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齋公買茄
語意:原指貪便宜,借喻不明事理。也指事與愿違。 齋公即道士?图业貐^(qū)廟多,道觀卻少有?图业朗總兇蠖嗑蛹,且無不結(jié)婚生子,過的幾乎都是世俗的生活。又因為師從道教,故信從教義教規(guī),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餐餐吃素,俗稱“吃齋”,故名“齋公”!褒S公買茄”有一段流傳甚廣的故事。從前一個剛剛學道的小齋公,在“師傅”的交代下去圩市買菜,預備七月半鬼節(jié)(即中元節(jié))普度打醮所需。由于第一次趕圩,頗有小和尚初次下山去化齋的意味,凡事都覺得新鮮、奇異,卻因為教導未足,對諸多事理缺乏了解,因而辦起事來就難免似是而非,甚至令人啼笑皆非。正值夏令,街面上各色各樣的蔬菜、瓜果琳瑯滿目,看得小齋公直眼花繚亂。過去客家人買賣東西多不講斤兩,而是論個數(shù)。有些東西大個的好,有些東西小個為贏,凡事不能一概而論。小齋公未必盡識貨,卻自以為聰明,樣樣都挑大個的買。尤其是買茄子,不大不小的都一概不要,挑三揀四,翻來倒去。小齋公買回去的茄子,個頭是大,卻全部都老得已經(jīng)沒法吃,因此遭來“師傅”好一頓臭罵和數(shù)落。如此齋公心態(tài),實質(zhì)上就是殺雞取卵。為了獲得某些好處,不惜犧牲他人利益,滿以為揀了便宜,卻聰明反被聰明誤,最終得不償失!褒S公買茄”的另一種表現(xiàn)是貪圖近利,表面上是得到了西瓜,卻因此帶來隱患,自己斷了自己的后路,到頭來連芝麻都一起丟了,什么便宜也撈不著。事實上,并非所有付出都能夠得到理想的回報,投之以桃,報之于李,這樣的事例實在太多。進一步而言,栽下桃樹尚能得到李,還多少有些安慰,更多的可能卻是桃李都沒有得到,空歡喜一場。小齋公賣茄子便是這樣一個典型。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三百六十行,行行更加專業(yè)化,這就迫使人們精益求精,而不是做通才。百事通也罷,萬事通也罷,個人是無能為力的,除非一個機構(gòu)、一個組織長期不遺余力,方可建立這樣一種資源共享的平臺。不做全才,但求專才,這已經(jīng)成為企業(yè)、機關人力資源管理者的共識。另一方面,缺乏生活常識、社會常識的人非常普遍,雖然其中與教育機構(gòu)長期忽視公民教育、素質(zhì)教育有關,但“齋公意識”更是關鍵因素。凡事貪小便宜,不腳踏實地做人,不誠實守信經(jīng)營,勢必事業(yè)無成,企業(yè)倒閉,不僅喪失青春、資本,最后連自己的尊嚴都跌落地。正確地認識茄子以及其他新舊事物,本著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做人做事,那么事與愿違的事情就可以避免發(fā)生,或者少發(fā)生。【齋公買茄】相關文章:
野茄04-29
玫瑰茄04-29
紅茄04-29
倒茄04-29
番茄茄絲04-29
拌茄泥05-02
玫瑰茄的副作用03-01
做茄夾作文04-28
鮮茄肝排05-02
美味的茄汁面作文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