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楚辭漁父
常州輕工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
大學(xué)語文 課程授課教案 № 7
授課日期 :
授課班級 :
課題: 楚辭·漁夫
授課類型 講授 課時數(shù) 2
一、 焦點問題
1、 漁父何以成為中國傳統(tǒng)詩詞中的一個經(jīng)典的文化意象?
2、 文章通過何種手法把作者自己內(nèi)心的矛盾和掙扎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
二、 背景資料
1、關(guān)于作者的生平
屈原(約前340—約前277)名平,字原,是楚國的同姓貴族。祖先封于屈,遂以屈為氏。
屈原是一個感情激烈、直白袒露而又非常自信的人。這種性格與實際的政治環(huán)境難以調(diào)和。不過,這種詩人氣質(zhì)與環(huán)境的矛盾,既造成人生悲劇,同時也造就優(yōu)秀的文學(xué)。
2、關(guān)于屈原的作品問題
現(xiàn)存25篇作品中,絕大多數(shù)作品歸于屈原名下當無疑義。
但有部分作品自漢代就存爭議。像《遠游》《卜居》《漁父》等。
3、屈原與民間節(jié)日
屈原自沉于汨羅江的日子,可能是五月五日或距這一天很近。
五月五日原來是楚地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后來人們就把這一天作為紀念屈原的日子,其本來意義,反而鮮為人知了。
4、關(guān)于楚辭
產(chǎn)生于南方長江流域楚地的詩歌樣式。也就是指以具有地方特色的樂調(diào)、語言、名物而創(chuàng)作的詩賦。 主要是偉大的詩人屈原從楚國的樂曲和民歌中汲取營養(yǎng),打破四言詩的傳統(tǒng)體制,開創(chuàng)了一種句法參差靈活的新詩派也稱“騷體”詩。把先秦詩歌推向高峰。
5、楚辭之名
西漢末年劉向?qū)⑶斡竦淖髌,編成《楚辭》一書。屈原的作品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離騷》。 《詩經(jīng)》和《楚辭》歷來合稱“風(fēng)騷”。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兩大源頭。屈原成為中國第一位留下姓名的詩人。詩中強烈的愛國思想和執(zhí)著的人生追求、奇麗的想象、瑰麗的語言、“美人芳草”的比興手法對后代詩歌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6、關(guān)于騷體
騷體是屈原在楚國民歌的基礎(chǔ)上所創(chuàng)造的一種抒情韻文。
起于戰(zhàn)國時楚國 ,以屈原所作《離騷》為代表,并因此而得名,亦可稱為“楚辭體”。
富于忬情成分和浪漫氣息。
篇幅較長,形式也較自由,多六、七言,多用“兮”字以助語勢。
7、《楚辭》和《詩經(jīng)》比較
(1)《楚辭》的篇幅通常都比《詩經(jīng)》長;(2)《楚辭》的文辭華美,《詩經(jīng)》的文辭簡樸自然。(3)《楚辭》的句式打破《詩經(jīng)》是四言,使用五六七言,富于變化。(4)《楚辭》多奇思異想和神話色彩,表現(xiàn)了更豐富的情緒和美感,富于浪漫主義色彩;《詩經(jīng)》大體局限于現(xiàn)實中的人和事的范圍,少了些浪漫的幻想和飛揚的個性自由精神。
三、文本內(nèi)涵解析
1、翻譯:屈原被放逐以后,來往於江潭之間,在水邊且走且嘆息,看起來憔悴枯瘦,一副病態(tài)愁容。漁夫看到了就問他:「你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麼會流落到這個地方來呢?」屈原回答說:「全天下的人
都污濁了,只有我是清白的,所有的人都昏醉了,只有我是清醒的。所以就被放逐了!?jié)O夫說:「一個才德兼?zhèn)涞娜耸遣粫䦂?zhí)著拘泥於外物的,而且能夠配合時局轉(zhuǎn)變作為。全天下都污濁了,為什麼不跟著同流合污呢?所有人都昏醉了,為什麼不跟著飲酒享樂呢?為什麼要思慮得那麼深遠,表現(xiàn)得那麼清高,而使自己遭到放逐呢?」屈原回答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把帽子拍乾凈才戴上;剛洗過澡的人,一定要把衣服抖乾凈才穿上。怎麼可以用潔凈的身體去承受污穢的東西呢?寧可投身到湘江的流水中,葬身在江中的魚肚里;怎麼可以用清白的人格,去蒙受人世間的'塵土呢?」?jié)O夫微微一笑,敲擊著船板要離開了,一面唱著歌說:「滄浪的水清澈的話啊,可用來洗我的帽帶,滄浪的水污濁的話啊,可用來洗我的雙腳!」然后就離去了,不再和屈原說話。
注:「滄浪之歌」復(fù)見於《孟子.離婁》,講述孔子聽孺子唱出滄浪之歌,便引之以告誡 弟子,明白儒者自取(自由選擇)之道。水清只是清水,水濁僅是濁流,濯纓濯足皆憑自決 ,但這是逆解發(fā)揮,若順取發(fā)揮,應(yīng)是漁父誦歌之意,勸儒者改行道家之路:說「眾人皆醉 我獨醒」,應(yīng)有倒過來說「眾人皆醒我獨醉」之胸襟;由是隨波逐浪 ,或能潛移默化,縱無前景,也樂得逍遙(此逍遙自當與個人快樂或縮頭烏龜式的安逸 詳細分辨)。]
總結(jié):屈原、漁父形象
屈原是一個始終不渝地堅持理想、不惜舍生取義的生活中的強者,是一個不隨波逐流,不茍合,不妥協(xié),與眾不同,特立獨行的形象;顯示了屈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偉大人格。
漁父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隱者形象,是道家思想的信徒。具有明哲保身、隨遇而安、知天達命、與世推移的處世態(tài)度。作者還刻畫出他不慍yùn不怒、不強人所難心平氣和的超然姿態(tài)。作者塑造這一形象,對塑造屈原來講,具有對比、襯托的作用。
2、本文的這種“自設(shè)問答”在詞賦的發(fā)展史上是一種濫觴之作。
(1)自設(shè)問答 我們可以把漁父理解為真的屈原在澤畔碰到一個老人,可能還是一個打魚的人,和他有過一番類似的談話。但是,也可能只是屈原自己把自己內(nèi)心的矛盾,用一種文學(xué)的手法表現(xiàn)出來了,也就所謂自設(shè)問答。這個漁父可能是個虛構(gòu)的人,他內(nèi)心里有兩面,這兩面在他心里形成了一種張力:一面就是社會既然如此,我何苦這么執(zhí)著呢?我也有能力來適應(yīng)它。適應(yīng)它,我的處境就會好起來,至少我不會處在危險的境界里。這是一個聲音?墒橇硪粋聲音也同時在響,說,我的社會理想、我的政治理想、還有我自己人格的追求,不能夠為一時的這種名利,或者是外界的這種誘惑、壓力所動搖。我要堅持。那么這兩種聲音,他把它化為兩個形象,就有了漁父和屈原的這番對話。
(2)采取設(shè)為問答的方式,表現(xiàn)自己矛盾的心態(tài)。
(3)漁父灑落超脫,全身遠害;屈原堅守信念,寧為玉碎。兩個鮮明的形象,兩種鮮明的人生態(tài)度。
3、文章采用了對比的手法,展開思想交鋒,主要通過屈原和漁父的問與答,表現(xiàn)了兩種對立的人生態(tài)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把屈原內(nèi)心的矛盾斗爭外化出來,真實地反映了屈原的思想,表現(xiàn)了他崇高的人生追求。
四、關(guān)于《漁父》的一些爭論
1、關(guān)于作者的疑問:
東漢王逸《楚辭章句》將其歸入屈原的作品。
今人持不同看法。郭沫若認為《漁父》可能是非常熟悉屈原生活和屈原思想的楚人的作品。
2、關(guān)于文章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是實錄,還是虛構(gòu)?
司馬遷把《漁父》錄入《屈原列傳》,將之視作真實發(fā)生的事情。
宋洪興祖認為:“《卜居》、《漁父》,皆假設(shè)問答以寄意耳。”
五、漁父的文化內(nèi)涵
漁父和光同塵、不做抗爭的主張中,包含了睿智和超脫。
沒有世俗的紛擾,保有自己的一份閑適的心情。
比勞心苦志、形容憔悴的屈原來說,漁父形象輕松自由,更能投合文人的胃口。
“漁父”的意象成為觸發(fā)文人情思的文學(xué)“原型”之一
詩詞:
唐:
高適的“曲岸深潭一山叟sǒu,駐眼看鉤不移手。世人欲得知姓名,良久向他不開口”(《漁父歌》); 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宣州謝朓tiǎo樓餞別校書叔云》);
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
宋:
朱敦儒:“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jié);钣嬀G蓑笠,慣披霜沖雪。晚來風(fēng)定釣閑,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鴻明滅。”(《好事近·漁父詞》);(前后寫了6首漁父詞,表明自己放棄官場生活的堅決,表現(xiàn)晚年閑適生活)
明:
王士禎:“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曲高歌一樽[zūn]酒,一人獨釣一江秋”(《題秋江獨釣圖》);
繪畫:許道寧、吳鎮(zhèn)、戴進等都繪有《漁父圖》;
古琴曲:《漁樵問答》、《漁歌》、《醉漁唱晚》。
第一,漁父代表一種遺世獨立的清高隱逸的人格理想。王逸《楚辭章句》云:“漁父避世隱身,釣魚江濱,欣然自樂!薄冻o》中的漁父,都是避世埋名的隱士,而并非靠捕魚為生的漁人。漁父是隱士的象征,一方面他保持高潔的品性和情操,厭倦塵世的紛擾,但并不一味陷入矛盾和痛苦之中(一如屈原);另一方面追求一種無拘無束的、自由的人生境界,把這兩個結(jié)合到一起了。一方面有一種高潔的人格和人生境界,另一方面我還要自由,要擺脫社會的一些名鉤利鎖,或者其他方面的束縛。漁父的形象已經(jīng)作為一種文化符號。這個符號就是堅持操守、追求自由這樣一種人生的代稱。
第二,漁父意象包含了幾個要素。首先是“漁”,含垂釣之風(fēng)。其次是“父”!案浮庇謱懽鳌案Α,為老年男子之稱。老年人歷經(jīng)滄?部,明于得失,歸心淡泊,自然非少年人銳意進取可比。
第三是“水”,道家認為水是萬物之本,品性謙遜,親附萬物而公正無私,《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卑凳镜兰业睦硐胱非。
第四是“舟”。有漁父必有舟,又必是小舟。蘇軾《赤壁賦》稱“駕一葉之扁舟,舉匏[páo]樽以相屬”,舟如一葉,以況其小,只有小舟才能達到“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的境界。
第五,漁父意象寄托著中國文人對這種與世無爭的超然生活的向往。漁父是真正的隱者,他們留給世界的是一個飄逸的背影,輕輕地走了,不帶走一片云彩。他們乘扁舟漂游水上,自然,愜意,無拘無束。得意時出仕兼濟天下,失意后歸隱吟風(fēng)嘯月,是中國文人千載不變的人生軌跡。歷經(jīng)宦海沉浮顛沛流離之后,莫如散發(fā)弄扁舟,獨釣寒江雪。他們將山水田園當成精神棲居地,在這里,心靈的創(chuàng)傷得到愈合,靈魂獲得拯救與升華。
六、莊、屈《漁父》的同異
相同之處:設(shè)為問答、形象的思想觀念接近,都是老莊道家
不同之處:莊子《漁父》貶儒揚道明顯;屈原《漁父》保持了兩種對立觀念的張力
七、文本風(fēng)格分析
散句為主,兼?zhèn)浔婓w(單個句子無所謂整散,許多句子組織在一起就有了整散的區(qū)別。整句指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形式勻稱的句子;散句則是指結(jié)構(gòu)不同,形式錯落的句子。整句和散句是相對的一組概念。)
以對話刻畫人物
八、思考與討論
1、本文通過自設(shè)問答的形式表現(xiàn)內(nèi)心矛盾,你認為這種方式與直抒胸臆相比,優(yōu)點在哪里?(更加形象生動,對比更加鮮明。)
2、在屈原的執(zhí)著與漁父的曠達之間,你更欣賞那一個,理由是什么?(學(xué)生自由討論 。)
3. 對比《卜居》,看二者的表現(xiàn)手法有何異同。(相同之處,都是自設(shè)問答,以申己志。漁父形象的
思想觀念也比較接近。不同之處,《卜居》著力表現(xiàn)屈原精神的堅貞執(zhí)著,而《漁父》中的屈原是站在與漁父相對立的立場上的,作品很好地保持了兩種價值觀念之間的張力。)
其他:
濫觴,是開創(chuàng)先河的意思,是中性詞,既指好的事物的開始,有時也指不好的事物,但是如今由于長期被用錯,現(xiàn)在常指“泛濫,濫用”的意思。 和光同塵:指不露鋒芒,用與世無爭的平和處世方法。也有比喻隨波逐流,同流合污。本意是道家無為而治思想的體現(xiàn)。
《卜居》是《楚辭》中的一篇!安肪印钡囊馑际钦疾纷约涸撛趺刺幨。文章表現(xiàn)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腐敗,反映了屈原的憤慨和不滿,歌頌了他堅持真理、不愿同流合污的斗爭精神。
翻譯:
屈原(被)流放了,三年不再能見(到國王)。(他)竭盡智慧用盡忠心,卻被讒言遮擋和阻隔。(他)心情煩悶思想混亂,不知道何去何從。就前往拜見太卜鄭詹尹說:“我有所疑惑,希望由先生您來決定。”詹尹就擺正蓍草拂凈龜殼說:“您有什么賜教的?” 屈原說:“我是寧愿忠實誠懇,樸實地忠誠呢,還是迎來送往,而使自己不會窮困呢?是寧愿憑力氣除草耕作呢,還是游說于達官貴人之中來成就名聲呢?是寧愿直言不諱來使自身危殆呢,還是跟從習(xí)俗和富貴者來偷生呢?是寧愿超然脫俗來保全(自己的)純真呢,還是阿諛逢迎戰(zhàn)戰(zhàn)兢兢,咿咿喔喔(語無倫次地諂言獻媚)來巴結(jié)婦人呢?是寧愿廉潔正直來使自己清白呢,還是圓滑求全,像脂肪(一樣滑)如熟皮(一樣軟),來諂媚阿諛呢?是寧愿昂然(自傲)如同(一匹)千里馬呢,還是如同(一只)普普通通的鴨子隨波逐流,偷生來保全自己的身軀呢?是寧愿和良馬一起呢,還是跟隨駑馬的足跡呢?是寧愿與天鵝比翼齊飛呢,還是跟雞鴨一起爭食呢?這些選擇哪是吉哪是兇?應(yīng)該何去何從?(現(xiàn)實)世界渾濁不清:蟬翼被認為重,千鈞被認為輕;黃鐘被毀壞丟棄,瓦鍋被認為可以發(fā)出雷鳴(般的聲音);讒言獻媚的人位高名顯,賢能的人士默默無聞?蓢@啊沉默吧,誰知道我是廉潔忠貞的呢?” 詹尹便放下蓍草辭謝道:“所謂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長處;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慧有它不能明白的問題;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顯不了靈的地方。您(還是)按照您自己的心,決定您自己的行為(吧)。龜殼蓍草實在無法知道這些事啊!”
【9、楚辭漁父】相關(guān)文章:
漁父詞/漁父,漁父詞/漁父惠洪,漁父詞/漁父的意思,漁父詞/漁父賞析 -詩詞大全01-01
漁父詞/漁父,漁父詞/漁父惠洪,漁父詞/漁父的意思,漁父詞/漁父賞析 -詩詞大全01-01
漁父詞/漁父,漁父詞/漁父惠洪,漁父詞/漁父的意思,漁父詞/漁父賞析 -詩詞大全01-01
漁父詞/漁父,漁父詞/漁父惠洪,漁父詞/漁父的意思,漁父詞/漁父賞析 -詩詞大全01-01
漁父詞/漁父,漁父詞/漁父惠洪,漁父詞/漁父的意思,漁父詞/漁父賞析 -詩詞大全01-01
漁父詞/漁父,漁父詞/漁父惠洪,漁父詞/漁父的意思,漁父詞/漁父賞析 -詩詞大全01-01
漁父詞/漁父,漁父詞/漁父惠洪,漁父詞/漁父的意思,漁父詞/漁父賞析 -詩詞大全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