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藍耳翠鳥
藍耳翠鳥
藍耳翠鳥(藍耳翠鳥)
藍耳翠鳥(學名: Alcedo meninting)是小型攀禽。全長約15厘米。頭頂和頸黑色,具藍紫色橫斑;耳羽紫藍色;喉部淡棕色;頸側(cè)各有一黃白色斑點。藍耳翠鳥有林棲的水棲兩大類型。林棲類藍耳翠鳥遠離水域,以昆蟲為主食。水棲的一類主要生活在各地的淡水域中,喜在池塘、沼澤、溪邊生活覓食,食物以魚蝦昆蟲為主。常常靜棲于水中蓬葉上,水邊巖石上的樹技上。藍耳翠鳥僅分布于云南勐臘。它的生態(tài)生物學資料在中國記載甚少,1960年,著名科學家鄭作新教授等人曾在勐臘的一河溝邊采獲一只。 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目錄 外形特征 棲息環(huán)境 生活習性 分布范圍 外形特征藍耳翠鳥屬小型鳥類,體長15厘米左右。雄鳥的前額、頭頂、枕部為紫藍色,密被黑色橫斑。眼先為皮黃色,耳覆羽和頭側(cè)紫藍色。上背、腰部和尾上覆羽亮鉆藍色,其中尾上覆羽較暗,尾羽短圓,為暗藍色或黑色而綴以藍色。肩部和翅上覆羽為暗藍色,翅上覆羽還具有鉆藍色的斑點。飛羽為黑色。次級飛羽具有紫藍色羽緣,最內(nèi)側(cè)次級飛羽幾乎全部為紫藍色,內(nèi) 的邊緣為棕色,頸部的兩側(cè)各有一個長橢圓形的白色或皮黃白色斑。頦部和喉部為白色或皮黃白色,其余下體為栗色或暗紅棕色。雌鳥的羽色和雄鳥相似,但嘴基的紅色范圍較大。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腳亮紅色。虹膜-褐色;嘴-黑色(雄鳥),下顎橘黃色(雌鳥);腳-紅色。 身體呈流線型,大多數(shù)飛翔生活。體表被覆羽毛,一般前肢變成翼(有的種類翼退化);胸肌發(fā)達;直腸短,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統(tǒng)發(fā)達,有助于減輕體重,利于飛行;心臟有兩心房和兩心室,心搏次數(shù)快。體溫恒定。呼吸器官除具肺外,還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氣囊,用來幫助肺進行雙重呼吸。卵生。體溫較高,通常為42℃。鳥類的胸骨上有發(fā)達的龍骨突,骨骼中空充氣,這是藍耳翠鳥適應(yīng)飛行生活的`骨骼結(jié)構(gòu)特征。 大小量度:體長150mm;嘴峰33-39mm;翅62-69mm;尾25-27mm;跗蹠8mm。
棲息環(huán)境藍耳翠鳥為留鳥,主要棲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常綠闊葉林中河流岸邊,尤其是森林茂密而水生動物豐富的林中溪流地帶,生活于溪流、湖泊、江河、魚塘。常單獨活動。喜歡棲息于岸邊低樹枝上。
生活習性性孤獨,平時常獨棲在近水邊的樹枝上或巖石上,伺機獵食,食物以小魚為主,兼吃甲殼類和多種水生昆蟲及其幼蟲,也啄食小型蛙類和少量水生植物。飛行俯沖到水面用尖嘴捕捉魚蝦。單獨或成對活動,長時間站立于近水處的樹枝或巖石上耐心觀察,發(fā)現(xiàn)小魚浮至水面,俯沖到水面用尖嘴將魚捕獲,飛到樹上或巖石上吞食。在沙堤或泥崖挖掘隧道式洞穴,在其中產(chǎn)卵,喂養(yǎng)幼鳥。因獨特的捕食方式,俗稱“打魚郎”。喜在池塘、沼澤、溪邊生活覓食,常常靜棲于水中蓬葉上,水邊巖石上的樹技上。眼睛死盯著水面,一旦發(fā)現(xiàn)有食物,則以閃電式的速度直飛捕捉,而后再回到棲息地等待,有時像火箭一樣在水面飛行,十分好看。由于該鳥嗜食魚類,所以人們又稱它為“魚虎”、“水狗”和“魚狗”。 叫聲:拖長音的尖叫聲tea-cher。藍耳翠鳥羽毛美麗,頭頂羽毛可供作裝飾品。但喜食魚類,對漁業(yè)生產(chǎn)不利。
分布范圍分布于孟加拉國、文萊達魯薩蘭國、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菲律賓、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越南。 中國僅有云南亞種,分布于云南勐臘。它的生態(tài)生物學資料國內(nèi)記載甚少,1960年,著名科學家鄭作新教授等人曾在勐臘的一河溝邊采獲一只。
【藍耳翠鳥】相關(guān)文章:
藍豬耳研究概況05-02
中藥對豬藍耳病的預(yù)防試驗04-28
一例豬藍耳病的診治04-30
豬藍耳病與豬瘟混合感染的診治05-02
豬瘟和豬藍耳病混合感染的診治04-30
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防制技術(shù)05-02
淺談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防治04-28
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防治體會04-30
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診斷與防制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