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下研究性學習策略探討論文
論文關鍵詞:建構主義 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策略
論文摘要:本文通過對研究性學習以及建構主義理論的深入探討,提出和論證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理論基礎并對研究性學習策略的建構主義理論根源加以剖析。
研究性學習是當代建構主義理論的課堂應用,是2o世紀8O年代末以來國際教育界普遍推崇和實施的一種新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模式。目前,研究性學習仍以其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應用價值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但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觀念仍處于探索階段,對其理論和實踐的研究還不夠深入。本文將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角度對建構主義加以簡單探討。
一、研究性學習的界定
國家教育部頒發(fā)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試行)》中指出,“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梢,研究I生學習是以問題為載體,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活動過程中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來實際感受和體驗知識產生和形成的過程,培養(yǎng)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學校教育的背景下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具有不同于接受式學習的特征。具體表現在:
(一)注重學習的實踐性
研究性學習以學生的直接經驗為基礎,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為歸宿,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在活動過程中,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社會調查、親手實驗、走訪、實地考察等多種途徑,既獲得了各種有用的信息,又獲得了直接經驗和親身體驗。
(二)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過程中學生的體驗
研究性學習實際上是注重研究的過程,而不是研究的結果,注重學生的意識、精神、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而不注重現成的結論。以活動的過程作為個體存在與發(fā)展的基本形式,強調學習活動化、活動過程化、過程體驗化。學生個體的發(fā)展不是被動式的接受,而是主動的攝取,積極自主的完成建構過程。
(三)強調學習的自主性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通過自主學習來激勵自己。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長自主選擇研究課題、自主進行課題研究、自主完成研究成果、自主交流與分享。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始終享有高度的自主性,是課題的提出者、設計者和實施者,而教師僅作為合作者、參與者、指導者與促進者。
(四)強調學習的交互性
研究性學習課程是動態(tài)變化的,是由研究課題和研究方式交互作用而生成的,不同的研究課題和研究方式會生成不同的課程內容。同時,這種交互性還體現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性,教師和學生在互動中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和學習內容的建構。
(五)強調學習的開放性
研究性學習把學生置于動態(tài)、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huán)境中,打破了封閉的學習狀態(tài),走出課堂,走向社會。這種開放式的學習,體現為活動過程、目標內容、問題解決、學習環(huán)境的開放性、多元性和動態(tài)性,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
二、建構主義含義及基本觀點
建構主義又稱結構主義,它是皮亞杰用發(fā)生學的觀點對結構主義再思考的結果。作為一門新的認知理論,建構主義對教育學習理論提出了一整套新的解釋。建構主義認為,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對于世界的理解及其意義的賦予是由主體在與周圍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以自己的經驗和與他人互動磋商而逐步建構的。認知不是思維對于外部事物或現象的簡單被動的反映,而是主體的一種主動建構過程。 建構主義存在多種派別,不同的派別都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景性,對學習和教學提出了許多新的見解。綜合建構主義各派別的共同觀點大致可歸納為:
(一)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動地根據先前認知結構有選擇性地知覺外在信息,建構當前事物的意義。
(二)學習過程同時包含兩方面的建構。學習的建構既包括對新信息的意義的建構,同時又包含對原有經驗的改造和重組。建構過程具有雙向性,一方面對新知識的建構,通過使用先前知識,學習者建構當前事物的意義,以超越所給的信息;另一方面,對原有的知識結構的建構,被利用的原有的知識不是從記憶中原封不動地提取,而是本身也要根據具體情況重新建構。
(三)學習者的建構是多元的。客觀事物具有復雜的多樣性,學習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于事物的理解,從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標準的理解。因此,每個學習者對事物意義的建構是不同的,建構具有了多元化的趨勢和導向。
三、建構主把義學習理論與研究性學習策略探討
研究性學習策略的核心是要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貫穿“自主探究、自主發(fā)現”思想的研究性學習策略主要有:
(一)支架式教學策略
支架式學習策略是指,為學習者對知識的建構提供一種概念框架。這種概念框架中的概念是發(fā)展學習者進一步理解學習內容所必須的。因此首先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分解,以便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漸引向深人。這種策略來源于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而建構主義正是從維果斯基的思想出發(fā),借用建筑行業(yè)中使用的“腳手架”作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比喻。這種“腳手架”是指教師所能提供給學生,幫助學生從現有能力提高一步的支持形式。通過這種支架作用不停頓的使學生的能力從一個水平提升到新的更高水平,使教學走在發(fā)展的前面。
(二)拋錨式教學策略
這種教學策略的基本思想實質上來源于建構主義者認為的學習者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即達到對該知識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質、規(guī)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的聯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習者到現實世界的這是情境中去感受和體驗,即通過直接經驗來獲取知識的觀點。拋錨式教學策略往往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上。
(三)隨機進入教學策略
隨機進入教學策略是指學習者可以隨意通過不同途徑、不同方式進入同樣教學內容的學習,從而獲得對同一事物或同一問題的多方面的認識和理解。這種教學策略的基本思想源于建構主義的一個新分支——“認知彈性理論”。這種理論的宗旨是要提高學習者的理解能力和他們的認知遷移能力。而隨機進入教學策略正是對同一教學內容,在不同時間、不同情境下、為不同的目的、用不同方式加以呈現的要求,正是針對發(fā)展和促進學習者的理解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而提出的,也就是根據彈性認知理論的要求提出的。
總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出了嶄新的知識觀、學習觀和教學觀,為研究性學習活動提供了理論支持。從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原則出發(fā),研究性學習模式設計體現了教學的主體性、情境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等基本原則。建構主義理論下的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強調學習的社會情境性及其學習者的主動參與學習,對我國現代教學實踐和教學改革具有啟迪價值。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下研究性學習策略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04-30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英語教學論文05-02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下的網絡報刊英語教學05-03
語文研究性學習指導策略論文04-27
新媒體環(huán)境下企業(yè)營銷策略探討論文04-29
新課程背景下的研究性學習論文05-01
網店營銷策略探討論文04-29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及其倡導的教學模式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