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南京東路
上海市南京東路
南京東路(上海市南京東路)
南京東路是上海十大商業(yè)中心之一,位于上海市中心,東起外灘即中山東一路,西至西藏中路,全長1599米。其中河南中路以西部分為南京路步行街。大店名店林立,百業(yè)興盛繁榮,各式商廈、優(yōu)秀建筑聚集交匯,商街中西方文化相互融合。正是這種多樣性的包容,互相滲透與吸收,涵蓋古今中外精粹,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發(fā)展向前的堅定,使南京路充滿勃勃生機,展現(xiàn)出它百余年不落的繁華。作為上海絕對的“黃金地段”,它也是經營者必爭之地,旅游者必到之處。歷史上它是政治風云迭起之地,今天更是上海城市現(xiàn)代化建設的展示之地。
目錄 基本介紹 名稱由來 遠東極致 興盛時期 收縮展開 基本介紹南京路商業(yè)街是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開埠后由英租界擴張而逐漸形成的。道光二十五年開始從黃浦灘向西延伸到界路(今河南中路)以東。道光二十八年,租界的西界推進到當今的西藏中路。道光三十年,麟瑞洋行大班霍格伙同魏勃等5人組織跑馬總會,占五圣廟(今為麗華百貨公司)附近的80畝土地辟作花園。在花園南處設“拋球場”,又圍著花園筑成一條跑馬道,即老花園跑馬場。外灘通往跑馬場的小道被稱為派克弄(Park lane),又叫花園弄(Garden lane)。
名稱由來跑馬場開張后,商販逐利,也爭相趨至,地皮價格上漲,跑馬總會便賣出第一跑馬場。于咸豐五年(1855年)在今西藏中路以東湖北路以西建成第二跑馬場,時稱新花園。由此這一帶也繁華起來。清同治元年(1862年),跑馬總會將新花園的土地分塊高價出售,次年建成跑馬廳,其位置在今人民廣場、體育宮、上海圖書館和人民公園處。同年,擴建后的花園路成為租界交通主干道,人們稱為大馬路或英大馬路。在今西藏中路以西至靜安寺辟筑一條長二英里的跑馬路,名涌泉路,又叫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同治四年,將大馬路命名為南京路。
遠東極致清光緒元年(1875年),該路拓寬,商市日盛,行人摩肩接踵,掌握南京路地產的洋商沙遜和哈同,耗資60萬兩白銀,在南京路鋪設從印度進口400萬塊鐵藜木,涂上一層柏油,成為遠東最漂亮的道路。地價也隨之而升值。迨至民國34年(1945年),上海市政府以西藏中路為界,東段命名為南京東路,西段命名為南京西路。區(qū)境內的南京東路和南京西路一段,(從外灘到成都北路,下同),全長2528米。
興盛時期介紹
南京路隨著跑馬場設置,道路拓展,商業(yè)活動也逐漸由東向西推進。開埠之初,商業(yè)活動集中在界路以東。自花園跑馬場成為租界游樂中心后,資本達1萬兩,規(guī)模最大的增泰洋布店開業(yè),同時期還開設恒興洋布店,老德記藥房,和一些專營高檔日用品的洋行門市部及西式酒店餐館。至同治元年,南京路已有公道、公平等14家洋行,科發(fā)等藥房3家,洋布呢羽莊9家。
發(fā)展
19世紀70年代,外國消費品大量涌進上海,洋雜貨店日益增多,南京路商業(yè)進入興盛時期。有《滬江商業(yè)市景詞》為證:“滿街裝飾讓銀樓,其次綢莊與疋頭,更有東西洋廣貨,奇珍異產寶光流!惫饩w六年(1880年)左右,洋廣雜貨店大戶恒昌甡,興昌祥等開始經營批發(fā)業(yè)務。至光緒三十二年,南京路有洋廣雜貨、洋布綢緞、衣莊、銀樓、茶食等30余個行業(yè)的.商店184家。民國3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我國民族工商業(yè)因帝國主義忙于大戰(zhàn)而得到較大發(fā)展。隨著南京路日趨繁榮,老城廂里的大綸、老九章、老九和等綢緞局,以及費文元銀樓等陸續(xù)搬到南京路。在30年代初,境外的新雅粵菜館、建華瓷器商店、培羅蒙西服店、吳良材眼鏡店、大昌祥綢市店等商號競相在南京路擇地造房開業(yè)。據(jù)統(tǒng)計,民國27年南京路商號有277戶。民國36年,南京路有門面記載商號達340戶,商業(yè)進一步得到發(fā)展。 2011年南京東路、河南中路口的南京東路東段商圈,正面臨大換血。除了內地最大的蘋果旗艦店外,蓋璞(GAP)、霍利斯特(HollisterCo。)等時尚品牌也將入駐。
臺北市南京東路
南京東路(臺北市南京東路)
目錄 簡介 歷史 簡介南京東路為臺北市的重要干道,大致呈東西向,西于中山北路口接南京西路,東于塔悠路口接麥帥一橋,最后在內湖接上國道一號高速公路,全程共有六段,其中南京東路一段至五段路中央布設公共汽車專用道。為便利外籍人士,本路與南京西路之道路編號為7th Blvd.(第七大道)。此外,臺北捷運松山線(南京三民站-松江南京站段)即沿著南京東路施工,并將在此路下設置5座車站。
歷史南京東路原為琉公圳的圳道與水田,1951年辟為防空疏散道路。自1956年起,臺北市政府接受美援作為工程費,并自籌土地征收、拆遷房屋及青苗等補償費,同時成立美援道路工程處,隔年(1957年),該路以南京市命名為“南京東路”,利用中美基金貸款新鋪柏油路面并拓延至五段,而成為當時的`九條美援道路之一。美援道路的完成,使得以大稻埕為首的資本和人口才開始涌進這塊地區(qū),形成了日后南京東路商圈的主流 1960年代至今,南京東路一帶的金融機構、保險公司、商業(yè)辦公大樓、飯店及百貨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冒出,南京商圈因而建立優(yōu)越的商業(yè)地位,并躍升臺北市財經中心區(qū)。而現(xiàn)在的南京東路二段、三段、四段一帶,更由于銀行等各類金融機構密集,而有“臺北華爾街”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