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筷子的妙用作文
在日常學(xué)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筷子的妙用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在中國,最尋常的百姓之家,筷子也是必不可少的。無論現(xiàn)代文明如何地日新月異,國人似乎對它仍然愛不釋手。一雙竹筷在手,輕松自如,得彼舍此,簡捷明了。再則,這種據(jù)說有著高深的物理學(xué)原理的竹筷其形相若,大小相等,無論是飯前飯后,都是緊密、平和地站在一起,的確有一種合作的精神。
西方進食,則擅長刀與叉的運用,F(xiàn)代文明較早的西方人自有他們的文明方式,連進餐也不例外。右手持刀,左手拿叉,面抹餐巾,于盤碟之中取得佳肴,其動作的自如,其神態(tài)的絕對從容,的確有種紳士的風度。然而,十足的紳士也免不了哪怕僅僅一次的偶爾疏忽,或許是刀叉相碰,甚至是碰落地面的金屬的轟響,造就了一種吸引人的聲音,于是也就破壞了西方入所追求的“和諧為美”的美學(xué)效應(yīng)。不過刀與叉作用、形狀的不同,倒較合于西方人所追求的所謂個性的自由。
由此看來,中國人之習慣于竹筷,正如西方人之習慣于刀叉,各有講究,各有淵源。如若不顧惜這些,免為其難讓國人改用刀叉,正如讓西方人使用竹筷,必然會讓吃者費勁,看吃者費神,故似乎不應(yīng)強求統(tǒng)一,最好的辦法是備就其便。倘若是國人與西人同桌共宴,仍不妨你用你的刀叉,我用我的竹筷。這樣,賓主雙方才會各盡其歡,不會因為不善假物而羹汁不飽的。
然而也有例外。1972年,尼克松總統(tǒng)應(yīng)邀訪華,磋商中美建交。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宴招待,宴會上使用的是一種江安竹筷,賓主雙方概不例外。我們絕對不會認為這是精明的總理的不經(jīng)意疏忽。此確有深意寓焉。
如果回顧一下歷史,華府官員應(yīng)邀坐在我們的桌前,實屬不易。這實質(zhì)是兩個敵對的陣營,第一次心平氣和地聚會。賓主雙方此時正是在把歷史的背景完全地覆遮,而找尋一個新的開幕式:不見烽火,不見硝煙。
用慣了筷子的民族,正自力更生,百業(yè)待興,迫切地向往他們夢寐以求的目標:和平興盛的人民共和國。而用慣了刀叉的民族,援蔣、侵朝、侵越均告失敗,內(nèi)遼與怨艾四起,從而感到了另一陣營的新興力量的偉大和戰(zhàn)爭的無可戰(zhàn)勝。因此,它也不得不找尋另一種能維持自己地位的途徑。心機過人的總理代表著10億同胞的良苦用心,以高瞻遠矚的氣魄審時度勢,以不可逆轉(zhuǎn)的風度左右了必然的趨勢。他有意在國宴上安排了江安竹筷這一中國特產(chǎn),而且賓主概不例外。我想,總理如此安排至少有三層寓意:其一,總理是慣于使竹筷的民族的子民,自然深諳竹筷之道,兩支竹筷一同協(xié)作,才能順利地獲得食物。中美兩國恰似竹筷的兩支,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達到共同的目標,于雙方有利。其二,兩支竹筷形狀相似、大小相若,恰如中國和美國,你我之間孰能誰何?其三,雖然是兩支竹筷,但它們畢竟平行地放在一起,它們必定有著聯(lián)合起來的可能?偫淼慕承,高明的尼克松不知是否完全理會,這且不論,但他畢竟欣然地接受了總理的安排。這就難怪那位機敏的加拿大記者,在宴會結(jié)束后迅速將尼克松用過的那雙筷子揣在懷里。我想這位記者的舉動,可能出自下面兩種心理之一:一是一種純粹的獵奇心理,企圖為這次世紀的會晤留下佐證;其二是他憑自己超人的政治敏感,詮釋了總理的匠心,預(yù)示了必然的結(jié)果。倘若是前者的話,我們說他至多只能算一位風光式記者。如果是后者,我們說他還真地懂得了中國筷子的真諦。無論如何,后來的事是2月28日中美兩國正式簽署了上海公報。
關(guān)于竹筷的故事,再說一點,或許能畫龍點睛呢。中國近代學(xué)者蔡元培先生有一次宴請西方人,當被人問及中國人為何不用刀叉而用筷子時,他說:中國人從來崇尚文明,而不尚武力的,從餐桌上就可看出中國人與西方人的區(qū)別。那位加拿大記者如果想完全理解周總理的匠心,這的確是一段不可或缺的掌故。
【筷子的妙用作文】相關(guān)文章:
筷子的作文08-23
筷子的作文03-07
筷子優(yōu)秀作文03-02
筷子優(yōu)秀作文03-02
智能筷子作文01-25
筷子的奇遇作文08-18
關(guān)于筷子的作文07-24
勺子與筷子作文10-07
"筷子翻書“作文09-21
神奇的筷子作文(經(jīng)典)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