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長怎么激發(fā)孩子動力
在一次講座中,復旦附中原校長謝應平給家長提出9點建議,幫孩子激發(fā)學習的內在動力,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孩子。這些建議非常實用,不僅有理念,更有很多實際操作的具體辦法。
要點1: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要恰當
我以前帶學生去農村學農,看到孩子們在果園里摘蘋果。孩子們蹦著跳著從樹上摘下蘋果,有時用水沖沖,有時洗也不洗,擦擦蘋果皮就把蘋果吃掉了。
再看看這些孩子平時在家里吃水果,都是家長把蘋果皮削好了,把蘋果切成片,擺在果盤里,牙簽插好了,遞到手上,孩子們還一副懶得吃的樣子。
這就是我們說的“跳一跳摘到的蘋果”。對孩子學習也是一樣。家長要把對孩子的期望值設置在合適的水平。既不要大包大攬,直接把“蘋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則孩子就沒興趣;又要確保這個目標是孩子跳一跳能碰到的,否則就會讓孩子失去信心。
要點2:承認差異發(fā)現(xiàn)孩子的潛力所在
有些家長喜歡攀比,別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聰明?人家第一名,你呢?這樣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別人笨”的心理定勢,甚至產生“媽媽喜歡別人”的抵觸情緒。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孩子現(xiàn)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較合適的目標,千萬不要因為別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么高。
家長要發(fā)現(xiàn)自己孩子的特點和長處。人有差異性,要承認差異,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方面更有潛力,更有優(yōu)勢。不要只是為了自己的面子逼著孩子讀書,在壓力下讀書是做不好的。
要點3:別把孩子當成裝知識的“米袋子”
到底什么樣的孩子是好孩子?是不是只有100分的是好孩子?如果孩子為人很好,動手能力很強,常愛提問題,那也是好孩子。家長要尋找、激發(fā)孩子的優(yōu)勢項目,在這方面多鼓勵孩子。
其實家長要想明白,你是要培養(yǎng)一個裝知識的“米袋子”,還是要培養(yǎng)一個完整的人?或者說,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知識型的還是智慧型的?
如果是要培養(yǎng)智慧型的孩子,就少一些灌輸,鼓勵孩子多問幾個為什么,對孩子的問題千萬不要回避,甚至孩子不問,你還要啟發(fā)他問。提早認識ABCD不如讓孩子多問一個為什么。
要點4: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孩子的學習能力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的。13歲以前,孩子的形象思維、直覺思維、模仿能力比較強,這個階段學語言最合適。比如小學背古詩就比大學再背要容易。到了高中,抽象思維、邏輯推理能力發(fā)展起來了,再學數(shù)學等學科會更容易。
但是現(xiàn)在很多家長倒過來了,小學學奧數(shù),高中背外語,這就錯過機會了,事倍功半。什么年齡要做什么事。
要點5:讓孩子體會成就感
我個人覺得,家長在學習上不要大包大攬,但是在培養(yǎng)孩子自信自強這方面要有意識的作為。
莫言為什么會喜歡寫作?他自己回憶說,就因為小學三年級的語文老師很喜歡他,把他的文章當做范文讀出來。
我為什么會喜歡數(shù)學?我讀中學的時候,有一次在全班第一個做出了老師布置的某個難題,老師從講臺上奔過來,摸摸我的頭問,你現(xiàn)在的感覺是不是比吃一顆糖還高興?我說是的。從此以后就喜歡上了數(shù)學,認為自己數(shù)學行啊。
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這給我們一個啟示:小孩子要鼓勵,要給他成功的體驗,培養(yǎng)孩子的成就感。有成就感才會有興趣。
作為家長,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還有一點可以做,就是讓孩子做家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要點6:要為孩子解決具體問題
對家長來說,只有鼓勵也不夠。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如果你只是在旁邊說“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的”也意義不大,要幫助孩子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
比如有的孩子剛進小學時做數(shù)學口算題目比較困難,家長可以借鑒體育訓練中“分解動作”的做法,40道題目,孩子一下做不完,家長可以把題目分成8組,每組5道題,做完一組再做一組。
可以用“限題計時”提高效率,譬如每做對5題的時間記錄比較,或者“限時計數(shù)”的辦法,給他10分鐘看他做對幾道題。這方法同樣適用于抄寫詞匯等作業(yè)。
這樣把一個比較困難的大任務分解成若干個小任務,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是教師和家長幫助孩子克服畏難情緒,體驗成功、提升自信心和興趣的有效方法。
要點7:用孩子喜歡的方法激發(fā)好奇心
保護和激發(fā)好孩子的好奇心對于激發(fā)學習動力也非常重要。
我記得小時候,生物老師教我們養(yǎng)小球藻,在一個廣口瓶里放上自來水,每天往水里吹氣,慢慢水的顏色變綠了;還讓我們把蚯蚓剪成若干段后埋入泥土里觀察如何慢慢長成一條條蚯蚓來……我覺得像變魔術一樣,因此就想長大了要做生物學家。
后來物理老師教我們做礦石收音機和晶體管收音機,自己裝的收音機接受到廣播那一刻真的很興奮,我又想做無線電發(fā)明家。
其實這些動手的小實驗也是家長可以帶孩子做的,對于培養(yǎng)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動手能力、探究習慣非常有用。
此外還有一些用游戲學數(shù)學的方法,比如小一點的孩子搭積木,從中可以了解三角形、長方形、園、半圓等圖形概念和紅、綠、黃等顏色概念,還能養(yǎng)成觀察、記憶、想象、合作等習慣;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用撲克牌算24點,等等。
要點8:別上補習班,鼓勵自學+討論
對于補習班我是這個觀點:不要去讀,浪費錢是小事,浪費了孩子的時間和精力更得不償失;若養(yǎng)成孩子對補課的依賴性,養(yǎng)成上課不認真聽的習慣,則損失更大。
現(xiàn)在很多補習班魚龍混雜,資質也很值得懷疑。
我主張學生自己有問題去找老師、同學或家長問,而不是固定一個時間請老師來給學生補課。這就是自主學習和被動學習的差別。
我也提倡同伴之間的討論互助。自己學會的東西,教別人一遍,自己領會的更深,而且討論可以產生新思路新方法。所以,討論的結果是雙贏的,孩子的溝通能力、合作意識也能得到培養(yǎng)。
要點9:家長做榜樣
一個人的成長需要三條途徑:自我學習,同伴合作,專家引領。自我學習和同伴合作剛才已經談到了,“專家引領”的這個“專家”對小朋友來說,不僅包括老師,還包括家長。
最好在孩子學習時,家長不是跑去看電視、打麻將、跳舞,也不是站在門口看孩子是否在寫作業(yè),而是坐在孩子身邊一起看書學習。
現(xiàn)在流行一句話:一流的家長做榜樣,二流的家長做教練,三流的家長做保姆。
我發(fā)現(xiàn)學生當中凡是發(fā)展的比較全面的,有自己想法的,都是家庭比較民主平等的,家長和孩子是討論式的,啟發(fā)式的,不是灌輸式的,壓制式的。家長有什么事情會和孩子討論,家長陪伴孩子成長,是良師益友。這種家庭氛圍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
講座
講座,是由教師不定期地向學生講授與學科有關的科學趣聞或新的發(fā)展,以擴大他們知識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
或:由主講人向學員傳授某方面的知識、技巧,或改善某種能力、心態(tài)的一種公開半公開的學習形式。
在學校是由教師不定斯地向學生講授與學科有關的科學趣聞或新的發(fā)展,以擴大他們知識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在社會即專家顧問為某種目的面向社會各界人仕開設專題講座,如開設:人文、經濟管理、股市、環(huán)保低碳、少兒幼兒、中小學教育、大學課程、外語學習、計算機、職業(yè)認證、健康生活、時事綜藝等多個領域知識講座。
【家長怎么激發(fā)孩子動力】相關文章:
當孩子感染了諾如病毒家長該怎么做02-21
孩子怕老師家長應該怎么辦11-25
怎么跟孩子交流04-16
家長回信給孩子03-30
前進的動力07-29
怎么引導孩子玩積木12-07
怎么給孩子講道理04-15
怎么引導孩子情緒表達04-11