王帶病上陣,與吳人大干一仗,不料,病情突然加劇,只好又退回到城父,死在了那里。據(jù)說,就在此年楚昭王出兵救陳之前,天上出現(xiàn)過一種異象:大片的紅云猶如一群赤鳥,夾著太陽飛翔,持續(xù)了三天。當(dāng)時楚昭王來到城父后,還專門派人就此事去咨詢了周太史周太史說:“這是楚王有災(zāi),如果祈禱禳除,就可以把這個大災(zāi)轉(zhuǎn)移到令尹或者司馬的身上!背淹醪煌,說:“把心腹之病轉(zhuǎn)到胳膊腿上,又有多大益處?我國君臣一體,損失了令尹或司馬,與損失自身也無區(qū)別。況且上天不會無緣無故地降災(zāi),有罪受罰,天經(jīng)地義,又何必要禳除轉(zhuǎn)移呢?”
還在更早一些的時候,楚昭王生了病,也曾找人問過卜。當(dāng)時,那個占卜的人說:“這是黃河的神靈在做祟,應(yīng)該去祭拜河神!背淹跽f:“我們楚國人,從來都不祭拜黃河那邊的神,這和我們沒關(guān)系!庇袀大臣建議說:“要不,咱們來到郊外,遙望著黃河的方向,祭祀一下,盡盡心意!背淹跽f:“不行!自夏商周以來的山川之祭,都只祭本土的名山大川,境外的無需祭祀。我們楚國應(yīng)祭祀的是長江、漢水、雎水、漳水,黃河與我們無關(guān)。況且上天降臨災(zāi)禍,也不是因為人有過錯才降臨的,就算我有什么過錯,有什么失德的地方,也輪不到黃河之神來懲罰我!”
話說的多么鏗鏘!所以孔子對楚昭王的這種為人氣度,大加贊揚!蹲髠鳌酚涊d:“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國,宜哉!”
看來,孔子對楚昭王還是很欣賞的。不像我們,一說到柏舉之戰(zhàn)就將所有罪責(zé)都推到楚昭王身上。
也或許那個時候,孔子正從新蔡來到了楚國,到了今天我們說的這個問津的地方。按照孔子的意思,楚昭王將來會成為霸主?上,楚國經(jīng)過柏舉之戰(zhàn)后,真的元氣大傷,成了一只病老虎,最終走向了衰落,直到昭王去世,也沒有成為真的霸主。
進(jìn)士董眽在問津書院吊念孔子,感慨昭王,或許就有上面的一些原因。我在了解這段歷史后,對柏舉之戰(zhàn)又多了新的認(rèn)識,不再一邊倒了,反而對楚國多少充滿了同情。同時,讓我對問津書院更添一份一睹為快的心情。
最近,一位新洲的文友在空間展示了問津書院百年修復(fù)落成暨祭孔大典的多幅照片,省市很多領(lǐng)導(dǎo)和專家參加了祭孔大典活動,從圖片看,問津書院已經(jīng)具有一定規(guī)模,其意義早超過書院本身。
于是,更加動了心思。
二
先科普一下孔子使子路問津的故事。故事記載于《論語·微子》: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zhí)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痹唬骸笆囚斂浊鹋c?”曰:“是也!痹唬骸笆侵蛞!眴栍阼钅。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痹唬骸笆囚斂浊鹬脚c?”對曰:“然!痹唬骸疤咸险咛煜陆允且玻l以易之?且爾與其從避人之士也,豈若從避世之士哉?”耰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翻譯成白話大意是:孔子游學(xué)于楚國,被一淘淘橫河攔住,不知津渡何處。使子路問之于人。其時,楚國的隱士長沮、桀溺正于此隱居耕田。子路先問長沮。長沮說:“那車上坐著的人是誰?”子路說:“是老師孔丘。”長沮反問:“是魯國的孔丘嗎?”子路說:“是的!遍L沮說:“既然是孔丘,那他天生就應(yīng)該知道津渡何處!弊勇酚秩栬钅纭h钅缯f:“你是誰。俊弊勇氛f:“我是仲由!薄笆囚攪浊鸬膶W(xué)生仲由嗎?”桀溺接著又問。子路說:“是的!辫钅缯f:“你們還是回去吧,F(xiàn)在天下這么混亂,到處都是無道,不知孔丘為什么還要周流天下,到處游說。在這亂世,士有兩種活法:一是避人(惡人)之法,一是避世之法。孔丘是取避人之法,我們是取避世之法。你與其跟著孔丘周流奔波,倒不如像我們一樣隱居避世而得安逸!彼呎f邊不停地播種,就是不告訴渡口在哪里。子路垂頭喪氣地返回,將長沮、桀溺的話告訴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說:“人不能和鳥獸同群。我不與世人打交道,同誰打交道?如果是天下太平,符合正道,我就用不著如此奔波,力圖改變這個亂世了!
孔子使子路問津,最終變成了問道。從一件小事隱喻成探尋人生渡口和救世道路,表現(xiàn)了孔子在亂世之中與那些所謂隱士截然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儒家的“入世”思想能在后世大放光芒,由此事可見一斑。
也許大凡圣哲的人生都是相似的?鬃佑谖业挠∠笫巧傲世Р坏弥,死后卻享受無尚虛榮。他的治國理念,他的仁愛思想,讓我想起李商隱《賈生》中的一句: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君王有時將他當(dāng)菩薩一樣供奉著,為的是向外人表達(dá)自己的誠心,而實際對孔子的政治主張不屑一顧,虛與委蛇,甚至反感。所以,處在亂世中的孔子,在中年以后,選擇周游列國,如喪家犬般顛沛流離,來傳播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人格,雖四處碰壁,仍毫不氣餒,自信堅定。特別是當(dāng)他困于陳蔡時,又餓又病,前不著村,后不靠店,絕糧七日,仍堅持講學(xué)論道,弦歌之音不絕。最后得之于楚兵所救,才幸免于難;蛟S正是這個時候,從陳蔡入楚,發(fā)生了問津河畔問迷津的故事。
我常想:當(dāng)圣人孔子看到這個諸侯爭霸、生靈涂炭的亂世時,不知內(nèi)心迷惘過沒有?當(dāng)看到自己的治世思想被人蔑視、被人奚落時,不知內(nèi)心退卻過沒有?也許真有。但他還是以“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走了一條連君子都不想走、不敢走的道路,這或許作為萬世師表的他最璀璨的人格和精神。
三
我到問津書院去的時候正是深冬的一個下午,天色陰沉。一路上我懷著虔誠之心,想著曾幾何時,在這湖廣大地上,在我所生活的周圍,竟然還有這樣一個書院,坐在一處陰暗的角落里,經(jīng)享流年的風(fēng)侵雨噬。它的蒼梧霜檜,它的鏤空軒窗,它的琉璃青瓦,它的挑檐卷棚,是如何在濁世中承受著人們的辜負(fù)?我又想,這圣轍流連之處,又該是充滿何等的清幽、孤單與蒼涼。
從106國道斜插新洲舊街三幾里,就看到一個具有明清風(fēng)味的古樸的村落,村前有一條小河,河水清淺而悠,據(jù)稱此村叫“孔子村”,此河就叫“孔子河”。世事變遷,滄海桑田,昔年的淘淘河水現(xiàn)在變成了一條不到兩丈寬的壕溝。河邊立有一尊石像,一個風(fēng)塵仆仆的老人正拱著雙手,謙卑而又慈和,一看就具有圣人的風(fēng)范。這石像已有經(jīng)年,濁世的風(fēng)塵浸洇其中,石像已經(jīng)變成深灰色。我站在河邊,眼前再看不到津渡的`波光粼粼和煙云浩淼了,只能想象當(dāng)日圣人和他的弟子碾轉(zhuǎn)至此,那疲憊的身軀和酸楚悲涼的心緒隨著煙波搖曳,耳旁仿佛聽到了圣人的感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是的,花開花落,四時更迭,生命何其短暫,光陰似流水一樣一去不復(fù)返,而我們所追求的功名利祿,在淘淘流水面前是多么卑微和不堪。人生天地之間,一切物質(zhì)終究是要毀壞的,只有精神,或者說是神氣,還有可能在宇宙中蕩滌充斥,就像圣人,其身雖歿,而千載萬載之后,精神長在。當(dāng)年顛沛的征途,饑餓,寒冷,奚落,悲愴,此刻已經(jīng)變得多么不值一提和多么具有生氣和生命力,圣人留下的堅韌和堅貞,無論怎樣都不會被時光湮滅,相反,更加熠熠閃亮。而古往今來,有多少權(quán)貴巨賈,多少豪門望族,卻被時間蕩滌得一無所存。
石像旁是一個開闊的廣場,不遠(yuǎn)處“問津書院”幾個大字閃爍著堅毅的光芒。它前是湯湯河水,后靠一座丘山,眼前開闊,背后有依,從風(fēng)水學(xué)來說真是一個好地方。所有的建筑,包括附近的民房,都盡量往明清風(fēng)味上靠近,一尺左右長的青磚砌成的墻壁,磚縫都由石灰抹成筆直的灰白色的線條,雖然可以看出是現(xiàn)代造舊的痕跡,但可見有關(guān)部門還是花費了很多心思。不像鄙縣的有關(guān)部門,放著王叔和的古跡,任其風(fēng)雨飄零。問津書院以禮門、講堂(問津文史展、問津藏書館)、供奉孔子的大成殿為主體建筑,左右兩邊分別是魁星樓、文昌閣、酬庸館、齋宿館、名宦祠、朱子祠、仲子祠、隱士祠、子貢祠、問津堂等,全是仿明清湖廣大地建筑模樣,小巧而精致,古樸而莊重,經(jīng)過此次大修,完全可以感受到那種鄂東楚鄉(xiāng)風(fēng)韻。我們依次參觀著,在其陳列館,的確很有一些可看的文史資料和歷史遺物。
按照問津書院陳列館的資料介紹,孔子使子路問津的故事,始于漢,興于唐,沿于宋元,盛于明清。資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164年,那個主持編纂《淮南子》的淮南王劉安,在六安襲封淮南王時,邾城作為他的封地,被邑民挖出一塊“孔子使子路問津處”的石碑,劉安還真是有識之士,于掘碑處修亭立碑,建立孔廟供人祭祀,成為問津書院的前身。后世唐有謫居黃州太守的杜牧、宋有游學(xué)鄂東的朱熹及明清眾多大儒在此收徒,開場講學(xué),培養(yǎng)楚材。資料說:“問津與岳麓、濂溪,皆在楚腹,鼎峙有三”。又說:“惟楚有材,雄長天下,獨黃為之冠!彪m未免夸大,但作為楚黃之后裔,聽了內(nèi)心還是蠻舒服。
僻居新洲舊街荒野之村的問津書院,雖孔子問津之地還有爭論,但其歷史傳承脈絡(luò)清晰,加上恢弘的建筑,詳實的資料,還有當(dāng)?shù)卣⑽幕块T的高度重視,已經(jīng)到了一定的高度。這高度,可以讓我們回想歷史,可以讓我們領(lǐng)略圣人的精神,可以讓我們看到兩千年來,一代又一代楚黃才俊,為傳承圣人的“仁愛”思想,而作的艱辛探索?M繞書院上空的曾經(jīng)的朗朗書聲,曾經(jīng)的激昂雄辯,曾經(jīng)的慷慨陳詞,雖然已經(jīng)一去不返,但當(dāng)我站在這塊土地上,耳旁仿佛還聽到了龍吟鳳鳴。
走出書院,冬天的風(fēng)撩拔在書院前的廣場上,被秋風(fēng)搖曳過后的銀杏,葉子已經(jīng)一片不留,只剩下參差的枝椏,枝椏遒勁嶙峋,很有質(zhì)感,像此刻我看到的問津書院。我漫步在廣場前的空地上,毫無來由地胡亂想:在未來之前,以為書院除了肅穆和古樸外,一定斑駁和蒼涼,F(xiàn)在我看到了書院的厚重和大氣,在這鄉(xiāng)間的某一隅,閃爍著古典文化的光芒。這年代,或許我們常常披著文化的外衣,干著其它的事,但有文化外衣可披,畢竟總比那些光著赤膊跳大仙好。我們還經(jīng)常聽到一些高亢的口號,興奮的噱頭,這些遠(yuǎn)沒有毛毛雨來的冰快。我其實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發(fā)著這樣的感概。也許,人一攀比,就會有落差,有了落差就會抱怨。后來,我又想:這孔子問津?qū)嵲谑菃柕搅艘粋好地方,雖然那時的人們沒有告訴他津渡,但讓他更明確了自己應(yīng)該肩負(fù)的“道”。現(xiàn)在,他又遇到了“有關(guān)部門”,“有關(guān)部門”為他傳著“道”。我后來當(dāng)然還想到了其它,想到了其它,我就沒有興趣將文章再寫下去了,就想寫一首詩,當(dāng)作文章的完結(jié)。我寫道:“轍跡依稀似可尋,問津河畔問迷津。江山俎豆因興廢,大道煌焜自宣陳”,剛寫完這四句,老婆喊我出去吃飯,酒醉飯飽,腦滿腸肥,思維混沌,再也無法續(xù)了下來,只好作罷。
作罷就作罷吧。
孔子的故事12
大家好,我是50號黃浚哲今天我講的是孔子的故事讀后感。
我們都知道孔子是個政治家和教育家,這本書的作者是李長之,初名李長植。生于山東省利津縣。畢業(yè)于清華大學(xué)哲學(xué)系。先后在中央大學(xué)、北京師范大學(xué)任教。是的詩人、翻譯家、學(xué)者,文學(xué)批評和古典文學(xué)研究領(lǐng)域造詣尤深。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孔子的父親紇在孔子還有三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只有孔子的媽媽顏徵在和孔子母子倆相依為命,不幸的是孔子在17歲的時候孔子他的親人一母親去世了。
之后,他當(dāng)了一名老師也也有一些弟子,由于社會殘酷離開了衛(wèi)國。就回到他的`家鄉(xiāng)魯國,再次離開了,如果又來到了楚國。
但是孔子的生命還是走到了盡頭,在公元前479年,孔子這個時候73歲,得了重病就不知不覺的去世了,但是他的弟子永遠(yuǎn)忘不了孔子以前那樣對他們的溫柔,所以我們要向孔子學(xué)習(xí),做一個博學(xué)多才的人物。
孔子的故事13
一頂方帽,長長的胡須,一身簡樸的衣服,雙手?jǐn)n在袖口里,這就是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孔子。
孔子謙虛、大膽、聰明、好學(xué)、勤奮。他三歲就沒了父親,十七歲沒了母親,常人恐怕只能變得孤僻和冷酷,但是他沒有畏怯生存之危險和艱難,而是更加好學(xué)、勤奮,不懂就問。
孔子周游列國,希望在各國推行他的治國政策——“仁”。由于身處亂世,他主張的仁政沒有施展,很多權(quán)貴嫉妒他的才能排擠他。經(jīng)過一次次的碰壁,最終孔子回到了魯國,專心從事教育事業(yè)?鬃右簧鷼v經(jīng)磨難,然而他非常好學(xué),終其一生從未停止過學(xué)習(xí)的腳步,即使自己已經(jīng)成名,仍然“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學(xué)習(xí),同時,為了推行自己的思想和治國之策,他百折不撓,勇往直前,不惜犧牲一切,直至暮年。這種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頑強拼搏、樂觀向上的'精神同樣值得我們用心學(xué)習(xí)。
令我敬佩的還有孔子的謙虛,在故事《兩小兒辯日》中就體現(xiàn)了出來,當(dāng)時孔子聽了兩個小孩兒的話后,仔細(xì)想了又想,覺得兩個孩子的話都很有道理,但他自己也不知道正確答案,于是,他沒有不懂裝懂,而是對兩個孩子說“兩位小朋友,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我也不知道!你們讓我回去想想吧!”孔子就是這樣的謙虛,沒有不懂裝懂,他這樣的好習(xí)慣在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幾個人能做到。這讓我想起了他的一句名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闭驗檫@樣,孔子學(xué)到了更多的知識,開闊了眼界,使自己變得更加博學(xué),最終成為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正是需要這種執(zhí)著和堅持嗎?但事實上,有些人做一件事,總是只要做了就行了,從來沒有想過把一件事做精、做細(xì),完全不去思考與挖掘事物的深層含意。生活中,缺少的就是能把一件事做精、做巧、做細(xì)的人,不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能從中看出一個人將來的成功與否。如果一個人,對待任何事都能一絲不茍地完成,認(rèn)真地對待每一件小事。這樣的人,何愁不會成功呢?
《孔子的故事》這本書給了我一次靈魂的洗禮,我永遠(yuǎn)不會忘記這本書給予我的教誨:“把小事做到極致,把小事做成經(jīng)典!蔽覀円獜纳磉呑銎,做好每一件事,做最好的自己!
孔子的故事14
我讀了一本有關(guān)政治和思想的書,這本書主要是寫孔子一生所經(jīng)歷的故事,孔子的思想對后世中國的影響很大,他坎坷求索的一生,也被歷代人說了又說。
其中最讓我難忘的故事是《孔子和老子會見》故事一開始,南宮敬叔做了孔子的弟子后,曾向魯昭公建議派他和孔子一塊兒去洛陽京城觀光。魯昭公答應(yīng)了。
好學(xué)的孔子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因為那里歷史悠久,還有豐富的文化寶藏,而且大思想家老子也住在那兒。老子聽說孔子來了,便套上車,到郊外去迎接。又讓僮仆把路打掃干凈。孔子也依照當(dāng)時的禮節(jié),把見面禮大雁捧著送給老子。
老子的年紀(jì)比孔子的年紀(jì)大得多,經(jīng)驗閱歷也豐富的多,他所接觸的文物歷料也遠(yuǎn)比孔子這時。所接觸的廣博的多。這一次會見,對孔子來說是極其有益的。老子來說他缺少了什么朝氣似的,但是和孔子的精神合起來,就構(gòu)成寶貴的一種東西。幾天后,孔子要離開洛陽了。老子依依不舍的送行,并根據(jù)自己的`處事狀態(tài)送給了孔子幾句話?鬃由钌畹赝嫖读死献拥亩,懷著感激回到了魯國。它建造自己的弟子時,還不住地贊美老子:“魚,我知道它會游水,可是會游水的還常被人鉤起來。獸,我知道他會走,可會走還常落了網(wǎng)。有一種東西我們不能控制他,他愛在云里來就云里來,愛在風(fēng)里去就風(fēng)里去,他愛上天就上天,這就是傳說中的龍,我沒法摸到老子這個人,老子就像龍一樣吧!”
讀完這個故事,我知道了,要像孔子一樣好學(xué)。只要有學(xué)習(xí)的機會,他就不會放過。他和老子一樣也是一條龍,我無法摸到他。
孔子的故事15
大家好,今天我要講的故事是《孔子的故事》,孔子是很厲害的著名的文學(xué)家,就讓我們看看他有哪些厲害的地方。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教育事業(yè)的開端》主要講孔子博學(xué)的名氣越來越大,有很多人愿意把孩子送來給他做門徒。在他三十歲左右有了第一批弟子。第一批第子里面有子路。子路比孔子小九歲,大約二十一歲開始接受孔子的`教育。他們對自己的兒子說一定要去孔子那里學(xué),這本書真的很有趣。
【孔子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孔子的故事03-11
孔子的故事(優(yōu)秀)03-16
孔子拜師的故事03-25
關(guān)于孔子的故事03-15
(經(jīng)典)孔子的故事15篇03-11
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03-25
孔子的故事(大全15篇)03-16
關(guān)于孔子的故事大全[15篇]03-27
給孔子的信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